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水面___________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②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___________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③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不久就___________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④忽然从她们的船底下___________出一个人来,只有水生的女人认得那是区小队的队长。
A.浮 舒展 消逝 钻
B.笼 舒展 消失 冒
C.浮 扩展 消逝 钻
D.笼 扩展 消失 冒
2、下列各句中,不是复句的一句是( )
A.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
B.3D电视不仅可以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享受,还将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C.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D.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悲剧英雄的形象。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只是一个培养皿,耐药性与人无关,与细菌有关。如果你停用了抗生素,并处在一个清新开放的环境中, 。 , , , , ,这种耐药性的消失是非常漫长的。当整个环境中绝大多数细菌都对本来有针对性的某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这一抗生素就需要更换新代了。这样长期发展下去,会出现无药可用的局面。因此,耐药性泛滥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的是社会、医院、医生、个人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
①周围的细菌有很高的耐药性
②菌群会慢慢恢复
③你也很容易感染耐药细菌
④很多人都在用抗生素
⑤即使自己不用抗生素
⑥但如果你待在医院中
A.①③④②⑤⑥ B.②⑥④①⑤③
C.②⑥③④①⑤ D.①④②⑤③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秋末的黄昏总是来得很快,当家家户户的房顶上冒起白色炊烟的时候,呼喊孩子的母亲的声音就回荡在云雾缭绕的山谷里了。
B.“全国好青年”推选活动旨在寻找、发现、推选身边的好青年,引领广大青年崇德向善,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C.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年会在瑞士高山小镇达沃斯举行。在为期4天的会议日程中,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的各界领袖参与了讨论。
D.年末,全国大部分地区以最“冷酷”的方式迎接2021。预计28日至31日,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气温将下降10℃左右,西北、东北、江南部分地区降温12至16℃,局地降温幅度可达16℃以上。
5、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鲁迅是一个非常有操守的人。 。所以他在20世纪早期就强调了人的个性,强调社会变革和人自我价值潜能的释放。
①鲁迅一生更多的时间,是把矛头指向文人墨客
②他觉得那些表面上公允、合理的东西,其实是不合理的
③鲁迅从来没有骂过“被政府通缉过的有文化的人”
④当年鲁迅的这种姿态,我觉得是真正知识分子的心态
⑤他讽刺的都是达官贵人、社会闲人
A.④①③⑤②
B.⑤②①③④
C.④⑤②①③
D.⑤②③①④
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个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人,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丢官弃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诗,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鰲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日本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
【1】下列词语中的“说”,与“说起梅花”的“说”,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A.游说 B.说和 C.话说 D.学说
【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与雅致的“苏菲”相比,“梅”是不大动听的中文名字,因此令作者耿耿于怀。
B.文中那位意大利人对梅花有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作者期待他写出“梅花四弄”。
C.本文明写对梅的热爱,在无意识中也表现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与误解。
D.在旅居海外的作者看来,梅花不仅渗入了自己的生活,也象征了民族精神。
【3】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墨梅”是用水墨画出的梅花,在黑白浓淡之间呈现出疏、瘦、清、斜之美。
B.林和靖“众芳摇落独暄妍”一诗诗体为五言绝句。
C.倒数第三段中称“梅花是人间尤物”,“尤物”在这里指特别美好的事物。
D.“梅”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都是历代中国画家酷爱的创作题材。
【4】本文的体裁是( )
A.散文 B.议论文 C.记叙文 D.说明文
【5】划线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对偶
【6】请根据释义从文中找出相关成语
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或害怕。(_______________)
借指居首位或第一名。(______________)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形容心中有事。(______________)
【7】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有何作用?
【8】本文倒数第三段主要描写了几个赏梅的情境?( )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9】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书香”与“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7、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即“________,________。
(6)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
(7)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自勉。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抒写自己虽惆怅却又相当达观的襟怀,与他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样给人鼓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摹当地风俗画卷,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作者“以江月为文澜”,如“__________”一句,借月侧面表现琵琶曲强大的感染力,“__________”一句,借月烘托出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凉。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爱莲说》中,较之于菊或牡丹,诗人独爱莲“________________”的品性,犹如君子之美名远扬。
⑵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和抒情融为一体,笔力遒劲,境界宏阔,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起承上启下作用,过渡自然。
⑶《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根据相关情景,填写名句。
(1)《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高下、动静,远近、点面等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水鸟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意境描写达于化境。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峦、平原的广阔和川流,湖泽的迂回。
(4)描写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明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直接描写滕王阁壮丽景象的四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写手法构想出目力难及之景,传达出渔歌和雁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
(7)用清新自然的描述,写管弦之胜,歌声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表达人生越是处境艰难,越要乐观向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
(9)以时空为喻,表现作者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王勃借用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的典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用冯唐,李广的典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_______________,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了六种情景,动静相间、声色相容、互相映衬,营造了美丽而萧瑟的意境。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雁过也,正伤心,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_______________,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作者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田家行
[唐]王建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田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开头两句写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因丰收而面带喜悦之色,一个“别”字暗示村民们平日生活的辛酸。
B.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檐下缫丝图”,虽然天气热,但蚕妇们愉快地忙碌着,似乎只感受到带着麦香的怡人清风。
C.五、六两句写村民们忙于家蚕的丰收,无暇顾及野蚕。野蚕化蛾出茧,在桑叶间扑扑地飞来飞去,衬托出村民们兴奋喜悦的心情。
D.七、八两句写村民们拿辛勤劳动所得的粮食、绢匹交租,因丰收而足够应付官家,隐含着村民们的喜悦心情。
【2】简析本诗最后四句的内容及其传达出的思想感情。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①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②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①建和:汉桓帝年号。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
“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傅”。
【1】解释。
诏:____________;奇: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即以其言应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对“琼以状闻”理解正确的选项( )
A.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
B.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
C.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3月5日,一张照片在朋友圈刷屏---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刘凯护送一位87岁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做CT的途中停了下来,让已经住院近一个月的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夕阳。老先生曾是乐团小提琴手,已经“一个月没看到过太阳了”。照片的拍摄者是随行的大学生志愿者甘俊超,他是东院区陪检员。
《摄影》杂志要举办抗疫摄形作品大赛,这张照片深深打动了你,你要把它推荐给杂志社。请写封推荐信表明你推荐的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