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甘孜藏族自治州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义愤填(胸)   深沟险(山沟) (披盖)荆斩棘

    B. 无动于(内心)   亲密无(缝隙) (河水)流不息

    C. 安之若(素质)   危在旦(晚上) 刻不容(缓慢)

    D. 面面相(吹气)   (平素)不相识 得鱼忘(渔船)

  • 2、《大秦帝国》的作者是(  

    A.孙皓晖 B.二月河 C.唐浩明 D.熊召政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茫茫楼式的区域之争中,总是不乏各大开发商的龙潭虎穴,而每一家地产品牌亦是各有千秋,如何在商铺投资潮中获得先机,投资眼光尤其重要。

    ②他被尊为“大师”之后,声名远播,远隔重洋的求教者,以及内地移樽就教之人纷纷而来,几乎要踏破门槛。

    ③20世纪80年代,曾有日本学者称“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此虽是三人成虎,当时却极大地激发了中国学者振兴中国学术的雄心壮志。

    ④当前的网络直播市场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鱼目混珠。一方面,直播平台中教唆犯罪等违法违规内容并不少见。另一方面,直播过程中的侵权问题也屡屡出现。

    ⑤开展日,西安曲江会展中心旅游文化馆内,项背相望,人山人海。这全归功于此次展区设计的别出心裁。

    A. ①⑤   B. ②⑤   C. ②③   D. ①③

     

  • 4、对联作为一种习俗,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里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下对联适合于端午节的是(  )

    A. 曲曲星歌春似锦,家家灯火月如银

    B. 明月映天一轮满,甘露被宇万家明

    C. 夕照桑榆晚景好,时逢盛世老人安

    D. 艾人驱瘴千门福,碧水竞舟十里欢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孟加拉的成衣业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知名时装品牌生产商的高度关注,孟加拉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服装出口国。

    B. 有关部门应坚决取缔达不到最低标准的幼儿园,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幼儿园要求停业整顿,如此.才能避免伤害孩子的事件不再发生。

    C. 环境保护部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标准,完善核安全法规体系,优化管理系统,独立有效地开展审评、检查和执法等监管活动。

    D. 我国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相对匮乏,很多患者去城市医院就医,致使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推高了医疗费用和患者负担。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论述类文本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个特点是“生生”。《易经》“天地之大德日生,生生之谓易““易”,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月”,有人认为是日月的变化,有人认为是仿照的蜥蜴,因为蜥埸的形态经常变化,颜色也经常变化。而《易经》就体现了一种变化的精神。这个“易”有三种意思:“变”“不变”和“简易”,《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它的核心意思是“生生不息”。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我们一个很重大的责任就是把香火交传下去,这里面就体现了中国人一种特殊的终极关怀。。

    第二点是“实用”。这个地方不是简单的实用、适用,而是指的人伦日用。李泽厚叫实用性,金关道叫尝试性。中国人一般情况下不会走火入魔,因为我们特别重视自己的感觉和经验。但是如果有的事情,超出了感觉和经验,我们往往也会陷入某种述乱和失望的状态。因为理性化的程度不高,所以我们也容易被一些人所欺骗。我们应该讲究实事求是,合乎情理.对神也同时采取实用的态度,信则有,不信则无。

    第三点是“和合”。人道效仿天道,天道落实于人道,所以中国人讲天人合一,“服乎天,应乎人”,这句话来自《易经》,《易經》里面有一封(革卦: 祭莫之日用俘虏作人牲,亨通,吉祥的卜问)就是讲革命的。所以我们中国的革命传统也可以追溯到《易经》。汤武和周武王,一个革了夏来的命,一个苹了商纣的命。因此,对天、对自然界,我们要顺应,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而对人,我们要响应人的基本需要,满足人的生命发展需要,可“和合”不是说我们都合到一起,都变成了一种混沌状态。这不符合中国文化,不符合中国思想。这里面有不同的要素,有天有地、有阴有阳、有火有水等,而这些不同的要素之间对立共生; 所以自然界也好,人类社会也好,才能够生生不息,才能够不断地变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三个特点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制裂开来,这对于我们今天创建和谐社会也能够有很大启发。中国人认为儒释道可以合起未,我们可以三教并带。这在西方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因为西方人是讲信徒笃真,你信这个种,就不能再信其他种了。而我们三教并并带相交,只要是对我们生存发展有利,不管什么样的文化要素,我们都可以吸收包容,所以中国人的包容性非常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磅的一项是

    A. “易”既指日月的变化,也指蜥蜴的交化,《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源头。

    B. “生生不息”是《易经》的核心意思,“易”包含了“变”“不变”和“简易”三种意思。

    C. 孟子说: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体现了每个中国人把香火交传下去的重大责任。

    D. 我们对神采取“信则有,不信则无”的态度,这不是讲究实事求是,不是合乎情理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生生”,通过对“易”的两种解释来说明它的变化精神。

    B. 文章从“生生”等3 个方面来概括并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也说明了中国文化传承的传统根源.

    C. 全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既雨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又阐释了中国人的乐观心态和包容精神。

    D. 末段比较了西方人讲信徒笃真和中国人三教并带的不同特点,说明中国人对不同文化要素有包容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要有的事情超出了感觉和经验。我们就会陷入某种迷乱和失望的状态。

    B. 中国的革命传统可以迫测到《易经》,其原因是《易经》中的革卦就是讲革命的。

    C. 响应人的基本需要,满足人的生命发展不仅是“顺乎天,应乎人”的体现,更是“生生不息”的要求。

    D. 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既要生生不息。又要不断变化。“和合”对于创建和谐社会有启发。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义利是判断君子与小人的重要标准,孔子在《论语》中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运用大胆的夸张与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动物的声音来描绘巨大声响令山林战栗的壮美景象。

    (3)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美人”直接描写,表现了词人侠骨柔情的英雄本色。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杜鹃鸟作为典型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常为悲愁、凄苦的象征,如李白《蜀道难》“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化用《诗经·月出》内容,叙写和“客”吟唱诗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上的美景,其中写到云雾开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强调懂得道理有先有后,荀子在《劝学》中认为君子能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君子“____________”。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寓意。

    (3)《蜀道难》中,“____________”以夸张手法描写人行蜀道,手可触摸星辰的情景,表现了蜀道高入云天的特点;“____________”以动作轻捷的猿猴难越过来,表现山势的高险。

  • 10、将下面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任选三个小题)

    (1)是以肠一日而九回,__________________

    (2)恨私心有所不尽,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放逐,________;左丘失明,_________

    (4)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所趋异也。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以“桑”比喻女子美好的青春年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和《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都透露出作者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愿望。

    (3)韩愈在《师说》中曾经用一个反问句谈到人生在世不可能没有疑难问题,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念奴娇  题镇江多景楼,用坡仙韵①

    白朴

    江山信美,快平生,一览南州风物。落日金焦② ,浮绀宇③ ,铁瓮④ 独残城壁。云拥潮来,水随天去,几点沙鸥雪。消磨不尽,古今天宝人杰。

    遥望石冢⑤ 巉然,参军此葬,万劫谁能发? 桑梓龙荒,惊叹后,几度生灵埋灭。往事休论,酒杯才近,照见星星发。一声长啸,海门飞上明月。

    (注)①采用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原韵。②金焦:金山,焦山。③绀(gàn)宇:寺庙。④铁瓮:北固山前的一座古城。三国时孙权所筑。⑤石冢:东晋高官王敦的参军郭璞之墓,在金山下。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落日”三句既展示出镇江山川的雄伟,又表现了它的历史沧桑感。

    B. “遥望”三句是说石冢历经千年,遭遇无数次劫难,任人随意挖掘。

    C. “桑梓”三句惊叹家国的沧桑变迁,心中涌起悲凉之情和无奈之叹。

    D. “一声”两句倾吐满腔愁怨,以景结情,给读者留下很大想象空间。

    E. 词的下片,转而重点抒发作者对历史变化,兴亡相替的慨叹。结尾托物言情,给读者留下了较大的想象余地。

    2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白朴的这首词,都从“江山”写起,分别描绘登临镇江北固山上的北固亭、多景楼所见景象,抒发感慨。试比较分析两词上片所抒发的感慨有何不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联,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B.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C.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D.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候、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礼记》一书中记载爵位有五等,即公、侯、伯、子、男。

    B.执事:指办事的官吏,对对方的敬称。

    C.东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秦国在西方,郑国在东方,故称。

    D.行李:指出门时所携带的行装。

    【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幸遇伯乐。秦晋大兵压境时,佚之狐颇能识人,向郑伯推荐了烛之武。

    B.烛之武深明大义。他在事关国家命运的时刻毅然决然地答应为郑国挺身而出。

    C.烛之武英勇无畏。他在秦晋围郑之际,连夜前往秦军大营,巧妙地化解了国家危难。

    D.烛之武善于辞令。他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对秦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秦伯退兵。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夫晋,何厌之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什么是中国精神?每个人的看法不尽相同。下面一组画面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86岁的他,穿着跨栏背心编程的镜头上了央视。这个不起眼的小老头,用一辈子的隐姓埋名和不服输的劲头,给中国的尖端武器装上了“眼睛”,让我们的武器做到了指哪儿打哪儿。(我国激光陀螺研究领域泰斗、工程院院士、已故国防科技大学教授高伯龙)

     追梦“北斗”卫星导航十九年,攻克卫星导航关键技术20多项。功成名就的她,放弃部队相对轻松的安排,奔走于大江南北,到“北斗”最大的用户——交通运输行业做推广应用。(“北斗”重要奠基人、交通运输信息化专家王淑芳)

     装上智能义肢的她,和钢琴大师郎朗“四手”联弹的《乘着歌声的翅膀》,让人沉醉,让人动容。而这背后,是她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与义肢无数次的磨合“交流”。(自幼喜爱音乐,因意外失去右手,却笑对未来的圆梦女孩林安露)

    你心中的中国精神是什么?当代社会最需要怎样的中国精神?请结合材料含意,在阐释其具体内涵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认知、理解和感悟,完成一篇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