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标点符号】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那些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起作用的,并严格审视每一个生物的全部体制、构造和生活习性的选择力量——即择优弃劣的力量,会受到什么限制呢?
B.这使大类群在规模上不断扩大,性状分异更趋明显,并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物种的绝灭;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仅有极少数大纲在竞争中自始至终占据着优势,而其中所有的生物类型都可以排列成许多大小不一的次一级生物群。
C.由于自然选择仅通过对微小的连续且有益变异的逐步积累而产生作用,因而它不会导致巨大的突变,而只能按照缓慢而短小的步骤进行。所以,已为新知识所不断证实的“自然界中没有飞跃”这一格言也是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
D.下述现象似乎十分奇怪:一种像啄木鸟形态的鸟却在地面上捕食昆虫,高地上的鹅很少或根本不游泳,但却具有蹼状脚;一种像鸫的鸟却能潜水并取食水生昆虫;一种海燕却具有适合海雀生活的习性和构造。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品种如何引进,新项目如何实施,新技术如何推广,核心区经营能力如何提高……这些都是摆在宁夏农业科技人员面前的难题。
B.瑞典和芬兰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癌症存在“基因开关”,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的癌症防治,但距离相应的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
C.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D.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中,只有7家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游记》的情节虽然天花乱坠,但只要我们从三个结构入手,就可以揭示它的文化涵义。
B. 他们俩人在拜把兄弟时曾经海誓山盟,永不背叛,可到了商战的关键时刻,竟成了仇敌。
C.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一提。
D. 这家饭店不仅为该单位大吃大喝提供了方便,在开发票时更是心照不宣,双方都少不了好处。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B. 未尝不临文嗟悼。
C.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D.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
5、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枉驾 岑寂 昧心财 急不暇择
B.自诩 称诵 撒手锏 震聋发聩
C.蹿升 窈陷 万户侯 寥若星辰
D.惋惜 诓骗 潭拓寺 咄咄逼人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袁隆平先生在海南岛发现了一种叫野稗的野生稻子资源,然后通过反复的选种育种,终于得到了杂交水稻,带来了我们农业上的一场革命。获得种子对我们的未来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它们可以为我们提供粮食。还有比它更重要的吗?有,那就是医药。我们现在了解到的青蒿素,它也是来自一种叫青蒿的植物。只要有了青蒿的种子,我们就可以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进行栽培,从中获取青蒿素这样有用的药物。
我在西藏工作多年,最主要的事就是收集种子。假设一百多年以后还有癌症,假设那时候大家发现一种植物有抗癌作用,然而由于地球气候的变化,这种植物已经灭绝了,幸好一百多年前有个姓钟的教授采过它的种子,还用罐子保存了5000粒。拿出来一种,哪怕只有500粒能活,最后只有50颗能结种子,那种植物不就复活了吗?
(摘编自钟扬《世界屋脊上的种子收集者》)
材料二:
青藏高原作为特殊生境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在人类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经济发展、民族文化和国家生物安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需要科学地进行开发与利用。青藏高原是我国药用植物的一大宝库,据初步统计仅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就有千种以上。藏药材大多生长于高海拔、高寒缺氧、昼夜温差悬殊、日照强烈的特殊地理环境中,因此藏药材具备抗寒、抗旱,繁殖方式特殊,次生代谢产物复杂,光合作用有效积累高等特点,药用效能明显高于低海拔地区的药材。除了藏药材之外,青藏高原还蕴藏着包括纤维、油料、香料、淀粉、糖类、鞣料、蜜源等多种类型的资源植物,这些资源具有类型多样、数量大、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极具开发利用价值。长期以来,受社会、经济、科技条件的制约,高原特色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未能形成真正特色产业。科研工作者应对青藏高原资源植物分专题进行野外调查和多样性信息分析,以便在保护基础上合理利用,从而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摘编自张体操等《青藏高原生物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前景》)
材料三:
基于植物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它们目前面临的多样性危机,自20世纪70年代起,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就把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提到重要日程上,并相继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等一系列重大国际会议。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以积极的态度,建立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植物园等,对动植物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但就地保护的物种很可能由于天灾和人祸而毁于一旦,且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原来适合植物生长的区域将会变得不再适合其继续生长。因此,世界各地开始兴建各种“种子方舟”——种子(质)库。种子(质)库为现今植物物种提供了一个庇护所,为未来可能灭绝的植物存下了生命的火种,也为人类未来开发和利用这些种质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杜燕《保护植物多样性——人类在行动》)
【1】下列对“种子方舟”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是对种子(质)库的喻指,意思是种子(质)库在未来起到的作用相当于“诺亚方舟”。
B.它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重视生物多样性并积极开展物种保护的重要举措之一。
C.它主要保存的是植物的种子(质),未来这些种子(质)在条件适宜的时候就有可能萌发。
D.它能为未来可能灭绝的植物物种提供一个庇护所,进而抵御天灾、人祸和全球气候变暖。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了青蒿的种子就可以栽培青蒿,从中获取青蒿素;有了野稗的种子,也可以栽培出杂交水稻。
B.保存5000粒种子,未来只有500粒能活,50颗能结种子,这说明种子的萌发率和结种率为10%。
C.藏药材生长的特殊地理环境,造就了它们独特的开发利用价值;同时又制约了它们的开发利用。
D.植物未来如果正常存活,它被保存的种子就无需发挥作用,此项采集就是不够精准的无效采集。
【3】钟扬在西藏收集种子有什么意义?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道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说明鹏在迁徙过程中的活动范围和气势之大。
(2)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蜀道山峰的高峻和绝壁的险要。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两鬓染霜、难以入睡的愁态,表现思乡忧国的情怀。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凄切婉转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一诗中,屈原以采荷花裁衣来表明自己刻意迫求完美外形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 。”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城内将上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3)至人无己,___________, 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
(4)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5)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7)________________,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8)君子务本,________________。(《论语·学而》)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的部分。
(1)在《三峡》中,郦道元用“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峡江两岸峰峦紧密相接的特点。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蜀道山势高峻陡峭,和人们徒叹奈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待世界,那么结果则是“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来暗示社会发展的变化,表现出诗人豁达胸怀和积极向上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说,如果用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那么天地不到一瞬间就已不同,紧接着又说:“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美堂暴雨
苏 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注释:①有美堂:嘉祐二年(1057年),梅挚出知杭州,仁宗皇帝亲自赋诗送行,中有“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之句。梅到杭州后,就在吴山顶上建有美堂以见荣宠。②《有美堂暴雨》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初秋作,苏轼时官杭州通判。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开篇就打破律诗寻常开合之法,先声夺人,直接将大暴雨的声势突兀展现出来。
B.颔联描绘眼前实景,用天外黑风形容狂风骤起,天地变色;用“吹海立”描写风势强劲,吹起海潮翻卷。
C.尾联用典,欲以磅礴的雨景,唤醒沉醉的李白,唤醒他写出美妙杰出如同珠玉般的诗篇。
D.诗人在这首诗中用词瑰丽、想象奇特、韵律悦耳,充分显示出诗人豪迈奔放的特色。
【2】颈联两句具体描写暴雨,极具特色,请结合诗句赏析其佳妙之处。
13、阅读下在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苸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 斤:斧子
B.谨庠序之教 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负戴:负担、背负
D.王无罪岁 无罪:没有罪过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鸡豚狗彘之畜
B.臣之壮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不知日之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陈述了“民加多”的措施与统治者应持的态度,侧面阐释了“民本、仁政”思想。
B.从“王道之始”到“王道之成”,说理逻辑明晰,层次递进,显示了孟子雄辩的艺术。
C.选文通过“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的夸张手法,形象地批评了统治者的错误认识。
D.选文描绘了理想社会的图景: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普行教化,老有所安,幼有所教。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的祖辈世世代代仰望星空,祈愿能一赌嫦娥真容;今天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
我们的历代海防守护者以海为家,坚守海防,祈愿万里海万里拱卫;今天,双舰合璧,逐梦深蓝。
我们的祖辈千百年来一直祈愿“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今天,我们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
中华民族甘历经无数考验,面临种种巨大的难;但是,这都不能动摇我们战胜困难的意志和信心,我们一直坚信,“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栉风沐雨,朝乾夕惕;天道酬勤,力耕不欺。
2020年,鼠年,开启新一轮生肖纪年。新的开端,新的使命,作为时代有为青年,你必有新的愿景。请写一篇“我的新年祈愿”主题班会发言稿,描述你的新年愿望,表达你的情感体验,阐述你的观点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