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普洱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高中毕业前夕,小宇挑选了一张印有竹海水韵图案的贺卡打算送给语文老师,并写下祝福:“愿恩师芳华长青,弟子垂念。”

    B.王教授向现场数百名听众鞠躬致敬后,登台开始做学术报告,他的第一句话讲道:“愚见浅陋,还望方家以批评指正。”

    C.某知名作家与儿子同日在东南书城召开新书发布会,该作家的一位朋友闻讯后发去手机短信:“令郎拙作付梓,可喜可贺!

    D.慈善晚会结束之际,某民营企业负责人走到受捐助大学生面前,郑重承诺:“兴教助学企业义不容辞,我们必当鼎力相助。”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加大建设保障性住房,有效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已被确认为2016年乃至“十三五”期间江西省改善民生的一件大事。

    B.根据浙江省有关部门的调查和统计,近年来浙江海洋经济稳步增长,呈现出增速加快、质量提升、效益向好、带动力增强的态势。

    C.当下许多“零门槛”的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普通人都可以展示自我,也让人深信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相信奇迹。

    D.大学生被骗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是否真如人们所说的“高学历,低智商”?《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68.4%的受害者归因于缺少社会经验与辨别能力所致。

  • 3、对下列各句破折号用法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河里只会有鲫鱼,不会有这号金鱼——这号金鱼只能养在金鱼池里,很好看的。

    ②“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进门的小王说。

    ③对于为了同一目的而战斗的伙伴,他的武器——艺术的武器——是有极大意义的。

    ④一些流传于民间的神魔故事,往往会就这么逐渐变了样子,那里面的妖魔就越变越可爱了,——有的甚至变成了正面的英雄人物。

    ⑤风拥着浪花不断向堤上猛扑,“唰——”扑上来,“哗——”退回去。

    ⑥“你赶快答应裕昌祥,赶快救爸爸!寿生哥,你——”林小姐说到这里,忽然脸一红,就飞快地跑去了。

    A.注释  转换话题  夹注  补充说明  声音延长  声音延长

    B.补充说明  转换话题  夹注  递进  声音延长  话语中断

    C.注释  转折  夹注  递进  声音延长  话语中断

    D.递进  转换话题  夹注  补充说明  声音延长  话语中断

  • 4、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代表朝廷重臣的身份,凡持有节的使者,就代表重臣亲临,可行使权力。

    B.京师是中国古代对都城的称谓。在中国古代,国家的首都通常称为京师,近现代已不再沿用,直接称为首都。

    C.总督是清朝时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又称为“督宪”“制台”。

    D.乞休,自请辞官退休。古代对辞官退休有多种称谓,如“挂冠”“乞骸骨”“乞身””致仕”“解绶”“移病”“告老”等。

  • 5、                ,我们试试吧。(  

    A.效果特别好听说用这种音响在家看电视

    B.听说用这种音响在家看电视效果特别好

    C.听说用这种音响在家特别好看电视效果

    D.在家效果特别好用这种音响看电视听说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烟火气

    吕峰

    自我有了记忆,母亲就与灶台、与烟火联系在了一起。灶台是乡村生活的恒久风景,它和那些粗糙干裂的手掌、那些因烟熏火燎而迎风流泪的眼睛,共同构成了农家生活最本质的背景,掩映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凡常四季。有了灶台就有了安宁和温饱,就有了繁衍和生存。

    我清楚地记得,家里有一个大大的灶台,里面镶嵌着一口大大的铁锅。母亲忙碌之时,身影总是被白炽灯映照着,在墙壁上晃来晃去。她在灶前煮东西的时候,便把我放在厨房门口的一张小小的矮凳上。我坐在那儿,托着腮,看灶下熊熊的火,把整间厨房照得通红,而母亲瘦削的脸也淡淡地染上一层美丽的红晕。此刻,母子俩都没有说话,只有食物的香味,兀自在小小的空间里静静地回旋。

    当时的条件相当艰苦,母亲总是想尽办法改善生活。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无非是在玉米饼中加点白菜或绿豆做成的馅儿,或是偶尔炒个糖豆,蒸个花卷。母亲每每为了哄我多吃一些,便带我做一些小游戏。现在回想起来,玉米饼如何下咽似乎已经记不起来了,而留在记忆深处的则是那缭绕在灶台前无法割舍的浓浓亲情。

    那时候,村里的每家每户几乎都有一个灶间,有一个烟囱通向屋顶。每当在野外割草或是放学回来,老远就会看到炊烟从村子里的一座座青灰色或红色的瓦房间袅袅升起。每当炊烟升起时,就会看见田埂上许多荷锄归来的人们朝着各自熟悉的那道炊烟走去,疲惫的脚步显得格外轻快。对于孩童们来说,我们熟悉村子里的每一座房子,也熟悉每一个烟囱、每一道炊烟。透过炊烟,我们可以知道是谁家的母亲在做饭;透过炊烟,我们可以亲吻四处飘逸的饭香,咂巴着口水,生出对生活的眷恋和向往;透过炊烟,我们还可以懂得父亲的汗水怎样瘦了自己的筋骨,肥了田间的谷穗。灶台和烟火就是乡下人的日子,是乡情浓聚成的一道优美独特的风景线,也是乡亲们生活的希冀和灵魂。

    在我看来,烟火的味道也就是母亲的味道,它是母性的,缓缓上升,维系着整个村庄,也承载着村庄沉甸甸的希望和淌不干的汗水。所以,有村庄就有人家,有人家就有灶台,有灶台就有喜怒哀乐里的一日三餐。一家人守着一缕香喷喷的烟火,就是守着一份幸福,一份满足。

    一天天一年年,日子就在灶台前母亲的忙碌身影中流走了,我也像小鸟一样展翅高飞,背井离乡。可是,母亲却怎么也不愿意离开她居住的老屋。每次去看她,她总是蹲在厨房的灶台前,默默地给我们做饭做菜。生火以后,火势不够猛,她便用一根长长的吹管,对着灶下的柴火呼呼地吹气,火星子在灶下狂乱地飞舞。

    火势够猛后,母亲便在灶台上以亲情为味精,为她的儿子、儿媳与孙儿做丰盛的饭食。厨房狭小而局促,我常常被烟气呛得呼吸困难。可是在烟气缭绕中掌勺的母亲那张汗水淋漓的脸上,总是隐隐地含着笑意。

    母亲的烟火是不一样的烟火,也是独一无二的味道。每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上一顿母亲做的饭,我会萌生一种自信、一种满足,那就是在生活这条路上,我会很知足地工作着、生活着、爱着,不会再有饥饿感,会让一切都简单、平和、从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善于描写:乡村灶台的描绘、母亲忙碌的身影、村民晚归的画面……语言生动,充满深情,也令人难忘。

    B. 荷锄而归的人们朝着各自熟悉的炊烟走去时,“疲惫的脚步显得格外轻快”,是因为回家时人们摆脱了身上的重担,前行更为轻松。

    C. 文章第二段和第七段写我与母亲在厨房的场景,描绘母亲忙碌而幸福的形象,突出了母亲对我潜在的影响。

    D. 文章以“烟火气”为题,写乡下的灶台与烟火,写忙碌的母亲,表现了母亲的满足和幸福,突出了滋养我一生的浓浓亲情。

    2文章语言真情而隽永,请说说末段中“不会再有饥饿感”的理由。

    3“母亲的烟火是不一样的烟火”,结合全文,分析“烟火气”的深刻意蕴。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建议,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向郭攸之等人咨询后再施行,那么“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_____________”两句,以行人艰难的举动、紧张惶悚的神情,侧面表现出蜀道之艰险。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___________”两句,写作者张养浩西望旧朝故都长安,产生的对兴盛繁华化作一片废墟的无限伤感。

  •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老子在《道德经》说“千里之行”,要“始于足下”,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以“千里”为目标,从反面强调“积累”重要性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宝三载,李白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之际,朋友不惜重金为其饯行,《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宴会盛况;而李白面对奢华盛宴却“__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绪茫然。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他为了追求心中美好的事物,即使一次次牺牲生命也不足惜的心志。

    (2)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空间角度极写漂泊异乡之愁,“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从时间角度写尽年老体衰之苦。

    (3)《春望》中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面对秦伯,开门见山,表明自己对国家命运的认识:“秦、晋围郑,____________________,敢以烦执事。”有效消除了秦伯的戒备。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非秦也;__________,非天下也”总结出六国灭亡的原因,警诫当朝的执政者。

    (3)春天的景色在古诗文中随处可见,如《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的山间春色,也有《钗头风》中“__________”的小城之春。

    (4)面对滚滚长江,诗人常会联想起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苏轼想到了“故垒西边,人道是________”,辛弃疾想到的是“千古江山,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被贬后,无论春天江花盛开还是秋天美好的夜晚,都独自一人喝酒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意接近。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箴作诗者

    袁枚

    倚马休夸速藻佳,相如终竟压邹枚②。

    物须见少方为贵,诗到能迟转是才。

    清角声高非易奏,优昙花好不轻开。

    须知极乐神仙境,修炼多从苦处来。

    (注)①箴:规诫。②司马相如邹阳枚乘皆是西汉辞赋家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典邹阳、枚乘二人虽创作迅速,却不敌司马相如辞赋用力之深。

    B.颔联先直接说作诗数量少才能精;又说写诗迟下来,反能见到作者才华。

    C.这首诗是规诫为诗者而作,没有刻意进行雕琢,却能于简淡中见哲理。

    D.说理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诗歌中的物象基本是在为作诗的道理服务。

    2诗的后两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作诗有什么样的建议?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以:通,已经

    B. 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比:齐等,同样

    C. 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借助

    D.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蒙受

    2】(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①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B. ①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斧斤以时入山林

    C. ①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 ①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3】(小题3)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

    A. 耿直刚烈,太子丹催促荆轲前去刺秦,荆轲虽屈于权势,但仍然毅然悲壮辞别。

    B. 虑事周密,用重金贿赂蒙嘉,为蒙蔽秦王顺利实施刺杀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

    C. 镇定从容,秦武阳在秦廷露出恐惧神色,引起秦国君臣疑心,所幸荆轲机智化解。

    D. 忠义赤诚,荆轲希望生擒秦王,以便谋求秦燕长久和平,来酬谢太子丹。

    4】(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12分)

    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3分)

    译: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4分)

    译: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2分)

    译: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3分)

    译: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田波是一名拉面师傅,因其拉面时“妖娆”的舞姿而在网络爆红,面馆生意因此好了不好,为此,田波要求老板给自己加薪。田波与餐馆老板就加薪问题发生了分歧。面馆老板游先生说,田波走红之后就膨胀了,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拉面师傅了,面也拉得少了,而且网红效果也有限。对于店方的说法,田波也承认,原本餐馆里的拉面几乎一半都是他拉的,红了后拉的面确实少了,但因他的爆红,面馆的名声大了,生意也好了。

    对于田波要求加薪的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