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保山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你寄来的文稿,我已经认真拜读,由于鄙人才疏学浅,水平有限,只对其中有疑的一处,斗胆进行了斧正。

    B. 您光临寒舍,并亲自书写《望岳》补壁,我何德何能,得此墨宝,定当惠存。

    C. 听闻母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本应该躬临盛会,但因事不能参加,深以为歉。

    D. 为庆祝家慈七十寿辰,谨定于公历6月2日于雅馨酒店举行寿宴,敬备薄酌恭候。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春晚只是一场晚会,不必求全责备,也不必奢望它能承担所有期待,它已被赋予太多角色,变得步履沉重,气喘吁吁了。

    ②《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居心叵测地把多层含义融合在一个简单的故事里,而我们则从这个故事里读出了完整的人生哲学。

    ③一些领导干部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肆意妄为,不融入基层,不融入群众,不全心全意为国家谋福利,终免不了受到党纪国法的处分。

    ④尽管科学家试图证明外星人的存在,但现有资料表明,虽然银河系中存在浩如烟海的其他行星,但人类是唯一的生命形式。

    ⑤海明威有着极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他的一生都在历险,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硬汉”,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只能望其项背

    ⑥美国梦之队在球场上往往所向无敌,他们的高超球技和完美配合令其他球队望尘莫及。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老人与海》中的老头儿即使最后一手拿鱼叉,一手赤手空拳,也不退缩,仍与鲨鱼搏斗。

    ②由于与鲨鱼战斗的时间长,老人躺在小船中休息时,发现腿上已经遍体鳞伤了。

    ③虽然大马林鱼被鲨鱼吃掉许多肉,但是老头儿没有与海垂头丧气

    ④老头儿说要带领孩子出海捕鱼,孩子听了,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致勃勃的马一样奔跑了起来。

    ⑤另一条鲨鱼原是忽隐忽现的,这时又张开了大嘴扑上来。

    ⑥老头儿看见它来到,知道这是一条毫无畏惧而且为所欲为的鲨鱼。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王之 ②孰与畜而制之 ③是以圣人犹之 ④自矜者不 ⑤雩而,何也 ⑥天而思之 ⑦为无为,无事 ⑧是以进也

    A.①③⑤/④/②⑧/⑥/⑦ B.①④/②⑧/③⑥/⑤⑦

    C.①④/②⑧/③⑥/⑤/⑦ D.①③/②⑧/④⑥/⑤/⑦

  • 5、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其中“切”的意思是( )

    A.询问病症 B.针灸 C.推拿 D.诊脉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共享经济是一种将闲置物品、资源、空间、知识等进行相应整合的经济模式。从产权角度来说,就是将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从构成要素来讲,包括供给端愿意分享闲置资源所有者、高效的共享系统、消费端的大众三大组成部分。。

    共享经济需要人们用智能手机通过移动互联网下载相应的应用软件,提供自己的地理位置信息,在应用软件上搜索自己想要的资源,实现需求的满足。

    共享经济弱化“所有权”,强化“使用权”。其首要逻辑就是使得那些因为私有化而得不到有效利用的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发挥其作为商品本身的有用性,逐渐改变人们对于拥有具体商品的诉求,变成对其使用权的重视,是对中国人思维逻辑的一大颠覆。

    所有者和消费者的互相信任,是彼此之间在共享经济下发生商业行为的逻辑起点。现代商业文明建立在互联网这一巨大的虚拟媒介之上,相对于传统经济来说,对社会的信用体系有着更高的要求。服务平台还需要靠供需双方的信用来支撑平台良性发展;对经济行为的监管者——政府来说,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实现按需分配,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做到即需即用,是共享经济的另一重要逻辑。人们将自己的闲置资源拿出来进行循环利用,需求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以低于私有化的成本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且在使用之后实现对于产品的立即剥离,真正做到了即需即用,即、用即抛,实现了社会资源的最大程度利、用。

    共享经济使得之前私人领域的资源为更多的人所利用,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封闭和隔阂,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协作。普通消费者能够获取到原来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资源,极大地满足其心理需求和实际需求,能更多地体现社会公平,从而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共享经济对于国民素质有较高要求。我国民众的基本素质相对于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加之监测系统和预防技术的完善,使实现供给端和消费端之间的信任确证有了现实的可能性,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共享经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不过,使用者对于资源本身的维修、保管、清洁等事项不用负责,容易养成不负责任的恶习,因此,无论是共享人、共享平台还是政府等第三方监管者都要采取措施,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提升公民的责任意识。

    共享经济催生了新型的政府管理方式,有助于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政府对于新兴产业的态度是“先试水,后监管”,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开明的监管策略,给新型经济领域提供了宽松、开放的发展环境,给予了企业更大的自由发发挥和创新的空间,有力促进了中国互联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共享经济是一种把闲置物品、资源、空间、知识整合在一起的经济模式,由供给端、共享系统、消费端三部分构成。

    B. 共享经济变“所有权”为“使用权”,改变人们拥有具体商品的诉求,颠覆了中国人追求商品拥有权的思维逻辑。

    C. 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建立在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基础之上的,这对政府监管经济行为提出更高要求。

    D. 共享经济越来越被接受和认可,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使供给端和消费端的信任可能实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共享经济的概念入手,论证了什么是共享经济和共享经济的几个要素,使人明确了论述的对象。

    B. 文章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共享经济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使人对共享经济认识更加全面。

    C. 文章以共享经济的逻辑特点为论述点,分别论证了共享经济的几个重要特点。

    D. 最后两段从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和对政府管理的促进两个方面来论证共享经济的社会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移动互联网是共享经济兴起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媒介,智能手机是共享经济运行的重要条件。

    B. 即需即用,即用即抛的共享模式,能够实现社会资源的最大程度利用,应该放手推广。

    C. 共享经济使一些“私人领域”转为“公共领域”,有利于人与人的团结协作,有助于社会和谐与公平。

    D. 中国互联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中国政府开明的监管策略创造的宽松、开放的发展环境。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一诗中用了“庄生梦蝶”“望帝啼鹃”两个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诗词中有不少表达自信的诗句,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__________”一句,则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3)古代中国衣冠制度森严,不同等级穿不同样式和颜色的衣服,这在刘禹锡《陋室铭》的“__________”和白居易《琵琶行》的“__________”有体现。

  • 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曹操《短歌行》情感丰富,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诗经》中的原句,含蓄表达对贤才的渴慕。

    ②“序”是古代一种常用文体,或叙事,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王勃《滕王阁序》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句含蓄表达了对都督阎公治理才能的赞赏之情。

    ③古人登高,常产生诸多人生感慨。比如杜甫《登高》“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四句表达了个人之悲与家国之忧。

    ④高一(1)班学习经验分享会上,语文课代表说:“古人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文学习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贵在长期坚持积累。”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善假于物”,其实世间万物都是如此:《庄子·逍遥游》中的鹏鸟“__________________”方能高飞南徙;就连御风而行的列子,虽然免于步行,却还是“__________________”。

    (2)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小潭周围树木和藤蔓的生长状态。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诗人听完琵琶女琴音后的感受“______”,与平日听到的浔阳乐声“______________””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听到琴音后的惊喜之情。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生动地刻画出江水水气弥漫的景况。

    (2)《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述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反面说明了要想做成功一件事,还须借助“外物”。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

    杜甫

    令弟尚为苍水使,名家莫出杜陵人。

    比来相国兼安蜀,归赴朝廷已入秦

    舍舟策马论兵地,拖玉腰金报主身。

    莫度清秋吟蟋蟀,早闻黄阁画麒麟。

    【注】①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时杜甫客居夔州。黄门:侍奉皇帝的近臣,和诗中的“相国”都指杜甫的从叔杜鸿渐。②苍水:地名,在今四川开江。③秦:与“论兵地”都指都城长安,④拖玉腰金:古人身上佩戴的玉佩,金饰,借指人物身份地位显贵。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乡弟任开江使,说他并非出身杜家,但可看出他们关系很好。

    B.根据诗歌中间两联内容可知,乡弟和从叔将从四川出发,途经水路、陆路奔赴长安。

    C.本诗前三联重在叙事,主要写乡弟将陪同杜相国归朝觐见皇上,为尾联抒情做铺垫。

    D.全诗虚实结合,尾联用了汉宣帝画功臣像供奉于麒麟阁的典故。

    【2】本诗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   乙喜犒师

    《国语》

    齐孝公来伐鲁,臧文仲欲以辞告。焉,问于展禽。对曰:“获闻之,处大教小,处小事大,所以御乱也,不闻以若为小而崇,以怒大国,使加己乱,乱在前矣,辞其何益?”文仲曰:“国急矣!百物唯其可者,将无不趋也。愿以子之辞行赂焉,其可赂乎?”

    展禽使乙喜以膏沫犒师,曰:“寡君不,不能事疆埸之司,使君盛怒,以暴露于弊邑之野,敢犒舆师。”齐侯见使者曰:“鲁国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公曰:“室如悬磬,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二先君之所职业。昔者成王命我先君周公及齐先君太公曰:女股肱周室,以夹辅先王。赐女土地,质之以牺牲,世世子孙无相害也。君今来讨弊邑之罪,其亦使听从而释之,必不其社稷。岂其贪壤地,而弃先王之命?其何以镇抚诸侯?恃此以不恐。”齐侯乃许为平而还。

    (选自《国语·鲁语上》)

    (简注)

    ①齐孝公:齐桓公之子,名昭。公元前642年至前633年在位。②展禽:即柳下惠,鲁国大夫。姓展,名获,字禽。③乙喜:即展喜,鲁国大夫。

    (阅读指要)

    面对来讨伐的齐孝公,乙喜既没有义愤填膺地正面指责对方的侵犯,也没有摆出一副乞怜之态请求对方退兵,而是用一种点化式的暗示方法,含蓄地、间接地对对方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直说得齐孝公同意讲和、退兵而还,从而顺利地完成了“犒师”的使命。文中记事简练而结构完整,对话简洁而个性鲜明。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焉,问于展禽_________ (2)不闻以__________

    (3)寡君不__________   (4)必不其社稷__________

    2下列与文中“质之以牺牲”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大王来何操

    C.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D.甚矣,汝之不惠

    3下列“以”的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臧文仲欲辞告 B.若为小而崇,怒大国

    C.不闻 D.赐女土地,质之牺牲

    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为小而崇,以怒大国,使加己乱,乱在前矣,辞其何益?

    (2)室如悬磬,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5请举一例简要说说乙喜的游说艺术。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当代正经历复杂而深刻的变革,风险挑战与之相随,危和机总是同生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要危中寻机,化危为机。

    ②疫情期间,在线办公、云端上课、线上消费等“宅经济“迅速崛起,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这些都是危中有机的现实写照。

    ③老字号餐馆主动“触网”,增设外卖窗口,打通线上线下;农业部门推出网上订购、网上培训、网上贷款等春耕备耕新方式……虽然疫情给经济发展带来严峻考验,但及时反应、应对有方,有助于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④俗话说:“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疫情结束后,面向未来,也要善于化危为机,更要善于创造和把握发展的新机遇。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以某校高三学生的身份给校报“时事论坛”栏目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