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保山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旁听过陈寅格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参考书用的是《六祖坛经》。他都是讲课时先把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对地名和人名更是特别注意,再根据材料进行考证分析。

    A.他都是讲课时先把材料写在黑板上,对地名和人名更是特别注意,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考证分析。

    B.他都是讲课时先把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考证分析,对地名和人名更是特别注意。

    C.他讲课时都是先把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考证分析,对地名和人名更是特别注意。

    D.他讲课时都是先把材料写在黑板上,对地名和人名更是特别注意,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考证分析。

  • 2、以下名句创作背景和科举考试无关的是?(   )

    A.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B.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C.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譬如平地,虽覆一篑

    B.小子何莫学夫《诗》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B.旬有五日而后反

    C.此小大之辩也

    D.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5、学校举办对联展览,下面是某学生收集的四副对联,对联与人物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②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

    ③世事洞明皆儿女情事,人情练达即释道真理。

    ④功名事业清流山,道德文章丰乐亭。

    A. ①老舍②李白③曹雪芹④韩愈   B. ①鲁迅②李白③曹雪芹④欧阳修

    C. ①鲁迅②柳永③庄子④欧阳修   D. ①老舍②柳永③庄子④韩愈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稻香世家”的读书哲学

    孟宪实

    冯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出身,后来他自己称之为“稻香世家”。因为家贫,总是要借债交学费,经常面临辍学危机。为了抵御贫穷,即使年龄小,他也知道拼命劳动。

      1937年,冯先生小学毕业,学校因为日本入侵,停办了。此后四年的辍学时间,他一边劳动,一边自由阅读,读书成了他生活最重要的内容。一本《三国演义》读了好多遍,因为没有别的书可读,于是故事读完读诗词,诗词读完读点评。少年劳动者,被书中的字句所吸引,思想进入另外一个世界。身边的现实世界是苦难的叠加,满是劳累、辛苦和亡国奴的滋味,身上担子沉重,但书中的世界是美好的、诗意的,令人心生向往。读书成了慰藉,成了享受,读书在生活之上搭起精神瞭望台。

      就这样,冯先生在劳动之余拼命读书,割草、挖泥、种地、放羊,他竟然都带着书,有空就读。特别是夜晚,那是冯先生完整的阅读时间。《水浒传》《西厢记》《古文观止》《史记菁华录》《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古诗源》《陶庵梦忆》等等都是在这个时期阅读的。这个时期,冯先生还开始了绘画,照着《芥子园画谱》描就是他最初的功课。

    冯先生17岁的时候,才有机会读初中,初中毕业的时候,冯先生已经开始在无锡的报纸上发表作品,有诗词有散文,这对当时那个“文艺青年”无疑是巨大鼓舞。1945年抗战胜利后,冯先生还有过一年的苏州美专的学习经历,后来因为美专搬回苏州而再次失学。这个时期的冯先生,已经能够依靠教书生存,苦学正在给他的人生带来改变。读书作文,让冯先生迈向新的人生高度。

      冯先生真正进入做学问的状态,是步入无锡国专之后。导师的学术引领,也是发生在这个时期。他至今记得国专的很多课程,比如朱东润先生开设的《史记》和《杜甫》课,声情并茂的朗诵之外,就是各家观点的详细征引,自己的结论一定是在比较各种资料之后才能得出。王蘧常先生讲《庄子》,一个学期没有完成《逍遥游》一篇,但感觉却是惊人的,因为学生们真正体会到学问的深刻和博大。还有童书业讲《秦汉史》,所有的史料几乎都能背出来,让人看到了学问的境界,真是山外青山。没有证据,就没有结论,不穷尽资料,就没有发言权——这个学术真理,就是在无锡国专的时期深入冯先生的心底。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对于中国文化,他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很多年以后,在为刘桂秋《无锡国专编年事辑》作序时,冯先生总结国专对自己的影响,深情地写道:“生我者父母,长我者母校也。”

      冯先生至今听不得任何人的抽泣之声,因为早年他常常在母亲的抽泣中醒来。明天的粮食又没有着落,母亲躲在厨房里,独自一人难过。年幼的冯先生,心中不免一阵阵彻骨的疼痛。冯先生记得很多恩人的名字,在家里无米下锅的时候,他们送来了宝贵的南瓜。冯先生一直喜欢南瓜,旅行所到之处,如果遇到南瓜,他常常流连不已。在他的书桌上,常年摆放着南瓜,读书间歇,抬头就能看到。他的书斋号为“瓜饭楼”,是刘海粟为他撰写的,为的就是纪念“以瓜当饭”的岁月。 

      冯先生从苦难岁月走来,他不愿意忘记那些苦难,甚至有点“感恩”的念头。其实,让冯先生获得个人解放的是苦学,因此冯先生一直提倡自学,对于那些出身寒门的学子,总是充满同情理解并全力支持。苦难不是动力,克服苦难的精神才是动力,人生难免遇风雨,怕的是缺乏抗击风雨的精神。

    (选自2017年1月22日《人民日报》)

    相关链接:

    我又穿越米兰、罗布泊、三陇沙入玉门关,查实了玄奘自于阗回归长安的最后路段。我还经历了前后二十年的时间,查证了项羽不死于乌江的历史真相。我的学术道路,是重视文献记载,重视地面遗迹的调查,重视地下发掘的新资料。三者互相印证,才作定论。

    ——冯其庸九十又三于瓜饭楼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冯先生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年龄还小的时候,就知道拼命劳动,花费了不少苦力,读书要靠借债交学费,还面临辍学危机。

    B. 冯先生年轻时,还一度对文学创作产生了兴趣,初中毕业的时候他创作的诗词、散文等作品已经在无锡的报纸上发表了。

    C. 抗战胜利后,冯先生到苏州求学又再次失学,然而这时它的苦读与写作对人生的积极作用开始显现,生活境遇得到改善,人生境界得到提升。

    D. 冯先生进入无锡国专后,才开始做学问,导师的引领最关键,正是朱东润、王蘧常、童书业等国学大师把冯先生引入了学术的殿堂。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1937年,冯先生小学毕业,学校因为日本入侵,停办了。此后四年,他她虽然也没有中断自由阅读,但是劳动是他的主要任务。

    B. 冯先生酷爱读书, 读书使他置身于一个美好的精神世界。劳动之余,他还是拼命读书,割草、挖泥、种地、放羊,他竟然都带着书,一有空就读书。

    C. 初中时期,冯先生阅读了许多书籍。如《水浒传》《西厢记》《古文观止》《史记菁华录》等,这位胖之后的写作与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 冯先生对无锡国专有着深厚的情感,在那里他见识了学问的博大精深,懂得了资料证据的重要性,对中国文化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

    E. 冯先生的学术研究,重视地面遗迹的调查,如玄奘回归长安后的路段、项羽不死于乌江等重大事件,他都是根据实地调查结果做定论。

    3结尾处“冯先生从苦难岁月走来,他不愿意忘记那些苦难,甚至有点‘感恩’的念头”怎样理解?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根据韩愈在《师说》中的表述,士大夫之族择师之难,难在自己的心理,除了年龄和知识两个要素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的尴尬也让他们很为难。

    (2)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了自己晚景颓废的状况。

    (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正面描绘陋室中恬然闲适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假舆马”“假舟楫”的人为例,水到渠成地得出了“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宫殿、楼阁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3)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生活哲理。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2)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__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5)《<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夙兴夜寐,______。(《诗经·氓》)

    (2)水何澹澹,______。(曹操《观沧海》)

    (3)闻道有先后,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4)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5)酿泉为酒,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6)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君子以文会友,______。(《论语·颜渊》)

    (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______,无欲则刚。(林则徐题联)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过秦论》中,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适《燕歌行》中运用对比手法把矛头直指汉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士兵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

    (3)陆游《书愤》中,描写了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剡中石城寺

    赵嘏

    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

    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

    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而次日黎明因要离去内心又为尘世思虑所扰。

    B. 颔联写诗人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憾。

    C. 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离别此地倍加惆怅,只能回望此山以慰藉情怀。

    D. 作品以时间为序结构全篇,熔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情意自远,饶有韵味。

    2请结合全诗,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霸字次公,淮阳阳夏人也。霸少学律令,喜为吏。薄书正,以廉称,察补河东均输长,复察廉为河南太守丞。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为丞,处议当于法,合人心,太守甚任之,吏民爱敬焉。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由是俗吏尚严酷以为能,而霸独用宽和为名。宣帝即位,闻霸持法平,召以为廷尉正,数决疑狱,庭中称平。坐公卿大议廷中知长信少府夏侯胜非议诏书大不敬,霸阿从不举劾,皆下廷尉,系狱当死。霸因从胜受《尚书》狱中,胜出,复为谏大夫,令左冯翊宋畸霸贤良。胜又口霸于上,上擢霸为扬州刺史。时,上垂意于治,数下恩泽诏书,吏不奉宣。太守霸为选择良吏,分部宣布诏令,令民咸知上意。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然后为条教,置父老师帅伍长,班行之于民间,劝以为善防好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吏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肉。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吏大惊,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毫厘不敢有所隐。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征守京兆尹,秩二千。有诏归颍川太守官,以八百石,居治如其前。前后八年,郡中愈治。天子以霸治行终长者,下诏称扬曰:“颍川太守霸,宣布诏令,百姓向化,孝子日以众多,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甘露三年薨,谥曰定侯。

    (选自《汉书·廉吏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

    B.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

    C.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

    D.自武帝末/用法深/昭帝立/幼/大将军霍光秉政/大臣争权上官桀等/与燕王谋作乱/光既诛之/遂遵武帝法度以刑罚/痛绳群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东、河南,地理名词,以黄河流经区域为参照,指黄河以东、黄河以南地方。

    B.举、荐,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为察举制,由地方推荐后经朝廷登记即可为官。

    C.邮亭,政府专设的机构,是古时传递文书的人沿途休息的处所,有时也称驿馆。

    D.石,古代容量单位,汉官俸禄钱谷并发,故以俸禄中粮食数量来标志官员等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霸学习勤奋,廉洁出名。黄霸少时学习法律条令,在狱中跟从夏侯胜学习《尚书》;黄霸记账公正,因廉洁而著称,也因此多次被察举。

    B.黄霸持法公正,判案公平。宣帝即位时听说黄霸持法公正,便召黄霸做了廷尉正,黄霸数次裁决了疑难案件,朝廷大臣都赞他判案公平。

    C.黄霸执政有法,体恤吏民。黄霸不仅大力宣扬皇帝的诏令,让百姓感受到朝廷的关怀,还亲自秘密地私访,到地方考察,以获得真实信息。

    D.黄霸治理一方,受诏称颂。黄霸在颍川作太守官职,前后八年,郡中安顺,帝下诏赞颂,称其郡内百姓孝者众多、路不拾遗、赡助贫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然温良有让,足知,善御众。

    (2)劝以为善防好之意,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畜养。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爸爸正在读书、妈妈正在拖地,小男孩正在给爷爷捶背”,一名小学生用一幅画诠释了自己对家训“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业长”的理解。

    《飞天》《慈航》《和风》,青年民间エ艺大师用根雕展现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美学,表达个体对宁静和智慧人生的体悟。

    做菜、酿酒、造纸、养蚕、缫丝、刺绣……四川女孩李子柒归园田居,利用短视频,以美食文化为主线,围绕衣食住行展示出勤劳、仁爱、友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精神内核。

    文化即生活,在具象而细微的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实践方式,从不同侧面展示中华文化,传递价值理念。请结合你的实践体验,写下你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要求:①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符合文体特征;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