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铜仁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形近字组词。

    涛(   )   怨(   )   霉(   )

    铸(   )   怒(   )   雷(   )

    (   )   稿(   )   吼(   )

    忘(   )   搞(   )   孔(   )

  • 2、给“测”字组词,填入句子中相应的括号里。

    1.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科学家们决定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______

    2.这两艘飞船在火星着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______

    3.任何产品都需要质量______合格之后才能投放市场。

    4.不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总是去______,就像盲人摸象,解决不了问题。

    5.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______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 3、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脉mò______mài______ 禁jīn______jìn______

  • 4、诗词填空。

    1.喜看稻菽千重浪,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敢教日月换新天。

    3.红旗卷起农奴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自岿然不动。

    5.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流水鳜鱼肥。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拂堤杨柳醉春烟。

    8.儿童散学归来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目青山夕照明。

    10.莫道桑榆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日月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12.滚滚长江东逝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依旧在,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15.茅檐长扫净无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把新桃换旧符。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竹万竿斜。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分辛苦一分才。

     

  • 5、积累与运用。

    1)远离故土三十年,回到家乡,孩子们好奇地问他的来历。可以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

    2)落叶归根,李爷爷离家三十年,乡音未变,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

    3)《桥》中的老支书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令人敬佩。

    4)《穷人》中,描写了一对________________的贫苦渔民形象。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古诗鉴赏。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本诗的作者孟浩然是_____代著名的_____派诗人。

    【2】就内容而言,作者以一个“_____”字统摄全诗,抒发了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 7、阅读综合训练。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①花满蹊:花很多,把园中的小路都遮住了。蹊,小路。②压枝低:形容花开得很茂盛,把花枝都压得低垂了。③留连:留恋,舍不得离开。④自在:自由自在,不受约束。⑤娇莺:美丽可爱的黄莺。⑥恰恰:黄莺的鸣叫声。

    1本首诗是一首__________

    A. 五言绝句   B. 五言律诗   C. 七言绝句   D. 七言律诗。

    2本首诗在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押韵,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二二三式的朗读节奏在第三、四句诗上做出停顿标记。

    4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多读几遍,我们会找到诗中表现花开得繁盛的两个字: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句诗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想象诗中的景物,补充下面的文段。

    黄四娘家的花很多,有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把园中的小路都遮住了,千万朵的花连枝条都压弯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蝴蝶飞来了,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久久不肯离去。花枝间传来恰恰的啼叫声,仿佛是可爱的黄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古诗词赏析。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诗句中那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诗人离开家乡时间很久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贺知章写过什么诗?请写出其中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

    给颜黎民的信

    颜黎民君:

    昨天收到十日来信,知道那些书已经收到,我也放了心。你说专爱看我的书,那也许是我常论时事的缘故。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胡涂,所以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譬如说罢,古人看见月缺花残,黯然泪下,是可恕的,他那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当然不明白这是自然现象。但如果现在的人还要下泪,那他就是胡涂虫。不过我向来没有留心儿童读物,所以现在说不出哪些书合适,开明书店出版的通俗科学书里,也许有几种,让调查一下再说罢。

    其次是可以看看世界旅行记,借此就知道各处的人情风俗和物产。我不知道你们看不看电影;我是看的,但不看什么“获美”“得宝”之类,是看关于非洲和南北极之类的片子,因为我想自己将来未必到非洲或南北极去,只好在影片上得到一点见识了。

    说起桃花来,我在上海也看见了。我不知道你到过上海没有?北京的房屋是平铺的,院子大,上海的房屋却是直叠的,连泥土也不容易看见。我的门外却有四尺见方的一块泥土,去年种了一株桃花,不料今年竟也开起来,虽然少得很,但总算已经看过了罢。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也有屠场,我有好几个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我们不是没有说什么不能告人的话么?如果有,既然说了,就不怕发表。 临了,我要通知你一件你疏忽了的地方。你把自己的名字涂改了,会写错自己名字的人,是很少的,所以这是告诉了我所署的是假名。

    ……

    鲁迅

    四月十五夜

    【1】根据内容填空。

    这是_________写给________的信,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

    【2】读句子,回答问题。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先生在信中就读书问题提出了哪三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封信,你觉得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此文加以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端午日

    沈从文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1】文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作用:从程度上渲染了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________,涉及面之________,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过端午节的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能否换成括号里的?为什么?

    (1)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去。(撑)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摇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一、二自然段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凭着对________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渡和赶鸭竞赛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________的民族精神。

    【5】作者写龙舟竞赛的场面,语言很精练,请你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当时的情形。

    (1)正面描写龙舟竞赛时的激烈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观众的反应侧面烘托龙舟竞赛的激烈场面。

    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小天地。(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2】细读选文中画“   ”句子,句中第一个“赤裸裸”指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赤裸裸”指____________。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____________的思索,思索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

    【3】选出对结尾“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句理解正确的解释,打“√”。

    ①作者在结尾提出这个问题,却并未回答,这是个疑问句。( 

    ②这个句子表现了作者对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悄悄流逝的一种怅然若失的情绪,透露着作者劝世人要珍惜时间的提醒。( 

    ③作者在文中深入思考日子一去不复返的原因,一直到结尾都没有弄明白。( 

    【4】面对时光的匆匆逝去,回想你以前学过的《和时间赛跑》一文,思考:你打算怎样珍惜时间呢?试着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鲁迅爱惜时间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他在30年间,为我们写作和翻译了600多万字著作。大家都说鲁迅是天才,可是鲁迅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鲁迅爱惜时间,总想在一定时间内多做一些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省时间,就等于延长了一个人的生命。”

    鲁迅工作起来是不知道疲倦的。他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到了老年的时候,他对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在他逝世前不久,他生着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40公斤,仍然拼命地写作和翻译文章。他逝世前三天,还替别人翻译的一本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逝世的前一天还写了日记。鲁迅一直工作到他离开我们的那一天,从来就没有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爱惜别人的时间。他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着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爱惜时间的精神,要有计划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也要爱惜别人的时间,不让宝贵的时间浪费掉一分钟。

    【1】写近义词。

    爱惜——( )                                 疲倦——( )

    【2】写反义词。

    浪费——( )                                 紧张——( )

    【3】联系上下文,用自己话解释文中画线的成语意思。

    A.如饥似渴:____

    B.夜以继日:____

    【4】关于“天才”鲁迅是怎么回答的?用“——”在文中画出来,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5】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它在文中起____的作用。

    【6】短文从几个方面来写鲁迅爱惜时间的?分别是什么?

    ____

    【7】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____

    【8】请你写出一句关于时间的名言或谚语。

    ____

    【9】请你写出鲁迅先生在小说《故乡》中关于“路”的名言。

    ____

  • 13、课内阅读。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

    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被撕破了的渔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嘿,我回来啦,桑娜!”

    ……

    “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惨啊!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文中“忐忑不安”的意思是_______,桑娜忐忑不安的原因是_________

    2“揍我一顿也好”中的“也”字能否去掉?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中加点的“这样做”指的是( )

    A.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B.暂时收留西蒙的两个孩子,等亲属把他们接走。

    C.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西蒙家的床上。

    D.让西蒙的两个孩子陪自己的孩子玩耍。

    4第二自然段的描写方法是( )

    A.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B.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C.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5对文中画“   ”的语句理解错误的一项( )

    A.“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事情很难办。

    B.“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说明了渔夫觉得问题很严重。

    C.“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他希望妻子能做出不要收养西蒙孩子的决定。

    D.“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话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西蒙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

    6关于《穷人》一文的写作特色,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运用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

    B.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桑娜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的形象。

    C.渔夫与桑娜的对话,恰当地表达了人物的真情实感。渔夫的话显示出他爽直、乐于助人的品质。

    D.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这件事,设置了一个悬念:渔夫能否平安回家?

  • 14、阅读材料并完成练习

    龙卷风

    ①龙卷风的风力极大,在龙卷风中心附近,水平风速每秒可达100米以上,极端情况,可达300米。12级风的风速相当于每秒30多米,要和龙卷风相比自然就大为逊色了。如此罕见的巨大的风,造成的破坏异常惊人。(A)当它触及地面时,可以把人畜像开玩笑似的卷到空中,再扔下来,它可以“倒拔垂杨柳”,摧毁建筑物,甚至像利剑似的把坚固的高楼大厦削掉一角。(B)1956年9月24日,上海曾出现过一次龙卷风,它竟然把一个三四层楼高的110吨的储油罐举到15米的空中,然后把它用到100多米以外的地方。1925年美国曾出现过一次强大的龙卷风,遥成2000多人伤亡。为什么龙卷风的风力这么大呢?主要是龙卷风内的空气大量逸散,使龙卷风中心空气十分稀薄,气压很低,与外围空气的气压差特别大。台风中心和它外围空气平均每100公里差20毫巴(压强单位),而龙卷风中心与外围空气只要相差20米,气压差就达20毫巴。气压梯度越大,风力也就越大,难怪龙卷风的风力要比台风大上好多倍了。

    ②龙卷风涉及的范围很_____________。1927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次龙卷风,在它经过的15平方米的范围内,大树连根拔起,_____________靠近这股龙卷风的地方则安然无恙。

    1在文中第②段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字词。

    2本文写了龙卷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3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分别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哪些好处?(二选一作答)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为反问句)

    _____

    (2)三黑看见自己种的养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仿写比喻句)

    _____

    (3)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伤写一个感叹句)

    _____

    (4)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我们的安全和事故就有了保障。(修改病句)

    _____

    (5)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熙样子,写句子)

    春雨中的竹笋,昨天 _____,今天 _____,明天 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1) 秋天来了。(改为拟人句)

     

      (2) 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引述句)

     

      (3)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4) 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修改病句

     

     

  • 17、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

  • 18、句子乐园。

    1.在困难面前,我们怎么能不迎难而上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茂盛的芦苇在岸边四周生长。(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看书。(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上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凡卡》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把下面句子改写为转述句。

    1.爸爸说:“我正为这件事操心。我担心你会渐渐忘记中国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指着我问父亲:“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玛琪问托米:“你在哪儿找到这本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男孩马上跑到猫跟前:“请你告诉我,在哪里能找到小狐仙?”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那位黑大哥就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改为双重否定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表达与交流

    习作二选一。

    题目一:中国传统艺术源远流长,精彩纷呈,书法、舞蹈、剪纸、国画、瓷器、刺绣、建筑等,无不以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而蜚声中外。请选择一项你熟悉的传统艺术,运用学过的说明方法把它介绍给大家,要突出这项艺术的特点,题目自拟,字数450以上。

    题目二:俗话说: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每个人在某一方面都是高手,或是诗词小达人,或是运动小健将,或是出色小厨师……请以“我是 ”为题,展示自己的绝招吧,要求内容具体,重点突出,字数450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