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照样子写词语。
(1)念念有词(AABC):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模一样(ABAC):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乳汁 ( )的清流
( )的臂膀 ( )的力量
( )的源泉 ( )的情怀
3、表达自己的观点。
大千世界、日月星辰、草木鱼虫都与人类息息相关。请围绕“人与自然”这一话题,对下面提供的资料作一番探究,试着归纳出你的观点。(不少于两个)
(1)人们通过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荧光灯,它比同样功率的普通灯池明亮得多。
(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3)近100年来,中国原有森林面积已减少了50%,木材蓄积量减少了33%:130个林业局中,已有36个局的资源基本枯竭。
(4)“哗——”的一声,鸶鸟们早已警觉,展翅高飞……这时,我才想起举起照相机,“咔察、咔嚓”一通猛拍,但是,恐怕怎么也拍不出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那样的诗情画意了。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臭味相投(写近义词)。
遥望( ) 适合( ) 证明( ) 随意( )
慷慨( ) 贡献( ) 灾难( ) 节制( )
5、把下类词语补充完整。
(____)之不理 飞舞盘(_____) 奇花(____) 草
(______)珑娇小 (____)烛夜游 腰(_____)腿疼
6、读一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上阙描写的景物有 、 、 、 。
【2】下面关于上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四句词写的是夏夜景物和词人感受,“惊”字写出词人在夏夜中的恐惧。
B.凉爽的清风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有“鸟鸣山更幽”的意境。
C.前两句词描写的是夏日夜空晴朗,夜色的宁静、优美,令人神往。
D.后两句中词人的关注点转移到了田野,由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收,表达出词人心头的喜悦。
【3】“七八个”说明了_____________,“两三点”说明了______________,这与上阕的清幽夜色以及有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4】“忽见”的意思是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并答题。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突出了蜂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品味本诗,说说你从中体会出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本词作者是南宋词人_______,“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___。
【2】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两项是____
A.词的上片描写了喜鹊、蝉等景物,看似热闹,实则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
B.词的下片写星星而不写乌云,只用星星暗示乌云,反而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C.词人描摹了一幅秋天江南山村月夜图,充满了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D.“路转溪桥忽见”,前面“路转”,后面“忽见”,既写出词人骤然看出临近旧屋的惊喜,又表达了对未来路途遥远的焦虑。
9、看不见的爱
①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cāo chāo)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②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弓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③那孩子很认真,屏(pín bǐng)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在不停地打。
④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了!”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⑤我怔住了。
⑥半晌(shǎng sǎng),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但为什么?”
⑦“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⑧“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
⑨“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⑩我沉默了。
⑪过了很久,那男孩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⑫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打一弹,再转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他只知道大致方向啊!
⑬夜风轻轻装来,蛐蛐在草丛中轻唱起米,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啪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⑭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米,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犹豫了一下,我对他们说了声“再见”,便转身向回走去。
⑮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cuì chuì)的瓶子的碎裂声。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正确的打“√”。
【2】散步时,我为什么要看孩子用弹弓打瓶子?(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描写母亲的句子,我知道了本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刻画了一个了_________的母亲。
【4】文中画“ ”线的句子是环境描写,对其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点明时间已近傍晚
B.美妙的傍晚景色暗示成功的即将到来
C.表现蛐蛐歌声十分动听
D.表明小男孩儿练习的时间长
【5】本文以“看不见的爱”为题,“爱”指的是( )。
A.盲童对弹弓的爱
B.盲童对母亲的爱
C.母亲对儿子的爱,儿子对生活的爱
D.“我”对盲童的爱
【6】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
(2)“我怔住了”的原因是小男孩儿打了无数次却打不中。( )
(3)文中“我”的心理活动与这位妈妈的言行形成鲜明的对比。( )
(4)第4自然段中的“顿”字体现了母亲有点犹豫,不愿意我多管闲事。( )
【7】文中的母亲说:“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关键是他做了没有。”说说你对这句话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赞成文中母亲的做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材料一:
陈家祠(大门匾额书“陈氏书院”),是现存广东规模最大、装饰华丽、保存完好的岭南传统祠堂式建筑,被誉为“百粤冠祠”。它的总面积达1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为6400平方米,由大小十九座单体建筑组成,建筑长廊相连,庭院穿插。
1988年,陈家祠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及2011年以“古祠留芳”入选“羊城八景”,2006年被评为“广州城市文化名片”,2008年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AAAA级景区”,是岭南地区极具文化艺术气息的旅游景点之一。
材料二:
陈氏书院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它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在建筑构件上巧妙地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铜铁铸和彩绘等装饰工艺,其题材广泛、造型生动、色彩丰富、技艺精湛,是一座民间装饰艺术的璀璨殿堂。
木雕在陈氏书院是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一种建筑装饰。书院室内的屏门挡中、龛罩、花罩、梁架、斗拱、檐板等,广泛采用了木雕装饰,雕刻着难以尽数的历史故事和吉祥图案。如中进二十扇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为题材的双面镂雕屏风,被誉为“民间艺人运用木头和钢刀雕就的历史故事长廊”。
材料三:
一小时以上游览推荐路线:前院(旗杆、石狮子与基座等)→首进正厅(双面镂空木雕大屏门、门神、铜铺首等)→月台(石雕栏杆、望柱头瓜果、铁铸通花栏板)→中进聚贤堂→中进西厅(临时展览)→后进正厅(百年陈氏书院图片展)→后进东厅(美瓷美器——馆藏景德镇窑彩瓷精品展)→后东斋(专题展览)→后东厢(专题展览)→中进东厅(岭南民间百艺I)→前东斋(岭南民间百艺II刺绣与广州象牙雕刻)→前东厢(旧广州家居展)→首进东厅(岭南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展)→首进西厅游客中心文创天地→前西厢观看陈家祠录像介绍→后进西厅(民间工艺展演厅)
(选自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官网和公众号,有删改)
【1】阅读以上三份材料,关于陈家祠,以下没有介绍的一项是( )
A.基本概况
B.建筑特色
C.发展历史
D.游览信息
【2】材料一画横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运用了( )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陈家祠,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家祠建筑装饰“七绝”,指的是其建筑装饰的七种工艺,分别为“三雕二塑一彩一铸”,阅读材料二,看看它们具体指的是什么?
三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省外朋友来广州,你准备带他们参观陈家祠,结合以上三份材料,完成以下准备事项。
①请向他们说明一下,你推荐参观陈家祠的理由,最少说两个,注意用逐条说明的方式,有条理表达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你的朋友对陈家祠的建筑特色特别感兴趣,想尽可能多地了解这方面的内容,请为他设计一条“陈家祠建筑特色”专属游览路线,并说说你的设计想法。
游览路线:
设计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一)
人哪 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 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 大家都喊 野兽来了 野兽来了 就都跑了
(1)给这段话加上标点。
(2)“野兽”指的是__________。表达了苏联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小孩这样回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那个最先听到夜莺叫的凝神地站着,好像钉(dīng dìng)在那里似(shì sì)的。他注意数(shǔ shù)着一声一声的鸟叫:“一、二、三、四……”一边数一边用手打着拍子。
夜莺的叫声停止了。“32个鬼子……”那个人说。只有游击队员才知道这鸟叫的意思。接着传来两声杜鹃叫。“两挺(tǐng tǐn)机关枪。”他又补充说。
(1)在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上画“√”。
(2)夜莺和杜鹃的叫声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一声夜莺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一声杜鹃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两个省略号,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一、二、三、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个鬼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天上的街市(18分)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我想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2分)
(2)诗句“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采用了______修辞手法,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第2小节中有两个“定然”,举例说明从这个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想象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3、4小节,描绘了牛郎织女的生活,主要采用了( )的表达方法,这样写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快速公交系统(简称“BRT”)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有专门的车道,投资及运营成本比轨道交通低,而运营效果接近于轨道交通。它是一种既保持轨道交通特性(运营速度快),同时又具备普通公交灵活性的一种大容量、高性能、低排放、便利、快速的公共交通方式。
(材料二)2019年,武汉BRT2号线开通。武汉BRT2号线,西起高新大道佳园路口,经佳园路往南,再沿高新二路往东,止于豹溪路。线路长约8.7公里,设车站11对。通车后,将与目前运行中的雄楚大道BRT对接,形成总长22.3公里的“路面上的地铁”。
【1】材料一主要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
【2】读材料,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BRT”指的是快速公交系统,具有容量大、速度快、便利等特点。
B.武汉BRT2号线西起高新大道佳园路口,东到豹溪路。
C.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武汉BRT2号线的相关情况。
D.“路面上的地铁”是说快速公交系统是在路面上行驶,却具有地铁(轨道交通)的运营速度。
【3】结合材料内容和日常生活,分条说明武汉BRT 2号线开通有哪些好处。(至少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槐树花真香
晚霞在炽烈地燃烧着,似乎能听见被它烤焦的树梢在噼啦作响,小山村显得更加恬静了;村头上有一棵洋槐树,槐花开得正盛,粉嘟嘟的,连晚霞里也溶进了它那淡淡的馨香。
洋槐树下坐着一位老奶奶。她已经很苍老了,头上白发稀疏,脸上的皱纹密密麻麻,眼窝很深,颧骨很高,像一块褐色的石头。她那裸露的瘦胳膊上,有一块块栗子皮似的老年斑。她手里抚弄着两只毛茸茸的小雏鸡,向着落日安详地坐着,一动也不动,似乎得到了一种永恒的满足。
在她的身边,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这姑娘长得像晚霞一样光彩动人。光润润的小脸蛋儿,水汪汪的大眼睛,还有潮乎乎的红嘴唇,都如含苞未绽的洋槐树花一样鲜嫩。她正伏身在一块平展展的大石头上,面前放着铅笔盒、作业本,还有几块口香糖。她那只捏着钢笔的右手支着下巴,歪着头向远处凝视着,像是看着满天的彩霞,又像是看着老奶奶。
在她们的脚下,是一条清凌凌的小溪,镀了金的溪水静静地流着,听不见一点儿声响。
女孩突然说话了,那声音像是从天边的遐想中寻找出来的:“姥姥您说,人为什么活着?”
“这太阳真美,槐树花真香。”老奶奶喃喃地说。
“姥姥,您给我说说呀。要不,我的作文完不成了。”
“真是的,我活了快八十岁,怎么就没工夫看看这太阳,闻闻这槐花呢?”
“姥姥,您快说呀,人到底为什么活着?”女孩显得有些焦急了。
“活着就是活着呗,还管它为什么!”老奶奶漫不经心地说。
“姥姥,您是怎么活过来的?”
“我那会儿也不想活。你姥爷死了,我本想跟他一起去,可放不下你妈。你妈才你这么大……”
“为了你妈,我活下来了。这不,也是一辈子……”
女孩不再发问了。她望着山顶上的落日,又陷入了静静沉思。那太阳很大,很红。老奶奶又喃喃自语:“这太阳真美,槐花真香。”
忽然 女孩那稚气的脸颊上闪过一道霞光 她似乎悟出了什么 埋下头在作业本上刷刷地写上了两行字 落山的太阳真美 盛开的槐花真香
【1】给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请根据提示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短文先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短文,填空。
①文中“槐树花”代表_________,“夕阳”代表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对老奶奶和小女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描写。
③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老奶奶的两次语言描写,“喃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短文两次写这句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短文,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跟我学:扩句要先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然后明确在哪儿加表示修饰、限制的成分,进而思考扩充什么样的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中的主要成分自己提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1.华夏子孙企盼你的归航。(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苦难和机遇中,你寻觅着生存的曙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百年之梦终相圆,拥抱时的泪水中充满希望。(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那漫长的岁月中,思念着你啊,香港;在那一串串的故事里,讲述着你啊,香港。(仿写句子)
在那漫长的岁月中,______着你啊,______;在那____________,______着你啊,______。
16、按要求做。(8分)
(1)我读书。(扩句)
(2)奶奶诉说着过去心酸的往事。(修改病句)
(3)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缩句)
(4)我们认真讨论并专心听取了大队长的工作报告。(修改病句)
17、(1)这个“怪人”是谁呢?他就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
这是一个 句,我来仿写一个:(3分)
(2)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句子合并成一句话。(1分)
蜗牛不是爬行。 蜗牛是滑行。
(3)说出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并用其中一个作用写一个句子。(5分)
破折号的作用:1解释说明 2表示递进 3表示延长 4表示转折
①西里克已经能够吞下整条鱼了——但是得靠卡特琳帮忙才行。( )
②研究一种蓝黑色的甲虫——地胆,花了二十五年。 ( )
③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 )
18、按要求写句子。
(1)夏天是悠闲的。夏天是有趣的。(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
(3)表示“说”的意思的词语有很多,请把下列句子中的“说”换一个说法。
小明一家去桂林游玩,看见美丽的桂林山水,情不自禁地说“真美呀!”
________________
19、变换句式,意思不变。
1.我多么得意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了不起的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写句子(不改变句意)。
1.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语言表达
在我们身边也时刻都会发生着一些感人的事情,请你从中选取一件详细地记下来,注意要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