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保山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市场环境愈发复杂的当下,卫浴企业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产品创新与售后 服务两不误,才能如釜底游鱼,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②领导干部学习应始终本着学无常师的态度,多方请教,不断学习,做到“专”与“博”结合,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个人素质全面提升。

    ③马航失联客机时间发生后,国内赴马来西亚旅游的人数锐减,少数已经支付了旅行社费用、不得不踏上旅途的人们也是人心惟危

    ④随着裁判员的一声哨响,拔河比赛开始了,我们物业代表队同仇敌忾,尽力拼搏,秒杀对手。

    ⑤正是农历六月前后,炎炎火日当天,流金铄石之际,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同学们只得赶早趁凉而行。

    ⑥成功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只靠烧香拜佛便是缘木求鱼,其结果可想而知。

    A. ①②④   B. ②⑤⑥   C. ③④⑤   D. ①③⑥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全面优化服务,出台扶持企业的举措及系列配套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到揭阳创新创业,解决企业家的后顾之忧

    合上《红楼梦》,眼前尽是一个个玲珑剔透的女孩儿,一曲曲心生叹息的人世情。

    ③你刚大学毕业,进公司才三个月就被提升为部门主管。虽然机会难得,但你最好还是敬谢不敏,先在基层锻炼几年再说。

    ④不过一百多人吃着大锅饭的剧团,在那个米珠薪桂的时节,演不成戏,便没有收入,的确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⑤我们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该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

    悠悠万事,唯学问为大,知识就是力量,这个道理其实不容置喙,但有时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A. ②③④   B. ③⑤⑥   C. ③④⑥   D. ①⑤⑥

  • 3、下列句子顺序已打乱,请重新排列,选出语意最连贯的一项(     

    ①孙犁的《荷花淀》则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荷花淀中一群温柔多情、坚贞勇敢的农村妇女的形象,她们仿佛是荷花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②一群采莲的少女,她们的裙子绿得像荷叶一样,红润的脸颊与盛开的荷花相映增美,人荷相杂使人难以分清,悠扬的歌声从荷花丛中飘出。

    ③“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④王昌龄的《采莲曲》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采莲图画。

    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 4、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济而夕设版焉

    A.项伯乃驰之沛公军 B.侣鱼虾而麋鹿

    C.三江而带五湖 D.天下之民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贬官,降职)       年长衰(姿色)

    B.予出官二年(从家里出来做官)       转徙于江湖间(辗转迁移)

    C.弦弦掩抑声声(悲伤,哀愁)       如听仙乐耳明(忽然,一下子)

    D.坐促弦弦转急(退回)       四弦声如裂帛(同时)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 ,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不利于文化传承。

    B. 清末民初一些知识分子对汉字产生了怀疑,原因之一是当时国人的文化自信不足。

    C. 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D. 汉字记录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汉字面临的危机,指出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B. 文章引用20世纪80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为了证明汉字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挑战。

    C. 文章在论证汉字教学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经验。

    D. 文章首尾呼应,论述了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我们不进行汉字教育而使用拉丁化文字,则我们文明发展的根基必然被动摇。

    B. 日本“脱亚入欧”对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影响很大,有的人甚至提出废除汉字的主张。

    C. 创新汉字教学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有助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生机。

    D. 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决定了汉字教育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使用形象化教学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写蜀道山岭之高,与《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在内容和手法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周瑜在战场上从容指挥、建立功绩的风采,以此反衬自己的失意无为。

    (3)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精神,中国古典诗词中表达这种豪情壮志的句子比比皆是,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缘情,亦蕴理:如王安石《登飞来峰》“________________”,就蕴含着“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2)《论语》中谈到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的《劝学》篇中也提到了学与思 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直接描写剑阁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两句再现了刘裕北伐的煊赫气势,引发了后世的无限感慨。

    (2)《登泰山记》中,姚鼐选择的路线是循中谷入,“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________________”,登山的过程相当艰辛。

    (3)古人写诗词,常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来抒发对盛衰兴亡的感慨,如“________”。

  • 10、(1)屈原在《离骚》中,既有以“_______ ”一句来写自己遭到谣言造谣中伤,又有“ ________ ”一句来表达为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死多次也不后悔。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摇在宽阔浩淼的江面上。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了春夏两季鲜花芬芳、树木繁茂的美丽景致。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直接描写剑阁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

    (3)杜甫《登高》中道出诗人郁积心中的凄苦之情、难以排遣的国运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黄补阙南迁

    杜荀鹤

    得罪非天意,分明谪去身。

    一心贪谏主,开口不防人。

    自古有迁客,何朝无直臣。

    喧然公论在,难滞楚南春。

    【注】①补阙:官名,掌供讽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为送别诗,抒发了诗人在送别黄补阙南迁之时难舍难分的心情。

    B.颔联叙述了黄补阙被贬的原因,全心全意地劝谏皇帝而得罪了他人。

    C.颈联运用互文修辞手法,对黄补阙进行了劝慰并称赞他为朝廷直臣。

    D.全诗结构严谨,起承转合自然明畅,每联或呼应标题,或暗扣标题。

    【2】诗人为什么说黄补阙“难滞楚南春”?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彦远字子高,以父荫补太庙斋郎,累迁大理寺丞。举进士第,以殿中丞为御史台推直官。通判明州,迁太常博士。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擢尚书祠部员外郎、知润州。上疏曰:“陛下即位以来,内无声色之娱,外无畋渔之乐,而前岁地震,雄、霸、沧、登,旁及荆湖,幅员数千里,虽往昔定襄之异,未甚于此。今复大旱,人心嗷嗷,天其或者以陛下备寇之术未至,牧民之吏未良,故出谴告以示之。苟能顺天之戒,增修德业,宗社之福也。今契丹据山后诸镇,元昊盗灵武、银、夏,衣冠车服,子女玉帛,莫不有之。往时,元昊内寇,出入五载,天下骚然。及纳款赐命则被边长吏不复铨择高冠大裾耻言军旅一日契丹负恩乘利入塞岂特元昊之比耶湖、广蛮獠劫掠生民,调发督敛,军须百出,三年于今,未闻分寸之效。惟陛下念此三方之急,讲长久之计,以上答天戒。”

    时旱蝗,民乏食,彦远发常平仓赈救之。部使者诘其专且搉价,彦远不为屈。召为右司谏,请勿数赦,择牧守,增奉入以养廉吏,息土木以省功费。迁起居舍人、直集贤院、知谏院。会诸路奏大水,彦远言阴气过盛,《五行传》言“下有谋上之象”,请严宫省宿卫。未几,有挟刃犯謻门者。特赐五品服。

    又上疏曰:“农为国家急务,所以顺天养财,御水旱,制蛮夷之原本也。唐开元户八百九十余万,而垦田一千四百三十余万顷。今国家户七百三十余万,而垦田二百一十五万余顷,其间逃废之田,不下三十余万,是田畴不辟,而游手者多也。劝课其可不兴乎?本朝转运使、提点刑狱、知州、通判,皆带劝农之职,而徒有虚文,无劝导之实。宜置劝农司,以知州为长官,通判为佐,举清强幕职、州县官为判官。先以垦田顷亩及户口数、屋塘、山泽、沟洫、桑柘,著之于籍,然后设法劝课,除害兴利。岁终农隙,转运司考校之,第其赏罚。”

    彦远性豪迈,其任言职,数有建明。卒于官。

    (节选自《宋史·彦远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纳款/赐命则被边长吏/不复铨择/高冠大裾/耻言军旅/一日契丹负恩/乘利入塞/岂特元昊之比耶/

    B. 及纳款/赐命则被边长吏/不复铨择/高冠大裾/耻言军旅/一日契丹负恩乘利/入塞/岂特元昊之比耶/

    C. 及纳款赐命/则被边长吏不复铨择/高冠大裾/耻言军旅/一日契丹负恩/乘利入塞/岂特元昊之比耶/

    D. 及纳款赐命/则被边长吏不复铨择/高冠大裾/耻言军旅/一日契丹负恩乘利/入塞/岂特元昊之比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荫补,也称补荫、奏荫、恩荫等,指封建时代官员的子孙因先辈有功取得入仕权利而补任官职。这是一种变相的世卿世禄制度。

    B. 宗社,是宗庙和社稷的合称,代指国家。宗庙,古代指天子、诸侯、大夫和庶人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总称。

    C. 常平仓,指朝廷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这一措施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

    D. 劝课,“劝”意思是鼓励,“课”是指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在古代,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勉励督责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发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彦远广才多能,曾任多职。他熟稔边事,知晓农事,了解国情;多次升迁,曾任大理寺丞,后被推举为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提拔为尚书祠部员外郎,掌管润州。

    B. 彦远洞察国事,积极献策。他上书国有“三方之急”;建言严赦免、增俸禄等事;强调重视农业,开垦荒田,设置专门机构,落实农业工作,加强对主官的年终考核。

    C. 彦远体恤百姓,积极救灾。当时发生了旱灾和蝗灾,老百姓缺粮乏食,他打开常平仓,发放粮食,赈济灾民,却被部使者定罪为专权擅断,独定粮价,但他不为所屈。

    D. 彦远谏言有方,言辞恳切。他多以“天”来进谏,借助灾异事件以示上天警戒,劝诫皇帝要顺应天意,选择良吏,安抚百姓,增修德业。字里行间流露出人臣的拳拳之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其或者以陛下备寇之术未至,牧民之吏未良,故出谴告以示之。

    (2)农为国家急务,所以顺天养财,御水旱,制蛮夷之原本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张岱《夜航传序》

    张岱说,“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所以,他用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企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故命其曰《夜航船》”。

    读圣贤书的书生,竟不知道尧舜这样的两个圣人,亦不知道澹台是复姓。从这个故事中你读出了什么?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