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武汉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体会带点词的意思。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 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 ,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   ,突出了现在的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 2、辨字组词

    ( ) ( )   (   ) (   )

    ( ) ( )   (   ) ( )

  • 3、照样子,写词语。

    ①将计就计(ABCB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②大模大样(ABAC式)_______   ____________

    ③空空如也(AABC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④小心翼翼(ABCC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4、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一词充分表现了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和不再弹琴的决绝态度。我国古诗常提及伯牙、锺子期的传说,如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中有“锺期久已没,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我的战友邱少云》,不由得想起曹植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这样的爱国之士古来有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诸葛亮,“位卑未敢忘忧国”的__________

    (3)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________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__________。”

  • 5、写近义词。

    潇酒——(________   参差——(________   莹白——(________   

    妩媚——(________   寻常——(________   忘却——(________   

    挑选——(________   解决——(________   客气——(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对比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一)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覆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花之歌》节选)

    (二)

    你时而歌唱,欢笑;时而悲叹,哭号。我们能听见你的声音,却见不着你的面貌;对于你,我们能觉察出,但却看不到。你仿佛是爱情的海洋,淹没了我们的灵魂,抚慰着我们宁静的心。(《啊!风》节选)

    【1】这两个片段的相同之处是( )

    A.这两个片段都是散文诗,语言优美,情感浓重。

    B.这两个片段的作者都是黎巴嫩的纪伯伦。

    C.这两个片段都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D.以上都是

    【2】这两个片段分别写的是什么?

    片段(一)中“我”指的是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之情。

    片段(二)中“你”指的是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之情。

  • 7、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欲把西湖比西子,妆浓淡抹总相宜。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水光潋滟_________ A.形容水满。 B.形容水波流动

    (2)雨亦_________ A.奇怪。 B.奇妙。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个“跳”字,一个“______”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______。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______”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3】这两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其中诗句中的“湖”是杭州西湖。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之处?写出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晴方好”想开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能想到其他诗人描写西湖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全古诗。完成练习。 

    回乡偶书

    _____________,乡音无改鬓毛衰。

    _____________,笑问客从何处来。

    1补全诗句。

    2从题目可以看出本诗是贺知章________时偶然写的。

    3古诗从自身和________两个视角,抒发了诗人心中无尽的________与淡淡的伤感。

    4诗句“________”写出了诗人离家之久,诗句“________”表达了诗人无论在任何地方,都难忘故乡的思想感情。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这篇文章记事写人,重点放在写人上,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 10、阅读

    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偏僻的山村度过的。星光灿烂的山村夏夜真迷人,我们常常来到村头河边的草地上数星星。你看哟,满天星星都一眨眼一眨眼地瞅着大伙笑,我们满心欢喜夜夜陪伴自己的星星。

    一个夏夜,我和小伙伴又在河沿上数星星玩。那时,正是麦苗拔节的时候,由于天旱,晒了一天的麦苗耷拉着脑袋。当时刚解放,我们各家都分得了土地,我们是多么盼望自家的庄稼长得壮啊!于是,我这个孩子头就请伙伴们在河堤上扒了一个口子,把河水引进了我家的麦田。

    可是,就在我埋头垒引水道的时候,随着腾腾腾的脚步声,我屁股上重重地挨了一巴掌,我回头一看,是母亲。我有点委屈地说:妈,我是在给咱家的麦苗灌水哩!母亲生气地说:快把口子给我堵上!

    望着我家田里的麦苗吸着水,好像在伸腰,我央求说:妈,再灌一会儿吧!不行。母亲说,咱家的地在上游,河里的水不足,得让下游的人先浇!老人的话就是命令,我们只好一声不响地把口子堵上,母亲这才笑眯眯地走了。

    一会儿,母亲提来一壶甜菜熬成的糖水,赏给我们每人一碗。山村的孩子,喝上一碗甜水就是最高的奖赏了。在我们喝甜水的时候,母亲轻言慢语地说:遇事儿,不能先想着自己,你们这群孩子整夜整夜仰着脖子数星星,就不看人家星星你照着我,我照着他,大家都亮晶晶,多美啊!人哪,也该这样。要是心眼里没有别人,难免会变成长尾巴的星星从天上掉下来!呶,你们看,那甜水里可藏着星星哩!于是,我们好奇地看看碗里的水,真的!每人碗里的水面上都闪烁着几颗星星。

    母亲是我人生的第一位教师。我母亲是一位没进过学校门的农村妇女,她在穷山沟里生活了一辈子,直到离开人世,也没有见过火车是啥模样。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不懂天文地理的母亲,却在星星身上发现了哲理,并用来点亮了我幼小的心灵。

    1母亲是我人生的第一位教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从星星身上发现了什么道理,从文中找出句子,用“~~~~”画出来。

    3母亲为什么要赏我们喝甜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短文分成三段,并写出的段意。

     

    5你觉得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水的危机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地球上的总水量约为14.1亿立方千米,但如此多的水中淡水只占3%,而且其中的87%被封闭在冰川、大气、地层中。20世纪以来,全球人口增长了3倍,经济增长了20倍,用水量增长了10倍。同时,由于生产和生活废水疾增,而且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水资源匮乏这一全球性危机加重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7年把水资源定义为可资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即应当能够为满足生产生活用途而得以利用,而《中国自然资源》将水资源定义为能为人类生产生活直接利用的,在水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地表、地下径流和由它们存留在陆地上可再生的水体

    我国水资源的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只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此外,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南多而北少。重经济发展而轻环境保护又导致许多地区出现严重的水体污染,因此,水资源问题也成了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1】本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简要列出全球水资源危机产生的若干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对“水资源”有两种定义,请指出它们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出目前我国水资源的三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按要求答题。

    生物迁徙,寻找心中的诗和远方

    ①有人说,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人们常常为了理想去到远方,但又为了亲情重回故里。很多生物也一样,它们也有着自己波澜壮阔的迁徙盛举。那么,它们的迁徙又是为了寻找些什么呢。

    A

    ②生物的迁徙是皆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压力导致的,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的选择。冬天来临,气候骤降,没有充足的食物供应,而它们又没有其他办法,比如冬眠,于是只好选择逃离,待到山花烂漫,气候回暖时再迁回来。所以,生物迁徙便是为了寻找更加适合生存的环境,或是充足的食物,或是舒适的气候,或是利于繁殖的条件。

    B

    ③对于生物如何确定它们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了好奇。其实,确定迁徙路线,生物自有妙招。人旅行时会带着地图或指南针辨别方向,而迁徙的生物可没有这样先进的设备,但是它们却从不会迷路,它们的奥秘是什么呢?科学家认为,迁徙生物都有其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最近还有研究认为很多生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候鸟是一种典型的代表,候鸟在长距离迁徙时,大脑能记录下每一个特殊地点的磁场特征,将它们之间的距离、方向信息组合在一起,绘制了一张精准的“地图”,据此找到到达各个目的地的飞行路线。然而有趣的是,有科学家发现即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途进行迁徙,也就是说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了它们,它们生来便知道自己该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

    ④气候条件的改变,是驱动生物迁徙的根本原因。而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平均气温升高了0.4~0.8℃。这会如何影响生物的迁徙呢?很多生物之所以选择迁徙是为了逃离冬天的寒冷,温度升高对它们似乎是有利的。

    ⑤另外,还有一种情况,那便是不少生物需要的是较低的温度,比如鱼类。气候变化影响海水的温度,很多鱼类选择逃离赤道附近的热水域,向更冷的水域移动。由于气候变化,北美水域中超过70%的海洋物种的栖息地发生了变化。更骇人的是,科学家通过分析,发现如果不阻止气候变化,34%的动物,57%的植物,将失去一半甚至更多的生存区。

    ⑥科学家说,迁徙是生物对恶劣环境的集体逃离,是对生存压力的妥协,是不可不做的选择。对这些迁徙者来说,行万里迢迢之路,看不一样的风景,或许也是在找寻他们心中的诗和远方吧。

    【1】根据文意,在文中A、B处各补写一个小标题。

    【2】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动物迁徙而不迷路的奥秘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根据海报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次活动是为了响应“世界读书日”而举办的。

    B.4月23日之后,图书现场漂流活动便结束了。

    C.不能捐赠教材和教辅类用书。

    D.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向图书馆捐赠三本图书,便可获得一张纪念卡。

    【2】“图书漂流”活动海报的副标题还空着,请你拟一个吸引人的标题。

    第二届“图书漂流”活动——___________

    【3】4月19日,小帅去图书馆,他能参加什么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谈谈对“用书籍开启智慧”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鲁迅和萧红

    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来,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留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目无亲______  A.抬起  B.  C.推选  D.举动)

    一见如______  A.原来的  B.原因  C.老朋友  D.故意)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1)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心里的冰块是指萧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冰块开始融化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式伟大的鲁迅。

    健步地奔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汗珠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上一题的分析,说说为什么鲁迅能够让萧红心里的冰块融化并最终促使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短文主要歌颂的是(   )。

    A. 鲁迅对青年人的帮助   B. 萧红才华出众   C. 鲁迅与萧红的友谊

    5通过这篇短文,你对鲁迅先生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给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根据例句的提示,补写句子,写出对身边事物的感受。

    例:我一直想养一只小狗,妈妈今天终于答应了。此时,路旁的花儿好像在对我微笑。

    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在上半场0:2落后的情况下,毫不气馁,顽强拼搏,以3:2逆转韩国女足,时隔16年再夺亚洲冠军!_______________

    (4)广泛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的关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遇到挫折和失败依然乐观,即使不高兴,也不拉长了脸唉声叹气的人。(用加线的词语造句)

     

    2.我尊敬天底下一切善良的普通人。(改为字句)

     

     

  • 17、按要求写句子。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轻声说:“我知道你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匹马。”(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句子转换和仿写。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仿照句式,学习作者的写法,你也来跟山里的朋友打打招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天空中挂着圆月。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边的沙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闰土心里的希奇的事,让我羡慕。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他是一个好人。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你一定品尝过成长的滋味,请你从下面的词语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注意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把中心意思写生动、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高兴 忧伤 痛苦 幸福 激动 期盼 焦急 烦恼

    要求:1.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

    2.文中不出现真实姓名,可以另编姓名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