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美长江的诗有很多,如:
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 。
万里长江横渡,________ 。
峨嵋山月半轮秋,________ 。
天门是断楚江开,________ 。
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 。
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 。
一道残阳铺水中,________ 。
2、我能读语段,在拼音下面的括号里写出正确、漂亮的字词。
10月1日的清晨,爷爷shāo wēi( )吃了点饭,就换上最喜欢的对jīn( )衣,端坐电视机前,一边给我讲革命人士dǐ yù( )外来侵略的英雄事迹,一边准备观看阅兵典礼直播。当看到tǎn kè( )、导弹、飞机等先进武器时,爷爷热血fèi ténɡ( ),直lūn( )着胳膊叫好。我的内心也激情pénɡ pài( ),感慨着祖国的强大。
3、根据语境,运用所学的古诗词、格言、名言或其他合适的句子填空。
(1)就要毕业了,我就要离开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了,我想用“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作为感言送给我的老师,用“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作为赠言送给我的好友。
(2)同样是离别,不同的送别方式,产生了不同的离别之情,也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李白送孟浩然是伫立江边,久久凝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汪伦送李白则载歌载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查字典填空。
“德”字用音序法应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用部首法查部首_____, 再查_____画;第七笔名称是_______。“德”的解释有: A.品行;B.心意,志向;C.恩惠,好处;D.德国的简称。用“德”的解释A可以组词( ),用这个词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一比,组词语。
埃(_______) 媒(________) 崖(_______) 偿(________)
挨(_______) 谋(________) 涯(_______) 尝(________)
6、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简述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从该诗色彩角度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诗中哪一句点明了标题?为什么说这句诗点明了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日暮客愁新”中有一个“愁”字,请写出作者在愁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你能联想到的同样是表达这种“愁”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练,便于记忆和传诵。请写出诗中的对偶句,并写出你对该对偶句的感受或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对比阅读。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1】这是刘禹锡的一组九首诗中的一首,“浪淘沙”是__________。
【2】下面哪句诗和“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意思最相近(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对诗歌后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B.“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道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畏艰险的豪迈气概。
C.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
9、阅读《只有一个地球》片段,回答问题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中画“ ”句子,完成填空。
(1)这一句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句中“约”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将答案填写在相应位置。
材料一: 生态园平面示意图
材料二: 生态园游园须知
活动场馆 | 节水体验馆 | 科技馆 | 体能拓展馆 | 艺术馆 | 陶艺馆 烘焙馆 | 植物园 动物园 |
开放时间 | 每天上午 | 双休日 | 周一至周六 | 双休日 | 周一至周六 | 每天 |
注意事项 | 1.不满12周岁的儿童,须在大人陪同下进入节水体验馆。 2.不采摘植物,不喂食动物。 3.具有特殊体质的人群,在体能拓展馆活动时,须向教练说明情况。 4.进入科技馆与艺术馆,不得随意触碰展品。 5.进入陶艺馆与烘焙馆活动时,请在引导员的培训下进行制作。 |
【1】下列游园安排,不合理的一项是( )
A.彬彬安排星期六上午去生态园,准备到所有的活动馆里走一走。
B.珊珊打算星期日下午去生态园参观科技新产品,并进行节水体验。
C.军军准备星期二晚饭后,先去制作陶艺,然后去训练体能。
D.桑桑约媛媛在双休日去艺术馆写生,去植物园里开开眼界。
【2】上一年级的弟弟打算去艺术馆与节水体验馆。结合阅读材料,你想对他提哪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
屋外寒风呼啸,xiōng yǒng péng pài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fēng bào,外面又黑又冷,这间yú jiā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xī,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hōng míng和狂风的怒吼,感到xīn jīng ròu tiào。
【1】将文段中与拼音相对应的字词写在下面方格中。
【2】“黑”字的第三笔,下面正确的一项是( )
A.一
B.丶
C.
D.丨
【3】这段文字选自短篇小说《穷人》,作者是( )
A.雨果
B.莱蒙托夫
C.列夫·托尔斯泰
D.高尔基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啸”与“寒风呼啸”中“啸”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登高长啸
B.虎啸龙吟
C.北风啸鸣
D.啸聚山林
12、课外类文阅读。
大青牯( )牛
大青牯牛身材均匀,体格健壮,肌肉发达,浑身是劲。它的角长而坚硬,像两支长矛,骁( )勇善斗。有一天夜里,它破栏而出,一夜走了几十里路,一路上斗败了几十头公牛。
有一次,大青牯牛拉着大车,在中途遇见一头称霸一方的大公牛,横立路上,睥( )睨( )一切。大青牯牛哪能容许那大公牛逞强!它一声长啸,拉着大车愤怒地冲上前去,空寂的野地里立即发出牛角猛烈的碰击声。只几个回合,大地奇异地寂静下来。原来是大青牯牛锐利的角挑住了对手的眼角,它昂头挺立,对手眼角流着血,痛得不能动。
后来,人们把大青牯牛的双角锯去了锐利的角尖。但大青牯牛仍然勇猛好斗。
牛,有一种特异的记性。只要斗过一次,相隔几年也不会忘记,只要一见面,又是一场恶斗。
有一天,大青牯牛犁地,远远地隔着几条田垄,它一眼望见一头大公牛解下犁,正在田埂上甩着尾巴吃草。突然,大青牯牛拉着犁铧( )直往那远处狂冲,被它拉得乱晃的犁铧在太阳下闪闪发光。在人们的惊呼声中,那头曾经被大青牯牛斗败过的大公牛,拼命地逃跑。
________大青牯牛好斗,给人带来不少麻烦,它________是一头非常出色的大水牯。
大青牯牛最大的特点是吃苦耐劳。它做起活来,闷头苦干,一天能犁十亩地。它认真严肃,一丝不苟,人们________一看到深翻的泥土,________知道这一定是大青牯牛刚刚犁过的。深翻的泥土是这么香,细细耙过的田地像一匹匹黑缎。
不要看大青牯牛脾气这么犟,这么凶猛,但是它有时却非常听话,非常温和。当你把它从斗牛场上拉下来以后,用红药水给它涂伤口,端着盆让它喝温水的时候,它两眼望着你,像个大孩子。这时,你数说它的缺点,责备它的错误,它对着你一动不动地站着,深深地低着头……
(1)查字典,在文中的括号里给前面的字注音。
(2)在文中的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解释下列词语。
①睥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骁勇善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文中大青牯牛的外形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介绍的大青牯牛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虽然脾气______,但是有时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父爱昼夜无眠
①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新买的房子如音箱一般把他的声音“扩”得气壮山河,很是影响我的睡眠——我是一名昼伏夜“出”的自由撰稿人,并且患有神经衰弱的职业病。我提出要带父亲去医院看看,父亲不肯,说他没病。再三动员失败后,我有点恼火地说:“那您能不能不打鼾,我多少天没睡过安生觉了!”一言既出,顿觉野蛮和“忤逆”,我怎么能用这种口气跟父亲说话?父亲的脸在那一刻像遭了寒霜的柿子,红得即将崩溃,但他终于什么也没说。
②第二天,我睡到下午4点才醒来,难得如此“一气呵成”。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不定到哪儿玩麻将去了,我一直鼓励他出去多交棋友,看来,虽然我的话冲撞了父亲,但他还是理解我的,这就对了。为买房子,我欠了一屁股债。这不都得靠我拼死拼活写文章挣稿费慢慢还吗?我还不到30岁,头发就开始“落英缤纷”,这都是用脑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的。我容易吗?作为儿子,我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给我一个安静的白天,养精蓄锐。我觉得这并不过分。
③父亲每天按时回来给我做饭,吃完后让我好好睡,就又出去了。有一天,我随口问父亲:“最近在干啥呢?”父亲一愣,支吾着说:“没,没干啥。”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我夹些肉放进父亲的碗里,让他注意加强营养。父亲说,他是“贴骨膘”,身体棒着呢。
④转眼到了年底。我应邀为一个朋友的厂子写专访,对方请我吃晚饭。由于该厂离我的住处较远,他们用车来接我。饭毕,他们又让我随他们到附近的浴室洗澡。雾气缭绕的浴池边,一个擦背工正在一个肥硕的躯体上刚柔并济地运作着。与雪域高原般的浴客相比,擦背工更像一只瘦弱的虾米。就在他结束了所有程序,转过身来随那名浴客去更衣室领取报酬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爸爸!”我失声叫了出来,惊得所有浴客都把目光投向我们父子。父亲的脸被热气蒸得浮肿而失真,他红着脸嗫嚅道:“原想跑远点儿,不会让你碰见丢你的脸,哪料到这么巧……”
⑤朋友惊讶地问:“这真是你的父亲吗?”
⑥我说是。我回答得那样响亮,因为我没有一刻比现在更(理解 谅解)父亲,(感动 感激)父亲,(看重 敬重)父亲并(抱歉 抱愧)于父亲。我明白了父亲为何在白天睡觉了,他与我一样昼伏夜“出”。可我深夜沉迷写作,竟从未留意父亲的房间没有鼾声!我随父亲来到更衣室。父亲从那名浴客手里接过3块钱,喜滋滋地告诉我,这里是闹市区,浴室整夜开放,生意很好,他已攒了一千多块钱了。“我想帮你早点把房债还上。”
⑦在一旁递毛巾的老大爷对我说:“你就是小尤啊?你爸为了让你写好文章睡好觉,白天就在这些客座上躺一躺,唉,都是为儿为女哟……”
⑧我心情沉重地回到浴池。父亲不放心地追了进来。父亲问:“孩子,想啥呢?”我说:“我想,让我为您擦一次背……”话未说完,就已鼻酸眼热,湿湿的液体借着水蒸气的掩护蒙上眼睛。
⑨“好吧,咱爷俩互相擦擦。你小时候经常帮我擦背呢。”
⑩父亲以享受的表情躺了下来。我的双手朝圣般拂过父亲条条隆起的胸骨,犹如走过一道道爱的山冈。
(1)请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在第六自然段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2)对本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围绕生活中极其平常的“睡觉”一事展开,演绎出感人的父爱,读来亲切感人。
B.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烘托等艺术手法,将人物形象塑造得丰满立体,出神入化。
C.由于“我”的指责,父亲从此不再在白天休息,而到浴室不分昼夜地“擦背”,好让“我”还清房债。这无不使读者感受到了强烈的金子般的父爱。
D.文章像一曲轻音乐,不惊不乍中奏出父爱的深沉,动人心魂,教人受益。
(3)“我”回到浴室时,父亲“不放心地追了进来”。父亲不放心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感情真挚,催人泪下。请认真揣摩,根据自己的理解做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段落,完成练习。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按原文填空。
【2】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句是( )。
A.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B.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C.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3】用“_______”在文中画出实际事物,用“~~”画出联想的内容。
【4】皮鞋匠的第一次联想描绘了三幅画面,它们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当时足球被称为“鞠”。(改为“把”字句)
2.他一边使劲地踢骨头,一边不停地咒骂。(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3.飞机不得不改到另一个小城市降落。(改为肯定句)
16、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我班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全班同学个个感到自豪。(肯定句变为否定句)
2.他是一个好学生。(陈述句改为感叹句)
3.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王兰告诉老师:“我叫王兰,是从上海转来的。”(改为间接叙述句)
18、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很神奇。(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轻声说:“我知道你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匹马。”(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深蓝的天空中高高地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2.星期天,我们必须去看排球赛。(改为双重否定句)
3.如果把水倒下去,吸水器不出水,就白白浪费这壶救命之水。(改为反问句)
4.割草的孩子们的脸蛋红扑扑的。(改为比喻句)
5.在李老师的帮助下,我的作文知识提高了。(修改病句)
21、作文。
你的家乡有哪些风俗?请你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