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字词。
jù(____)说 ào(____)秘 xuǎn zé(____) wéi kàng(____) guàn gài(____)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笔走龙(_____) 天(_____)之音 余音绕(_____) 巧(_____)天工 妙笔(_____)花
轻歌(_____)舞 画龙点(_____) 惟妙惟(_____) 黄(_____)大吕 (_____)云流水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幽静—______ 微弱—______
传统—______ 高扬—______
漂亮—______ 巨大—______
自由—______ 紧张—______
4、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语有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改也。
(4)我们从古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5、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五位壮士yì lì_______在狼牙山顶峰,jū gāo lín xià_______地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日寇,他们rè xuè fèi téng_______,喊着壮烈háo mài_______的口号,纵身跳下了xuán yá_______。
6、课内阅读
墨竹图题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1】“些小吾曹”指的是( )
A. 郑燮
B. 天下所有的官
C. 既写诗人自己,又指天下所有的小官
【2】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 )
A. 诗人十分喜爱竹子,关心竹子上的每一枝每一叶
B. 这里是夸张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C. 这句诗似是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
7、读《江南春》,完成下列各题。
江南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默写《江南春》
【2】这首诗第________句,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无边的画面。第______句给江南春色增添了一抹扑朔迷离的美。
【3】第一句从__________觉、___________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江南莺歌燕舞、酒旗招展的景色。
【4】“__________”和“__________”字把莺歌燕舞、桃红柳绿的美丽景色写的有声有色。
【5】第一句描写角度是____________,第二句描写的角度是________________。
A.时间角度 B.空间角度
【6】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本诗作者宋代词人______,号_______,与其父苏洵、其弟_______合称“三苏”。
【2】本诗前两句中“跳珠”“乱入船”两个词语写出了雨________的特征。“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是两个形象的比喻,把乌云比作________,把雨比作________。
【3】本诗后两句中“ ”一词写出了雨去得快的特征。我能再写一句有关雨的诗句。
【4】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棉袄与玫瑰
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妻子珍妮。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以补贴家用。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冬天的一个傍晚,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黯然了。“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激动:“谢谢您了。”
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过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街的房门。
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圣诞节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约翰点头默许了。
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铺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的。平安夜那天,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趁着老人出门购菜,放到了他家门口。
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圣诞快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着菜篮子。
“嗨,珍妮,”老人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圣诞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还有……”老人略带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这个给你。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
娇艳的玫瑰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
【1】联系上下文理解划线词语。
①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激动。________
②娇艳的玫瑰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________
【2】将划线字换一个字,意思不变。
①“给老人置件棉衣”。“置”可以换成________
②“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赶”可以换成________
③“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缀”可以换成________
【3】说说下面两段话中划线词语的意义。
①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黯然了。“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________
②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以补贴家用。________
从划线的词语,我们可以看出,约翰一家的生活________,这一点,从后面的内容中也可以看出来,如________等。
【4】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语句,说说它们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棉袄对于两个清贫的家庭来说都很重要,那么你认为玫瑰对他们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题目《棉袄与玫瑰》有什么含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与人之间的“爱”是通过一些细节表现出来的。你经历过这种感人至深的情节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群文阅读
(片段一)武夷山的主要景点,大都罗列在九曲溪畔:石根壁笋,各浸水中;奇峰异峦,随波摇曳。人们在溪上顺流而下,就能尽阅“一片丹山翠万重,寒流曲曲倒芙蓉”的秀色。漂流在九曲溪上的不是普通的小船而是长长的竹排,这似乎更能激起诗人画家的雅兴。头顶上,白云悠悠;座椅下,碧流濯足。游客的心,和溪水贴得更近,充满了山野的情趣。那九曲溪,开阔处波平似镜,卵石可数;贴崖处从容不迫,徐徐而行;转折处激流汹涌,声震山谷,使游人鞋裤尽湿,似乎有点儿紧张。水声,鸟声,风声,组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曲,使你完全融入了大自然的怀抱。
(节选自《碧水丹山话武夷》)
(片段二)一到晚上,当我孤零零一个人走回这座深深的大院子时,我仿佛遗世而独立,没有一点活气。寂寞折磨着我,使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直到一天傍晚,我又走进这院子,蓦地闻到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抬头一看,原来是遮满院子的马缨花开花了。我站在树下,仰头观望:细碎的叶子密密地搭成了一座天棚,天棚上面是一层粉红色的细丝般的花瓣,远处望去,就像是绿云层上浮上一团团的红雾。香气就是从这一片绿云里洒下来的,洒满了整个院子,洒满了我的全身。花开是常有的事,开花有香气更是司空见惯。但是,在这样一个时候,这样一个地方,有这样的花,有这样的香,我就觉得很不寻常,甚至有感激的心情了。从此,我就爱上了马缨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节选自季羡林《马缨花》)
(片段三)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节选自纪伯伦《花之歌》)
【1】(信息提取)阅读以上片段,照样子完成填空。
例:片段三写了“我”是什么,写出花芬芳而短暂的一生,以及它对人类无私的奉献。
片段一写了_____________时见到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的_____之情。
片段二写了__________的马缨花,给________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
【2】(诗词积累)片段一中“一片丹山翠万重,寒流曲曲倒芙蓉”的古诗句让我们想到的画面是( )
A.远远看去武夷山峰峦叠翠,弯弯曲曲的溪流中倒映着朵朵芙蓉花。
B.远远看去武夷山峰峦叠翠,一层层峰峦倒映在弯弯曲曲的溪流中。
C.远远看去武夷山一片红红绿绿,一层层峰峦倒映在弯弯曲曲的溪流中。
D.远远看去武夷山一片红红绿绿,弯弯曲曲的溪流中倒映着朵朵芙蓉花。
【3】(对比分析)这三个片段的作者在描绘景色时都( )
A.融入丰富的想象,使景物更生动。
B.描绘景物色彩,使景物生动。
C.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兴奋愉悦的心情。
D.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使景物生动。
【4】(感受方法)读三个片段,想一想我们如何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
(1)读片段一,我们可以联想到自己旅行中类似的情形,感受作者的心情。(______)
(2)读片段二,我们可以联想到“马缨花”的寓意:双双对对,夫妻好合。由此感受到作者的孤独与寂寞。(______)
(3)读片段三,想象画面,我们可以联想到四季的更替,想到真挚的康乃馨,想到热情的玫瑰,想到墓碑前洁白的菊花。(______)
11、我会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
“管贼吗?”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它不咬人吗?”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你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出卖罢了。
【1】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我”指的是____________。(谁)
【2】我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字词。
素:__________________ 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主要抓住了人物的 描写,从少年闰土向“我”讲述 的事,说明他是一个 农村少年。
【4】中有两处运用了破折号,它的作用是( )。
A. 意思转折 B. 补充说明 C. 意思递进
【5】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这许多新鲜事”在课文中具体指闰土向“我”讲述的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冻年货
①“上冻了!”当奶奶说这话时,我便知道,哈尔滨的冬天真的来了。看吧,天冻裂了,漏下朵朵晶莹的雪花;地冻厚了,上面的新雪盖着下面的旧雪;松花江冻硬了,流动的水结成了锃亮的冰场。
②这时候,奶奶也要忙着冻年货了。奶奶有七儿一女,一大家人,( )不富裕,( )生活从不单调,( )是什么食材,到了她手里,( )能变成一桌美味。
③“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④听到孩子们唱这首童谣,我便会想起奶奶的枣馒头。每到过年前,奶奶都会悄悄地早起,把一大盆面粉和成面团,再把面盆放在炕头,盖上厚厚的棉被,然后便是静静地等待了。等到面团胀得胖鼓鼓的,便铺开案板,端来洗净的红枣,开始做花馒头了。奶奶的手真巧,光滑的面团在她手里揉搓、翻转、按压,一会儿变成美丽的玫瑰花,一会儿变成盘旋的飞龙,一会儿变成层层叠叠的宝塔,一会儿又变身呆萌的小刺猬……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流口水。当清新的麦香伴着枣子的甜香飘来,我们便知道馒头蒸好了,于是团团地围着奶奶。奶奶拿出一些给我们尝尝鲜,但大部分要端到屋外,冻起来,留着过年吃,也取个。“ ”的好彩头。
⑤过去,哈尔滨冬天可以吃的水果很少,再加上交通不便,外地的果蔬运不进来,想要过个丰盛的年,是要动些脑筋的。冻水果,便是一个简单又实用的方法。瞧吧,不管是梨子、柿子还是海棠果儿,只要天一上冻,奶奶便赶紧去早市买了,一股脑儿地冻上。寒冷的室外,就是我们天然的大冰箱。还别说,当娇嫩的果子经过了冰雪的考验,凝聚了天地的灵气,吃起来味道更鲜美,也更独特了。
⑥当然,冻水果也是有些讲究的,比如冻梨,奶奶首选花盖梨。这是我们当地产的梨子,据说它耐旱又耐寒,开花时花白如雪,很合哈尔滨人的心意。
⑦不知不觉中过了一段时间,某天出门一看,花盖梨黄色的果皮已经冻得乌黑透亮,摸上去也是硬邦邦的,这便是冻好了。想吃时,提前拿进屋里,放到凉水盆里解冻,我们称之为“缓”,缓到梨子周遭只剩一层透明的冰壳,敲碎冰壳就可以吃了。坐在奶奶烧得暖暖的炕头,吃上一口清冽匝牙、肉脆汁肥的梨子,那叫一个酸爽!
⑧这些冻出来的美味,在别处是吃不到的。我长大后定居北京,也试过用冰箱做,可怎么也冻不出老家的味道。幸运的是,如今九十多岁的奶奶依然身板硬朗,听说我们过年回家,她又开始张罗冻年货了。
【1】本文围绕“冻年货”主要写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个内容。
【2】“更让我难忘的,是冻水果。这可是严冬赐予东北孩子的一道‘特产’”是文中的一个过渡句,应该放在第___________自然段的开头,起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文中横线上。
年年有余 财源滚滚 红红火火 蒸蒸日上
【4】从下列关联词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文中括号内。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不管……总是…… 只要……就…… 如果……就……
【5】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奶奶的手真巧,光滑的面团在她手里揉搓、翻转、按压,一会儿变成美丽的玫瑰花,一会儿变成盘旋的飞龙,一会儿变成层层叠叠的宝塔,一会儿又变身呆萌的小刺猬……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流口水。(哪句是直接写花馒头样子的?用横线画出。哪句写了作者的感受?用波浪线画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坐在奶奶烧得暖暖的炕头,吃上一口清冽匝牙、肉脆汁肥的梨子,那叫一个酸爽!(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说:“如今九十多岁的奶奶依然身板硬朗,听说我们过年回家,她又开始张罗冻年货了。”有人觉得奶奶年纪如此大,还为家人操劳,真是子孙不孝,太辛苦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你先表达自己的观点,再分条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小珊迪
故事发生在英国的爱丁堡。有一天,天气很冷,我和一同事站在一所旅馆门前说话。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身上只穿了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脸冻得发青,赤裸着的脚也冻得发红。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由于孩子苦苦哀求,我便买了一盒。可是当我掏钱时,却发现没有零钱,于是我对他说:“明天我再买你的火柴吧。”
“啊,请你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子又请求道,“我可以跑着给你去找零钱回来。”
于是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跑掉了。我等了很久没见他回来,便猜想可能上当了。但想到那个孩子的面孔,又觉得那上头有一种使人信任的神情,因此我想他不会那样坏。
晚上,旅馆的人告诉我有一个小孩子要见我——原来是那个小男孩的弟弟。他告诉我事情的真相:“我哥哥珊迪不能来了,他受了伤,一辆马车把他撞倒后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没有了,火柴也丢了,另外还有七个便士也不知掉哪儿去了。医生说他会死的,另外……哥哥让我把剩下的钱给您送来。”
我和他一块去看珊迪。我这才知道他们俩原来是孤儿,父母早就死了。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马上便认出来了,他难过地对我说: “我已经找回零钱了,哪知道回来的时候被马车撞了,现在我两条腿都断了,可能要死的。啊,利比!可怜的小利比!我死后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可怜的利比!”
我拿起了他的手,对他说:“我将永远照顾小利比。” 弄懂了我的意思后,珊迪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像是表示感激,然后他眼里的光便突然消失了。他死了。
(1)如果不用原文的题目,为文章换上一个题目,你认为下列的( )比较合适?
A. 小利比和他的哥哥
B. 诚实善良的珊迪
C. 领养小利比
(2)选词填空。
要求 请求 哀求
①在小男孩的苦苦( )之下,我买了一盒火柴。
②老师( )我们,课前要做充分的预习,课后要进行及时的复习。
③这道题我解了好办天也没有解出来,我( )学习委员来帮我讲解一下。
(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描写方法。
①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身上只穿了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脸冻得发青,赤裸着的脚也冻得发红。( )
②“啊,请你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子又请求道,“我可以跑着给你去找零钱回来。( )
③我等了很久没见他回来,便猜想可能上当了。但想到那个孩子的面孔,又觉得那上头有一种使人信任的神情,因此我想他不会那样坏。( )
(4)再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小珊迪此时有什么想说的话没有说出来,写在下面。
弄懂了我的意思后,珊迪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像是表示感激,然后他眼里的光便突然消失了。
小珊迪想说: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6)在这个故事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结合文中的句子来写一写你的感受。
14、记叙性文本阅读
家徽
国有国徽,校又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们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身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庭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勉强维持着温饱。
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条人影窜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来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兄弟走了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这时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来,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得残废不可。”
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得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贼要说什么,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些钱去做个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得勾当了。”
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马上他醒悟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自此以后,我家门环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父亲他们感到奇怪,祖父便舒缓地向父亲弟兄们讲起鱼的来历。
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着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刻下的鱼替代好了。祖父并叮嘱他父亲兄弟们要保管好“鱼”,牢记这件事。
于是,我们家按照祖父的意思,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这鱼的图案。
它,自然而然地成了家徽。
【1】请根据文章内容,依次概括故事主要情节。
( )——放贼——送鱼——( )
【2】祖父把贼放走的原因最恰当的是( )
A.贼人躲在水缸里,已经湿淋淋了,祖父不忍心。
B.家里的大米比较多,少一袋没有关系。
C.祖父希望贼人不要干伤天害理的勾当,多卖鱼过日子。
D.战乱频繁的年代,宽容的祖父猜想贼也是遇到了困境,希望他改过自新,好好生活。
【3】关于文中“祖父感到不安”的原因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担心贼人另有企图,还想偷粮。
B.卖鱼是小本生意,十几条鱼不是小钱,担心对那户家人造成负担。
C.卖鱼是小本营生,祖父担心那户人家被他们吃倒闭关门。
D.没有足够的钱去付那十几条鱼。
【4】文中“每次做屋或换门时,都保留这鱼的图案”的原因是( )
A.安慰那贼人,希望不违亡人遗愿。
B.鱼的图案画的精美,是我们的家徽,值得收藏。
C.鱼代表曾经发生的偷盗事件,让后代铭记防盗窃。
D.让父亲兄弟们记住这个故事,学会宽以待人,知恩图报。
【5】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从细节描写中,分析说说被发现后,贼的心理。
____
【6】祖父是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本分析祖父的人物形象。(至少写两点)
____
15、句子乐园。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被字句)
变为“被”字句:
2.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
缩句:
3.花生具有这么多可贵品质,难道不值得赞美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6、按要求写句子。
1.镭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老师问蔡林:“我刚才提出的问题你会吗?我猜你是会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了“抗震救灾英模代表团”的报告,谁都佩服那些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天的活动我们必须参加。(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爸爸对我说:“我的手表里有蝎子,你不要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关联词语,把下面两个句子合并起来。
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一定会好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不滑下去,他得用两只手紧紧地抓住雄鹅的羽毛。(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面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写句子。要求用上夸张手法表现出来。
冷 热 快 讨厌 紧张 兴奋
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如果不是我们,小海龟们怎么会受到那么大的伤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海龟们以为外面很安全,从巢口鱼贯而出。(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巢里的幼龟出来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跟我学:①在谓语(一般是在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前加入双重否定词“没有不”“无不”“不能不”等。②有的需要稍加调整,使句子通顺,句意不变。
4.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老人说,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他不走。(改为直接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她非常着急。
改为比喻句:
2.语文课上,彭万里总是首先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
修改病句:
21、作文
同学们,当你读完《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后,你定会有很多想法。请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作文:
(1) 请以“____________的哈利波特”作为题目,补全题目,完成作文。
(2)假设你是《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的一个人物,请以作文的形式写写这个人物的想要说的话。作文题目自拟。
(3)若你现在可自由选择身份,给哈利波特写一份信,你会说什么?请以“给哈利波特的一封信”作为题目,完成作文。
写作要求:
①作文字数不少于5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③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