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保山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地区。

    B.“察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官吏举荐,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C.“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乡举行一次的选拔人才的考试。

    D.“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我把药抽进针管,用碘酒和酒精为病人的皮肤消过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块雪亮的皮肤猛刺。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我捋直后又一次次往下扎,针头一次次变作弯钩。针进不去,我那邻居的皮肤上,却是血迹斑斑。我半掖半藏地收起我那难堪的针头,眼泪已噼里啪啦地掉下来。

    A.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B.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C.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D.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3、李白诗“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中“解释”是什么意思?(  

    A.分析说明

    B.劝解疏通

    C.解除释放

  •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幽僻 诅咒 没精打彩 历尽沧桑

    B. 弥望 斑驳 专心至志 小心翼翼

    C. 寂莫 缥缈 蓊蓊郁郁 游目骋怀

    D. 嬉游 坐落 豁然开朗 迥然不同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当时那金钱至上,急功近利的氛围里;在辍学成风,读书无用的环境里,一个人要想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是需要别人给予更多慰籍和支持的。

    ②柴进出身富贵,是梁山泊里最有钱的土豪,为人仗义爱交朋友,又舍得花钱。不过他虽然名气不小,但对身为小小押司的宋江只能望其项背

    ③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④大学个别专业男女比例失衡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数据显示,在众多的大学专业里,“阴盛阳衰”最严重的专业首当其冲是旅游管理专业。

    ⑤一位老人走路不小心摔倒,许多过往的路人习以为常。这个时候暖心的一幕出现了,两名路过的初一学生看到,扶起老人并将她送往医院。

    ⑥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引驰教授从浩如烟海的传统诗歌中选出近70首作品,据他透露,所选的诗歌范围覆盖了中国古代诗歌史的全体。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江上【注】

    冯至

    子胥望着昭关以外的山水,世界好像换了一件新的衣裳,他自己却真实地获得了真实的生命。时节正是晚秋,眼前还是一片绿色,夏天仿佛还没有结束。向南望去,是一片人烟稀少的平原。

    他在这荒凉的原野里走了三四天,后来原野渐渐变成田畴,村落也随着出现了,子胥穿过几个村落,最后到了江边。

    太阳已经西斜,岸上三三两两集聚了十来个人:有的操着吴音,有的说着楚语。有人在抱怨,二十年来,这一带总是打过来打过去,弄得田也不好耕,买卖也不好做。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说:“前几年吴王余昧死了,本应该传位给季札,但是季札死也不肯接受,退到延陵耕田去了。一个这样贤明的人偏偏不肯就王位,要保持他的高洁。”

    “他只自己保持高洁,而一般人都还在水火里过日子,——我恨这样的人,我们都是吃了他高洁的苦。”一个年轻人愤恨地说。

    那老年人却谅解季札:“士各有志。他用行为感动我们,不是比做国王有意义得多吗?——就以他在徐君墓旁挂剑的那件事而论,对于友情是怎样好的一幅画图!”

    季札在死友墓旁挂剑的事,子胥从前也若有所闻,他再低下头看一看自己佩着的剑,不觉起了一个愿望:“我这时若有一个朋友,我也愿意把我的剑,当作一个友情的赠品,——而我永久只是一个人。”子胥这样想时,也就和那些人的谈话隔远了,江水里的云影在变幻,他又回到他自己身上。这时江水的上游忽然浮下一只渔船,船上回环不断地唱着歌:

    日月昭昭乎浸已驰,与子期乎芦之漪。

    面前的景色,自己的身世,日月昭昭乎浸已驰,是怎样感动子胥的心!他听着歌声,身不由己地向芦苇丛中走去。

    西沉的太阳把芦花染成金色,半圆的月也显露在天空,映入江心,是江里边永久捉不到的一块宝石。渔夫的歌声又起了:

    日已夕兮予心忧悲,月已驰兮何不渡为?

    歌声越唱越近,渔舟在芦苇旁停住了。子胥身不由己地上了船。

    多少天的风尘仆仆,一走上船,呼吸着水上清新的空气,立即感到水的温柔。子胥无言,渔夫无语,耳边只有和谐的橹声,以及水上的泡沫随起随灭的声音。船到江中央,水流变得急骤了,世界回到原始一般地宁静。子胥对着这滔滔不断的流水,他想这是从郢城那里流来的。他立在船头,身影映在水里,好像又回到郢城,因为那里的楼台也曾照映在这同一的水里。他望着江水发呆,不知这里边含有多少故乡流离失所的人的眼泪。父亲的、哥哥的尸体无人埋葬,也许早已被人抛入江心;他们得不到祭享的魂灵,想必正在这月夜的江上出没。郢城里的王公们都还在享受眼前的升平,谁知道这时正有一个人在遥远的江上,想把那污秽的城市洗刷一次呢。子胥的心随着月光膨胀起来……

    他再看那渔夫有时抬起头望望远方,有时低下头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坦。子胥在他眼里是怎样一个人呢?一个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向哪里去的远方的行人罢了。但是子胥,却觉得这渔夫是他流亡以来所遇到的唯一的恩人,这引渡的恩惠有多么博大,尤其是那两首歌,是如何正恰中子胥的运命,怕只有最亲密的朋友才唱得出这样深切感人的歌词,而这歌词却又吐自一个异乡的、素不相识的人的口里。

    船缓缓地前进着。两人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整日整夜浸在血的仇恨里,一个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他看那渔夫摇橹的姿态,他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往日的心总是箭一般地急,这时却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与渔夫共同领会这美好的时刻。

    船靠岸了,子胥口里有些嗫嚅,但他最后不得不开口:“朋友。我把什么留给你作纪念呢?”渔夫倒有些惊奇了。

    这时子胥已经解下他的剑,捧在渔夫的面前。

    渔夫吓得倒退了两步,他说:“我,江上的人,要这有什么用呢?”

    “这是我家传的宝物,我佩带它将及十年了。”

    “你要拿这当作报酬吗?”渔夫的生活是有限的,他常常看见有些行人,不知为什么离乡背井要走得那么远。既然远行,山水就成为他们的阻碍;他看惯了走到江边过不来的行人,是多么苦恼!他于是立下志愿,只要一有闲暇,就把那样的人顺便渡过来。因为他引渡的时候多半在晚间,所以就即景生情,唱出那样的歌曲。“这值得什么报酬呢?”

    子胥半吞半吐地说:“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将来说不定会有那么一天,你再渡我回去。”渔夫听了这句话,一点也不懂,他只拨转船头,向下游驶去。

    子胥独自立在江边,望着那只船越走越远了,最后他才自言自语地说:“你这无名的朋友,我现在空空地让你在我的面前消逝了,将来我却还要寻找你,不管是找到你的船,或是你的坟墓。”

    他再一看他手中的剑,觉得这剑已经不是他自己的了:他好像是在替一个永久难忘的朋友保留着这支剑。

    (有删改)

    [注]历史小说《伍子胥》写于1942~1943年,取材于春秋时期伍子胥的复仇故事,叙述他由楚至吴的辗转逃亡。小说共九节,《江上》为第六节,伍子胥过了昭关,继续跋涉,前往吴国。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胥过了昭关,所见风景与前大不相同,那大片绿色和原野,也是子胥再次“获得了真实的生命”的心情写照。

    B.“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表现了逃亡中的子胥的心态,只有在江上的这段短暂时光,他才能够平和地欣赏风景。

    C.子胥同渔夫道别,说话时“有些嗫嚅”“半吞半吐”,表现的是子胥渴望同渔夫交流,又碍于隐情而无法敞开心扉。

    D.“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子胥在江上领会到渔夫的“世界”,他对自己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2】关于文中江边人们谈论季札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位老人欣赏季札不就王位的高洁,也称赞他以美好的行为感动了世人。

    B.那位年轻人认为季札不顾百姓死活,只顾独善其身,逃避了济世的责任。

    C.季札挂剑一事进一步说明了他的品行,也为后文的子胥赠剑做了铺垫。

    D.季札的退耕田园,与下文渔夫的泛舟江上,共同表达出本文的隐逸主题。

    【3】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4】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苒苒物华体。(柳永水《八声甘州》)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小雅)》

    (3)杜甫《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想象写对妻子的思念。

  • 8、将下列诗句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宫粉黛无颜色。

    (2)黄埃散漫风萧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灯挑尽未成眠。

    (4)归来池苑皆依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叶满阶红不扫。

    (6)《长恨歌》中揭示唐玄宗与杨玉环爱情悲剧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长恨歌》中唐玄宗在明媚春景中触试思念杨贵妃,在萧瑟秋雨中同样难断相思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唐明皇、杨贵妃两人的心愿,也是天下有情人的心愿,《长恨歌》中表现这种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歌写道士在虚无缥渺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在仙境中出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则》中,孔子向为学者论述了学习的三个层面: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层面间是递进的。

    (2)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要像王安石在《登飞来峰》所言:__________________那样,高瞻远瞩,不惧眼前困局。

    (3)“名师出高徒”常被人们津津乐道。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弟子超过老师、老师不如弟子的现象却累见不鲜。对此,韩愈在《师说》一文用_________ _________ 两句话作了诠释。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与“五陵年少”奏乐饮酒的奢华欢愉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说将直木烤成符合圆规的曲度,“________________”,也不能够再使其恢复原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告诫我们只有经过学习才能增长知识、锻炼才干。

    (3)《马说》中韩愈同情那些不遇伯乐而辱没于仆役手中的千里马,它们最后只能落得“_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敌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形势以及守城将士严阵以待的气势。

    (2)杜甫《登高》“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困苦不断、容颜变化等方面具体表现了诗人的潦倒情状。

    (3)杜牧《阿房宫赋》描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的一句是“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看公风骨

    辛弃疾

    (晋臣十月望生日,自赋词,属余和韵。)

    看公风骨,似长松磊落,多生奇节。世上儿曹都蓄缩,冻芋旁堆秋瓞。结屋溪头,境随人胜,不是江山别。紫云如阵,妙歌争唱新阙。

    尊酒一笑相逢,与公臭味,菊茂兰须悦。天上四时调玉烛,万事宜询黄发。看取东归,周家叔父,手把元龟说。祝公长似,十分今夜明月。

    注:①辛弃疾于南宋绍照五年(1194)从福建安抚使岗位上下来,退居铅山农村,长达十年之久。赵晋臣此时是从江西漕使岗位上被免职,也来到铅山居住;②儿曹即儿辈,蓄缩指做事懈怠不振作的样子;③冻芋,指芋艿,因成熟较晚,常于冬天食用;④瓞,小瓜;⑤紫云,此处指歌妓。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看公风骨,似长松磊落,多生奇节”与世上儿曹都蓄缩,冻芋旁堆秋瓞”都运用了比喻修辞,语言表达更为生动形象。

    B.辛弃疾在词中自嘲与友人臭味相投,似贬实褒,以松、菊、兰之君子风骨写友人品格同时也展现了词人高洁的人生志趣。

    C.本词善于运用典故,表达含蓄委婉,如“周家叔父,手把元龟说”就运用了周公问卜于龟的典故,意在祝福友人长寿吉祥。

    D.全词语言典雅中不乏诙谐,景物描写细腻生动,句句围绕友人的生日展开,或直或曲地表达对友人的生日祝愿,情感真挚。

    【2】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祝公长似,十分今夜明月”一句的妙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之从洛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巨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代爵位名,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低一等。韩信、周勃等人都曾被封这一爵位。

    B.公,对人的敬称。秦末刘邦起兵于沛,大家称他为沛公。

    C.高帝,为“高皇帝”简称,是开国皇帝的谥号之一。谥号是一种带有褒贬色彩的称号。

    D.崩,是古代对帝王和王后的去世的称呼;卒,原本是对大夫死亡的称呼,后来成为死亡的通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足智多谋。他仔细分析敌方情况,献计刘邦,并亲身利诱秦军将领,趁秦军防备懈怠之时一举拿下咸阳。

    C.张良功勋卓著。他献计大败晓关下的秦军,破除项羽疑心,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D.张良淡泊名利。在高帝封赏有功之臣,想把齐地的三万户封赏给张良时,他婉言谢绝了重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

    (2)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5】当高帝给张良三万户封赏时,张良为什么婉言谢绝?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7月16日,西安某高校手写录取通知书开写,10余位最大年龄为85岁的老教授用一周时间手写约4500份新生录取通知书。此外,学校在职教师代表、校友代表也参与进来。该校此做法已坚持12年。

    为进一步增强手书录取通知书的收藏价值,使其能够更好地与“毛笔手书”这一特性融合,新版通知书设计多选取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使得整个通知书呈现出古朴优雅的气质,在封泥印、剪纸剪影等的设计上显现出拥有悠悠历史的十三朝古都西安和该校独有的历史文化印记。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将发表在你们当地的晚报上,给广大市民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