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异乡(另外的,别的)
B.举世闻名(提出)
C.倍思亲(加倍,更加)
D.名扬中外(传布)
2、下列是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吴用——智取生辰纲
B.孙悟空——智斗牛魔王
C.曹操——三顾茅庐
D.刘姥姥——进大观园
3、[字音]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罡(zhèng) 美差(chāi) 报偿(cháng) 自传(zhuàn)
B.地煞(shà) 一沓(tà) 借鉴(jiàn) 试卷(juàn)
C.日寇(kòu) 酵母(jiào) 磁石(cí) 呐喊(nà)
D.呻吟(shēn) 投奔(bēn) 嬉笑(xī) 馈赠(kuì)
4、补全课文内容。
1. ________的配合,___________,一切______________。
2. 那雪白的_____,那___,____的长喙,____,增之______,______,______,黛之_____。
5、回忆所学内容填空
1.学习了《落花生》,“父亲”的话使我懂得________;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眼看着圆明园从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化成了一片灰烬,我想说:_______;学习了《父爱之舟》,文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场景是_______;学习了《忆读书》,我知道冰心先生认为的好书是________的书。
2.宋代朱熹讲的读书“三到”中“_______最急”;我还能写出朱熹《观书有感》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论语》中有“默而识之,学而不厌,____________”的话,“识”在这里读作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
3.我们要珍惜时间,否则后悔就晚了,正像宋朝岳飞说的“______,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本册中,我们学到了一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请列举两种:
(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6、组词。
蹄( ) 谛( ) 逸( ) 涣( )
斟( ) 堪( ) 梁( ) 粱( )
怔( ) 证( ) 胀( ) 帐( )
订( ) 钉( ) 榴( ) 溜( )
7、形近字组词。
逝( ) 隆( ) 顿( )
浙( ) 窿( ) 吨( )
淳( ) 效( ) 然( )
享( ) 较( ) 燃( )
8、比一比,字组词。
仿(______) 挽(______) 肋(______) 陵(______) 境(______)
防(______) 晚(______) 协(______) 凌(______) 镜(______)
9、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1】大虫抓人的三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大虫的办法是__________。
【2】“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__________手法,形象地写出__________之大,我们很容易想到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通过人物动作,表现武松打虎的神勇。请运用动作描写方法写妈妈做一件家务。
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一罐水
100多年前,法国军队侵占了西班牙,一个炎热的夏天,在一个干旱地区,西班牙人在井里下了毒,不让法国侵略军喝水。有一小队法国侵略军在上尉维龙带领下,到处找水喝。他们走了很多路,发现小山坡上有一座房子。
他们冲上山坡,骂骂咧咧地推门进屋,屋里有位西班牙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小女孩,冷冷地盯着他们。士兵们问她要水喝。她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维龙上尉命令:“搜!”士兵们在屋里翻开了。突然,里屋发出一阵欢呼声:“搜到啦!”声音刚过,只见两个士兵合捧着一只大罐子,从里屋走出来。
士兵们一拥而上,争夺水罐。维龙命令他们放下。他走过去,看了看满罐的清水,觉得喉咙口像火烧似的,恨不得捧起来就喝。可是维龙没有喝。他先倒了一小杯,递给那位西班牙妇女说:“请你先喝!”这位妇女接过水杯,看了看怀里的孩子,然后把杯里的水全部喝光了。维龙又倒了半杯水递给小女孩:“你也喝一点。”孩子母亲缓缓地接过杯子,亲了一下女儿,用西班牙语低声说:“孩子,为了妈妈,你喝吧!”女儿也像母亲那样,双手捧起杯子,喝干了半杯水。
维龙见母女俩都喝了水,放心了。他倒了满满一杯,一仰脖子,一饮而尽。然后他又让每个士兵都喝了几大口清凉的水。一罐都喝完了,法国侵略兵坐下歇息,不料一个接一个倒在地上死了。西班牙妇女和她怀里的孩子也死了。原来,这位西班牙妇女早在水罐里放了毒药。母女俩为了祖国,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炎热——(__________) 干旱——(__________) 缓缓——(__________)
【2】威龙没有马上喝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对小女孩说,为了妈妈,你喝吧!”读完这篇文章,你认为“妈妈”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位妇女和小女孩为什么把水喝了?表现了她们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习题。
难忘那年的大年夜
①爸爸是个战斗在油田第一线的采油工程师,他时时刻刻挂念着油田的建设。
②记得四十年前的那个大年夜,宿舍区灯火通明,到处洋溢着欢歌笑语。不光我们这些小朋友快乐地跑来跑去,就连那些叔叔伯伯也和我们一起玩耍。我和妹妹兴奋地跑回家,推开大门迫不及待地喊着:“爸爸,爸爸,咱们也去放烟火呀!”没想到,爸爸竟然没在家。妈妈从房间里走出来说:“你爸爸又到井站去了!”我和妹妹嘀咕着:“爸爸大年夜去井站做什么?”我们拿起手电筒,冒着严寒,踩着厚厚的积雪,去井站找爸爸。
③来到井站,我们仔细一看,发现爸爸站在仪表前。我和妹妹大步走过去,大声叫起来:“爸爸!”爸爸闻声抬起头,笑着问:“你们怎么跑到这里来了?”我和妹妹一起说:“找您呗!今天是大年三十,您答应带我们放烟火。”爸爸拍了一下头,歉意地说:“这事怪我。本来我想转一圈就回家,可一到井站就把别的事全忘了。”爸爸和颜悦色地问:“孩子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我和妹妹愣了一下,说:“除了风声什么也没听到。”“不,我可听到了!我听见石油咕嘟咕嘟往外冒,顺着井站的输油管流到祖国各地去了!”说着,爸爸用手指着附近一座井架说:“你们看那些坚持工作的叔叔阿姨,他们本来也该回家过年的,但是为了油田建设,为了咱们的国家,他们都毫无怨言地加班加点。”
④寒风一个劲儿地呼啸着、狂奔着。我望着爸爸,想起那些和他一样坚持工作的叔叔阿姨,忽然觉得心里暖暖的。天上的烟火还在一闪一闪地放着光芒,我们拉起爸爸那双冻得冰冷的大手,一起往家走去。
⑤四十年前的那个大年夜一直镌刻在我们全家人的记忆中。如今爸爸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但是一说起当年建设油田的故事,他就会打开话匣子。他说的那些故事不仅是我们,连我们的孩子都可以倒背如流了。我们会把这个难以忘怀的故事一代代传下去。
(选自学习强国,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洋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迫不及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自然段“本来我想转一圈就回家,可一到井站就把别的事全忘了。”这句话中“别的事”具体指:______
【3】请概括第②—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自然段画“______”的语句对“爸爸”的语言、动作等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请将你的体会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自然段中“我”忽然觉得心里暖暖的,是因为( )
A.爸爸带着我们去放烟火让我们感到惊讶
B.天上那一闪一闪的烟火让我们十分陶醉
C.叔叔阿姨为祖国奉献的精神让我们感动
D.爸爸的那双大手给予我们很强的安全感
【6】文中的“爸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短文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最后一段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
B.引出下文
C.总结全文
D.设置悬念
1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 )不敢进攻我们赵国,( )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将画线部分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没有一点儿损坏,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1)根据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写出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把这段话分成两层,并写出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夹丝玻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外文本,完成问题。
我们身边的纳米技术
①纳来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高新技术。如果说20世纪是微米的世纪,21世纪必将是纳米的世纪。
②什么是纳米技术呢?这得从纳米说起。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一般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不仅肉眼根本看不见,就是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无能为力。这种小小的物质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问。
③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冰箱里面用到一种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能够使食物保质期和蔬菜保鲜期更长。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在最先进的隐形战机上,用到一种纳米吸波材料,能够把探测雷达波吸收掉,所以雷达根本看不见它。
④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癌症很可怕,但如果在只有几个癌细胞的时候就能够发现的话,死亡率会大大降低。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未来的纳米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生病的时候,需要吃药。现在吃一次药最多管一两天,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力缓慢地释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
⑤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会有纳米技术的影子。
【1】仔细阅读选文,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在括号内打上“√”或“×”。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纳米。(______)
(2)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物质。(______)
(3)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纳米物质的新奇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问。(______)
(4)“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______)
(5)选文第③自然段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______)
(6)选文第②自然段第一句话是一个设问句。(______)
【2】选文第②自然段画“______”的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读第④自然段,补充完成下面的提纲。
15、阅读理解。
穿透灵魂的微笑
非洲的一座火山爆发了,随之而来的泥石流狂泻而下,迅速扑向座落在山脚下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庄。农舍、良田、树木,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躲过被冲毁的(劫难 困难)。
滚滚而来的泥石流惊醒了睡梦中的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流进屋内的泥石流已上升到她的颈部。小女孩只露出双臂、颈和头部。及时赶来的营救人员围着她一筹莫展。因为对遍体鳞伤的她来讲,每一次拉扯无疑是一种更大的(伤害 危害)。此刻房屋早已倒塌,她的双亲也被泥石流夺去生命,她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始终没有叫一个“疼”字,而是咬着牙微笑着,不停地向营救人员挥手致谢,两臂做出表示胜利的“V”字形。她(坚信 相信)政府派来的营救人员一定能够救她。可是,营救人员倾尽全力也没能从固若金汤的泥石流中救出她。小女孩始终微笑着挥着手一点一点地被泥石流(淹没 掩盖)。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流露着微笑,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那一刻仿佛漫长如一个世纪,在场的人含泪目睹了这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
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
死神 可以夺去人的生命, 永远夺不去生死关头那“V”字所蕴含的信念和精神!世界上最坚强不屈的就是那在苦难中的微笑着、痛苦着、高扬信念旗帜的灵魂。
【1】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在下面画横线。
【2】在“ ”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筹莫展:_________
遍体鳞伤:________
【4】“V”字形代表_________,“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是指_____。
【5】用“ ”划出中心句。
【6】读了《穿透灵魂的微笑》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
16、课外阅读第一篇
___
秋天的太阳高悬在天空。母亲坐在院里的小板凳上,一手拿着小刀,一手拿着野蘑菇,细心削着蘑菇根部的泥土,一刀又一刀,直到根部没有一丝泥土。她仔细地用手指甲掐出躲在伞下细纹中的杂物,再用手轻轻抹去伞面上的灰尘,才放心地将野蘑菇放进筛子里。
一个又一个丑得没样,浑身泥土的大蘑菇在母亲的手里翻转着,不一会便变成了白净净的小雨伞。每次“修理”好一个蘑菇,母亲都要休息一会,严重的肺病让母亲呼吸困难,浮肿的脸黑青黑青的。
这是姐姐五点多钟起床后,走了三十几里山路,从大山里采来的野蘑菇。
姐姐洗漱完了,走出门看见母亲将蘑菇的三分之一都削没了,很不甘心地说:“妈,你别再削了,我那么远采回来很不容易的,晒干了又没有多少,又不是自己吃,干嘛弄得那么干净?太干净了不压称,卖不了几个钱。”
母亲停下手里的活,喘了一会气,看着姐姐说:“丫头,卖出去也是给人吃的,咱少卖两个钱不要紧,我们把不干净的东西给别人吃,那才是昧良心的,咱不能干害人的事!”
姐生气地说□每年我们采的蘑菇最多□可卖蘑菇得到的钱总是最少啊□
□可咱们的心里最踏实□不是吗□母亲笑笑说□
姐沉默了,没说一句话。
蘑菇晒干了,收蘑菇的商人也来了,村上的人像往年一样,将蘑菇拿到了商人面前,姐看着别人家比自己多一倍的干蘑菇,皱起了眉头。
商人收完了别人的,该收我家的了。他打开姐手里的袋子,惊讶地说:“好干净的蘑菇啊,我出双倍的价格拿走!”
夕阳在山间徘徊,乐红了脸……
【1】请给短文加个题目_____
【2】联系上下文可知,“压称”的意思是_____。
【3】在文中□里加上合适的标点。
【4】“她仔细地用手指甲掐出躲在伞下细纹中的杂物,再用手轻轻抹去伞面上的灰尘,才放心地将野蘑菇放进筛子里。”品析句子,说说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_____
【5】结尾“夕阳在山间徘徊,乐红了脸……”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
【6】这篇文章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谈。
_____
17、课外阅读
“我终于回来了”(片段)
钱学森只好回去了。没几天,他就被关进了监狱。后来经过朋友的帮助,他被释放了,但是仍然不能外出活动。在那些日子里,钱学森不但没有低头,而且更加坚定了回国的决心。他在家里放好了三只小箱子,准备随时动身。
对钱学森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祖国当然期盼他早日回国,所以一直关注着他在美国的处境。经过中国政府和美方的多次谈判,1955年8月4日,钱学森终于被通知可以离开美国。
接到通知后,他立刻去买回国的船票。当时,一、二等舱的船票已经卖完了,但是为了能早一天回国,他不顾远涉重洋的辛劳,毅然买了几张三等舱的船票。9月17日,当他正要登船时,美国合众国际社的记者赶来采访他:
“您回国后准备做些什么?”
“我要尽全力建设我的国家,使中国人民生活得更幸福。”
1955年10月,钱学森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国。他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望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他激动地说:
“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
【1】从文中划线句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能体会到钱学森期盼早日离开美国回到祖国的急切心情。
【2】“钱学森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回到了日夜思念的祖国。”从这句话中的______一词可以体会到钱学森能回到祖国克服了千难万险,“_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挺他能回到祖国是多么的不容易,“日夜思念”一词可以感受到他_________之情。
【3】用“~~~~~~”画出体现钱学森回国很艰辛的句子。
【4】对“我要尽全力建设我的国家,使中国人民生活得更幸福。”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钱学森要用尽自己的全力建设祖国。
B.这句话表现了钱学森忠心为国、赤诚为民,愿为祖国和人民而献身科学事业的决心。
C.钱学森要让中国人过上美好的生活。
D.钱学森凭借自己的力量,让中国人幸福起来。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捅马蜂窝(节选)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了。”奶奶反驳道。“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被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 )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 )蜂窝使劲( )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 )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妹妹害怕,将门在里边插上,跑了。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了屋。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消肿后的几天里也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1】将下面的动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完成练习。
顶住 触到 扔掉 摇撼
从这些动词中,可以感受到
【2】本文主要写了“捅马蜂窝”这件事,认真读短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3】读句子,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句子并说说理由
(1)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朝我扑来,好像一架战斗机。
(2)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捅马蜂窝”一词在日常生活中的引申义是( )
A.破坏动物的家园,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B.搞恶作剧,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C.比喻惹祸或触动不好惹的人
D.一件不经意的小事,却酿成大祸
19、课外阅读。
挖笋子
我的故乡在盛产竹子的鹿谷。清明节回到家乡,我便带孩子到竹林去挖笋子。
孩子说:“奇怪,过年时回来,都不见有笋子,怎么一下子长出这么多粗壮的胖笋子?”我告诉他,胖笋子不是一夜之间长成的,竹根在地底下,利用寒冬孕育笋芽。春天一到,甘霖降下来,它们才撬开土石,雄壮地冒出头来。笋子冒出时,根部已经生得很扎实,所以长起来强劲有力,不到一个月就长成有枝有叶的长竹子。
孩子诧异地说:“那我们不挖了,多可惜呀!”我说:“不挖也不行,竹妈妈根部抱着许多小笋芽,有的生长在石缝里,如果不把长出来的笋子挖出来一些,竹妈妈就懒得叫石缝里的孩子努力冒出头来了。这和人一样,不受点刺激和打击,会忘掉努力。”
孩子笑一笑:“妈妈,假如你是笋子,是希望被挖掉,还是希望被留下来呢?”
我也笑一笑:“在我最鲜最好吃的时候被挖掉,我会觉得贡献大,心里很高兴。如果我没有被人发现,我也不会气馁。我使劲往上长,超过身边的长竹子,就能享受到雨露阳光。经过寒风和烈日的磨炼,长成坚韧的大竹子,还怕没有人要我、用我吗?”
孩子沉思起来。他一定在想:竹子好伟大,不该冒头的时候不冒头,不该气馁的时侯不气馁。不管风吹雨打,不怕冰霜炎日,一年四季青翠挺拔而不弯腰,这就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坚韧精神!
【1】选文主要写“我”在和孩子__________时,以_______为例,教育孩子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根据选文内容可知,笋子的主要用途有( )(多选)
A.能够食用。
B.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气息。
C.长大了能给小草遮挡阳光。
D.长成竹子,为人所用。
【3】选文画横线的句子中“胖”字用得好,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先读句子,注意加点部分,再任选一种情景仿写句子。
例: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外出玩耍忘了时间 考试成绩公布前 车站等车
__________________
21、照例子,将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注意意思不能变。(4%)
例: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改为陈述句:这是伟大的奇观。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老师无微不至地关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难道不值得我们爱戴吗?
22、句子万花筒。
1.我们精心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地球会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练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校,那是我们成长的地方。二十年后我们的母校会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以《二十年后回母校》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1)大胆想象,有条理、有层次地写出母校的变化,
(2)把想象到的场景或者事件写具体。
(3)表达出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00字。
(4)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村名、校名、姓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