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概括为( )
A、痛击敌人 B、引上绝路 C、接受任务 D、英勇跳崖 E、项峰歼敌
A. ABCDE
B. CABED
C. CBAED
D. ADBCE
2、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嗜好(shì) 耽误(dān) 烦琐(suǒ) 价格便宜(biàn yí)
B.眸子(móu) 剔透(tì) 歧途(qí) 津津有味(jīng jīng)
C.强逼(qiǎng) 陶瓷(chí) 冤枉(wàng) 不计其数(qí shù)
D.游隼(sǔn) 湖畔(pàn) 腼腆(tiǎn) 干将发硎(gān jiāng)
3、下列是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吴用——智取生辰纲
B.孙悟空——智斗牛魔王
C.曹操——三顾茅庐
D.刘姥姥——进大观园
4、看拼音写词语。
yīng táo dù jì xiōng táng qiān zì
( ) ( ) ( ) ( )
shuāi jiāo fàng sì cù yōng yāo he
( ) ( ) ( ) ( )
5、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然后读一读是否通顺。
不(_____)争(_____) (_____)然无(_____) (_____)想(_____)翩
风(_____)雪(_____) 能(_____)善(_____) (_____)(_____)大雨
毫不(_____)(_____) (_____)天(_____)地 如(_____)似(_____)
别出(_____)(_____) (_____)(____)盛名 安然(_____)(____)
(_____)断丝(_____) 星(_____)棋(_____) (_____)绎不(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选自古诗《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枫桥夜泊》前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哉,我少年中国,______________!壮哉,我中国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
(4)敏而好学,___________。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猜猜下面句子描写的是谁?
①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
②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王,真是人间岁神。( )
③尖嘴缩腿,金睛火眼。头上对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领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还喜得眼睛转动,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挪。( )
④面如敷粉三分白,唇若涂朱一表才。鬓挽青云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战裙巧绣盘龙凤,形比哪吒更富胎。双手绰枪威凛冽,祥光护体出门来。哏声响若春雷吼,暴眼明如掣电乖。( )
8、【诗里时令我知道】请你帮忙补全句子。
百亩庭中半是苔,______。______,不信东风唤不回。
青山依旧在,______。______,烟草茫茫带晚鸦。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______,是离愁,______。
9、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下面是明明在“遨游汉字王国”探究活动中,通过不同途径搜集到的资料。请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丰子恺先生在《书法略说》中说:“世界各国的文字,要算我们中国字为最美术的。别国的字,大都用字母拼合成,长短大小,很不均齐。只有我们中国的字,个个一样大小,天生成是美术的。”
【材料二】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没有大牌明星,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没有声嘶力竭的歌唱,只有安安静静的书写。节目开播以来,全国刮起了一股汉字听写风潮,还催生了一批“听写族”。
【1】从材料一中,你获取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
【2】汉字有三四千年的历史,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请根据下面图中字形的变化、写出汉字字体的演变。
字体:甲骨文→________→小篆→隶书→_______
【3】下面对材料二的信息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化类节目走上荧屏,深受观众喜爱。
B.汉字文化的传承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C.《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意在唤醒更多的人对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对汉字文化的学习。
D.《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虽然能让人在游戏中领略汉字之美,但是不利于学生学习汉字。
【4】作为小学生,你觉得可以为传承汉字文化做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元帅的马
元帅是一军之主,他的坐骑当然也是百里挑一的。
战马勇勇因为“长一丈,高八尺,全身无一根杂毛”,而且在实战中练就一身铁胆,还有奔跑如飞的本事,被元帅一眼看中,成为令人羡慕的“帅马”。
元帅干的是“运筹帷幄之中”的活儿,偶尔用马也不过巡逻营房,查看地形而已。勇勇以前冲锋陷阵惯了,开始还自叹“英雄无用武之地”,不过慢慢也就习惯了。
它想:以前拼死拼活不就想博个功名吗?现在轻轻松松且比以前风光得多。上次军队凯旋,皇帝亲自出城郭迎接得胜之师,勇勇走在万马之前,俨然是马之中之帅,那得意劲儿就甭提了。 勇勇越发懒散了,有时元帅叫士兵带它去练练腿,它也只是小跑一阵就回来,士兵也不敢对它怎么样。有一次,前线被敌人突破,兵败如山倒,危机大本营。元帅骑上勇勇,带领侍卫赶紧撤退。勇勇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自己仍奔跑如飞,实际上它也是尽了全力,可勇勇一下就被甩在后面,元帅不得不换了另一匹马。再后来,勇勇不再是马了,而是八大块香喷喷的烤肉了。
【1】“它想:以前拼死拼活不就是想博个功名吗?现在轻轻松松且比以前风光得多。”这是______描写,表达勇勇______的心情。
【2】“元帅还是不得不换了另一匹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勇勇由一匹“奔跑如飞”的战马成为“八大块香喷喷的烤肉”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学过与“马”有关的很多成语,如“马到功成”。请你按下列给定的位置,填写出含“马”的成语。
马________ 马________ 马________
【5】读完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唇亡齿寒
春秋时,晋国旁边有两个小国,那就是虢(guó)国和虞国。晋国想要举兵攻打虢国,但是要想攻打虢国,大军必须经过虞国。
晋献公于是就以美玉和名马为礼物,送给虞国国君虞公,请求借道让晋军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答应,但是虞公贪图美玉和名马,还是答应了晋献公的请求,同意借道。
宫之奇劝谏虞公说:“虢国正是虞国的依靠!虢国和虞国两国就好像嘴唇和牙齿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又怎么能够自保?虢国一旦灭亡,虞国必然就会随着灭亡。晋国的军队不可以招致,强盗寇贼不可以忽视,这种错误一次都已过分,又怎么可以再次去犯呢?谚语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啊!您怎么就不明白?请您千万不要借道让晋军征伐虢国。
虞公依然不肯接受这一劝谏。
宫之奇眼见无法说服虞公,只得带着全家老小,逃亡到了曹国。
这样,晋献公在虞公的“帮助”下,轻而易举地灭掉了虢国。
晋军得胜归来,借口整顿兵马,驻扎在虞国,然后发动突然袭击,一下子又灭掉了虞国。
目光短浅的虞公只看见眼前的利益,却看不出虢国的存亡与虞国有着密切的联系,最终成了晋国的俘虏。
【1】“唇亡齿寒”这个成语的表面意思是_________。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
【2】宫之奇在劝谏虞公时,是怎样比喻虢国和虞国两国的关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晋国想要攻打__________,必须经过__________,于是送了____________作为礼物,请求借道。结果晋献公在灭掉__________后,又灭掉了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哪些历史故事呢?举出几个写在下面。(最少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文回顾站。
1.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 的 。那位九岁小男孩最精彩的一句话是: 。
2. 楚王 次侮辱晏子,前两次针对晏子 ,第三次针对 ,面对这样盛气凌人的侮辱,晏子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结果 。
3. 《半截蜡烛》是一个 ,它是第 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人民抵抗法西斯国家意大利、德国、日本侵略的一个剪影。剧本主要通过人物的 或 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
13、仔细读课文《狼牙山五壮士》,说说五壮士为什么跳崖?
14、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慈母情深(节选)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_________写的。
【2】“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这是对母亲_____和_____的描写。说明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重复两声“妈——”“妈——”的呼唤,想象“我”喊“妈”的时候,语气是什么样的?联系上文理解,选择正确的答案( )
A.悲伤的语气 B.疑惑的语气 C.感激的语气 D.高兴的语气
【4】“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突出了母亲工作的________;母亲“吃惊地望着我”,是因为_____________。
【5】“我的母亲”在每个分句的结尾出现,是为了强调:_________!“我”从没想到母亲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父爱之舟(节选)
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的确是无比的快乐,我高兴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父亲从家里带了粽子,找个偏僻的地方,父子俩坐下吃凉粽子。吃完粽子,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虽然不可能花钱买玩意儿,但父亲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回家后他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1】阅读选段,联系上下文填空。
场景 | 场景特点 | 我的感受 | 父亲的内心 |
看彩排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路过小吃街 | 热闹 | 馋小吃,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 | __________________ |
吃凉粽子 | __________________ | 馋小吃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温馨 | 意外、满足 | 得到些安慰 |
__________________ | 热闹、吸引孩子 | 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恋恋不舍 | 为不能满足儿子的愿望而难;决心给儿子做万花筒 |
【2】选段中有多处对比,找出2处,写出其表达效果,注意效果不要重复。
(1)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对比,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对比,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①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②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③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就行……”
④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
……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震耳欲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________写的。句①是________描写,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句②是________描写,可以看出这是一位________的母亲。句③是对母亲的____________描写,突出了母亲的______________。句④是对母亲的____________描写,可以看出这是一位____________的母亲。
【3】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短文
①众所周知,大自然的花香是借助空气这个介质传递给人的嗅觉,困而空气的物理属性(例如“温度”)对花香的传播肯定有一定的影响。反过来说,利用花香的传播情况,也可预测某些气象要素。
②园林工作者多有这样的体验:当气温较高时,随处都可闻到花香,而且香气较浓;而当气温较低时,则只能在花的附近才能闻到花香,香气也比较淡。花香的浓淡,真的与气温有关吗?
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弄清“花香”是怎么回事。原来,在大多数花卉的花瓣里,有一种油细胞,能不断分泌出有香味的芳香油。这种芳香油易挥发,扩散到空气中的芳香油分子,刺激人的嗅觉器官产生芳香的感觉,这就是花香。所谓的香气浓淡,不过是进入人鼻孔中芳香油分子的多少罢了。实验证明,当其他环境因素(如风力、湿度、空气悬浮物)完全相同时,芳香油分子的扩散快慢主要受气温影响。气温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快,扩散也就越快。当然,扩散快慢还与花卉本身(即花卉品种)的芳香油分子密度有关。
④在低温无风的天气里,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变小,由花朵扩散出的芳香油分子大都聚集在花朵的周围,远离花朵处,芳香油分子的密度较小,几乎闻不到什么香气;只有靠近花朵,才能闻到花香。而在阳光艳丽、大气温暖甚至炎热之时,一方面,较高的气温加快了芳香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使其扩散加快;另一方面,花卉附近地面受热辐射后,近地层空气很快增温,热空气上升,冷空气又来补充,循环气流不断将花卉附近的芳香油分子带走,使得附近的芳香油密度减小,这就进一步加快了花卉对芳香油的分泌挥发,花的香气更浓,扩散得也更远,产生出花香浓郁、香气袭人的感觉。
⑤正是因为气温对花香扩散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古人常常用花香的浓淡来判断气温的高低。南宋诗人陆游在《村居书喜》中有两句诗:“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现在看来,也颇有些科学依据。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04年第7期,有删改)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有人对本文提出质疑:如果气温越高,花香越浓,那么为什么早晚气温比中午低,我们反而觉得花香更浓些呢?请用第③段提供的知识来解释。
【3】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两个最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
在大多数花卉的花瓣里,有一种油细胞,能不断分泌出有香味的芳香油。
【4】根据第④段内容解释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暖”的科学道理。
18、温 暖
自从那位体育队长( )“视力不佳”,( )把我选去推铅球之后,我就觉得不顺当。
这一天,大操场上人声鼎沸,我坐在位子上,双手托着下巴,脑子里充满了问号:
要是我得了“倒数冠军”怎么办?
要是我几次都犯了规怎么办?
同学们会不会笑话我?
……
我又想起赛前老师的总动员:“这次是对我们新组成的集体的考验!只要大家积极参与了,我不要求大家都拿名次。”“初一铅球比赛,准备!”听到主席台上的广播,我心乱如麻,硬着头皮走上赛场。来到赛场,我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似的“怦怦怦”乱跳,望着地上冰冷的铅球,仿佛有千斤重。比赛开始,“嘿,倒霉!偏偏第一个上场的就是我!”我捧起铅球,放在肩上,它可真重,仿佛要把我压垮似的!“宝贝铅球呀,你可千万给我飞远点儿呀!”我心中默默祷告着。“嗖”地铅球飞了出去……第二次,好不容易把它扔得远了一点儿,“可恶”的裁判却说我犯了规!标志铅球位置的小旗拔掉了,我被淘汰了。
我腿上像坠了个铅球,一步一挪地回到了位置上。
“你得第几?”一位同学问我。我结结巴巴地说:“倒……倒数第三。”我以为他准会骂我一顿,可没想到听到的却是“没关系”。我还没有坐稳,一瓶汽水已放在我的手上。我不好意思地回答了他们的询问,( )他们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失望,( )一句不好听的话也没有,还是满面笑容。
我望着那瓶汽水,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喜与忧,盼与怕,爱与遗憾。爱的是同学们的一片热心,遗憾的是我未能为班级争得名次;喜的是同学们团结,忧的是班级因为我没有名次……
我把那“珍贵”的汽水喝了下去,甜甜的……甜甜的……
(1)照样子,写词语。
结结巴巴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显露——( ) 宝贵——( )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4)“可恶”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本文作者是______年级的学生,因为被体育队长选去推铅球,所以他“怪”体育队长________________。
②当时,操场上人很多,这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词看出来。而“我”的心很乱,又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中得知。
(6)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①在作者眼中铅球千斤重的原因是什么?
②一瓶普通的汽水,作者为什么说它是“珍贵”的呢?
19、课内阅读。
这时,一只色彩缤纷的蝴蝶飞过来,离变色龙还有相当的距离。似睡非睡的变色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地伸出它那长得惊人的舌头——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刹那间,那只彩蝶已被卷入它的口中,成为美餐。我们被它吓了一跳。
1.短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声音的延长B.表示语意的转折
C.表示解释说明D.表示意思的递进
2.“ 、刹那间”这两个词语写出了变色龙捕食 、准确的特点。
3.用“”画出描写变色龙舌头长的句子。
4.我们为什么被它吓了一跳?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变色龙长相凶恶,看着令人胆寒,它突然跳出来,因此我们被它吓了一跳。
B.变色龙能够迅速变色,令人感觉害怕。
C.变色龙捕食速度很快,而且目标准确,令我们感觉很惊讶。
20、想一想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照样子,写一写。
例: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书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哥哥对牛郎说:“你如今长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面这句话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跟我学: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句中涉及人称要换为具体的人名。此外,注意要去掉双引号,将冒号改为逗号。
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23、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著名的诗,把你知道的写出来(最少两首)。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