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风平浪静 平易近人 心平气和 平分秋色
B.破例招待 攻破城池 一语道破 破衣烂衫
C.百花齐放 百花争艳 一花独放 花团锦簇
D.和风细雨 和颜悦色 和衷共济 和衣而睡
2、以下哪一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中的名句( )
A.春风送暖入屠苏
B.春来江水绿如蓝
C.春江水暖鸭先知
D.春潮带雨晚来急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班会开始前三分钟,全班同学都到齐了。
B.我们每个小学生都应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
C.他树立学习态度后,成绩进步很快。
D.在博物馆里,他告诉我这是宋朝新出土的文物。
4、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池塘,把水面挤得密密匝匝。( )
2.巴掌大一块地,什么也种不成。 ( )
3.假如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
4.泉水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 )
5、五位壮士( )在狼牙山顶峰,( )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 )。班长马宝玉( )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 ),然后走到( ),像( ),第一个( )。战士们也( ),( )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 )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 )的声音!这声音( ),( )。
选文主要写了
“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此时战士们想到
“这声音“指的是
“这声音”既体现了 又体现了
读了这段话,我最想说:
6、积累填空。
(1)课文《落花生》借花生的特点说明______的道理。文中含义深刻的一句话是“那么,人要做____________,不要做____________,而对________________。”
(2)《少年中国说(节选)》“______其道大光。河出伏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鳞爪飞扬。___________,百兽震惶。鹰隼试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矞矞皇皇。十将发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履其黄。”
(3)爱国在哪里?爱国在将和氏璧______(成语)的______(名字)的眉宇间;爱国在陆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殷切叮嘱中;爱国在梁启超“美哉,我少年中国,____________!壮哉,我中国少年,____________!”的文字中。爱国在哪里?爱国就在林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义愤中;爱国就在龚自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渴望中……
(4)那雪白的______,那全身的流线型______,那铁色的______,那青色的______,增之一分则嫌______,减之一分则嫌______,素之一忽则嫌______,黛之一忽则嫌______。
7、填一填。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国将领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不弃功于寸阴。
4. _________,________;天地转,______。一万年太久,_____ 。
8、读语段看拼音写词语
他来到远在biān jiāng( )过着xián yì( )生活的jiù fù( )家,shù shuō( )着自己的近况,聆听着他的jiào huì( ),看到周围shuāi bài( )的一切陷入了沉思。
9、阅读理解。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①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②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③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选文写出了威尼斯小艇的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选文中用“ ”划出文中的一处比喻句,该比喻句让人形象地感受到 。
【3】选文的第三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描写,再体现了小艇往来河道中的情景。
10、课外阅读。
诺言
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更难。
我一直记得以前读过的一则故事:在一个城市的冬夜,一位正要赶末班车回军营的军官被一位妇女拦住,军官有些生气,妇女连忙解释:她在行人渐稀的街头看到一个孩子,他是黄昏时玩打仗游戏被派到街边站岗的,他的指挥官说过,没有命令,不得撤退。妇女明白,这个时候,已经忘记这件事的其他孩子可能已经熟睡在被窝里了,就赶紧劝他回家,但执拗的孩子坚持要接到命令才离开。无奈中妇女想请一位军官帮忙。军官没说什么,脸上充溢着柔和又肃穆的神情。他迈着军人的步子走到那孩子的面前,敬了一个军礼,报上自己的军衔说道:“你已经出色完成了任务,我命令你立刻撤岗回家。”孩子信服地看了看军官,回了一个军礼,欢跳着离去。
寒寂的夜空看到了,穹宇下三个生灵为了一个诺言,有了一刻庄严的相逢。
花儿是春天的诺言,潮汛是大海的诺言,云朵是天空的诺言,远方是道路的诺言。世界,因信守许多大大小小的诺言,肃穆而深情。
1.解释词语。
信服:
执拗:
2.“军官没说什么,脸上充溢着柔和又肃穆的神情”是因为( )。
A.军官被孩子信守诺言的精神所感染
B.军官被妇女的精神所感染
C.军官想装出认真的样子
3.用“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4.第4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读了第2自然段的故事,你有什么体会和感想?请写出来。
11、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①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②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hú sú)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叙 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悼悼),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③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 fù)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④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划去括号里错误的字音或字形。
【2】在文中“□”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
【3】在文中括号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4】文段①采用________的方式,略写“________”这个“面”,详写老人调整搭石这个“点”。 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________的优秀品质。
【5】用波浪线划出文段②中的比喻句。
【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风景一:老人及时调整搭石;风景二:行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风景三:________;风景四:________。
【7】如果让你给搭石取名,你会用不同颜色的笔每一块石头上写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说一说:假如你想成为课文中的“搭石”,那么在生活中你该怎样做?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绿叶颂
①凝视着树枝上那托扶红花的绿叶,我想起了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的诗句: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
②我喜欢 而 的绿叶。
③你瞧,叶子的外形有的纤巧,有的宽厚,扶衬着烂漫怒放的花朵。绿叶的颜色也算不上浓丽,深的如一掬碧水,浅的如一滴雨露,都素雅而清纯。绿叶的脉纹也不够丰富,一条条一线线地伸向叶缘,简朴而清新。绿叶的姿态自然而端庄,终日恬静地衬托着光色夺目的鲜花。也许在世人眼里,绿叶实在太平凡了。
④绿叶又从来都是那么谦逊。它默默地制造出植物的汁液,无私地奉献给花朵,自己却退居花的四周,排列组合成最佳的队形,来映衬一朵朵含露的花蕾。它从不自我炫耀,尽管它知道撤走它的队伍,再美的花也会黯然失色。它也从不争妍斗艳,她心甘情愿地把浓阴的实惠馈赠给乘凉的人们,把赞颂和荣誉让给娇艳的花朵。她也知道,花儿离开了它,不久便会枯萎凋谢。
⑤我赞美绿叶,我赞美像绿叶般的人们。
【1】从文中找出“扶衬”的两个近义词:(______)(______)
【2】结合文中关键词句,填写第②自然段中的两个词语。
【3】第③自然段从以下四个方面写叶子(用词语概括):(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4)姿态
【4】短文赞美绿叶,赞美具有奉献精神的人。这种写法叫做( )
A.借景抒情
B.借物喻人
C.景物描写
【5】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本文的作者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______)
(2)第④自然段中的“她”指的是鲜花。(______)
【6】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哪些人是“绿叶般的人们”?
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圆明园中,有________的殿堂,也有玲(lóng)________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________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________各地名胜建造的,如________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màn)________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lián)________其间,仿佛________在幻想的(jìng)________界里。
圆明圆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______。
【1】根据拼音写汉字。
lóng | màn | lián | jìng |
玲________ | ________步 | 流________ | ________界 |
【2】把这两个自然段补充完整。
【3】读一读划线的词语,仿写句子。
①有……也有……有……也有……
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但……还……
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画线句子的作用是:________。
【5】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有哪些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
14、古诗训练营。根据你对课文的了解,填写下列空格吧。
(1)《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这封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句诗出自 朝诗人 的 。其中“绿”的意思是 ,“还”的意思是 ,全句诗意是
。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这句诗出自 朝诗人 的 。在诗人眼中,乡愁犹如 ,读着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 。
(4)“山一程,水一程”,说明了征途的_______ ,“风一更,雪一更”突出了征途的_________ 。
(5) 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此声”指什么声音?故园有什么呢?请通过想象,试着写一写。
(6) “行人临发又开封”这处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5、 回忆中的家(节选)
当我还是个十岁孩子的时候,我非常想要一辆自行车。我父亲说我们穷得捉襟见肘。从那时起我就不再提起此事……直到有那么一天,我从市场上跑回家,激动地告诉家里的人,摸彩的头奖是——一辆自行车!而一张彩票只要二十芬尼!父亲笑了。我请求道:“我们买两张彩票,或者甚至买三张彩票,行吗?”父亲回答说:“我们穷人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我央求着,父亲摇摇头。我哭了起来,于是他让步了。“好吧,”他说,“明天下午我们赶年集。”我高兴极了。
第二天下午到了。谢天谢地,车子还在原地放着。我可以买一张彩票。摇奖的轮盘嘎吱嘎吱地转着。我没中彩。不要紧,车还在,没有人把它赢走……头奖。第二次开奖的时候,我从摇篮里拿了第二张彩票,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了。摇奖的轮子吱吱嘎嘎地响着。喀哒一声停了下来。中奖号正是27号——我赢了。
父亲死后不久,母亲才把当时的真相告诉我……父亲头一天去找房东借了150马克。然后又找摸奖处的人,按商店价格买下这部自行车,并对他说:“明天我带着一个小男孩来,请您让他的第二张彩票中奖。他应该比我更好地学会相信他的运气。”摇彩轮的人手艺很熟练,他非常有把握,想让哪个号码中奖,哪个号码就能中奖。就这样,我得到了那辆梦寐以求的自行车。
这笔钱是我父亲分很多期一点点还清的……而我却很高兴,只有孩子才会那么高兴。因为我的车确确实实只花了40芬尼。
(选自《精致小品 B》武汉出版社)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相信—(______) 熟练—(_______)
【2】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四字词语。
睡觉做梦时也在追求。形容迫切期望。(_____)
拉一下衣襟,胳膊肘就露了出来。形容衣服破烂,生活穷困。(______)
【3】文中两处破折号作用相同,它们的作用是( )
A.表示插说。
B.补充说明。
C.表示解释说明。
D.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4】文中“第二次开奖的时候,我从摇篮里拿了第二张彩票,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三自然段写了作者的中奖原因,说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此时探春的也取了来了,丫头们在那山坡上已放起来。宝琴叫丫头放起一个大蝙蝠来,宝钗也放起个一连七个大雁来,独有宝玉的美人儿,再放不起来。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个来放罢。”
宝玉等大家都仰面看天上这几个风等起在空中。一时风紧,众丫鬟都用绢子垫看手放。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只听“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说:“林姑娘的病根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于是丫头们拿过一把剪子来,铰断了线,那风筝都飘飘摇摇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众人仰面说道:“有趣,有趣!”说着,有丫头来请吃饭,大家方散。
【1】宝玉的美人儿风筝为什么放不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风筝消失过程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写出了风筝在空中飘动的美丽姿态,____描摹了风筝越飞越高后人们看到的形象,表达了贾宝玉等人对自由生活的____。
17、阅读理解
梦想成真
人能像鸟一样在空中飞翔吗?过去,人们都认为这只是个梦想,可是有些人( )梦想着能飞上青天,( )努力地去实现这个梦想。
实现梦想,首先要计划周详。五百年前,意大利人达·芬奇为了实现飞行的梦想,仔细地观察鸟类翅膀的构造和作用,设计了一个像鸟翅膀的飞行器。虽然他没有真的试飞,但是已经给后来的飞行家很好的启发,在人类的飞行史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要是只有梦想而不去实践,那么计划再美好也没有用,因此还得要有实践的勇气。两百年前,日本人浮田造了一对大翅膀,把它们绑在自己的双臂上,看见的人都说他是个妖怪。浮田不理会别人的嘲笑,仍然继续实验,终于成功地从屋顶滑翔到地面上。以后试飞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除此之外,经验也是不可缺少的,怎会试一次就成功呢?1896年,德国的利安德鲁兄弟成功地使飞机飞了三十米高、二百米远,这项记录震惊了全世界,在飞行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这是由于他们的运气特别好吗?绝对不是!这项成功是两千多次失败的经验汇集而成的结果啊!
要想成功,还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心。20世纪,美国莱特兄弟为了试验飞行,把钱都用光了。一个马戏团班主想聘请他们巡回表演飞行特技,但莱特兄弟为了要造一架飞得快而且安全的飞机,拒绝了这个难得的发财机会。要不是莱特兄弟有这么坚定不移的信心,人类恐怕还要过好多年才飞得起来呢!
回想起来,不禁令人感慨万分,从梦想飞上青天,到现在的征服宇宙;从鸟儿的翅膀,到现在的太空穿梭机,人类_______________。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第1自然段中有3个“梦想”,它们的意思有细微的差别,联系上下文,写一写它们各自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3】回想人类发明飞机的历史,联系上下文,把文章的结尾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梦想成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
爱没有重量
一位登山爱好者前往喜马拉雅山。路途非常遥远,山路非常难行,空气非常稀薄,他( )携带了很少的行李,( )一路走来,还是显得举步维艰,气喘如牛。
他走走停停,不断向前遥望,希望目的地赶快出现在眼前。就在这时,他看到前方有一个小女孩,年纪不超过十岁,背上背着一个胖嘟嘟的小男孩,正缓慢地向前移动着。她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可是她的双手还是紧紧呵护着背上的小男孩。
登山爱好者经过小女孩的身边时,很同情地对小女孩说:“孩子,你一定很疲倦,你背的那么重!”谁知,小女孩听了之后,很不高兴地说:“你背的是一个重量,但我背的不是一个重量,他是我弟弟。”登山爱好者哑口无言。
确实如此,在磅秤上,不管是弟弟还是包袱,都没有差别,都会显示出实际的重量,但就心而言,那小女孩说的话一点也没错,她背的是弟弟,不是一个重量,包袱才是一个重量。她对弟弟的爱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而爱是没有重量的。
爱没有重量,爱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喜悦的关怀与无所求的付出。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面对登山爱好者的同情,小女孩却“很不高兴”,这是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个细节让你感受到“爱是一种喜悦的关怀与无所求的付出”?请用“____”画出相关语句。
【4】联系全文内容,说说这篇文章结尾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我们会不由想起自己经历过的或看到的与“爱”有关的情景。请你选择一个,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拓展阅读实训
做一只独立飞翔的鹰
生态学家们用望远镜仔细观察后发现,老鹰都把窝巢(筑 建)在树梢或是悬崖陡壁上,母鹰先(衔 咬)一些荆棘放在底层,再(叼 找)来些尖锐的“小石子”(铺放 摆列)在荆棘上面。后来又衔了些枯草、羽毛或兽皮盖在小石子上,做成一个孵蛋的窝。小雏鹰慢慢长大,羽毛渐渐丰满,这时,母鹰认为,该是小鹰学会“自我独立”的时候了。母鹰开始“搅动窝巢”,让巢上的枯草、羽毛掉落,而露出尖锐的小石子和荆棘,小鹰被扎得疼痛难耐,嗷嗷直叫,可是母鹰却很无情地加以驱逐、挥赶,小鹰只好忍着痛振起双翅,离巢他飞。
母鹰残忍无情吗?不!母鹰深爱着它生养的小鹰!但是母鹰更渴望它疼爱的小鹰能成为四处翱翔的飞鹰。因此,必须无情地逼着小鹰飞离舒适的家,勇敢地学习“独立”。
其实,人生就像一碗蔬菜汤,如果没有搅动,鲜美调料就会一直沉在碗底,惟有辛勤地“搅动自己”,才能让内在的才华与能力全部呈现。就像小鹰一样,母鹰无情地“搅动鸟巢”才逼得它必须独立展翅飞翔。
现在有许多家长就是舍不得他的“小鹰”,不愿意让他飞出窝巢,还把子女当成小孩子看待,每天去学校“看望”孩子,给他送吃的送喝的。这样一来,孩子便适应了这种环境,以后到任何地方都要依靠父母才能生活,对父母产生依赖。这种人注定什么事也做不成。
相反你如果学会了独立,经过各种磨练,久而久之你就会变得成熟,面对人世中的种种困难、处境,都会变得从容不惊,应付自如,遇到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总之,我们要勇敢的走向独立,因为在学会独立时你会变得成熟,坚强。来吧,让我们一起学会自主,做一只独立飞翔的鹰。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Xuán yá cán rěn mó liàn fēi xiánɡ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在括号里划去不合适的字。
老鹰都把窝巢(筑 建)(___)在树梢或是悬崖陡壁上,母鹰先(衔 咬)(___)一些荆棘放在底层,再(叼 找)(___)来些尖锐的“小石子”(铺放 摆列)(___)在荆棘上面。
【3】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对老鹰的叙述,目的是什么?
(___)
【4】解释下列词语的文中的含义。
其实,人生就像一碗蔬菜汤,如果没有搅动,鲜美调料就会一直沉在碗底。
(___)
【5】在文中找出和标题“做一只独立飞翔的鹰”相照应的句子。
(___)
【6】读了本文,你的感悟是什么?写一写。
(___)
20、湖面银光闪闪。
扩句:
改为拟人句:
改为比喻句:
改为反问句:
21、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说,书籍是______________。
22、①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②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把你印象最深的一位同学或玩伴用文字“画”出来,先想想他(她)在外貌、性格、喜好等方面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再选择一两件能突出其特点的事情来写。题目自拟,书写要规范,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