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黔西南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在以下这段话中依次填入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       )认识规律,按规律办事,事情(       )成功。(       )不认识规律,违反规律,就会失败。

    A.然而       只要              因此

    B.因此       只有       才能   如果

    C.然而       只有       才能   如果

    D.因此       只要              然而

  • 2、选词填空。

    惊叹   感叹   哀叹

    (1)看着老画家挥洒自如的动作,在场的游客们   不已]

    (2)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癌症之类的病魔会在人类面前  我完了!

    威胁 威逼   威吓

    (3)两名歹徒闯入小明的家,  小明的妈妈把钱交出来。

    (4)当非典病魔  人类生命时,白衣战士们挺身而出,和病魔展开了搏斗。

    不仅…………  不但……而且……

    如果…………  即使…………

    (5)(  )你考试得了一百分,  不能骄傲。

    (6)他  聪明过人,  学习也很用功。

    (7)  明天晴天,我  到你家来。

    (8)这座建筑  形式优美,结构  非常坚固。

     

  • 3、下列句子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课文开头引用神话故事,是为了说明如今地面上不热的原因。

    B.“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句话说明了太阳的形状和发光、发热的特点。

    C.太阳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

    D.有了太阳,才有了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中的的意思是____,这里想象天门山是被冲破而形成的,写出了楚江的____,则是表现两山间狭窄通道对江水的____。诗句表达了___的气势和___的情怀。

  • 5、根据提示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

    ______________,报得三春晖。

    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2)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主席深明大义,一切以国家为重,儿子毛岸英在____________战争中牺牲,他也没有使用特权让其回国安葬。这正体现革命先辈“______________,何须马革裹尸还”的革命情怀。

    (4)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七十岁为“_________之年”。

  • 6、(题文)按要求填空

    1.《七律·长征》一诗中,表现红军战士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

    。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  

        这句诗写到了金沙江和大渡河两条河。

    2.默写《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 。已是悬崖百丈冰,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这首词会让你想到了本学期学过的课文《 》,梅花是 的象征,毛主席通过梅花赞颂  

  • 7、查字典,填空

    满分5 manfen5.com

     

     

  • 8、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乖巧________      驯良________   敏捷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水墨菱塘

    (作者:吴建)

    故乡江南的菱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侧卧于村边地头。大的有几十亩,小的仅半亩多。每年初春,熬过了一冬的菱塘便渐渐有了生机,起初疏疏朗朗的,细小的菱叶漂浮于碧水间,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菱塘,把整个水面挤得密密匝匝。这时候,一张张翠绿的菱叶被支棱得翘了起来,菱盘上缀满了一丛丛白色、淡红色的小花,微风送来缕缕馨香,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嬉戏。几个心急的孩子时常在放学后奔到菱塘边,折一根树枝,拨开两三块菱盘,看看结了菱角没有。

    临近中秋节,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有的划一叶扁舟,有的荡一只水盆,穿行在绿色“水巷”里。她们一只手掀起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被采撷下来了。刚起水的菱角,鲜嫩、清甜,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凉津津的,胜似苹果、柑橘。站在岸边的孩子早已等不及了,走向凉冽冽的池水里,采菱女见状,忙把“船”靠过去,抓一把菱角塞进孩子们的衣袋,孩子们这才欢天喜地地返回岸边。

    每当这个时节,故乡每一扇窗户内,都会飘出扑鼻的菱香,芬芳浓郁,和着夜雾,弥漫在整个村庄。家家灶上煮着菱角,大人小孩剥着菱角。第二天一早,故乡的街头,摊摊担担,那一堆堆溢着余香的菱角,就一个劲儿诱惑你了。

    如今,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画卷中了。我看到了池塘轻易散不开的白雾,我荡起木盆也加入了采菱女的行列,并随手将一只菱角丢进嘴中。细细咀嚼,甜滋滋的,满口生津,唇齿留芳……

    【1】阅读短文第①段,故乡的菱塘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菱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菱花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短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划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动态描写,表现了菱塘的生机勃勃。

    B.第一段划线句子,从“疏疏朗朗”到“密密匝匝”,菱叶由少到多。

    C.第二段中的“掀”“掐”等词写出了采菱女动作非常熟练。

    D.第三段中“一个劲儿诱惑你”写出了街上菱角的数量之多。

    【3】读文第①至③段为我们勾勒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句子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选择其中一句写一写。

    ①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甜津津的,胜似苹果、柑橘。

    ②每当这个季节,故乡的每一扇窗户里,都会飘着扑鼻的菱香,芬芳浓郁,和着夜雾,弥漫整个村庄。

    我选第______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结尾和下列哪个结尾的写法最接近?两者的共同点在哪里?

    ①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②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③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④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的向前驶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心愿

    ①雨后(  )静静的山林里(  )开了一朵(  )两朵(  )三朵(  )金黄(  )银白(  )鲜嫩的蘑菇(  )

    ②远远地一望,像是散落在草丛里银白色的小星星,闪闪烁烁,又好像草根儿撑起的一柄柄小白伞,遮挡住风风雨雨。

    ③忽然,一顶小草帽一闪,出现了一个娇小、轻盈的身影——是一个小姑娘。她那灵巧的小手轻轻地把一颗颗小银星、一柄柄小白伞放进挎着的小竹篮里。偶尔,还回头望一望山脚那间白色的房屋。

    ④我猜想:妈妈今晚会夸奖她的,因为她给饭桌上添了一道新鲜的山味。

    ⑤我猜想:同学们明天会羡慕她的,因为她从集市上换回了一个好看的文具盒。

    ⑥她回头望着山脚那间白色的房屋。好久,我听她喃喃自语地说:老师,您喝了我熬的鲜蘑菇汤,病,一定会好些的。

    ⑦啊,我不必再猜度了,我已经觉得一股热流淌过心间。

    ⑧我慢慢地走过去,弯下腰也采起一朵又一朵鲜嫩的小蘑菇,小心翼翼地放进了她的竹篮里。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喃喃:__________

    小心翼翼: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娇小——( )               猜度——( )

    【3】给第一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4】用“ ”画出描写小姑娘动作的语句。

    【5】“我”看到小姑娘采蘑菇时,产生了哪些想法?这些想法对吗?

    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对小姑娘说些什么?先想一想,再写下来。

    _________

  •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鸽子

    这是一只(非常  特别)漂亮又可爱的鸽子。它全身(披着  穿着)灰褐色的羽毛,嘴尖尖的,嫩黄嫩黄的,上面还有一撮灰褐色的绒毛。它眼睛虽然很小,但滴溜溜地转动着,显得特别有神。鸽子翅膀上的羽毛有点特别,灰褐色上罩着一层绿莹莹的(色泽  光泽),在太阳光的(反射  照射)下,一闪一闪的。这时鸽子张开了翅膀,呼扇了几下,看上去真像两把五颜六色的扇子,美丽极了。鸽子的脚是红色的,爪子尖尖的,脚踝上还套着一个塑料圈。听老师介绍说,那是脚套,是信鸽的(标志  象征)。

    【1】联系上下文,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

    (非常  特别)________漂亮         (披着  穿着)________灰褐色

    绿莹莹的________(色泽  光泽)      太阳光的________(反射  照射)

    信鸽的________(标志  象征)

    【2】作者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介绍鸽子的。

    【3】请写出短文的中心句。

    ________

    【4】将这段话分为两层,并写出第二层的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火把节

      夜幕降临了,天上刚刚露出几颗星星,年轻人就点着早已准备好的火把,跑出屋门,绕屋三圈,然后奔向田野,奔向山川。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让一个个山寨都沸腾了起来。

      看,熊熊的篝火燃烧起来了。山寨的人们都集中到一起来了。老人来了,弹着平日积满灰尘的月琴;小伙子来了,吹着很久没有摸了的笛子;姑娘们来了,手拉手脚碰脚地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孩子们来了,围着火堆唱着,跳着,追逐着,嬉闹着……火光照红了每个彝家人的脸,也照亮了每个彝家人的心。听,那悦耳的歌声,唱出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唱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企盼。

      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庆祝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1短文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都表现了什么节目?(连一连)

    老人 吹笛子

    小伙子 弹月琴

    姑娘 唱歌

    孩子 跳舞

    3短文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人民( )(多选)

    A. 热情豪放。   B. 喜欢每天弹琴嬉戏。

    C. 热爱生活   D. 对美好未来充满向往。

  • 13、阅读。

    三顾茅庐

    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去邀请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亮。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刘备说服了张飞,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让人难忍。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刘备却说:“贤弟,咱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先生,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继续往前赶路。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第二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竭力劝阻。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刘备连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

    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唯恐打扰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平生之大幸!”诸葛亮说:“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让将军失望。”刘备却诚恳地说:“我不度德量力,想为天下伸张正义,振兴汉室。由于智术短浅,时至今日,尚未达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刘备谦虚的态度、诚恳的情意,让诸葛亮深受感动。于是,诸葛亮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怀着统一全国的政治抱负,离开了隆中茅庐,出任刘备的军师。他忠心耿耿地辅佐(zuǒ)刘备,为“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1)徒有虚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忠心耿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至今日,尚未达到目的”,刘备的“目的”正确的一项(       

    A.请到诸葛亮

    B.打败曹操

    C.伸张正义,振兴汉室

    【3】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多处写了张飞的语言,这样写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月亮

    中秋赏月,忽有友人相问:“月亮生于何年,来自何方?”

    在天文学上,这个问题称为“月球的起源”。其答案虽然至今尚付阙如,但是天文学家们却根据众多的天文观测事实,对月球的身份作了合乎逻辑的推测。总的说来,大致有三种可能:月球若不是地球的妻子,那便是地球的姐妹,或者是地球的女儿。

    你看,月球的平均密度是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而且两者的化学成分又大不相同;因此情况很可能是这样:当46亿年以前我们这个太阳系从一大团星云物质脱胎而出时,月球和地球分别处在相去甚远的不同部位,它们各由当地的不同物质所形成。另一方面,月球的平均密度又与小行星乃至陨星的密度十分相近。所以,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在它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一度接近地球,并为后者的引力所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这种学说称为“俘获说”,倘若情况果真如此,那么,将地球与月球比作邂逅相遇遂成天作之合的夫妻,岂不是再妙不过了吗?

    但是,地球的直径只是月球直径的3.7倍,相去并不悬殊;况且,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小行星无一例外都比月球小得多;所以,像地球这么一颗并不很大的行星,要俘获一颗像月球这么大的小行星亦实非易事。于是,有一部分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形成之际,地球和月球由同一块尘埃云凝聚而成。它们的平均密度和化学成分之所以不同,乃是由于原始星云中的金属成分在行星形成之前已先行凝聚成团。地球形成的时候,一开始便以大团的铁作为核心,并在其外围吸积了许多密度较小的石物质。月球的形成稍晚于地球,它由地球周围残余的非金属物质聚集而成,因而密度较小。这种学说称为“同源说”。如此看来,月亮岂不就是地球的妹妹?

    最后一种推测更具有戏剧性:在40多亿年前,太阳系形成之初,地球、月球原为一体。当时地球处于高温熔融状态,自转很快;天长日久,便从其赤道区飞出一大块物质,形成了月球。太平洋便是月球分裂出去的残迹。你看,月亮岂不又成了地球的女儿?不过,这种理论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方说,它有一个必然的推论,即月球的位置应该处在地球的赤道面上,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现在,赞成这种"分裂说"的人已经比较少了。

    可爱的月亮啊,你究竟是谁?你尽可以讳莫如深,人类却总有一天会掀开你的神秘面纱,把你的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邂逅: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讳莫如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关于“月球的起源”的三种学说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月球是地球的姐妹的理由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它原先很可能是一颗小行星中的可能为什么不能删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古人用各种方法传递信息:《烽火戏诸侯》介绍用    传递敌人入侵的信息;《“我们胜利了”》介绍用    的方法传递胜利的信息;《装在瓶子里的信》介绍用    传递一封信。

    2. 《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介绍了从古至今信息传递形式的主要发展经历:古代,依靠驿差      ;近代,有了依靠交通工具的      ;现代,发明了     ;当代,依靠       。人类在追求高效率信息传输方式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3.海内存知己,      

    4.        ,忠言逆耳利于行。

     

  •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鲁迅爱书的故事

    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毛病,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干不干净。脏桌子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过去的翻书习惯。因为这样翻书,在书页上就会留下指甲刮过的痕迹,容易损坏书本。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帐”统计,从1921年至1936年,就有1900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保存得很好。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     ( )   ( )

    【2】把下面的字换个偏旁构成新字,再组词。

    _____( )( )

    ____( )( )

    _____( )( )

    【3】把第1自然段的重点句抄在下面的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先生爱书,表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联系课文《最后一分钟》,仔细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相关问题。

      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然后去奔跑,去拥抱,

      去迎接那新鲜的

      含露的、芳香的

      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紫荆……

    1.“最后一分钟”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深深大地”是指什么?“第一朵紫荆”又是指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第一朵紫荆”是“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用“奔跑”“拥抱”“迎接”等表示动作的词语,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        

      一个懂得“自我解嘲”的人,绝对是个成熟敏锐的人。

       1727年英法战争期间,法国哲学家伏尔泰恰巧正在英国旅行。一群英国人不分青红皂白,把当代的大哲学家伏尔泰抓了起来。

       “吊死他,快点吊死他。”激动的人群大喊。

       这时伏尔泰的一些英国朋友及时赶到,他们想尽办法替他解围。

       “你们不能将他处死,伏尔泰先生只是个学者,他从不参与政治!”

       “不行,法国人就该死!吊死他!”群众不能遏制住愤怒,依然高喊着。

       眼看争执不下,一片混乱之际,伏尔泰举起了双手,示意人群暂时平静下来,:“可不可以让我这个将死之人说几句心里话。”

       全场安静下来。

       伏尔泰对着朋友深深鞠了个躬,清了清嗓门,说道:

     “各位英国朋友!你们要惩罚我,因为我是法国人。以各位的聪明才智,不难发现,我身为法国人,却不能生为高贵的英国人,难道对我的惩罚还不够吗?” 

     听了这话,英国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这番幽默诙谐谦虚的话语解救了伏尔泰,他被当场释放了。

    1.读完短文,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幽默——(  ) 惩罚——(  )

    急切——(  ) 高贵——(  )

    安静——(  ) 争执——(  )

    3.短文的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4.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看出伏尔泰是个怎样的人?

                               

  • 19、阅读《母亲的鞋架》,完成练习。

    母亲的鞋架

    澜涛

    夜深了,下了整整一天的秋雨还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楼外的玻璃窗,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母亲从我的记忆深处蹑手蹑脚地走出她的小房……

    随着职务的提升,不仅工作忙碌,应酬也多了起来,我回家再无规律。妻子渐渐习惯了,我每每回家太晚,她抱怨几句便不再理睬我。一次深夜回家,看到母亲在她的房门口,显然是在等我。我带着责备地说她:“娘,不用惦记我。您这么大年纪了,该多休息。”母亲结巴着说:“娘知道,娘担心你……”

    那以后,再没有看到母亲等在房门口。

    母亲只有我这么一个儿子,因为父亲早亡,我结婚后,母亲便跟着我和妻子同住。在她43岁那年,因为一场意外,双眼失明,此后便一直生活在无光的世界。那晚,我又是临近12点才回到家中。因为酒喝得太多,我没有回房间睡觉,悄悄地去了阳台,想吹吹风,清醒一下。站了一会,大厅又传来报时的钟声,十二下,清脆而有节奏感,我开始踱回房间。刚到门口,我呆住了,在月光下,母亲正俯身在鞋架前,摸索着鞋架上的一双双鞋——她拿起一双放到鼻子前闻一闻,然后放回去,再拿起另一双……直到闻到我的鞋后,才放好鞋,直起身,转身回她的房间。原来,母亲每天都在等待我的回来,为了不影响我和妻子,她总是凭借鞋架上有没有我的鞋来判断我是否回到家中,总是数着挂钟的钟声来确定时间。而她判断我的鞋子的方法竟然是依靠鼻子闻。我的泪水悄然滑出眼眶。我已经习惯以事业忙碌为借口疏淡了对母亲的关心,但母亲却像从前一样时刻牵挂着我。一万个儿子的心能不能抵得上一位母亲的心呢?那以后,我努力拒绝一些应酬,总是尽量早回家。因为我知道,家中有母亲在牵挂着我。母亲63岁与世长辞。那以后,我依然保持着早回家的习惯。我总感觉,那清朗的月光是母亲留下的目光,每夜都在凝视着我。

    又是深夜,下了整整一天的秋雨还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楼外的玻璃窗,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母亲从我的记忆深处蹑手蹑脚地走出她的小房,走到鞋架前,弯下腰来……

    (选自《时文选粹》第6辑,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蹑手蹑脚:__________

    与世长辞:___________

    【2】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描写,写出了母亲________,体现了母亲______

    【3】“我的泪水悄然滑出眼眶。”请发挥合理想象,写写“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

    【4】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万个儿子的心能不能抵得上一位母亲的心呢?”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课文结尾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妈妈对我说:你好好养病吧,我已经向你的老师请假了。(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照样子,选择带点的关联词语另写一句话。

    例: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有一只两只萤火虫在飞行。

    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6分)

    (1)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改为陈述句)

     

    (2)长征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左右。(修改病句)

     

    (3)会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改为夸张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写作表达

    同学们,《鸟的天堂》一文记叙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让我们感受到了鸟儿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假如你是一只小小鸟,你想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呢?又想做些什么事情呢?请以“假如我是一只小小鸟”为题,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