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诗句中,不属于动态描写的一项是( )。
A.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C.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下列词中都属于一类的一组是( )
A. 勇敢 顽强 聪明 沉着 狡猾
B. 火光 时光 灯光 阳光 月光
C. 山雀 夜莺 杜鹃 乌鸦 朱鹮
D. 脑海 大海 湖泊 江河 溪流
3、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节俭(jiǎn)眼睑(liǎn)誊写(yù)嫉妒(jí)
B.嗜好(sì)圆锥(zhuī)烦琐(shuǒ)磁石(cí)
C.便宜(pián)着力(zhuó)龟裂(jūn)任丘(rén)
4、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1)行万里路,也要读万卷书。在书中结识shén jī miào suàn( )的诸葛亮,让人sù rán qǐ jìng( )的刘伯承。通过读书,了解人物思维过程,学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白衣天使纷纷 qiān xià( )请战书,bēn fù( )抗疫最前线,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筑起tè shū( )的安全防线,许多志愿者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投身抗疫。
5、形近字组词。
喉( ) 棵( ) 庞( ) 勾( )
猴( ) 裸( ) 宠( ) 勺( )
6、小小书法家,看谁写的字既正确又美观。
diāo sù shēn yín zhì xù ào huǐ yǔ zhòu
( ) ( ) ( ) ( ) ( )
xiè nǎo
发( ) 烦( ) 扁biǎn( ) piān( )
倾( ) ( )袋
7、比一比,字组词。
愤______召______仪______怯______访______
喷______招______议______却______妨______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山岩 ( )的果实 ( )地摇曳
( )的青光 ( )的光辉 ( )的峭壁
9、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当年侵略者闯入圆明园后是怎么做的?请用文中词语概括回答。
(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词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3】“大火连烧三天”,一方面说明了____________,另一方面说明了___________。
【4】对侵略者这一罪恶行径,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杭州亚运会的“名片” 中文名:2022年杭州亚运会 外文名:The 2022 Hangzh。u Asian Games 办会理念:绿色、智能、节俭、文明 办赛原则:“杭州为主,全省共享”,以杭州为主办城市,浙江省内部分城市协办。 上一届:第18届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 下一届:第20届2026年爱知·名古屋亚运会 | 杭州亚运会会徽 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会徽“潮涌”的主体图形由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及象征亚奥理事会的太阳图形六个元素组成,下方是主办城市名称与举办年份的印鉴,两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杭州亚运会会徽。 |
【1】2022年亚运会的主办城市是________,此次亚运会是第________届亚运会。
【2】杭州亚运会会徽的名称是( )。它由六个元素组成,其中( )象征了亚奥理事会,( )代表体育竞技。(填序号)
A.扇面 B.赛道 C.潮涌 D.太阳图形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表示。
①亚运会每四年举行一次。( )
②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比赛项目都在杭州举行。( )
③杭州亚运会会徽是由主体图形和举办年份的印鉴构成的。( )
④亚运会将迎来很多国外的参赛队伍,所以住宿、餐饮应当安排阔气些。( )
11、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相关练习。
神奇的墨水
你需要的材料:
一个柠檬、柠檬榨汁机、一个小盘子、水、一把勺子、几根小棉签、白纸、灯
请照着以下步骤做:
①榨出柠檬汁,倒入小盘子内,加水稀释柠檬水,并将液体搅拌均匀。
②取一根小棉签,蘸上一点儿稀释后的柠檬汁,在白纸上写一句话。(用来写字的汁液风干后,白纸上的字就不见了)
③把纸放在灯泡上加热。
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白纸上的字显露出来了!
为什么会这样?
柠檬汁中含有碳化合物,这类化合物的水溶液是无色的。加热时,碳化合物分解,会生成单独的碳原子,字就显露出来了。
你想知道更多吗?
我们把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一切有机化合物内部都含有碳元素。糖(葡萄糖)、黄油、面粉、蜂蜜(果糖)、食用醋(醋酸)都是碳水化合物。相应地,我们把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无机化合物。黏土(氧化铝)或食盐(氯化钠)就是无机化合物。
【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文中“神奇的墨水”是指用酒稀释柠檬水。 ( )
(2)稀释后的柠檬汁在白纸上写字风干后是可以看得见。 ( )
(3)柠檬汁和蜂蜜都是有机化合物。 ( )
(4)柠檬汁这类含有碳化合物的水溶液是无色的。 ( )
(5)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 ( )
【2】结合材料,解释为什么用柠檬汁液写在白纸上的字风干后就不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原来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天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什么东西也没它美丽。王母娘娘需要的彩锦多,就叫织女成天成夜地织,一会儿也不许休息。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手老在梭子上,劳累不用说,自由也没有了,等于关在监狱里,实在难受。她常常想,人人说天上好,天上好,天上有什么好呢?没有自由,又看不见什么。她总想离开天上,到人间去,哪怕是一天半天呢,也可以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
【1】“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中的“老”与下列( )句中的“老”意思一样?
A.我们要学会尊老爱幼; B.这孩子老爱生病;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__的描写方法,表现了织女____。
【3】天上仙境,往往是人们向往之所,可织女却常常想离开,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织女想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你能给她介绍介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文中画线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换成“1860年”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词生动地表现出了英法联军对圆明园掠夺行径的野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则表现出了英法联军的贪婪。
【3】文段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鸟的天堂(节选)
①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②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
③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第②段对大榕树进行了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写出了________。朗读这段话可以用________(激动 轻快 赞美 感慨)的语气。(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
【2】文中“颤动”一词让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
【3】“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写出了鸟的________多,“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写出了鸟的________,“有的站在树枝上,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是写鸟的________多,从中感受到它们在这里生活得________。
15、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中央电视台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如一阵清风唤醒了大众对朗读的情感。《朗读者》节目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词,如节目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其中一段开场白是这样的:“其实,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而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
【材料二】当我们被另一档热播的文化情感类节目《见字如面》中的信件感动得眼角湿润时,有没有想过,在信息化时代,我们习惯了在键盘上“敲字如飞”,还能不能写出几个像样的字代表我们的“面”呢?现在,我们也许已懒得动笔写字了;也许提起笔来,不是忘了字就是写了错别字;也许即便写出来,字体也实在有碍观瞻。
【材料三】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写字。”我们总结说“字如其人”“见字如面”,写得一手好字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机遇。练字如修面,可以增强一个人的内在气质。
【1】材料三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朗读者》下一期的主题词是“母爱”,下列哪些诗句不可以作为场景宣传语?( )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D.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3】阅读以上三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朗读者》的播出唤醒了大众对朗读的情感。( )
(2)“字如其人”,所以说学习语文主要就是为了学写字。( )
(3)材料二告诉我们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只需要在键盘上打字,不需要练习写字。( )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用一句话提取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 )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 )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 )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板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
A.用劲
B.死力
C.拼命
【2】大拇指和食指实质的工作分别有什么特点?
(1)大拇指:____
(2)食指:____
【3】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列举生活事例,写出了食指的____。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大拇指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最肯吃苦。
B.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 ,他比大拇指“机敏”。
C.食指的作用最大,都是靠自己单独完成任务。
D.选文分别介绍了大拇指和食指的长处和短处。
17、阅读练习
科学实验挽救埃菲尔铁塔
安妮
①对现在的许多人而言,埃菲尔铁塔无疑是爱与浪漫的象征。但是,它在1887年破土动之时,却因设计图纸上的钢铁结构像个庞然怪物,而遭到巴黎民众的普遍反对。他们觉得即使是商业化严重的美国,也不会建造这样一个丑陋的建筑。
②1887年情人节当天,就有300多位社会名流联名在报纸上发表声明,抗议在法国首都中心地带建造像埃菲尔铁塔这样无用的怪物。这抗议队伍里有小说巨匠莫泊桑和《茶花女》的作者小仲马。法国一位数学教授甚至预计,当建230米之后(埃菲尔铁塔设计高度是300米),这个建筑就会轰然倒塌。
③这些人为什么这么厌恶铁塔呢?因为法国从18世纪以来,古典主义建筑盛行,典型代表就是卢浮宫、凡尔赛宫,这些建筑普遍应用古典柱式,内部裝饰丰富多彩。而由水泥浇铸、塔身全部是钢铁镂空结的埃菲尔铁塔昰然是现代工业社会产生的钢铁怪兽,与法国人的浪漫天性不符。
④虽然批评声不断,埃菲尔铁塔还是顶着巨大的压力竣工了。埃菲尔名下的工程公司支付了80%的铁塔建造费用后,作为交换,埃菲尔获得了在博览会期间和此后20年经由铁塔而获得的各项收入。20年后,埃菲尔铁塔的所有权将转交给巴黎市政府。但巴黎市政府并没有保存意愿,而是计划着届时将铁塔当作废铁一样拆掉。
⑤为了保护铁塔,埃菲尔试图找到一种方法证明铁塔具有军事战略作用。
⑥l898年,埃菲尔在铁塔的顶端安装了一根天线,并在铁塔上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无线电报实验。幸运的是,铁塔在接收和发送无线电报方面表现得十分出色,它不仅能作为电报通信站与城外援军取得联系,还为守军提供了远达65千米的辽阔视野。1905年,法军已可以从埃菲尔铁塔向东线要塞群全天候发送电报。因此,在I90年许可期满后,铁塔被法国国防部和政府作为无线电通信的工具保夺了下来。今天,在铁塔上有超过100个广播和电视天线,每天向全世界播放新闻和电视节目。
⑦在铁塔的顶层□埃菲尔专门建了一个实验室□以供他和法国的科学家们研究天文□气象□空气动力等□1889年,埃菲尔开始安装塔顶并将其作为观测站,用于测量风速他还鼓励开展其他科学实验,包括水银气压表实验和无线传输实验。1909年,埃菲尔在铁塔的基座上安装了空气动力风洞,进行了上千次空气动力实验。这些实验为现代航空器设计、机库建造乃至弹道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⑧为了铭记那些为法国科学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埃菲尔在铁塔的第一层走廊上上了法国72位科学家的姓氏,每个字母有半米多高。所以,在今人看来美丽的建筑,在当时可能就是一栋具有非凡价值的科学实验楼。
(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有删改)
【1】请在第⑦自然段方格里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2】1887年,建造埃菲尔铁塔为什么会遭到巴黎民众的普遍反对?下列说法有误的是哪一项?( )
A.法国当时盛行古典主义建筑。
B.在当时看来它是无用、丑陋的钢铁怪物。
C.埃菲尔铁塔建造在巴黎的中心,浪费土地。
D.埃菲尔铁塔钢铁镂空的建筑结构与法国人的浪漫天性不符。
【3】一直被人讨厌的埃菲尔铁塔,在1909年被保留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
A.埃菲尔铁塔可以进行空气动力实验。
B.埃菲尔铁塔每天向全世界播放新闻和电视节目。
C.埃菲尔铁塔为军队接收和发送无线电报,并提供视野。
D.埃菲尔铁塔第一层的走廊上刻着法国72位科学家的姓氏。
【4】关于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下列正确的是哪一项?( )
A.举例子
B.作比较
C.打比方
D.列数字
【5】第⑦自然段说明了埃菲尔铁塔的什么作用?请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所以,在今人看来美丽的建筑,在当时,可能就是一栋具有非凡价值的科学实验楼。”这句话中的“可能”一词能不能删去?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___________
傍晚,在一个规模不大的快餐厅里,总共有三个客人: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还有我。或许是因为食客不多的缘故,餐厅里的照明灯没有完全打开,所以显得有些昏暗。我坐在一个靠窗的角落里独自小酌,年轻人则手捧一碗炸酱面,坐在靠近门口的位置,与老人相邻。我发现,年轻人的注意力似乎不在面上,__________他眼睛的余光一刻都未曾离开过老人放在桌边的手机。
事实证明了我的判断。当那个老人再次侧身点烟的时候,年轻人的手快速地抓住手机,装进他上衣的口袋里,起身离开。老人转过身来,发现手机不见了。他huán gù sì zhōu( ),这时候年轻人已经在伸手开门,老人似乎明白了什么,他站立起来,走向那位年轻人。
我担心老人很难对付一个身强体壮的年轻人。没想到,老人却说:“小伙子,请你等一下。”年轻人一愣:“怎么了?”“是这样,昨天是我七十岁的生日,我女儿送给我一部手机,我刚才就把它放在了桌子上,可是现在它却不见了,我想它肯定是被我不小心碰到了地面上。我眼花得lì hài( ),再说弯腰对我来说也不是件太容易的事,能不能麻烦你帮我找一下?”年轻人刚才紧张的表情消失了,他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对老人说:“哦,您别着急,我来帮您找找看。”年轻人弯下腰去,沿着老人的桌子转了一圈,然后把手机递过去:“老人家,您看,是不是这个?”老人紧紧握住年轻人的手,连声说:“谢谢!谢谢你!真是不错的小伙子。”年轻人脸微微一红,低头垂目。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等年轻人走远之后,我过去对老人说:“您既然已经确定手机就是他偷的,为什么不报警?”老人的回答使我gǎn kǎi wàn qiān( ),他说:“_________报警同样能够找回手机,_______我在找回手机的同时,会失去一种比手机要宝贵千倍万倍的东西,那就是宽容。”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括号里。
【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关联词。
【3】给短文起一个合适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读第3自然段,完成表格。
当时的表现 | 心里在想什么 |
年轻人一愣:“怎么了?” | 难道被他发现了?糟糕! |
年轻人刚才紧张的表情消失了,他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 | ________________ |
年轻人脸微微一红,低头垂目。 | ________________ |
【5】简要概括选文第1~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书架
十一岁时,我到一个同学家里去玩,见到这同学的爷爷。他的房间里四壁都是书架,书架上整整齐齐排满书籍,我感到这房间又神秘又安静,而且莫测高深。这老爷爷一边轻轻捋着胡须,一边笑嘻嘻地和我说话,不知为什么,我这张平日挺能讲话的嘴巴始终紧紧闭着,不敢轻易地张开。是不是在这位拥有万卷书的博知的老者面前,任何人都会自觉轻浅,不敢轻易开口呢?
我回家后,就把走廊那闲置已久的大书架硬拖到我房间里,擦抹得干干净净,放在小屋最显眼的地方,然后把自己的宝贝书也都一本紧挨着一本立在上边。一时我觉得自己有点像同学家那老爷爷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快感。遗憾的是,这些书总共不过十多本,放在书架上显得可怜巴巴,好比在一个大院子里只栽上几棵花,看上去又穷酸又空洞。我就到爸爸妈妈、姐姐妹妹的房间里去搜罗,凡是书籍,不论什么内容,一把拿来放在我的书架上,惹得他们找不到书就来和我吵闹。
我呢,就像小人国的仆役,急于要塞饱格列佛的大肚囊那样,整天费尽心思和力气到处找书。大概最初我就是为了填满这大书架才去书店,遛书摊。逛书市的。我没有更多的钱,就把乘车、看电影和买冰棒的钱都省下来买了书。
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在为了充实书架而买书,记不得了。我有过一种感觉:当许许多多好书挤满在书架上,书架就变得次要,甚至没什么意义了。我渐渐觉得还有一个硕大无比、永远也装不满的书架,那就是我自己。
此后我就忙于填满自己——这个“大书架”了。
书是无穷无尽的,它像世界一样广阔无际和丰富多彩。甚至比现实世界还宽广,还迷人。一本本书就像一个个潮头,一页页书就像一片片浪花,书上的字便是一颗颗晶莹的水珠。它们汇成了海洋吗?那么你最多只是站立滩头的弄潮儿而已。大洋深处,有谁到过?有人买书,总偏于某一类,我却不然。两本内容完全是两个领域的书,看起来毫无关系,就像各自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两滴水珠,没有任何关联一样,但不知哪一天出于一种什么机缘和需要,它俩也会倏然地溶成一滴。
这样,我的书就杂了。还有些绝版的、旧版的书。参差地竖立在书架上,它们带着不同时代的不同风韵气息,这一架子书所给我的精神享受是无穷无尽的。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短文,说说围绕“书架”,作者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中“大书架”为什么加了引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还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写一句话。
一本本书就像一个个潮头,一页页书就像一片片浪花,书上的字便是一颗颗晶莹的水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的文字,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看看冯骥才先生的读书方法对你有没有启发。
有人买书,总偏于某一类,我却不然。两本内容完全是两个领域的书,看起来毫无关系,就像各自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两滴水珠,没有任何关联一样,但不知哪一天出于一种什么机缘和需要,它俩也会倏然地溶成一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父母养育了我,我怎么能忘记他们的恩情呢?(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年过后,当我再来拿起这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会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夏天的江南农村是一年中农事最繁忙的季节。(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美丽的村庄。(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蜻蜓飞得那么快,根本追不上。(改为反问句)
2. 我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改为感叹句)
22、按要求完成句子。
(1)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
(2)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
23、写作。
成长的路上有太多的爱相伴,有许多的感动在心中,以“感动”为主题写一篇习作,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45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