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全部与历史故事有关的一项是( )
A.完璧归赵 不耻下问 神气十足 协调有序
B.渑池会面 三顾茅庐 围魏救赵 程门立雪
C.不苟言笑 卧薪尝胆 心动神移 失声痛哭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秋天,那绚丽缤纷的大好秋色,真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B.我们要同心协力,这样才能渡过难关。
C.王强是一个诡计多端的人,任何问题到他那里都能迎刃而解。
D.林鸣为了港珠澳大桥的焊接工作呕心沥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西湖歌舞几时( )休?
A.什么时候
B.时间
4、感知内容。
本文《桂花雨》作者回忆了儿时在家乡______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_____,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______、对__________的无比怀念。
5、看拼音,写词语。
qīn rù guī bǎo diàn táng líng lóng
( ) ( ) ( ) ( )
wāng yáng huī huáng lún tāi zhuì luò
( ) ( ) ( ) ( )
6、读拼音,写词语。
夕阳给老róng shù(________)染上了一抹hóng yūn(________),yù fā(________)叫人喜爱。白鹭低飞,那xián yì(________)的样子与天空多么和谐啊!yè mù(________)降临,夕阳pāo xià(________)云朵,溜到了后山,远处的gāo tǎ(________)也融入了qī hēi(________)的夜色。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_____)着(___),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_______)在(_______)的画。
2.见到有同学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不喜欢读书。我们可以用岳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导他们,也可以用毛泽东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他们珍惜时间,从小好好学习。
8、填空。
1.呼兰河除了一些卑琐平凡的实际生活之外,还有不少精神上的盛举,如∶跳大神、_______、_______、野台子戏等。
2.呼兰河这个小城只有两条街,其中大泥坑在_______上;最有名的算是_______了,街上有金银首饰店等。
3.《城南旧事》这本书的作者是____,小名叫_______。
4.鲸鱼用_______进行呼吸,《海底两万里》中的潜艇叫_______。
5.潜艇的主人是_______,他会说____种语言。
9、课内阅读
《西风胡杨》节选
胡杨,是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在塔里木和内蒙古的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的胡杨林,它们生前为保卫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坚定地挺立着。
【1】胡杨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胡杨的无私时,描写奇花异草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是如何描写胡杨的悲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网购已惠及千家万户。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买到心仪的商品。当一件快递送到手上时,我们总要拆开“厚重”的包装:外包装塑料袋、纸箱、填充物、商品自带包装……才能见到自己购买的商品。
一位网店商家吐露心声,虽然这样的包装费钱、费力,但为了商品的运输安全,在包装上我们不敢怠慢,而且还得“宁多勿少”,有时包装物重量甚至远远超过商品本身。
材料二
2018年7月,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快递业消耗快递运单约312亿张,编织袋约31亿条、塑料袋约68亿个,胶带约3.3亿卷,包装箱约86亿个……该报告称我国快递包装年耗材用量十分惊人,仅包装使用的胶带总长,就可以绕地球赤道约425圈。
材料三
消费者对快递垃圾危害性认识调查图
【1】“材料一”用的_________说明方法讲述了快递物品包装浪费十分严重,“材料二”又用______的说明方法告诉我们快递物品包装耗材用量十分惊人。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看出,面对网购,我们是喜忧参半,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三”可知,快递垃圾产生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但仍有2.10%的人认为快递垃圾无危害,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4】处理快递垃圾,给快递包装“瘦身”和有效回收利用,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你想对快递员或喜欢网购的人们说些什么,提哪些建议?请选择其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特殊的点名
①刺耳的铃声急骤响起,马教授心头一震,随即用发颤的声音说道:“同学们,下课了!”
②然而,同学们睁着大大的眼睛,目光聚集在他们敬爱的老师身上,谁也没有动。四年前,他们怀着无限的憧憬踏进校园,转眼,就要毕业了。明天,他们将奔向各自的岗位。面对着讲台上这位慈父般的老人,这位才华横溢而又平易近人的老专家,这位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的老教授,他们是多么想把时光留住片刻,和老教授多待一刻呀!怅然之中,他们每个人还意识到,只要这个班集体一解散,就意味着他们这一生再也难以相聚了。
③马教授望着自己的学生们,喉结动了动,他很想再次宣布“同学们,下课了!”,但嘴巴张了张,竟未能说出来。教室里一片寂静。
④这时,班长站了起来,红着眼圈说:“老师,你给我们点个名吧!”
⑤沉默打破了,同学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释放点,渴盼地望着老师说:“对!老师,您就再给我们点一次名吧!”
⑥马教授愣怔了半晌,深情地扫视了一遍同学们,然后捧起了花名册。同学们立即调整坐姿,端端正正坐好,静神凝望着老师。
⑦“现在开始点名!”马教授清了清嗓子,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⑧“肖石、张天立、温颖……”他大声呼点着。四十五位同学相继站起来又端正坐下。
⑨“马国政!”
⑩“?”同学们蒙了。
⑪“到!”未等同学们反应过来,马教授已经响亮地回答了自己。
⑫掌声立即掀起,同学们眼里噙满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手法?在正确的括号内画“√”。
A.语言描写( )
B.场面描写( )
C.景物描写( )
D.神态描写( )
【2】第⑩自然段中“?”的含义是( )
A.同学们问问题
B.同学们质问马老师
C.同学们感到很意外,心中疑惑不解
【3】文中有多处马教授和同学们的神态描写,请你试着从文中找到一处,用横线画下来,并分析一下当时人物的复杂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鸟的天堂(节选)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__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__小的__花的__黑的__有的站在树枝上叫__有的飞起来__有的在扑翅膀__
【1】给文段横线上加标点。
【2】写出该段中的一对反义词:(____)——(____)
【3】这段话中描写鸟的形态的词有____、____;描写鸟的颜色的词有___、___;描写鸟的动作的词有____、____、____。三个“有的”构成排比句,写出了鸟的____,让我们感受到鸟儿在这里生活得____,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____和____之情。
13、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藏在花蕊里的蜜蜂
①一场夜雨,将天空沐浴得格外澄(dēnɡ chénɡ)澈,明净。
②园子里愈发清新,空灵。花儿万紫千红,争奇斗艳。一只蜜蜂飞过来,落在一朵粉色喇叭花上,爬向花蕊,两条细长的后腿向上翘着,不停地抓挠,柔软而迅疾,在喇叭口边儿上一闪一闪,仿若夜空里星儿的眼睛眨呀眨的。凑近了仔细看,蜜蜂的须,细细软软,在窄仄(zè)的喇叭底欢快地抓挠,比穿梭还快。直想笑,却又不禁地生出几分疼爱和怜惜。
③熠(yì)熠烁烁的腿和须臾而停下来,原来,花上的蜜汁吸干了,蜜蜂要换个位置。定是为了节省时间吧,蜜蜂仍然头朝下,倒立着爬转几下,(继续 持续)它精彩的表演。演字一出,心里不禁地升出一种负罪感,蜜蜂那么忙碌,辛苦,哪里有功夫表演?终于将花儿上的蜜汁都吸尽了,蜜蜂从幽深、窄仄的喇叭花底部爬出来,一刻不停地飞向另一朵喇叭花。
④我跟过去,掏出手机,对准花蕊里的蜜蜂,接连不停地按动拍摄键,我想把蜜蜂采蜜的每一个(时间 瞬间)都拍摄下来。
⑤园子里真静呀,啪啪啪的声音听上去震天响。我试探着将手机一点一点靠近蜜蜂,越来越近,几乎要触着喇叭沿儿上蜜蜂穿梭般抓挠着的后腿了。然,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蜜蜂全然不知的样子。或许它是知道的,顾不得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采蜜,采蜜。
⑥蜜蜂从花蕊里爬出来时,我将手机收了起来,随蜜蜂走向另一朵喇叭花,专心看它采蜜。
⑦我在心里有节奏地数着,一,二,三……数到二十七的时候,蜜蜂直起身子开始往外爬。在这二十七秒,不,是三个二十七秒,不,是一整个上午,不,直到我看累了,离开的时候,蜜蜂从不曾歇息一下。有时花蕊被别的蜜蜂采过了,它蜻蜓点水般在花朵上落一下,接着飞向下一朵。
⑧那片喇叭花一朵一朵都飞遍了,采尽了时,我抬脚离开,蜜蜂扇动起翅膀飞向路那边的一朵黄色小花。小黄花的茎(jīnɡ jìnɡ)太过细软,才被蜜蜂触碰着,便朝地面弯下去,幸亏蜜蜂激灵,腾地飞起来,飞向前面的花丛去了。
⑨蜜蜂那么小,那么弱,却一直不停地忙碌,怎么会不累呢?顾不得呀,它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采蜜,采蜜。
【1】在文中( )里选出加加下划线字的正确读音和恰当的词语。
【2】第8自然段中加点的“腾”字写出了________。
【3】给画线的部分换个说法,意思不变:_____。想一想:文中的句子与改写后的句子相比,好在哪里?_____。
【4】画“﹏﹏﹏”的部分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一句话概括文中蜜蜂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②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④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⑤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结局。
⑥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
一知半解: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喜欢读《水浒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1)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决定咬了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三部著作中都有哪些家喻户晓的故事?请分别写出一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赏析苑。
黄果树瀑布(片断)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 )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 )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 ),好像一( )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 )织布机的大合奏。
【1】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量词。
【2】这两段话主要写了黄果树瀑布的________和________。
【3】下列对“飘”字理解最正确的是( )
A. “飘”说明声音很轻,随风就来了。
B. “飘”写出了瀑布声音的自由自在、毫无阻拦。
C. “飘”说明瀑布离“我们”还很远,听到的声音很小。
【4】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瀑布的声音发生了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子求教
一次,孔子(前551—前479年)带着弟子子贡、子路等人去陈国。当时正值春日,桃红柳绿,师生几人一边赶路,一边观赏沿途风景。就在路过一片桑林的时候,他们看见一位年轻的姑娘正在那里采桑叶。孔子诗兴大发,顺口吟了一句诗:“南枝窈窕北枝长”,话音未落,就听到那位采桑姑娘吟道:“夫子行陈必断粮。”孔子和弟子都感到莫名其妙。只见采桑姑娘微微一笑,又高声吟道:“九曲明珠穿不过,回来问我采桑娘。”孔子和弟子都觉得她聪明过人,但不知她吟的诗究竟是什么意思,子贡很想去问个明白,孔子急忙拦住了他,孔子及弟子急着赶路去陈国。
孔子及弟子到了陈国受到冷遇,连饭都不给他们吃。他们又冷又饿,度过了难熬的一夜。第二天,他们上朝去拜见陈国国君。国君手里拿了一颗璀璨的明珠,对孔子说:“听说你是很有学问的人,当然也很聪明,你能不能让丝线穿过这九曲明珠?”九曲明珠就是珠子中间的孔弯弯曲曲地拐了九道弯。孔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能把丝线穿过去。
正在着急之时,孔子忽然想起采桑娘的诗,明白了采桑姑娘三句诗的意思。他叫来了子贡,吩咐子贡赶快去向那位蚕桑姑娘求教。子贡心急如火,忙沿着原路往回走,不久,便找到了那片桑林。可是采桑姑娘却不见了,他就在桑树林里来回找。突然他发现在两棵桑树中间堆着一堆土,在离这堆土不远的地方,又堆着三堆土,这四堆土,就像是一个谜。他脑子里一转,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桑是木,木旁堆土,莫不是姑娘姓杜?旁边又放了三堆土,这难道是三娘的意思?想到这里,他非常兴奋。
正好有个老者背着一捆柴走过来,子贡上前施礼问道:“请问,前面的村子里可有个叫杜三娘的姑娘?”老者答道:“过了桥再往南就是杜家庄,一问便知。”子贡顺着老者指的方向找到了那位采桑姑娘,把孔子和弟子到陈国的遭遇一一告诉了采桑娘,请求她告诉穿珠的办法。杜三娘笑着说:“这并不难,你先把丝线抹上点油脂,然后把丝线拴在蚂蚁的腰上,让蚂蚁慢慢爬进珠孔。如蚂蚁不肯爬,就用烟熏它,这样蚂蚁就带着丝线穿过珠孔,当它从珠孔爬出来时,丝线不就出来了吗?”子贡听了此话很高兴,向杜三娘道谢后,急速赶路。他很快回到了陈国,把这一切告诉了孔子。孔子按照杜三娘教的办法,很顺利地把丝线穿过了九曲明珠,终于解决了陈国国君设置的难题。
孔子的学生回来就把这一切告诉了孔子,然后孔子就按着姑娘的办法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事后,孔子对学生们说:“学问是没有顶点,学习也没有止境,永远不能停止。自满只会使自己陷于停步不前的境地。”
【1】陈国国君给孔子出了一道什么难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采桑姑娘用什么方法解决了难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的句子让你想到哪些成语、谚语或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卧牛石的传说
在饮马河的靠山乡有一个村子。相传从前这里有一块形似卧牛的大青石。虽然后来河流改道将这块石头冲入河里,可是卧牛石的传说却在民间广为流传。
从前有一个农夫,他养了一头灰驴和一头黄牛。黄牛终日老老实实地干活,灰驴却总是偷奸耍滑。拉车的时候,灰驴把车套拽得很直,但不用一点儿力气,使重量全都落在黄牛身上,农夫见黄牛累得浑身是汗,而灰驴却一点儿汗也不出,就认为灰驴比黄牛的力气大。耕地的时候,黄牛只是低头默默地拉犁,而灰驴的眼睛总盯着农夫,一见农夫走近,它就赶忙伸出舌头去舔农夫的手,给农夫留下忠心的印象。
种养麦的时候,农夫不小心将一袋荞麦丢在了路上,黄牛找回了荞麦,灰驴却骗黄牛说,让黄牛去休息,自己帮它拿荞麦。灰驴将荞麦送进农夫的房间,却不提黄牛找回荞麦的事。从此,农夫认为灰驴忠诚又勤快,黄牛又懒又馋,便把好的草料都给灰驴吃,却把剩下的草料和秸杆给黄牛吃。
第二年春天,农夫要去饮马河南岸买棉花。他嫌黄牛不中用。只用灰驴驾车出发了。回来时,正赶上饮马河涨水,农夫坐在车上用鞭子指引灰驴从浅滩处过河,行至河中间时,水流湍急,漫过车厢。灰驴觉得顺水拉车省力,于是不听农夫的吆喝,径自向下流拉车,不管农夫怎么鞭打和吆喝,灰驴也不听,结果连人带车冲入了松花江,农夫和灰驴都被江水淹死了。
黄牛每天都卧在河岸上等生人回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连等了好几年,黄牛都没有等到农夫,自己却变成了一块卧牛石。
【1】根据短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完成表格。
黄牛 | 灰驴 |
①______ | 拉车不用力,拉犁时讨好主人 |
帮主人找回荞麦 | ②______ |
③______ | 图省力,命丧松花江 |
【2】短文运用______的手法,突出了黄牛的___________灰驴的_________。
【3】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时,可以进行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读第3自然段,发挥想象,说说黄牛是怎么找到荞麦,灰驴又是怎么骗黄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芳草地。
《少年中国说》(节选)
①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横有八荒。 ,来日方长。
②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 !
【1】把选文内容补充完整。本文的作者是 。
【2】写出下列画线字的正确解释。
(1)干将发硎,有作其芒。__________
(2)天戴其苍,地履其黄。__________
【3】将下列表象征关系的句子用直线连接起来。
(1)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A.象征少年中国突然崛起
(2)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B.象征中国的巨大声威
(3)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C.象征中国的巨大前程
(4)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D.象征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
【4】读选文第②自然段﹐我们了解到“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_____之情。
19、阅读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 )金碧辉煌的殿堂,( )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___苏州的狮子林___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___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___如蓬岛瑶台___武陵春色___园中( )有民族建筑,( )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选择一组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冷清——(____) 现实——(_____)
【4】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照样子,给句子换个说法。
例: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是伟大的奇观。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枝梅花,有什么稀罕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写句子。
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面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闪电撕碎了乌云。
把字句:
被字句:
(2)乌云遮住了太阳。
把字句:
被字句:
22、句子万花筒。
1.我们精心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地球会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练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题目:我和书的故事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