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清明时节,我们怀着崇高的心情去扫烈士墓。
B.皎洁的月亮洒满大地,满天的繁星调皮地眨着眼睛。
C.东方明珠电视塔、故宫博物院、亚细亚商业大厦这些建筑都很现代化。
D.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养育着故乡的儿女。
2、下列姓氏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查(zhā) 任(rèn) 盛(shèng) 单(shàn)
B. 和(hé) 强(qiáng) 盖(gě) 解(xiè)
C. 令狐(lìng hú) 轩辕(xuān yuán)
D. 过(guò) 翟(zhái) 区(ōu) 朴(piáo)
3、下列词语感情色彩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平盛世 国泰民安 安居乐业
B.政通人和 丰衣足食 民不聊生
C.兵荒马乱 流离失所 路不拾遗
D.多事之秋 内忧外患 夜不闭户
4、默写王之涣的《登鹤雀楼》。
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举世( )名 ( )不聊生 夜不( )户 臭名远( )
(1)形容名声传得很远但感情色彩不同的两个词语是:( )和( )
(2)表现太平盛世景象的成语是( )。
6、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运用___________的手法,通过描写花生的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点明要做_________,不要做只讲_______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7、按要求写成语
(1)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写出描写人多的成语:
(2)老师带领我们去游览南山,我们的心情异常兴奋。写出描写喜悦心情的成语:
(3)春天到了,大地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写出描写春天的成语:
(4)廉颇背上荆条向蔺相如请罪,我想到的成语是 ,像这样的历史成语还有 、 。
8、完成下列成语填空。
____荒____乱 ____离____所 生灵________ 家____人____
哀____遍____ 民不________ ____忧____患 ____树____荫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巡道工的故事
暑假里,我乘火车到外婆家去玩。我靠着车窗,看见绿色的田野,清澈见底的溪流……从窗外匆匆闪过。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
“呜——”前方传来了一声汽笛长鸣,我探出头往前一看,车头正带着我们转弯,弯道旁站立着一位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他的手里,举着一把铁锤,正微笑着向我们致意。
我敢肯定,他就是巡道工,因为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巡道工的故事……
有一次,爸爸坐火车到远方去出差,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倾盆大雨中飞驰。突然,车厢“咯噔”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
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打开车窗,只见在列车的前言,一盏红灯在一晃一晃,借着车头的光柱大家看到了,雨幕中有个人提着红灯在走,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他就是巡道工。
后来才知道,这里山洪突然爆发,路被冲坏了一段。要不是巡道工冒着瓢泼大雨巡查路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千里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式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越是天气不好,他们就越是繁忙,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爸爸的话在我耳边又一次响起。
列车呼啸着向远方奔去,我却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注视着那位平凡的老工人,渐渐地远了远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然而听着列车有节奏的“咯噔”声,看着列车上的张张笑脸,巡道式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留在我的脑际……
【1】从短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写在横线上,并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描写巡道工外貌的语句,再写出这样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方面的内容是次要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意思,并写出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再糟糕的种子也会结出果实
小时候,查尔斯·舒尔茨是一个出了名的笨孩子,在父母的眼中,他是一个十足的蠢蛋,从未干过一件出色的事情;在老师的眼中,他是一个科科不及格的差生,毫无前途可言;而在同学的的眼中,他则是一个软弱可欺的人,别人打他,他也不敢还手。
舒尔茨也曾试图改变自己,比如:努力学习,赢得同学的尊重;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等。然而,不知什么原因,他的成绩老是上不去,物理甚至还考了零分,而在校高尔夫球比赛中,他的表现同样悲惨得令人看不下去①。在学校里,没有人关心他,也没有人和他玩耍,没有人在乎他的感受,也没有人在乎他的存在,他就像一个可有可无的边缘人,孤独而卑微地生活着,偶尔有人跟他打声招呼,他都会因为意外地得到宠爱而感到惊喜②。
虽然在很多方面,舒尔茨的表现都相当差劲,但有一个方面还勉强过得去,那就是画画。他喜欢画画,尤其是漫画,他的整个童年和少年几乎都交给了手中的笔,桌上的画,他渴刻有一天,能成为一个像梵高一样伟大的画家。其实,那只不过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他的画从未得到过别人的好评。中学时,他鼓起勇气向《毕业年刊》的编辑投去几幅他自认为十分满意的作品,但不幸的是没有一幅被录用。后来,他又向其他报纸、杂志投稿,结果均被无情地逃了回来。尽管遭受了无数次退稿的打击,但他毫不气馁,他仍然坚信,自己的漫画跟大家不一样③,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中学毕业,如人们所料想的那样,没有任何一所大学愿意接纳他,但这并未影响到他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他决定做一名职业漫画家,一心一意地搞好创作。其间,他信心满满地向华特迪士尼公司写了一封自荐信,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特长和希望获得的职位。华特迪士尼公司的负责人很快给他回了信,并让他把作品寄过去看看,他精心地挑选了几幅,但遗憾的是,华特迪士尼方面都不满意,认为他的作品没有达到公司要求的高度。他再一次失败了。
后来,他转变了创作方向,开始将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融入漫画之中,营造出一个充满幽默、幻想、温暖和忧伤的世界。其中有大家非常熟悉的两个人物——小男孩查理·布朗和小狗史努比。他把这部漫画作品命名为《花生》。这部作品一经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犹如一颗重磅炸弹,震撼了半个世纪,先后被翻译成二十几种语言,刊登在了两千六百多家报纸上,并延伸到全球七十五个国家,每天陪伴着三亿五千万读者一起欢笑。
不仅如此,舒尔茨还两度获得漫画艺术最高殊荣“鲁本奖”,1978年被选为“年度国际漫画家”,1990年得到法国文艺勋章,并多次登上《福布斯》杂志年收入最高艺人排行榜,成为历光上最富有的漫画家。
【1】用恰当的成语代替短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不仅如此”具体指的是什么?用“_____”面出相关的语句。
【3】用“ ”画出第3自然段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4】“糟糕的种子”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结出果实”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
【5】“再糟糕的种子也会结出果实”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信念不灭,坚持不懈地努力,再蠢笨的人也会获得成功。
B.身体上存在缺陷的人对社会也能做出应有的贡献。
C.糟糕的种子在肥沃的士地里也能生根发芽,结出甘甜的果实
11、___________
王兴全
十八年前,我们一家三口辗转来到这座小城,租住在啤酒厂家属院。院外是一片荒野,因为电力紧张,绝大多数家庭舍不得开灯,仅有的几盏路灯亮着鬼火一样的光,将人影拉得老长老长。
初来乍到,我赔着笑脸给左邻右舍打招呼,但大家对我的热情问候置之不理,警惕地看我一眼,然后砰的一声关上了防盗门。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只得叮嘱自己的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任何人来了也不要开门。女儿一脸疑感,似懂非懂地点头回应。
然而,有一天我下班回来,竟然发现女儿从邻居家出来,轻手轻脚地回到自家屋里,而邻居竟然笑容可掬地与女儿挥手作别。
一个寒冷的冬夜,姨妈出了车祸,我们必须留下女儿在家赶过去帮忙处理。临走前,我们叮嘱女儿把门锁好,开着灯睡,不要害怕,我们一会儿就回来。
回来时已经过了深夜两点,家属院黑灯瞎火,我们拖着疲惫的身子磕磕绊绊地走进院内,却不小心撞翻了一盆仙人掌。瓷盆的声响过后,一盏灯突然亮了,接着第二盏,第三盏,第四盏……小院所有的灯光刹那间依次亮起,宛若一朵朵七彩莲花灿然绽放。每一家阳台上,竟不约而同地站着一个人影,默默地注视着我们,待我们走上接房,所有的灯光又依次熄灭。
而我们的女儿,安然地躺在邻居的床上熟睡,险上漾着幸福的微笑。邻居满脸慈祥,竖起食指“嘘”了一下,示意我们不要惊醒孩子。我没有惊动孩子,默默地退了回来,站在阳台上,望着黑沉沉的夜空,心如暖阳。多年以后,昔日的啤酒厂家属院成了时代广场,一幢幢精致的楼房拔地而起。每当我路过这里,总会仰起头久久地凝望着夜空里那一缕缕幸福而柔和的灯光。我知道,在人生旅途中,总会有一些人在暗夜里点燃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1】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辗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置之不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什么让作者“心如暖阳”?请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
【4】文章结尾画横线的句子中,“在暗夜里点燃一盏灯”指的是_____________。
【5】本文一共写了三件事,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一自然段对灯光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读书万卷的少年
20世纪30年代的一天,南京图书馆的馆长办公室里来了一位少年。馆长听完少年很有礼貌的诉说后,非常吃惊。原来,他请求馆长允许他在图书馆里用一年的时间,把馆藏的中国历代典籍通读一遍。馆长同意了,但他对面前这位文弱的少年用一年时间读完数万卷书的请求,心里不免有些怀疑。
在人们质疑的目光中,少年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始了紧张的读书生活。从这以后,每天第一个走进阅览室的人是他,最后一个走出阅览室的人还是他。他读了一册又一册书,而且边读边记。有一天,他竟借阅了30多部古代文集,就连十分热心的图书管理员也被他频繁借书的行为搞得有些不耐烦了。
就这样,每天读书达十几个小时的他,终于用一年的时间,奇迹般地把数万卷书读完了,而且还整理出了数百万字的资料。多年以后,《中国思想研究法》一书从他的笔下诞生了。书中引用了大量的资料,而这些资料正是他从苦读中得来的。
这位有志少年,便是后来的复旦大学副校长、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先生。
【1】馆长听完少年的请求后,感到( )
A.赞赏、佩服
B.高兴、感动
C.欣慰、期待
D.吃惊、怀疑
【2】少年的读书方法是什么?用“﹏﹏﹏”画出写少年刻苦读书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图书管理员态度变化的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梳理蔡尚思的读书经历。
提出请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
13、品读 春天最美——黎明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 )着鱼肚色的天空,( )上微微的红晕,( )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在文段中用“——”画出来。
【2】把句中表示颜色的字词画上波浪线。
【3】在句中的括号中填入合适的动词。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作用是( )(多选)
A.给云以生命。
B.写出了天空中云的颜色的变化过程。
C.写出了云的动态之美。
D.写出云的静态之美。
14、课内阅读。
①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 )和( )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 )。所以还需要( )的力量来( ),需要有人时常( )你:“小心,( ),( ),提高。”
②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给②段方格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两种声音”指_______________。“两股风”指__________________。童年的他觉得母亲____________,父亲___________。长大后他认为人的成长需要_______________,更需要_______________。仅有表扬容易让人________________,仅有批评容易让人____________,虽然两种评价不无矛盾,但都是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
15、类文阅读
绿叶赋
邵 妍
美丽的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魔 磨)术师,它创造的奇花异草千姿百态,一朵朵鲜艳娇美的花姹紫嫣红,婀娜多姿。
在这万紫千红的花海中,有人喜爱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有人钦佩兰花的幽香沁人心脾;更有人爱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清高品质。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都曾以此为话题,写出了(溢 益)彩流光的千古佳作。
可是,谁又曾注意过那微不足道的绿叶呢?
俗话说红花还得绿叶配。的确,如果世界上只有红、橙、黄、青、蓝、紫这几种色彩,单单没有绿色,哪能谈得上“美丽”二字呢?
我喜爱绿叶的色泽青翠,更爱它不争名夺利的高贵品质,因此,我制作、收集了许多树叶标本和叶脉书签。
有一次,我去小莉家玩。她给我看了许多花(瓣 辨)标本。我把我制(作 做)的树叶标本和她“较量”,小莉很不服气。我对小莉说:“绿叶,没有鲜花的色彩,没有幽幽沁人的清香,可它也有它的可贵之处:它吸收氧化碳,制造氧气,造福于人类。但也有些人,只愿作红花,不愿作绿叶,没有绿叶的陪衬,怎能显出红花美的所在?也有的人,不追求吃穿打扮、不争名、不求利,努力学习、工作,我们应该像他们一样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将来做个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人。”
听了我的话,小莉深思了。她在想什么呢?我不知道。可我想这件事对她一定有所触动,她一定会懂得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选自《黄冈语文读本》长江文艺出版社)
【1】用“√”选出文中括号中正确的字。
【2】仿写词语。
示例:万紫千红、千姿百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的过渡句,用“___”画出来。
【4】作者在文中赞扬了绿叶什么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阅读短文,说说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葡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文中有两个问句,第1个是_______,第2个是______。请将第2个问句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一个成语概括画“ ”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在文中找出蔺相如“往回赶”原因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廉颇和蔺相如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故乡情缘
曾经很喜欢三毛作词的《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那时候,故乡的概念,于我而言,只是一个词而已。故乡,词典解释为:老家或出生地,也指曾经生活过很长时间的地方。
当我远离故乡,故乡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才那么清晰,那么具体:故乡是武汉关钟楼悠扬的乐声,故乡是过江渡轮洪亮的鸣笛,故乡是江汉路上熙来
攘往的人流,故乡是汉正街商贩们不绝于耳的叫卖,故乡是街头狼烟四起的烤羊肉串的小摊,故乡是吉庆街通宵彻夜的大排档,故乡是老通城金黄油亮的豆皮,故乡是撤着葱花香喷喷的热干面。
独在异乡为异客,上网看武汉新闻成了每天必做的功课。江汉路步行街开街,那灯火辉煌热热闹的开街照片,成了我电脑的桌面。汉口中山公园至武汉商场的地下通道完工启用,想到住在附近的父母亲过马路时不必再战战兢兢,心里无比欣慰。江滩建成了,轻轨试运行了,武汉的主要干道都铺黑了……熟悉的地方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我仿佛能感到那扑面而来热腾腾的气息。今年夏天,高温在武汉肆虐。当持续近20天的40度高温被冷空气驱走的时候,我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故乡在远方,远在天涯,隔着千山万水,浩瀚海洋;故乡在眼前,近在咫尺,只需打开电脑,敲击键盘。
【1】从文中你又积累了哪些四字词语?选四个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远离故乡的作者,清晰具体地回忆起了故乡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家乡方方面画的情况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珍贵的废书
袁国良
一天,收拾屋子,打扫出两本布满尘土的小学课本。妻子说还不扔了?我抚摩着书半晌没说话。书是我上高中时妈妈为我买的。妈妈是个一字不识的苗家妇女。家乡有种风俗,一个女人在去世时,口里必须含银(或金)才能入土为安。所以在贫困人家,攒钱置办一件小小的银饰便成了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
那一年,妈妈起早摸黑喂了两头猪,终于置了一对银手镯。在临近高考的那段日子,妈妈时常进城到学校给我送些吃的。她知道我复习忙,每次都是匆匆来匆匆去。有一天,妈妈去了不久却又回来,把我拉到僻静处:“孩子,我替你买了两本考大学的书。”“什么!”我心里咯噔一下。常听人说学校外面时常有人用假书、假资料来骗那些来自山区的一字不识的家长。“人家说,只要用这书,考大学包中。”
“哪来的钱?”
“镯子换的。”
我抢过书,掀开封面,一阵巨大的绝望顿时袭上心头:两本小学课本竟然就骗走了妈妈的镯子!“孩子,行吧?”
望着满怀期望的母亲,我强压下泪水和屈辱:“行,妈,行的!”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妈妈高兴极了,说是两只镯子花得值。她甚至想找卖给她书的人道谢!“你妈后来知道真相了吗?”妻子问。
“没有。我永远都不会让她知道。”
(1)文章的题目是《最珍贵的废书》,说它是“废书”是因为________,说它“珍贵”是因为________
(2)“我”为什么不愿把真相告诉母亲呢?( )
A、“我”想欺骗母亲。
B、“我”不愿让母亲心疼镯子被骗。
C、“我”不愿破坏母亲的美好记忆。
D、“我”觉得当年母亲这样做是对的。
(3)你觉得这篇文章最令人感动之处是什么?(可从母亲和儿子两方面回答)
19、精彩回放。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我们俩闹不和,( )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用这个关联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削弱——_______ 进攻——________ 同心协力——______
【3】请将文中画“____ ”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蔺相如处处避让廉颇,做法对吗?
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我喜欢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1.孩子们跑来了,用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花。
“把”字句 。
“被”字句 。
2.那是一幅很美的劳动画面。
改写成反问句:
21、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会儿,陆续又来了几个碾米的老乡。(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蔺相如被封为上卿。(用关联词语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写作。(两题任选一题)
题一:小学生活中,写作业几乎是同学们天天必做的事,因而,围绕着“作业”可能会有许许多多的事情发生。请你以“作业”为线索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 情感真实,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② 书写工整,标点符号使用正确。不少于400字。
题二:我得到了_________________
要求:① 在横线上填一个适当的词语,如“表扬”、“锻炼”、“理解”、“教育”、“关心”、“教训”等,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 通过一件事来写。注意围绕中心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做到语句通顺、前后连贯。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