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黄冈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是哪一项(     

    A.镜匣   震天动地

    B.报酬     难以置信

    C.稀罕   奇珍异宝

    D.陷坑     金壁辉煌

  • 2、下列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

    A.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

    B.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

    C.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

    D.鸡蛋里挑骨头——气急败坏

  • 3、下面说话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A.小明写的文章在某刊物上发表了,你说:“写得一般般,我也写得出来。”

    B.同学让你给花儿浇浇水,你说:“你也长了一双手,不会自己浇水吗?”

    C.前面有位老太太走路慢吞吞的,你说:“哎呀,老年人,莫再慢吞吞的挡大家道了!”

    D.你没法参加小伙伴邀请的生日聚会,你说:“太抱歉了,我好想参加啊,可是另有急事,只好祝你生日快乐啦!”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将诗句补充完整。

    (1)一曲高歌一樽酒,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 5、___________,自满十事九空。这句名言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虚心学习的重要性。

  • 6、看拼音写词语。

    yīng táo     dù jì     xiōng táng     qiān zì

    ( )   ( )   ( )   ( )

    shuāi jiāo     fàng sì     cù yōng     yāo he

    ( )   ( )   ( )   ( )

  • 7、冬风似虎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雀尽潜藏。

  • 8、根据课文内容或要求填一填。

    (1)一粥一饭,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_

    (2)夕阳西沉,_____________,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__________

    (3)关于读书,古人留下许多经典名句: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岁月不待人”劝诫我们要惜时;苏轼用“旧书不厌百回读,_________”告诉我们只有多读才能明白其中深意;朱熹用“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内心澄明。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下列短文,完成22—25题。

    淡淡的深情

    ①母亲只有我一个儿子。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考上了大学,在我那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是第一个。嗜酒如命的父亲,与乡亲喝到一醉方休。酒后吐真言:“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自豪里带着炫耀。只有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她多么喜悦。她戴了老花镜,在暖暖的秋阳里给我缝新被子。我走过去,她听见了我的脚步声,目光从老花镜上方探出来,淡淡地一笑。我说:“妈,我要上大学去了!”母亲说:“我知道了。”没有鼓励,连声音也是淡淡的。

    ②上学的那天是个好晴天,母亲提着提包送我出了大门。出大门也就是走了三五步,母亲就把提包递给我,说:“你走吧……”而后便是很决断地转身,硬朗朗地走回去,院里葡萄架的叶子遮住了她的身子,我只看见了一个淡淡的背影。

    ③在车站上,见一些同学的父母来送行,依依惜别,千叮咛万嘱咐。我孤零零的,便觉得很委屈。上了车,我赌气坐在一个角落里,谁也不理,埋头读书。车开动了,一些同学掏出手绢擦那红肿的眼睛。我反倒觉得赤条无牵挂,心里轻松。

    ④大学四年,读书读烦了,每每对窗呆坐便想起母亲。小时候,母亲一眼看不见我就满街喊;喊不应,就往水井里看,到池塘边去找。我忽然猴一样从哪个旮旯里钻出来,母亲就笑骂一声,巴掌扬起来要打,但落下来却极轻,拍打掉沾了一身的泥土……温馨的回忆,常使一颗心阵阵发热,泪就在不知不觉中从腮边滑下来。

    ⑤我结婚以后,带妻回老家探望父母。正值隆冬,又下了大雪,一家人围炉闲话。说到我当年上大学的事,母亲就说:“你上大学以后,我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你死了,我一哭哭了个没气……”我先是感到惊讶,继而恍然大悟。母亲在我去上大学的那些漫长的日子里,她该如何地牵挂和思念她的儿子呀!日思夜想,坐卧难宁,思念伴着惊恐默默地郁结在她的心里。于某一夜,噩梦就扇动着黑色的翅膀朝她飞来了。

    ⑥四年寒窗苦读,之后辛勤笔耕,终于在大大小小的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幼稚而浅薄的文

    字。后来,母亲说了一件使我灵魂大为震惊的事情。她仍旧是以淡淡的语气对我说的:“你父亲说:‘咱的儿子成才了,往后我再也不跟你生气了,咱好好过日子吧!’你为母亲争气了!”我听了这句话,呆愣了大半天。

    ⑦文学的功能自古很小,不想竟起到了和睦家庭的作用,这令我惊喜,这比得一个什么文学奖更有意义,也更能长久的激动人心!写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

    ⑧尽管我是个微不足道的人,然而在母亲的眼里是金贵的。因为她最了解她的儿子,她知道她的儿子有一颗易于动情的心,怕儿子分心,不让我牵挂她,所以才总是淡淡的。要硬下这样的心肠,忍受这样痛苦的折磨,需要多么坚忍!

    ⑨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一句,一方面表明了父亲为“我”感到骄傲,同时也说明父亲是不负责任的。

    B.第④段中母亲化“打”为“拍”的动作,看似漫不经心,但母亲的爱子之心却表露无疑。这样的细节描写在文中多处可见。

    C.本文在选材上最大的特点是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赋予那些普通的事情以深刻的含义,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D.本文没有典雅华丽的词语,作者以发自肺腑的深情,为平淡的母亲抒写了一首朴素感人的赞歌。

    【2】阅读选文,概括场景,并写出反映“我”情感变化的词或短语。

    (场景)

    (感受)

    我印象最深的场景是 ,从中感受到

    【3】文中的母亲明明深爱儿子,却为什么总是“淡淡的”?请从文中找出原因并用波浪线画出来。

    【4】文章结尾“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这句话包含深意,“平静水面”在文中指的是______。“深处的激流”指的是______

    【5】母亲送“我”上大学时,“出大门也就是走了三五步,便是很决断地转身,硬朗朗地走回去,院里葡萄架的叶子遮住了她的身子……”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转身后会有怎样的举动呢?请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

  • 10、拓展阅读实训

    蜜蜂与小蝴蝶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悄悄地来了。她摇着铃铛叫醒花儿们。有红的、黄的、蓝的……它们争先恐后的让人们欣赏他们的丰姿。小蜜蜂和小蝴蝶得知了春的消息,也飞出来了。

    小蜜蜂劳劳从它的房子里探出了脑袋,高兴地说:“今天天气真好,正好是采蜜的好时机!”于是,劳劳飞到花丛中来采蜜。劳劳不怕辛劳,不停地在花丛中间穿梭,帮助花儿传播花粉,让每朵花都结出丰硕的果实,自己也酿出香甜的蜂蜜。“花粉装满了,我先回去吧!”劳劳说。它回到家里,将满满一桶花粉放进储藏室里,就又飞出去采蜜了。

    小蝴蝶美美也从它家里钻出来,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说:“跟花儿比美去喽!”美美来到花丛中,一刻不停地在花丛飞来飞去,边飞边寻找颜色最漂亮的花朵。然后落在花上把最漂亮的颜色抹在自己的翅膀上。不一会儿,美美的翅膀变得像花一样五颜六色了。美美看了看自己的翅膀,兴奋地说:“哈哈!我是世界上最美的蝴蝶!”

    劳劳飞到幼儿园旁采蜜。它瞟了一眼幼儿园,它看见幼儿园老师在教小朋友唱赞美蜜蜂的歌。劳劳微微一笑,又埋头采蜜了。劳劳飞到学校旁,看见老师在教学生学习小蜜蜂勤劳的精神。它笑了,飞到了人类给它们造的房子里。

    可是美美还在花丛中玩耍。忽然,一张网从天而降,它被人类捉去了。经过一番周折后,美美终于逃出来了。“差点被做成标本了!”

    一天,美美遇到了劳劳,气愤地说:“人类太不公平了!人类都给你们造房子,让我们在野外被风吹打,被雨冲洗还抓我们去做标本。人类真不公平了!”“我们只有为人类作出了贡献,才能得到他们的尊重啊!”劳劳说。

    美美听了劳劳的教诲,觉得有道理,就慢悠悠地飞走了。

    ————————————————————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争先恐后:__________

    (2)一刻不停:__________

    2在文章中找出描写小蝴蝶美美爱美的句子。

    __________

    3第四自然段划线句子,表现了小蜜蜂劳劳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

    4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补充一个合适的结尾。

    __________

    5作者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突出小蜜蜂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

  • 11、阅读理解

    埃及的金字塔

    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们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勤劳而聪明的埃及人想出了许多科学的方法。他们把石头放在木橇上,用人或牲畜来拉。载着很重石块的木橇在不平整的路上拉不动,于是他们又专门修了一条石路。

    现在,这些金字塔矗(chù)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举世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矗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3自然段介绍胡夫金字塔主要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

    A. 打比方   B. 列数字   C. 作比较

    3“——”画出描写金字塔宏伟的句子,用“~~”画出描写金字塔精巧的句子。

    4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怎样理解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这句话的?由此,你又联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理解与感悟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这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有经验的人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1这段文字介绍的是鲸的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里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3从这段文字中找出四对反义词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没有用到的说明方法有:( )(填序号)

    A. 举例子   B. 打比方   C. 分类别   D. 作比较   E. 列数字

    5有经验的人是怎样根据水柱的形状判断鲸的种类的?用文中的语句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一语未了(liǎo  lē),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zēng céng)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   )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xì jì)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zhāo  cháo)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   )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请在括号里用“√”给本文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请为画横线的词语写一个近义词,将其填在旁边的括号里。

    3《“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是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作者 。文段通过   两个方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   的人物形象。

  • 14、阅读《草鞋书记》,按要求完成习题。

    草鞋书记

    ①他面色黝黑,双手长满老茧,几十年如一日,头戴竹叶帽,身披蓑衣,脚踏草鞋,一身泥巴一身土,走遍每一个村庄,踏遍每一道山梁,和农民一起锄田、栽秧,一心为群众办实事,始终保持着淳朴的农民本色,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草鞋书记”。

    ②“山不绿,地瘦薄,这是山里的穷根子。”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后,主动放弃去昆明安享晚年,卷起铺盖扎进家乡的大亮山,欲圆“种树扶贫”梦。

    ③“大亮山、大亮山,半年雨水半年霜,前面烤着栗炭火,后面积起马牙霜”。在恶劣的环境中住下来,是他面临的第一道考验。最初搭的窝棚不到半年就被风吹烂了。杨善洲不气馁,带着林业工人又修建起40间油毛毡棚。冬天冷,夏天闷,碰上下雨,被子都被淋湿了。上山刚几年的光景,杨善洲就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和支气管炎。

    ④植树造林,树苗是关键。林场的经费有限,常捉襟见肘,连买树苗的钱也不能保证。一次,杨善洲到保山开会。路过一个水果摊,发现地上有很多人们扔掉的果核。他的眼睛一亮,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如果把这些果核捡回去育苗,不就省掉了一大笔买树苗的钱吗?杨善洲边想边弯下腰,伸手捡起一个别人刚扔掉的芒果核。“你怎么还捡它?”他没说话,只是露出灿烂的笑容。他把果核带回去后放在培养袋中,精心培育。一周后,这个果核上长出了一个嫩嫩的芽尖,像是一个嫩绿的小拳头。几周以后,这株芒果树苗长出了绛紫色的叶片,完全可以移栽到地上去了。

    ⑤有了第一次的成功,杨善洲再进城的时候就会准备一个袋子,看到路边有人扔掉的果核就捡起来放进去。

    ⑥每年的端阳花市是保山的传统节日,也是果核最多的季节,杨善洲就提个口袋,上街捡果核。什么桃核、梨核、龙眼核、芒果核……掉到地上许久的,人们刚吃完随手扔的……有什么捡什么。一次,他扛着口袋,低着头,目光就在人脚下来回转悠。“你一个地委书记,在大街上捡果核,多不光彩。”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他连头也没抬,随口道:“我这么弯弯腰,林场就有苗育了。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正说着,目之所及的地方又有了一个果核,他大步流星地走了过去,一不小心正撞到一个小伙子的自行车上。那小伙子恼了,张口就是粗话,有人赶忙把他拉到一边,小声告诉他,这老人是原来的地委书记,捡果核造林呢。他惊讶得瞪大了眼睛,半天没吭声,注视着眼前这个面色黝黑、双手长满老茧的老人。那位老人的目光是那么的慈祥、明亮,

    又透着坚定。小伙子轻轻地说了一句:“这样的官,我服了!”

    ⑦如今,杨善洲捡回来的果核,己成为大亮山上郁郁葱葱的果林。而他,却走了,就像一个操劳了一生的老农民,身旁留下一顶草帽,一把砍刀,一支烟斗;身后留下一个依然需要刨土取食的家,家里有风烛残年的老伴,有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有开着农用车跑运输的孙子们……

    ⑧他奋斗一辈子,呕心沥血让老百姓的日子富起来,自己却两手空空而去,把价值几个亿的森林留给了大山里的群众。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④至⑥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文,选出对杨善洲“露出灿烂的笑容”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为自己想到了林场育苗的好办法而高兴

    B.发现地上有很多果核可以卖钱来买树苗

    C.想到自己的办法也许能为林场节省经费

    D.感觉看到了植树造林造福家乡的新希望

    【3】读第⑥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写出对“光彩”一词的理解。

    “你一个地委书记,在大街上捡果核,多不光彩。”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他连头也没抬,随口道:“我这么弯弯腰,林场就有苗育了。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

    第一个“光彩”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光彩”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自然段,不仅描写了杨善洲的表现,还描写了一个小伙子的表现,将这样写的好处是(     

    A.突出小伙子被撞时生气的样子及他对杨善洲的不满

    B.以小伙子行为、态度的变化,突出了杨善洲的形象

    C.生动地突出了小伙子从生气到惊讶再到遗憾的变化

    【5】联系全文,人们亲切地称杨善洲为“草鞋书记”,对其中原因解释最正确的一项(     

    A.他几十年如一日,喜欢编草帽、被蓑衣、织草鞋

    B.他一生清廉,脚穿草鞋为群众办实事,造福百姓

    C.他喜欢和农民一起,锄田、栽秧,干着各种农活

    D.他平易近人,始终没有忘心中的“种树扶贫”梦

    【6】结合表格内容,联系全文,将你的发现或感受补充在表格中。

     

    杨善洲走后,留下了什么?

    第⑦自然段

    一顶草帽,一把砍刀,一支烟斗

    第⑧自然段

    风烛残年的老伴,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开着农用车跑运输的孙子们……

    我的发现或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作业。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侵略( )       销毁( )       笼罩( )

    【2】仔细阅读短文,说说加点词语“凡是”“统统”“任意”的意思,你从这三个词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朗读时要读出__________的语气。

    【4】一直以来,“要不要重建圆明园”备受社会各界的争议,有人反对也有人赞成你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小题。

     

    ①宋濂(lián)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不仅内容充实,还有很高的艺术功底,当时的学者曾称赞他“当今文章第一”。

    ②宋濂从幼年起,就十分热爱读书.当时家里穷,买不起书,他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书,然后把借来的书抄写后再按期归还给别人,由于他守信用,人家很愿意借书给他,使他能够博览群书。

    ③20多岁后,宋濂读书更加勤奋了。但由于没有名师指点,遇有问题常常得不到解决,于是他步行一百多里路,去向名师请教.他请教的这位老前辈是位大学者,对学生要求很严厉.宋濂在向他请教时,每次都十分恭恭敬敬地提出疑问,并躬着身子侧耳倾听。他虚心求教,跟着这位老师学到很多知识。

    ④有一天宋濂出门访师的时候,正是数九寒天。这时他就穿上草鞋,背上行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顶着寒风冒雪去访师。等他好不容易赶到客店里,四肢都冻僵了,但他一点儿也不怕苦,坚持向老师请教。

    ⑤宋濂由于家境贫苦 少年求学很艰辛 粗茶淡饭是他的一日三餐  破旧棉衣是他的唯一御寒之物 沟边污水是他解渴良饮……这一切他都毫不在意,他的同学中有不少是富家子弟,穿着绫罗绸缎,满身珠光宝气,但他丝毫没有羡慕的意思,而是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求学读书上。就这样,经过长期刻苦努力,宋濂终于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学者。

    1在短文第⑤自然段横线上加上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这篇短文属于(  )的文章。

    A.介绍景物

    B.写人记事

    C.说明道理

    3短文主要讲了_______,体现了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

    5关于短文的写作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事情发展顺序

    B.地点转换顺序

    C.空间顺序

    6这篇短文的题目最合适一项是( 

    A.严厉的老师

    B.宋濂访师求学

    C.贫苦的宋涨

    7请结合短文和本学期的课文,给同学提2条与读书有关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搭石》选段,完成练习。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在选文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背对着背,往相反的方向走。( )

    (2)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

    【3】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家乡人常说过桥要快,走搭石要慢。( )

    (2)走搭石太快,石头晃动得厉害,人就容易掉进水里。( )

    (3)选文第1自然段描写了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

    【4】选文第1自然段先写一行人的动作美,我们是从“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知道的;再写声音美,我们是从“___________”这个短语知道的;最后写画面美,我们是从“_____________”这个短语知道的。

  • 18、草船借箭(节选)

           ①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②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弩”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__

    【2】《草船借箭》出自名著《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3】文中画“_____”的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________的特点。从而更加突出诸葛亮的________

    【4】诸葛亮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后来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诸葛亮笑着说”的“笑”解释不正确的是(       

    A.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断定曹操不会贸然出兵。

    B.诸葛亮是在嘲笑鲁肃惊慌失措的样子。

    C.表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是诸葛亮英雄本色的表现。

  • 19、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的,一部书要写许多竹简,还必须用熟牛皮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起。平时卷起来放着,读的时候就打开。《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成语的由来。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   )我能多活几年,(   )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

    1在横线上的填写成语,并写出这个成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哪些语句说明了孔子读书很勤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段文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孔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我会按要求写句子。

    (1)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个赞誉。(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读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着写一写。

    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刹那间,大雨倾盆而下。

    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完成句段练习。

    (1)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体操运动员在高低杠上的动作真灵巧,就像猴子在树林中攀缘、穿行。(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枝头,桃花美极了!它的花瓣呈椭圆形,薄薄的,粉粉嫩嫩的;十来根长短不一的花蕊静静地散发着芬芳。忽然,一阵微风吹来,_________________。(接着对其进行动态描写)

    (4)修改病句(1处错别字、1处标点、2处语病)。

    得知学校图书馆新买了许多书藉,我高兴极了。从那以后,我经常去看书。读了这些书,我的作文水平有了显著的改善。为此,妈妈奖励我一本“西游记”,还说它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任选一题)

    (1)题目: 的自述

    提示:如果选此题,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雾霾、网络、病毒、花”等各种你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回忆《太阳》和《松鼠》两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完成本次习作。

    (2)题目:这样做,值得

    提示:生活中会遇到许多需要做出决定的事情,当你遇到这些事情时,你做了怎样值得的选择呢?请回忆你那次做的值得的一件事写下来与同学们分享吧。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