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黄南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 )

    A.我对他起初并无信心,姑妄从之    姑妄从之:姑且按照他的办法来做。

    B.贼之。      易:容易。

    C.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D.把全世界的地下宝藏都指点给他。    指点:指出来使人知道。

  • 2、课文的体裁是(  )

    A.散文 B.诗歌 C.小说

     

  •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该 答 接不暇

    B.积 果实

    C.无声息

    D.迫 勉##dot##强 词夺理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读拼音,写词语。

    qī  zi   liǎn  páng   gāo ér  jī chà zǐ yān hóng   xiān  huā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5、仔细读拼音,认真写生字。

    (1)jīnɡ(  )和zhū(  )一样用fèi(  )呼吸,都是bǔ rǔ( )动物。

    (2)这里的水必须ɡuò lǜ( )才能饮用,不然就会造成shànɡ è( )浮肿或拉dù zi( )。

    (3)这个问题你pàn duàn( )得很正确,我们应该尊重个子ǎi xiǎo( )的人。

     

  • 6、给加点的字注音

    _______ 木_______ 应接不_______

  • 7、写出作者,补充诗句。

    乞 巧

    [唐]_____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炫耀________ 边陲________ 羞愧________ 摇曳________

    反义词:精致________ 生动________ 慈祥________ 脆弱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难忘的人

    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住在姥姥他们村里。虽然我只见过他一面,却使我终生难忘。 

    记得那是暑假,我去姥姥家。在村边看到了这样一个场面:几个孩子眼瞅着一个躺在地上的男孩。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急忙跑过去看。那个男孩大约七八岁,四四方方的脸上,那双浓眉紧紧的皱了个疙瘩。呀!我突然发现,他的袖筒是空空的。我看见那么多孩子没人扶他,心里像被蜇了一下似的疼。我急忙蹲下去扶他。 

    “离开我,离我远点!”我被这带哭腔的叫声惊呆了,不由自主地向后退去。这时,我的衣角好像被人拉了一下,掉头一看,原来是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孩。她撅着嘴说:“别理他,他要打人的。”我糊涂了,弄不清这是怎么回事。 

    只见,他脚使劲地瞪着地,胸脯一挺一挺地向前挪去,挪去……他紧紧咬着下唇,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到了一棵大树跟前,他用头使劲顶住树干,双脚使劲蹬地,上身使劲往高抬……在他身后,留下了一条深深地痕迹……他跪起来了,他跟树“合作”站起来了。他脸上露出了笑。那是胜利的笑啊!  就是在这偶然的情况下,我匆匆地见了他一面。我不知道他的真名实姓,但他的精神足以告诉我,他叫强者。

    1用“”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疙瘩(da     差(chà chā)不多    脸颊(xiá jiá

    2将下面的字换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例:被   波 (波 浪) 疲  (疲 倦)   披 (雨 披)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摘抄文中描写男孩外貌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短文,判断正误。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

    括号内打“× 

    (1)“我心里像被蜇了一下似的疼”是因为我觉得那个男孩很可怜。___ 

    (2)“不由自足”一词的意思是:由不得自己做主,控制住了自己。___ 

    (3)男孩令我终生难忘的原因是他很坚强。 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  潜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轻盈  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带跑。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乱  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用“√”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画“ ”的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储存起来留到冬天吃,从中可以看出它很聪明。

    C.松鼠是爬树的高手,能够借助锐利的爪子迅速爬上光滑的高树。

    D.松鼠是冬眠动物,一到冬天就待在窝里不出来了。

    3第二自然段中画“﹏﹏”的句子描写的是松鼠______________,其中表示顺序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松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第二自然段,梳理信息,填写下面的科普知识卡片。

    松鼠的窝

    选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令人恐惧的冰川病毒

    目前,一种真正对人类形成威胁的现象,正在( )地接近,它来自寒冷极地的冰川。

    由于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地球的温度不断上升,南极和北极的冰川融化的速度正在加快。人类对这一情况的担心,以前只是局限在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更多的陆地这方。但最近的海洋和气候学家的研究表明冰川的融化,将会释放出许多被冻结的恐怖病毒。这些病毒眼下被关在那个“魔瓶子”里,一旦有人启开瓶塞,人类可就要遭殃了。这并非( ),因为这些病毒即使经历几千、几万年,可能依然保持着生命力。这一点不久前在格陵兰岛上得到了证实。当研究冰层物质的科学家们,从冰川和冰原深处取出大约13000年前的冰层样品时,( )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古老的冰芯中竟然释放出了一种能够攻击植物的细菌病毒。这表明一旦环境和温度条件许可,这些冻结在极地冰川中的病毒和细菌就会再度活跃、繁殖、传播,甚至发生变异,引发大规模的疾病和灾难,从而导致物种灭绝。

    当然,这种不幸至今还没有发生过,这是因为地球在它将近50亿年的运动中,环境和气候在较短的时期内发生急剧变化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但不幸的是,人类自身却以破坏地球环境使地球变暖的方式给自己的脖子套上吊索。

    研究者发现,这些古老的冰层中所隐藏的病毒种类相当繁杂,如各种怪异的流感病毒、骨髓灰质病毒。对这些可能( )的病毒,美国斯塔摩尔教授指出:“尽管还不能确定有多少病毒会再次返回到现代文明社会中,也不能确定这些病毒中有多少会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自身健康,但确定无疑的是,这一切将会发生。”

    1根据语境将下列词语填在文中合适的括号里。

    危言耸听   悄无声息   重见天日   令人惊骇

    2请用“   ”画出南极和北极的冰川融化速度加快的原因。

    3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极地冰川融化释放出的古老病毒,将会对人类造成威胁

    B.令人恐惧的冰川病毒目前已经引发了大规模的疾病和灾害

    C.冰川病毒的生命力十分顽强,有可能会再度活跃繁殖、传播、变异

    4“这些病毒眼下被关在那个‘魔瓶子’里,一旦有人启开瓶塞,人类可就要遭殃了。”这句话中的“魔瓶子”是指______________,“启开瓶塞”是指______________

    5第三自然段中加点的“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如何理解“人类自身却以破坏地球环境使地球变暖的方式给自己的脖子套上吊索”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

    父亲的招牌动作

    我的父亲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小学老师。我刚学走路时,常被父亲的手指牵着。父亲只温柔地伸出一根食指让我抓住。抓着那指头,我总是感到很安全。倘若我抓不紧摔倒了,父亲仍只是伸着那根食指,等着我自己从地上爬起来。那时候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得靠自己。

    父亲教书认真,对我尤其严格。批改我的作文时,他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他总是威严地伸出一根食指,指到作文本上。指点我将作文改得更好,让我紧张得直冒汗,这种紧张的感觉有时让我受不了。后来父亲不教我了,我当时庆幸地想,好在父亲只教了我一年。但如今,我也庆幸地想,好在父亲教了我这一年。

    上了初中,我仿佛走出了父亲指尖的影响。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直到那年我参加高考,父亲送我到考点,我知道父亲会和其他上千名家长一道,在校门外的树下一直等到我们走出来。当我独自走进校门十几步远,我觉得越来越紧张,猛然回头,只见校门口密密麻麻的人群中,却有一根食指坚定地、有力量地伸出,那是父亲的招牌动作!我心里顿时就踏实了,转过头自信地向考场走去。

    大学毕业,我要离家远行工作,那天清早,寒风凛冽,呵气成霜。父亲送我到车站。好不容易挤上火车在靠窗的座位坐下,第一次离开家乡的我,心里不免有些空落落的。忽然,我听到车窗上“笃笃”的声音,原来是父亲踮着脚尖站在窗外,用右手食指的指尖急匆匆地敲打着窗子。然后,他凑到窗前重重地哈了一口气,窗玻璃上立即朦胧了一小片。我看不见父亲那沧桑的脸,却看见了一个字——“信”。那是父亲用指尖在窗外一笔一划地反过来写的。我明白,父亲是让我多往家写信,我朝窗外的父亲重重地点了点头。

    从那以后,在风雨人生中,我总会想起父亲伸出的那根食指,它曾经在泥泞的道路上(  )着我,曾经在浩瀚的学海里(  )着我,曾经在大考来临前(  )着我,曾经在旅途孤独中(  )着我。

    后来,我也做了父亲。当我的孩子开始抓住我的食指学习走路时,我才体会到,我给孩子的,绝不仅是一根手指的力量……

    1填空。

    ①父亲的招牌动作是:_____

    ②围绕“父亲的招牌动作”,作者在1~4自然段回忆了四个场景。照样子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些场景。

    场景一:刚学走路时,父亲只让我抓住他的食指,摔倒了也等着我自己爬起来。

    场景二:批改作文时,父亲威严地伸出一根食指,_____

    场景三:参加高考时,父亲_____

    场景四:离家远行时,父亲_____

    2在“离家远行”这一场景中,对父亲的   描写表现出了他对“我”深深的爱,请在文中至少找到两处,用“ ”画下来。

    3选择。

    ①第5自然段是对前面四个场景的总结,请结合场景内容,照样子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序号填入括号。

    从那以后,在风雨人生中,我总会想起父亲伸出的那根食指,它曾经在泥泞的道路上(D)着我,曾经在浩瀚的学海里____着我,曾经在大考来临前____ 着我,曾经在旅途孤独中____着我。

    A.温暖

    B.鼓励

    C.指点

    D.牵引

    ②为突出父亲对“我的一生”都产生了影响,短文是按照____记叙的。

    A.事情发展顺序

    B.时间顺序

    C.游览顺序

    ③下面关于本文结尾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多选)。

    A.从全文看,文章的结尾与开头相照应

    B.结尾很妙,写出了父爱在两代人之间传承

    C.结尾不好,应把孩子学走路写得更具体

    4结合短文内容或写作目的,为短文换一个题目。

    换成:《_____

  •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从以下资料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请判断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1】火警电话是 119。( )

    【2】非紧急情况下不得私自启用消防栓。( )

    【3】灭火器在使用年限外仍然不影响灭火效果。( )

  • 14、边读边悟。(12分)

    树的智慧

    满分5 manfen5.com

    幼时,天性有些好静不好动的我,总在一两里见方的村中打转。

    一天,放牛的我为了争夺一片青草,与一个同伴大打出手。被父亲拉走的我,扬言与同伴还没有完。

    一边往家走,父亲一边对我说:何以不好好待同伴,这样对谁都不好呵!

    我说:世界不就是这样吗?我用手指了指风中飘荡着的蒲公英,它们让自己变得很轻巧,不就是为了能多占一点地盘吗?还有那些野豆子,它们熟透了,便地一声,让自己弹射出好远好远,不也就为了争取一个更宽松的生存环境吗?连花花草草都能这样,何况人呢!那青草本来是我先发现的,他却赶着他的牛去吃。我当然不能让他随随便便占我的便宜啦!

    听了我这番慷慨激昂的话,父亲没说什么。

    那是在大约一个月后,父亲带着我走出了几里地,那可是我从来没有到过的地方,有好大一片草地,草地的中间,有一颗耸入云天、郁郁葱葱的我叫不出名字的大树。更昂我惊奇的是,树下足有方圆一分多地的地方,光秃秃的,不见一根花草植物。

    父亲说,在这颗树小的时候,也曾有许多花草鱼树争夺地盘。树却从不与它们计较,它只是攒足劲,一个劲地向高处长。那些曾与它争抢地盘的花花草草如今不见了踪影,而这棵树去睥睨尘世,傲视蓝天。

    我说:我懂得了。这世界是那些心怀蓝天、志向高远的人的世界。那些目光短浅,只是如纷纷扰扰的小草一般的人,要么永远纠结缠绕匍匐在地,要么会从这个世界上销声匿迹。

    真正的树的智慧就是着眼高远不断做大做强自己,那些目光如豆只想在身边抢占地盘的树,只不过是树中的愚蠢者、渺小者罢了。

    一个真正能拥有树大智大慧的人,他也就拥有了浩瀚劲伟的不凡人生。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4分)

    慷慨(   )激昂——

    睥睨(   )——

    匍匐(   )——

    销声(   )迹——

    (2)父亲说打架不好,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说服父亲?(2分)

     

    (3)你觉得父亲是个怎样人?(2分)

     

    (4)结合下文,请你说一说文章写第一自然段的原因。(2分)

     

    (5)请你说说读了这篇文章后的心得。(2分)

     

    巴兔提示:如果说不好,可以用文中的句子哟!

     

  • 15、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瑞恩的井

    ①六岁的加拿大男孩子瑞恩是一年级小学生。

    ②一天,老师在班上说,一些非洲的孩子住在条件很差的草棚里,由于没有足够的食物和饮用水,又缺医少药,许多儿童在饥饿、疾病中等待死亡。学校正在为非洲儿童募捐。老师说,每一分钱都可以帮助那些孩子,一美分可以买一支铅笔,七十美元还可以打一口井。

    ③回家后,瑞恩含着眼泪对妈妈说:“我需要七十美元为非洲孩子打一口井,非洲的孩子就要死了,他们没有干净的水喝!”妈妈说:“如果你真的想得到七十美元,你可以做一些额外的家务自己挣。”瑞恩眼睛一亮,爽快地答应了。

    ④第一项工作是地板吸尘,瑞恩干了两个小时。当朋友们在外边玩的时候,他得到了第一个两美元。接下来,他牺牲了看电影去擦窗子,又得到了两美元。爷爷知道了这件事,请他捡松球,每捡满一袋就可以得到十美元。期中考试过后,瑞恩把成绩单交给父母,他们用五美元奖励他的优秀成绩。

    ⑤四个月后的一天,瑞恩穿得整整齐齐,骄傲地把七十美元交给了募捐项目的负责人。负责人告诉他,七十美元其实只能买一台打水的水泵,而打一口井需要七百美元。瑞恩说:“我将继续努力,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⑥妈妈很愿意帮助瑞恩,她帮瑞恩给报社写了一封信,记者采访了瑞恩,还给他照了相。所有的加拿大报纸都登载了报道这件事的文章。一星期后,瑞恩收到了一张二十五美元的汇款单。两个月后,瑞恩已经收到了七千美元的捐款。

    ⑦瑞恩班上的同学也加入了捐款的行列。老师没想到一个孩子对别人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她和有关部门联系,使自己的学生能跟非洲的孩子们相互通信。

    ⑧两年后一个酷热的早晨,瑞恩跟妈妈来到干旱的乌干达。汽车驶进一座村庄,路旁站着五千多名儿童,他们兴奋地叫着:“瑞恩!瑞恩!”瑞恩羞怯地向他们挥手。长者带他来到一口井边,只见井座上刻着:“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他还看到了井边的菜园、山羊。这一天,瑞恩一直默默地对自己说:

    ⑨瑞恩的募()捐活动还在继续,在我这篇文章写成时,瑞恩共募捐到六万美元,全将用来在非洲打井和购买设备。

    【1】“四个月后的一天,瑞恩穿得整整齐齐,骄傲地把七十美元交给了募捐项目的负责人。”根据这句话中“骄傲”的意思,自己另写一个句子。

    骄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⑧段中,“这个痛苦的社会”是怎样的社会?请用“ ”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3】瑞恩用哪些方式挣到了七十美元?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段中,瑞恩会默默地对自己说什么?最恰当的说法是:( )

    A.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B.受到这么多同龄人敬仰,我真开心!

    C.“非洲太贫穷落后了!”

    D.“靠自己的努力挣钱,这滋味真好!”

    【5】按下面的表达顺序给这篇文章分段。

    (1)学校在募捐。 _____________自然段)

    (2)瑞恩的捐助。 _____________自然段)

    (3)瑞恩在募集。 _____________自然段)

    【6】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瑞恩的井”作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___________

    王兴全

    十八年前,我们一家三口辗转来到这座小城,租住在啤酒厂家属院。院外是一片荒野,因为电力紧张,绝大多数家庭舍不得开灯,仅有的几盏路灯亮着鬼火一样的光,将人影拉得老长老长。

    初来乍到,我赔着笑脸给左邻右舍打招呼,但大家对我的热情问候置之不理,警惕地看我一眼,然后砰的一声关上了防盗门。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只得叮嘱自己的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任何人来了也不要开门。女儿一脸疑感,似懂非懂地点头回应。

    然而,有一天我下班回来,竟然发现女儿从邻居家出来,轻手轻脚地回到自家屋里,而邻居竟然笑容可掬地与女儿挥手作别。

    一个寒冷的冬夜,姨妈出了车祸,我们必须留下女儿在家赶过去帮忙处理。临走前,我们叮嘱女儿把门锁好,开着灯睡,不要害怕,我们一会儿就回来。

    回来时已经过了深夜两点,家属院黑灯瞎火,我们拖着疲惫的身子磕磕绊绊地走进院内,却不小心撞翻了一盆仙人掌。瓷盆的声响过后,一盏灯突然亮了,接着第二盏,第三盏,第四盏……小院所有的灯光刹那间依次亮起,宛若一朵朵七彩莲花灿然绽放。每一家阳台上,竟不约而同地站着一个人影,默默地注视着我们,待我们走上接房,所有的灯光又依次熄灭。

    而我们的女儿,安然地躺在邻居的床上熟睡,险上漾着幸福的微笑。邻居满脸慈祥,竖起食指“嘘”了一下,示意我们不要惊醒孩子。我没有惊动孩子,默默地退了回来,站在阳台上,望着黑沉沉的夜空,心如暖阳。多年以后,昔日的啤酒厂家属院成了时代广场,一幢幢精致的楼房拔地而起。每当我路过这里,总会仰起头久久地凝望着夜空里那一缕缕幸福而柔和的灯光。我知道,在人生旅途中,总会有一些人在暗夜里点燃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1】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辗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置之不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什么让作者“心如暖阳”?请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

    【4】文章结尾画横线的句子中,“在暗夜里点燃一盏灯”指的是_____________

    【5】本文一共写了三件事,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一自然段对灯光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浇花

    ①阳台上的双色杜鹃开花了,终日里,妖娆的红色与雅洁的白色争艳,静静的阳台显得喧嚷起来。

    ②妈妈提来喷壶,哼着歌儿给花浇水。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她相信花儿们能读懂她这份好感,她还相信花儿会在她的笑容里开得更欢——她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

    ③儿子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拎了喷壶来给花儿浇水——呵呵,小小一个男孩子,竟也如此懂得怜香!

    ④一天,妈妈仔细端详她的花儿,发现植株的旁侧生着几株茁壮的杂草。她笑了,在心理对那杂草说:“几天没搭理你们,偷偷长这么高了?想跟我的杜鹃抢春光,你们的资质差了点!”这样想着,俯下身子,拔除了那杂草。

    ⑤儿子回到家来,兴冲冲的拎了喷壶,又要给花儿浇水。但他跑到阳台上,却忍不住哭叫起来:“妈妈,妈妈,我的花儿哪里去了?”

    ⑥听到哭闹,妈妈一愣,心想莫非杜鹃插翅飞走了?等她跑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妈妈于是说:“儿子,这花儿不是在这儿吗?”

    ⑦儿子哭得更厉害了:“呜呜……那是你的花儿!我的花儿没有了!”

    ⑧妈妈见儿子绝望地指着原先长草的地方,顿时就明白了。说:“儿子,那哪儿是花呀?那是草,是妨碍花儿生长的草!妈妈把它拔掉了。”

    ⑨不想儿子却说:“我天天叫我的花儿,它都开了两朵了!呜呜……”

    ⑩妈妈疑惑地把那几株杂草从垃圾桶里翻拣出来,发现那蔫蔫的叫不上名来的植物确实开着两朵比叶片颜色稍浅的绿色小花儿。妈妈心想:原来这样不起眼的植物在孩子心中也是花儿,我怎么没有意识到呢?她的心温柔地动了一下,俯下身子抱起孩子。

    “对不起,妈妈不该拔掉你的花儿。儿子,你真可爱!妈妈要替这两朵小小的花儿好好谢谢你,谢谢你眼里有他们,谢谢你一直为它们浇水;妈妈还要替妈妈的花儿谢谢你,因为你在为你的花儿浇水的时候,妈妈的花儿也沾了光!”

    后来,妈妈惊讶地发现,这个世界上被忽略的花儿真多!柳树把自己的花儿编成一个个结实的绿色小穗,杨树用褐色的花儿模拟虫子逗人,狗尾草的花儿就是毛茸茸的一条“狗尾”,连蒺藜都顶着柔软精致的小花儿与春风逗弄……上帝爱他的花园,大概,他也会用清水、微笑和歌声来浇花吧?并且,他会和孩子一样,不会忽略掉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株植物的一抹浅笑……

    1从文中提炼出妈妈对儿子 “花儿”的“称谓”分别表明了妈妈对儿子的“花儿”怎样的态度?完成下面表格。

    称谓:______——______——______

    态度: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具体语境,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

    待她跑过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要求填空。

    (1)儿子回到家来,兴冲冲地拎了喷壶,又要给花儿浇水。

    本句运用了______描写,写出了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子哭得更厉害了:“呜呜……那是你的花儿!我的花儿没有了!”

    本句运用了_______描写,写出了儿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心想:原来这样不起眼的植物在孩子心中也是花儿,我怎么没有意识到呢?

    本句运用了_______描写,写出了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开头描写杜鹃花盛开的景象,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作者借“上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外阅读。

    一罐水

    很久之前,法国军队侵占了西班牙。一个炎热的夏天,在一个干旱地区,西班牙人在井里下了毒,不让法国侵略军喝水。有一队法国侵略军在上尉维龙的带领下,到处找水喝。他们走了很多路,发现小山坡上有一座房子。

    他们冲上山坡,骂骂咧咧地推门进屋,屋里有位西班牙妇女,她怀里抱着一个小女孩,冷冷地盯着他们。士兵们向她要水喝,她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维龙上尉命令:“搜!”突然,里屋发出一阵欢呼声:“搜到啦!”只见两个士兵合捧着一只大罐子,从里屋走出来。

    维龙先倒了一小杯水,递给那位西班牙妇女,说:“请你先喝!”这位妇女接过水杯,看了看怀里的孩子,然后把杯里的水全部喝光了。维龙又倒了半杯水递给小女孩:“你也喝一点。”孩子母亲的眼睛抽动了一下,缓缓地接过杯子,亲了一下女儿,用西班牙语低声说:“孩子,为了妈妈,你喝吧!”女儿也像母亲那样,双手捧起杯子,喝干了那半杯水。

    维龙见母女俩都喝了水就放心了。他倒了满满一杯水,一仰脖子,一饮而尽。然后他又让士兵都喝了几大口清凉的水。一罐水都喝完了,法国侵略兵坐下歇息,不料一个接一个倒在地上死了。西班牙妇女和她怀里的孩子也死了。原来,这位西班牙妇女早在水罐里放了毒药。母女俩为了祖国,与敌人同归于尽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寒冷——_____   湿润——_____   迅速——_____

    2当维龙倒了一小杯水要那位西班牙妇女喝掉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做的?用“_____”把有关句子画出来。

    3那位妇女为什么把杯里的水全部喝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维龙要小女孩喝掉那半杯水时,孩子母亲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用“﹏﹏﹏”把有关句子画出来。

    5“孩子,为了妈妈,你喝吧!”这里的“妈妈”有什么含义?(  )

    A.这里的“妈妈”,不仅指那位妇女,也指祖国。

    B.这里的“妈妈”,指的是那位妇女自己。

  • 19、阅读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给女儿的一封信

    刘墉

    ①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课之前,我看见你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边数,然后得意地说你这个礼科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一定能得奖了。过去的两个礼拜,爸爸也确实看见你每天才吃完饭,就抱着书看,爸爸还好几次对你说“刚吃完饭,应该休息,让血液去肠胃里工作。如果急着看书,血都跑到脑袋里去了,会消化不良,影响健康。而且刚吃饱比较糊涂,读书的效果也不好。”只是不管爸爸怎么说,你都不听,才把书放下几分钟,跟着又拿起来。你读书的样子好像打仗似的,好快好快地翻,读完的时候还大大地喘口气:“哇,我又读了一本。”现在,爸爸终于搞懂了:原来你们班上有读书比赛,每个礼拜统计,看谁读得多。爸爸不反对这种比赛,它确实能鼓励小朋友多读书。只是,爸爸也怀疑你到底能记住多少,又读懂了多少。如果你只是匆匆忙忙地翻过去,既不能咀嚼书里的意思,又不能欣赏美丽的插图,甚至不能享受那些故事,获得读书的乐趣——你读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②在这儿爸爸要告许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孔子说:“①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孔子又说:“②只知道学习,却不加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在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是“学”“习”和“思”。“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思”是讲“思索”,让学到的东面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现在,爸爸要问你,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算是“学”,是“习”,还是“思”?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

    ③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读一辈子也读不完?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这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种番茄的书,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能有已经红了的番茄呢?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出一大堆杂草来,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的。

    ④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我希望你每星期只读一两本书,却能在读完之后对我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一天对我说:“爸爸!你看我也模仿那本书,写了一个小故事,我还画了几个插图呢!”

    【1】读短文,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 里。

    ①女儿两个礼拜读了大量的课外书是因为_____

    A.她要研究一个很深奥的课题

    B.她想在读书比赛上获奖

    C.她很喜欢读书

    D.她喜欢看书中的插图

    ②下面的读书方式,与作者观点最相符的一项是_____

    A.咀嚼书里的意思,特别要欣赏美丽的插图,获得读书的乐趣

    B.既可精读,也可浏览,还可像参加读书比赛那样读。

    C.慢慢地读,悠闲地读,重在劳逸结合

    D.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2】文中画线句子①对应的名言是_____,画线句子②对应的名言是_____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C.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第①自然段中写到作者对女儿的读书方式不赞同,为什么?从这段话中找出四点理由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作者用“种番茄”作比方形象地说明了_____的道理。

    【5】“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这句话中,爸爸认为__________更重要。

    【6】你在读书时得到过怎样的快乐,请你举个例子写下来。

    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句子长廊。

    1.水流抚摸着我们。(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改写句子)

    2.这时候的科罗西已失去了理智,抄起一个墨水瓶狠狠朝弗朗蒂的脑袋上砸过去。(仿写连动句)

    3.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感紧紧地抓住了我。(缩句)

    4.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改为陈述句)

     

  • 21、按要求写句子。

    (1)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改成把字句  

    (2)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

    改成反问句  

    (3)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改成陈述句  

     

  • 22、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_____________

    (2)松鼠有一条美丽的尾巴。

    ________________

    (3)太阳像一个火球。

    __________________

    (4)秋天的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___________________

    (5)乡亲们团结有爱,互帮互助的精神值得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题目:这件事我做对了

    1.选材要紧扣做对的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3.字数在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