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姜女为了( )经过千辛万苦,到了长城脚下。
A.寻夫 B.拜访朋友 C.游玩 D.服劳役
2、下列是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吴用——智取生辰纲
B.孙悟空——智斗牛魔王
C.曹操——三顾茅庐
D.刘姥姥——进大观园
3、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
猎豹猎捕时速度最高可达到时速110千米。它虽然跑得快,但它有个致命的弱点——跑不远。它以超过100千米的时速奔跑的时候,最多只能跑几百米,超过时生理构造使猎豹必须减速,否则它们会因身体过热而死。
A.猎豹虽然跑得快,但跑不远。
B.猎豹最多只能跑几百米。
C.猎豹时速可达110千米。
D.猎豹容易因身体过热而死。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一针见( ) ( )如雨下 一声不( )
( )然起( ) 情不自( ) 期( )落空
久别重( ) ( )有所( )
5、看拼音,写词语。
xùn qī lăn duò xié tiáo yŏu xù
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
yĭn bì diăn Iĭ chì dào xiū zhù
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6、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圆明园中,有jīn bì huī huáng( )的diàn táng( ),也有líng lóng( )剔透的亭台楼阁。
(2)小白蛇把宝石给了海力布当作对他的chóu xiè( ),并再三dīng zhǔ( )海力布不能说出宝石的秘密。
7、辨字组词。
陂______ 稚______ 瑞______
坡______ 推______ 端______
玷______ 澈______ 娇______
站______ 撤______ 侨______
8、这些声音真好听。
公鸡啼鸣________________ 鸭子成群________________
深夜犬吠________________ 青蛙聚会________________
小羊高鸣________________ 人声称赞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酿》节选
今天语文课学习朱自清的《春》。老师朗读课文时,教室里静静的,—点儿杂音也没有,只有她那充满青春气息的声音在回荡。东东平心静气地倾听着,他被深深地打动了,陶醉在一种不可名状的对春天的向往中。
老师读得越来越起劲,脸上焕发着怡然自得的神情。当她读到“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时,他忽然听出她把“酿”字念成“yàng”,不觉感到有些惋惜。要是别的老师读错一个字,他也许不会这么注意。这个老师却是他敬佩的有水平的老师。他感到应当立即向老师提出来,禁不住大声说:“老师,您把‘酿’字读错了!”
【1】请简单概括一下这个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点儿杂音也没有”与“只有她……的声音在回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老师读错字的时候,东东为什么觉得特别的惋惜,还立刻大声提了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元素——镭。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举世闻名的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从而,她享有了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荣誉的光环环绕着她,( )她对她过去的老师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昂贵的旅费。回乡的愿望总是那么渺茫。 居里夫人当时正好在法国,她非 常理解老师的心情,( )代付了老师全部的旅费,( )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 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许多著名的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落成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妇人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主席台。这位老妇人就是居里夫人小学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师流下了幸福的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1.“盛”在“盛誉”一词中的意思是( )。
A.兴盛,繁盛 B.强烈,旺盛 C.盛大,隆重 D.程度深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举世闻名:
3.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4.找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在下面画上横线。
5.短文主要围绕着“ ”这句话来写的,一共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 ,第二件事是 。
11、课外阅读。
七颗钻石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 )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喝还不够呢,舍不得喝,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拿起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 )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 )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1】用“√”给原文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A.(a.干枯 b.枯竭) B.(a.钻 b.跳) C.(a.冒 b.涌)
【2】下列对短文内容的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姑娘得到一罐清亮新鲜的水,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她一口也没有喝,而是将水罐交给了妈妈。这说明她对妈妈很关心。
B. 病重的妈妈那么需要水,却把水又递给小姑娘。这是一种崇高的母爱,是人类至真至美之情。
C. 小姑娘在自己干渴难忍的时候,把水递给了一位讨水喝的过路人,说明小姑娘有一颗博大的爱心,这是爱的升华。
D. 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让小狗舔喝,说明她是个不懂事的孩子。
【3】“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此时,小姑娘是怎么想的?结合上下文描述小姑娘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七颗钻石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
【5】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作者写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样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蚯蚓》,回答问题
蚯蚓
(1)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以腐殖有机物和泥土为食。凡经它吞入而排出的泥土均成团烂结构,增强了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而且它排出的粪便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因此,自古以来,蚯蚓就被人们誉为“耕耘能手”和改良土壤的“功臣”。
(2)蚯蚓有惊人的消化系统,嗜粪肥和各种有机废物,除玻璃、塑料和金属外,其他垃圾它都“吃”,诸如蛋壳、香蕉皮、硬纸板或下水道中的污物,它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胃口也大得惊人。日本的一家工厂每年处理木浆残渣需要40万美元,而购进125吨蚯蚓后,不仅及时清理了这些废料,还可以转而将蚯蚓粪便卖给附近的蔬菜农场,很快就收回了成本。所以,蚯蚓既是保护环境、处理城市有机废物的“主力军”,又是优质肥料的天然制造者。
(3)蚯蚓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因而成为现代畜牧业、渔业的优良饲料、饵料。近年来,人们把蚯蚓烹调成营养丰富的佳肴。将来蚯蚓有可能成为人类摄食的主要动物蛋白。
(4)由此看来,蚯蚓确实模养殖利用,让它为人类造福。
【1】第(1)段,蚯蚓被人们誉为“耕耘能手”和改良土壤的“功臣”,是因为它不仅能增强土壤的( ),而且它的粪便还是( )。
【2】第(2)段画线句用了( ) 和( )说明方法。
【3】蚯蚓为什么能成为现代畜牧业、渔业的优良饲料、饵料?
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蚯蚓是人类的挚友,请将作者列出的理由用横线画出来。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故乡在广西,我爱故乡的漓江。
春天,原野上的春色,把漓江打扮得更美丽。绵绵细雨,增加了漓江的水量,催开了两岸鲜艳的野花。随着气候转暖,来漓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漓江像一条友谊的带子把祖国和世界人民连在一起。
夏天,漓江的水更清了。人们有的在江中游泳,有的在江中划船,有的玩水球,漓江洗去了人们的疲劳,使人感到轻松愉快。
秋天,桂花开了,漓江两案飘着醉人的桂花香。我们放学后,荡着小舟在漓江上游玩。那两岸的青峰分明地站在我们面前,同学们兴奋地抢着划桨。
冬天,漓江因为旱季到来水变浅了,但是那么清,山是那么绿。江畔的柑橘树已挂满了累累果实,人们开始紧张地收获。
漓江一年四季都很好。我喝漓江的水长大,一定要把漓江建设得更加美好。
【1】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文章中的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是按( )顺序写的。
【4】哪个自然段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它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推敲》节选
贾岛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无意间冲撞了大驾,求您宽恕。”
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宽恕( ) 著名( ) 宁静( )
2.文中加点词“斟酌”的意思是 ,画线的句子能说明贾岛是个 的人。
3.用“敲”比“推”好,这是因为 。
4.贾岛写给友人的这首诗的题目叫《 》。本学期,我们还学过贾岛写过的一首诗,叫《 》。
15、林天和小组成员搜集了以下资料,需要齐心协力完成练习。
材料一:中交区域需水三箱,哪位老板可前往?俺这过不去的能做什么?我有7箱水、7箱饮料,随时可送!我这里有肉夹馍,有吃的我安排!俺家有饺子,需要提前说!我们折扣仓有消毒湿巾,我送!……
材料一主要讲了: ______
这不是什么大型点餐现场,这是即墨疫情发生后“环秀餐饮为防疫助力”群里出现的对话。这个群里的成员都是干餐饮的小老板,只要某个地点出现物资需求,总有人挺身而出,有的老板为了能帮上忙,搬到了店里居住。
材料二:从 9 月 12 日晚上开始,利群即墨商厦总经理胡培峰的手机就成为了热线电话。他和同事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则招募启事,面向即墨招募有政府发放通行证的司机。抗疫紧要关头,这则小小的招募启事刷爆了利群员工的朋友圈,不到24小时就接到了500多个报名电话,志愿者的加入极大缓解了利群物流配送的压力。
材料三:作为即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科长,仇吉珊勇于担当,不畏险难,危险的工作抢着干,总是冲在防疫最前沿。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为了打赢疫情防控战,他和负责疫情流调工作的战友们,24小时坚守岗位,守护墨城平安。300平米空间里一天走出两万多步,电话不断,手机基本处于发热状态,4天只睡了4个小时……他舍小家顾大家,是即墨疾控“守夜人”。材料三主要讲了: ______
【1】快速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三,写出你读到的主要意思,填在后边的批注框里。
【2】如果你符合材料二中“招募启事”的要求,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材料是抗疫人员的真实写照,请介绍一个你身边的“抗疫英雄”: ____________
16、小禺展示了一袋零食,并讲述了下面的故事。请读一读,完成题目。
枕下的零食
①在我幼年的时候,每天晚上临睡之前,父亲必在床前陪我们,讲故事给我们听,讲到我们睡眼蒙眬的时候,我们就说:“爸,我们要睡了,给我们留一点儿好吃的东西,明天早晨吃。”父亲总是微笑着点头答应。于是我们便抱着希望入睡。
②到了第二天早晨,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伸手向枕下摸。我们所摸到的多半是干果类的小零食——包括花生、核桃、杏干、柿饼、山楂片、脆枣等。虽然为数不多,但每天必定可以摸到。当我们摸到了父亲为我们放在枕下的这些零食时,心里立刻就充满了快乐,觉得生活是如此轻快、顺利,又如此光明、惬意。于是,我们嘻嘻哈哈地从床上跃起,又迅速地跑去洗漱,好赶快来享受这些小小的零食。
③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想,世上可能很少有人这样做。父母疼爱子女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宠溺子女也各有不同的程度,但像父亲这样,用如此有趣的方式来宠我们,却是少见的。
④那时,我们住在小镇上,那里不像现在的都市这样繁荣,只在离家约四五百米处,有一家小小的店铺,名叫“海家店”,那里是专卖零食的。除此之外,每到深夜,有来叫卖清水萝卜和糖葫芦的,有时也有卖兔子肉或五香花生的,这就是父亲给我们留在枕下的零食的来源了。当然,由于清水萝卜和糖葫芦不适合放在枕下,所以如果我们在枕下摸不到零食的话,大概会在离床头不远的橱柜上发现这两件漂亮而可口的食物。假如遇到冬天刮风下雪的坏天气,小贩们多半不会出来,那时父亲就必须跑到“海家店”去买了。
⑤北方的冬天很冷,特别是到了夜晚,经常刮着强风。那风呼啸着,发出哨子般的声音,所以我们叫它“哨子风”。有时下大雪,风雪交加,院中积雪盈尺,即使在这样的天气,父亲也仍不忽略我们的零食。我可以想象出他等我们睡了之后,穿起皮袍,戴上风帽,提着风灯,冒寒出去为我们买零食的样子。由于我们的零食充满变化,并非天天相同,所以我知道父亲常常是特地为我们出去买的。
⑥我猜想父亲这样做,可能不只是单纯为了疼爱我们,最主要是为了让我们自幼养成乐观的心态与对世界的信心。因为父亲经常逗我们说:“你许一个愿,试试看,只要你心诚,明天它就会成为真的。”然后他就问我们要许什么愿,小孩子会许什么愿呢?无非是吃的或玩的。
⑦在我们的童年里,一直觉得这世界是可爱的,人间是温暖的,亲情是可以信赖的,而希望是一定会达成的。父亲当年很守信用地逐天为我们准备一些可爱的小收获,在我们的生命中织入了光明积极的人生观……
[阅读链接]本文作者罗兰,原名靳佩芬。1948年,罗兰渴望多年的大学梦破灭。她没有意志消沉,考进“台湾广播电台”主持音乐及教育节目,开启她积极精彩人生。她的作品《罗兰小语》曾经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青年热衷的“励志书”,充满关爱、光明、积极和温暖。
【1】请把小禺讲故事的提纲补充完整。
(1﹣3)__________________→(4﹣5)_______________→(6﹣7)父亲的影响
【2】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里。
①第⑤自然段“积雪盈尺”的意思是 _____
A.积雪轻盈松软
B.积雪有数尺深
C.积雪足有一尺深
D.积雪厚实沉重
②第①自然段,关于父亲的描写方法是 _____
A.心理与动作描写
B.语言与动作描写
C.神态与语言描写
D.神态与动作描写
③父亲在我枕头下放零食的原因是 _____
A.父亲对我们的疼爱
B.故事已经讲完了
C.我们每天必定可以摸到零食
D.父亲可以满足我们任何愿望
④文章以《枕下的零食》为题,下面说法有误的是 _____
A.“枕下的零食”贯穿全文
B.“枕下的零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C.父亲准备的零食全都放枕下
D.借“枕下的零食”表达了对父爱的感激
【3】在⑤自然段中用“——”画出一处人物细节描写,并写下你的体会。
【4】结合短文和“阅读链接”,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17、认真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作答。
智者的四句箴言
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去拜访年长的智者。
少年问:“我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 也能带给别人快乐的人呢?”
智者笑着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怎样跟他们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这样痛苦自然就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一些。”
智者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
少年沉思一会儿,说:“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要,而且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智者两眼发光,继续说着:“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
少年默默思索着,回答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
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你留着以后慢慢品味吧!”
少年说:“这句话的含义,我一时体会不出。但这四句话之间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怎样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智者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后叩首告别。
后来少年变成了中年人,又变成了老年人。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还时时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都说他是一位智者,因为他是一个愉快的人;而且也给每一个见过他的人带来了快乐。
【1】结合上下文解释成语的意思。
欣喜若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孺子可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短文中三处画线的句子,对这三处神态描写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从神态上就显露出智者对少年聪明与美好心灵的肯定和赞许。
B. 从侧面上反映少年的回答表明他已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
C. 从微微点头一两眼发光一哈哈大笑,逐渐显示对少年的赞许,同时又避免了描写的雷同。
D. 一方面显示智者对少年的赞许,另一方面看出智者想逐渐加深问题的难度,想难住少年的几分狡诈。
【3】改变人的一生也许就是一句或几句话,请你把认为有益的话写出来,供大家借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对本文分析不当的一项( )
A. 智者认为只有给人带来快乐,才会给自己最大的快乐。
B. 智者的四句话读起来都有哲理,但是联系起来自相矛盾。
C. 智者的四句话是他毕生时间和经历的结晶,它们之间并不矛盾,而是统一的。
D. 智者的四句话貌似简单,实则充满智慧,它们告诉了人们人生意义何在。
【5】你是怎么理解“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开心阅读。
故乡的童年
农村,是我童年生长的地方,它给了我无限的快乐,无限的乐趣。
夏天的傍晚,农民们收工了,这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人们有的在河里游泳,有的在吃饭,有的乘(chéng shèng)凉、聊天。每当这时候,也是我最得意的时候。农村的蚊子很多,然而蜻蜓更多,我和几个孩子拿着扇子来到马路上捕蜻蜓,蜻蜓在我们头上乱舞,我们一边跑,一边用扇(shàn shān)子扑打着,“捕蜻蜓啦!快追呀!哈哈哈……”我们叫着、喊着,蜻蜓可真机灵,追呀!追呀,“啪”“啪”“啪”一下,两下,三下,什么都没有逮着。但我并不灰心,还是那样不顾一切地追着,拍着。“啪”,我按到一只,我的心颤(chàn zhàn)抖着,带着希望,慢慢地,慢慢地揭开扇子:“呼”,蜻蜓又飞了。我呆呆地望了一会儿天空,又不顾一切地追蜻蜓了。
我们家乡的地,遍地是黄土,而我却乐在其中。我经常弄来好多好多的泥巴,制作泥枪炮。我把黄泥巴在手上搓呀搓呀,一会儿搓成一个圆的,一会儿又搓成一个方的,把它们连接起来,制成一个坦克。对,还要插上一面小旗,两边再加上一小块,就更好了。坦克制成了,我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别(bié biè)提多高兴了。
我小时候很自信,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我家养了六只鸡,睡觉时总是站着的,我可一点都看不惯,总要把它们都按下去躺着睡。鸡因此对我很不满意,“咯咯咯”地叫,吵醒了妈妈,我只好无可奈何地走开。
我扎(zā zhā zhá)着两个非常短的小辫,一次我自己照着镜子,拿了把剪子蛮有趣地“嚓、嚓、嚓”地剪了起来。这儿剪一点,那儿剪一点,长短不一,这可成了什么头呀!妈妈哭笑不得,干脆给我剪了个小分头,活像个男孩子。
童年啊!多么短暂而美好!假如我能再回到童年,假如我能使时间倒转,假如……那该多好啊!然而,这不可能了,童年一去不复返了,但它给我留下了无比美好的回忆。
【1】我能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文中括号前生字的正确读音。
【2】我知道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短暂——(______) 机灵——(_____) 热闹——(_____)
【3】分别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和一个排比句。
【4】作者列举了哪几件事来表达对故乡童年的思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与理解。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①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juàn liàn( )。岸英奔赴( )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想法。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 )。不是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②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难道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③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根据拼音写词语、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juàn liàn( ) 奔赴( ) 特殊( )
【2】根据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意思。
①不由自主: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意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文字主要是通过哪两种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4】第①段中,从哪些句子你体会到了毛主席的凡人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第②段画线句,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难道小燕子不想飞到埃及吗?(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的明星越来越多。(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说:”让我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老师每天的工作都很沉重,但他们毫无怨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成长是什么?成长是毛毛虫历经磨难才能破茧成蝶;是小草经过春风的洗礼才能钻出泥土;是雏鹰经过无数次的练习才能展翅高飞……长大并不只是身体长大,心灵也会长大。生活中,我们总会有那么一刻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或许那是我们期待已久的一刻。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