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表达的内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多事之秋 流离失所 内忧外患
B.家破人亡 生灵涂炭 民不聊生
C.安居乐业 人寿年丰 国泰民安
D.兵荒马乱 哀鸿遍野 衣不蔽体
2、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是( )
A.吾盾之坚 坚固
B.道旁李 道路
C.陷子之盾 缺陷
3、下列说法有错的是( )。
A.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主席在长征胜利结束时写的一首诗,赞扬了红军战士英勇顽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B. 《泊船瓜洲》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安石。
C. 《圆明园的毁灭》中,作者花了大量笔墨描写圆明园过去的辉煌,这样就更突出了圆明园毁灭的损失巨大。
D. 《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父亲坚强且爱儿子,儿子勇敢有爱心。
4、把句子补充完整。
(1)盛年不重来,___________________。及时当勉励,___________________。
(2)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阅读积累填空。
1.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一批批具有爱国情怀的人物。宋代爱国诗人陆游虽然知道人去世了,世上的一切都跟自己没有关系了,临终前依然叮嘱自己的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宋代诗人林升面对大好河山被金人践踏,南宋官员却不思收复故土,不由反问道:“山外青山楼外楼 _________________?”《己亥杂诗》中表现诗人打破精神禁锢,让人才自由发展的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代的梁启超通过《少年中国说》“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______________ , 纵有千古,______________,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充满了对少年中国的美好希冀。
2.我们现在生活在国泰民安、丰衣足食的太平盛世,人们安居乐业,但有些国家仍旧内战连年,当然免不了___________,民怨四起。战争捣毁了孩子们的家园,令他们____________,无家可归。
6、看拼音,写词语。
shā bù chē liàng yán cháng
(______)(______)(______)
zhēn guì yóu yǒng fā shì
(______)(______)(______)
huǎng yán jié hūn zhǎng bèi
(______)(______)(______)
7、按课文内容填空。
1.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____。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
2.描写牧童横坐牛背,信口吹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诗中藏着四部小说的名字,分别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4.本学期我们从课文里认识不少形象鲜明的人物: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甘于清贫、克己奉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石猴,还有_____________的“军神”刘伯承。
8、魔力多音字
9、阅读
人该看重什么
做人处世,该看重什么?居里夫人的“三重”“三不重”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一是重爱心不重财富。她在法国读书时生活很困难,祖国波兰给成绩①yōu yì的她寄来一部分“亚历山大基金”作为奖学金。虽然她很需要钱用,但是她只留下十分之一,其余寄回基金会,以救助更需要帮助的穷人。她说:“最富有的人不是那些拥有亿万家产的人,而是富有爱心的人,哪怕物质上很清贫。”
____________________。居里夫人当年年薪达4万法郎,在那个时代算是相当富有了,她丈夫建议给家里②tiān zhì一对沙发。居里夫人说:“不,还是不要舒服好,舒服了我可能会多坐一会,那就会少了工作时间。”正是因为她的勤奋努力才为世界化学宝库增添了镭。她的重工作不重享受,永不③xiè dài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是重成绩不重荣誉。她一生两次获诺贝尔奖;一生获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但她对这些荣誉全不在意。一次她的一位朋友来访,她女儿正在玩一枚英国皇家学会④bān fā的奖章。朋友很惊讶,这是最高的奖赏,居里夫人竟然给孩子们当玩具。居里夫人说:“我不在乎这个,我是想让小孩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将一事无成。”
【1】根据文中的拼音依次把汉字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2】请联系上下文,在文章的第3自然段的开头横线上写一句总起句。
【3】填空。
(1)人该看重什么,不该看重什么,居里夫人给了我们正确的答案。写出居里夫人所说的“三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不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居里夫人“三重”“三不重”的三个事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三重”与“三不重”中任选一条,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我爱花生花
人们常常咏赞烂漫的樱花,雅容的牡丹,圣洁的白莲,我却要赞美貌不惊人的花生花。我觉得花生花虽平凡,却蕴藏着另一种美。
花生的花,一般在七月开,青青的花生株上,露出一点一点鲜黄的嫩苞。清晨浴着露水,湿漉漉的:中午,反射着阳光,亮晶晶的。//就在这时,小苞绽开了!一朵,两朵,娇小而醒目地点缀在万绿丛中。//几天后,到了盛花期,那时,你若从花生地边走过,一眼便可见到那些小小的黄花疏密有致地洒在椭圆形的绿叶丛中。绿里透黄,犹如翠绿的大毯子镶着粒粒金灿灿的宝石。微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花生花没有娥娜的姿态,看上去的确比不上樱花、牡丹、白莲。不过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不是因为美丽才显得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显得美丽。我也并非初次看到花生花就觉得它美,我对它产生特殊的感情,是有一段经历的三年前,我和妈妈路过一块花生地,看见那星星点点的小黄花,刚想伸手去采一朵①“不要采!”妈妈制止我,“花生的花,不像桃花、梨花,花生的花,没有一朵是空花,开一朵花,地下就长一颗花生,你采掉一朵,就要少长一颗花生”。
“是真的?”
②“妈妈还骗你?孩子,桃花、梨花容易谢,即使结出果子,也挂在枝头。可是花生花却很谦虚,它把果实埋在地下,不让人知道花生结果是自己的功劳。”
妈妈的话使我感到惊奇,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深思:多可爱的小黄花!千千万万朵小黄花默默地开,悄悄地谢,最后钻入土里长出千千万万颗花生。从此,我对花生花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每当看到它,我就会联想到那些朴实无华、不慕名利、默默无闻地为人类贡献自己的普通劳动者。
【1】文章采用的写作方法是( )
A.借物抒情
B.借物喻人
C.托物言志
【2】短文的第2自然段分三层描写了花的外在美,先写______,接着写______,最后写______。写这些是为了_______
A.让人们知道花生花开得很慢。
B.讴歌下文中有类似花生花的美好品质的人。
【3】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①句:从妈妈的话中,你知道花生花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句:妈妈拿______和花生花作对比,突出了花生花蕴藏着的另一种美,这种美是指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通过描写花生花赞美了什么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虎门销烟
1839年6月3日,天刚蒙蒙亮,广州城就沸腾起来了。城门旁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围观。有人大声宣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盈盈地捋着胡须。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去看呀!”
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舞着狮子和龙灯;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挂挂鞭炮,噼里啪啦,震耳欲聋。浩浩荡荡的人流,向虎门滩涌去。
前往虎门滩的群众,经过英国洋馆。那里,过去英国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可今天,洋馆却死一般寂静,几个在窗口向外探望的英国商人,见人海如潮,喊声震天,吓得赶忙把头缩了回去。
虎门离广州城约有一百多里地,人们顶着6月的骄阳,经过长途跋涉,前来观看。虎门海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虎门滩高处,挖了两个15丈见方的销烟池,池子前面有一个涵洞,直通大海,后面有一个水沟,往里灌水。池子周围搭了几个高台,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文武官员,在高台上监督销烟。
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包包海盐倒入池内,再把烟土切成四瓣扔进水里。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不一会儿,池子像开了锅似的,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烟雾从池子里往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围观的群众欢呼跳跃。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
许多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天动地的场面,都非常震惊,便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的台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表示敬畏。林则徐义正词严地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看到了,朝廷严令禁烟。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各国商人,从此要专做正当生意,千万不要违犯朝廷禁令,走私鸦片,自投罗网。”商人们洗耳恭听,连声称是。
两万多箱鸦片,23天才全部销毁。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有改动)
【1】摘录文中描写人多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其他描写人多的词语:__________。
【2】读文中画横线的段落,完成练习。
(1)这段话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单写一写民夫销毁鸦片的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围观的群众看到鸦片被销毁了,都欢呼跳跃,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通过文中的一些关键语句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文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壮士的_______描写和_______描写,画横线的句子把_______比作_______,说明了石头砸下_______。这两个句子充分表达了壮士对敌人的_____及_____的决心,表现了五壮士的崇高品质。
【2】请给这段文字拟个小标题:_______。在写作顺序上,这段文字先写五壮士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_______,再写子弹打完后,五壮士_______。
13、鸟的天堂(节选)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学,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选文选自_______先生所写的《鸟的天堂》,主要写了____________。
【2】第三自然段主要采用了____态描写的方法,从____觉和____觉两方面描写鸟儿的_________多、________多和_________多。
【3】下列对第四自然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群鸟嬉戏、生动热闹的场面
B.按照由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先概写“眼睛应接不暇”,再具体写鸟儿热闹欢腾的景象
C.体现了由整体描写到局部刻画的特点,先写众多的鸟儿让人应接不暇,再细写一只画眉鸟的自由欢快
【4】选文最后一句中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没有加引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展开想象,运用静态描写的方法把“起初周围是静寂的”的情景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cún chún)!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yù yuè)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yō yā),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gú gǔ)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用“√”从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
【2】用“ ”画出表现梅花魂的句子。
【3】“秉性”的意思是_________,在选文中“梅花的秉性”指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中打“√”。
(1)这段话表达了外祖父对孩子的希望和教诲。( )
(2)这段话说明了漂泊海外的中国人气节都没有改变。 ( )
(3)这段话说明了外祖父对祖国的爱就像他对梅花的爱一样,真挚、热烈而永恒。( )
【5】从外祖父的这番话中你领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15、哨卡(节选)
①早上,将军正在另一个哨卡的战士宿舍里。屋外(______),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站起身,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过来,面有难色:“首长,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寒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次请求说:“太危险了……”上校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②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率领的一行人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夹杂着雪片打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人,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
③风雪中,哨卡上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走过去握住他的手。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将军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④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上校的……亲弟弟……”
⑤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突然,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⑥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汉白玉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 ),支撑在天地之间。
【1】给文中的括号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序号)
A.狂风怒号 B.波涛汹涌 C.各有所长 D.融为一体
【2】画横线的句子是属于( )(A.人物描写 B.环境描写),这样描写的作用是______
【3】下列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选择恰当的选项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E.外貌描写
(1)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 )
(2)将军问:“当兵几年了?”“五年。”( )
【4】短文中描写将军往哨卡攀登时的艰难很细致,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A.说明将军好久没有攀登了,所以失去了耐力与技巧。( )
B.说明哨卡的环境恶劣,突出边防战士的艰苦。( )
【5】读“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这句话,联系上下文理解“惊愕”的意思是_________。当时将军可能在想:_________
【6】上校将自己的弟弟安排在最艰苦的地方执勤,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7】将军在得知哨兵长时间在高海拔地区执勤时,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在知道那位战士是上校的弟弟后,向所有的军人________________,由此看出将军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8】对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军人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B.军人站在高高的山峰,显得比别的人要高很多。
C.突出刻画了军人坚守高峰的高大形象,给读者展示一幅壮观的画面。
16、课内阅读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作者将情感寄托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 上,表达了作者对园子的______之情。这是寄情于物的写法,请仿写一句:_____,_______。
【2】文中“……愿意……就……”的句式多次出现,这样写的作用是( )
A.表达了祖父对园子疏于管理
B.展现了园中的生活自由自在
C.突出了植物的生长杂乱无章
D.说明了园中的植物种类繁多
17、课文放映室。
沃克再一次楞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你 你能忍受吗 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 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出声来。”
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1】“沃”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先______,再查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
【2】“汗如雨下”表示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能写出两个这样含有比喻词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文中第一句话补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4】文中哪些语句最能突出刘伯承将军军神形象?请在下面划上横线。
【5】你觉得刘伯承为什么要数刀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
在太空安“新家”
①北京时间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发射中心发射,拉开了我国空间站建设的序幕。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能独立发送空间站的国家。
②中国即将建造的空间站叫“天宫”。“天和”是空间站“天宫”的核心舱,好比大树的树干;其他的舱都会安装在“树干”的接口上,好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天和”核心舱是未来航天人员生活与工作的空间,非常大,比火车车厢还要宽,约有50立方米。密封舱内配置有工作区、睡眠区、卫生区、就餐区、医监医保区以及锻炼区,能够为航天员提供舒适良好的保障条件。
④2023年空间站已完成建造,我们在太空的“新家”就全部安好啦!
(改编自《光明科普》)
【1】请你把第②段中画“ ”的地方补充完整。
【2】第③段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短文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和下面的资料,写写你的心里话吧。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上提出多国联合建造载人空间站计划,中国提出加入申请,但被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空间站委员会拒绝了。此后中国决定建造自己的载人空间站。如今,中国用将近三十年完成了航天技术的蜕变。
我想说几句心里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国是幸福的发源地。联系所有选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家国是生命的根,不管是先辈,还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守住“生命的根”。
B.随着社会发展,国家的一切越来越现代化,我们应抛弃国家所有旧的事物,追寻新事物。
C.科学家们把“家”的空间延伸到外太空,是为了谋求人类更幸福、更美好的未来。
D.无论是地球的家,还是外太空的家,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都蕴藏着珍贵的记忆。
19、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看不见的爱
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弓打得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孩子屏住呼吸,一丝不苟,瞄了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他还在专心致志地打。
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
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我怔住了。
半晌,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但为什么?”
“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
“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我沉默了。
那男孩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
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有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大一弹,向一边移一点,打一弹,再移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他只知道大致方向啊!
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清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啪”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
“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犹豫了一下,对他们说声“再见”,便转身往回走去。
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一丝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心致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描写小男孩专心致志打弹弓的两个句子。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孩子打弹弓非常差的原因是______;“我”想教孩子打弹弓,他的母亲拒绝了,这是因为______。
【4】品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母亲这样说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你从这一细节描写中体会到母亲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孩子的眼睛看不见,最终却打中了瓶子,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尾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训练。
1.我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和我们形影不离。
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之所以把“诸”念作“者”,是因为我只学过“者”字。
改为先因后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忆读书》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写的。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籍/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
仿写句子: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给句子加标点。
故宫 万里长城 秦始皇陵兵马俑 敦煌莫高窟等旅游胜地 可以让人们了解到历史 地理 建筑等许多方面的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读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例句写一写。
例: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雨点落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天地。
题目:那一刻,他(她)真_____
要求与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题目的横线上可以填“高兴”“激动”“尴尬”“难过”等词语。注意从面部表情、动作、语言等多个角度写他(她)当时的样子,还可以写周围人的反应。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