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出人投地 骄小玲珑 峰拥而致 张灯接彩
B.专心致志 精兵减政 熙熙嚷嚷 忧心忡忡
C.万籁俱寂 沁人心脾 胸有成竹 郑重其事
2、下面这段话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
A.环境描写 B.心理描写 C.外貌描写 D.动作描写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事情咱们要打开天窗说亮话,不要遮遮掩掩。
B.阿山是个诡计多端的人,任何问题他都可以迎刃而解。
C.盼星星,盼月亮,我们终于盼来了春游。
D.长大后,我们要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恩情。
4、读拼音,正确书写汉字。
yǐn bì chóu xiè xiāo qiǎn jiǎo jiàn
( ) ( ) ( ) ( )
5、字谜猜猜看(可都是本单元的生字哟)。
(1)光明正大 ( ) (2)一鸟卧江边 ( )
(3)最可靠的朋友( ) (4)父亲去世了 ( )
6、拓展空间
1.《论语》是______的语录结集,是________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四书”。我能默写两句《论语》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代诗歌文化高度繁荣,我知道的唐代诗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代诗人经常游山玩水,写景言志,不同的景物描写会抒发诗人不同的情感。跟随________,我们从“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满怀愁绪;
跟随________,我们从“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其他的写景诗句:________________。
3.我能写一条关于四大名著的歇后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句意,理解句中加点词语。
(1)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
颤抖: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呐喊: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是识记小能手。
1.( ),笛弄晚风三四声。
2.蒙汉情深何忍别,( )。
3.九曲黄河万里沙,( )。
4.天行健,( )。
5.怪生无雨都张伞,( )。
6.( ),白发谁家翁媪?
7.古丝绸之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 ),往西一直延伸到( ),历史上的人物( )( ) ,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8.看到小明一天总是玩,不好好学习,老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________ ____ __________ _。(填一句名言或诗句)
9.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白了少年头,___________。
11.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_____________。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_____________,长出_____________。不管遇到_____________,不管遇到_____________,它总是那么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不_____________,也不_____________。
12.《古诗词三首》中,儿童的形象惹人喜爱。《牧童》中是这样描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平乐•村居》中是这样描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宇宙里有些什么(节选)
无数颗星星在茫无涯际的宇宙中运动着。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看上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汹涌的热浪不断地从这些大火球吐出来,射向广漠的宇宙空间。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千摄氏度。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也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可是,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作萤火虫呢。
许多红色的星星很大很大,有的可以装得下八十亿个太阳。这些星星是由非常稀薄的气体状态的物质组成的。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
也有一些恒星非常小,甚至比地球还小。可是这种星星的密度特别大,火柴头那么大的一点点就抵得上十多个成年人的重量。用白金造成同样大的一个球,重量才抵得上它的二百万分之一。人到了这种星星上面休想站得起来,因为它的引力是那样大,人的骨骼早就被自己的体重压碎了。这样的小星星发出强烈的炫目的白光,它的表面温度高达三万到五万摄氏度。
还有数量众多的中等的恒星,这些恒星像太阳一样,体积不太大,密度不太小(太阳的密度是水的1.4倍),表面温度也不十分高,只有几千摄氏度。恒星有各种各样的,但是全都是灼热的庞大的气体球,全都是发光发热的。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坚硬——(______) 稀薄——(______) 庞大——(______)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它的总体特征是______。
【3】理解句子。
最稀薄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空气的几万分之一,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
在这句话中,作者采用了______和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
【4】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望向宇宙深处的中国“天眼”
①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简称FAST)的总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足球场面积的总和。它面向苍弯,扫描太空,堪称探索宇宙奥秘的中国“天眼”。
②建造FAST是对我国望远镜设计和制造技术的一次严格检验,因为FAST要把覆盖30个足球场的信号聚集在药片大小的空间里。要实现这样毫米级的精度,难度是可想而知的。首先,由于热胀冷缩,钢结构很容易变形;其次,FAST的天线锅是一个标准的球形,在工作的时候,它要通过变换形状以在适当的地方形成300米直径的抛物面,FAST用这种方法转换天线的方向,所以,它必须非常易于操作。科学家们通过控制近万根钢索以实现镜面的连续变形,这无疑需要高超的工程技术予以支持。除此之外,FAST最令人惊叹的奇迹自然就是它的灵敏度了,它能探测百亿光年之外的射电信号,能精确探测宇宙中的物质成分,它的每块反射面上都可进行对焦,它的灵敏度相当于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的2.25倍,巡天速度是它的10倍。
③随着FAST的正式竣工,它将成为全球最受期待的“观天巨眼”。那么, ?
④相对于阿雷西博望远镜,FAST显然可以做更多的事,并且获得更好的效果,因为它的接收能力更强,灵敏度更高,而一些创新技术的运用,也使它的综合性能得以大幅度提高。
⑤FAST会在探索脉冲星方面大显身手,会是人们研究类星体之谜的利器。
⑥FAST将成为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网的主导力量,还将作为高灵敏度雷达对空间目标,包括卫星、空间碎片等进行监视和成像。可以预测,FAST必将不辱使命,为射电天文学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
(选自《新民晚报》,有改动)
【1】读第②段,为什么说建造FAST是对我国望远镜设计和制造技术的一次严格检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AST最令人惊叹的奇迹是什么?作者在说明这一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点的“精确”一词去掉行不行?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③段,文中的“ ”上应填( )
A.这个“巨眼”会发挥哪些作用呢
B.这个号称“天眼”的FAST能当得起全球的期待吗
C.这个号称“天眼”的射电望远镜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发现呢
【5】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文章在介绍FAST的大小时,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_____
(2)相比阿雷西博望远镜,FAST的优势在于接收能力更强和灵敏度更高,能在探索脉冲星方面有杰出的表现。_____
(3)未来,FAST将成为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网的主力,会帮助雷达对空间目标,包括卫星、空间碎片等进行监视和成像。_____
11、读《忆读书》选段,完成训练。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1】“总而言之”“统而言之”都是__________的意思,这两个词语在文中起到了__________的作用。
【2】作者从读书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选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修身课本中没有讲那些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所以“我”不喜欢读修身课本。
B.“独立思考”的大道理是作者在读书过程中体验并总结出来的,是修身课本中所学不到的。
【4】你是怎样理解“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乘坐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飞入太空。杨利伟回忆,“以前在地球上,我感受不是很强烈,但是到了太空,我发现地球真的太飘亮了,简直无可比拟(nǐ)。我屏住呼吸,久久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激动得不得了。在太空的黑幕上,地球就像站在宇宙舞台中央最美的大明星,浑身散发出夺人心魄(pò)的光芒,她坡着浅蓝色的纱裙,天上的如同仙女慢慢飞行。”
批注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段话中有两个错别字,最后一句中有一处错误,请你用学过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2】给文中空白处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你认为恰当的一项是( )
A.顺当
B.顺心
C.得胜
D.顺利
【3】请你阅读内容后,在旁边的空白处做两个批注。
【4】由文中画“______”的这句话,联想我们学过的诗句,下面意思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森林卫士——穿山甲
①穿山甲属食蚁动物,别名“鳞鲤”。因其,每小时挖洞速度可达2—3米,“穿山之术”超过人类和其他动物,而且它身披擀甲,全身有600多块覆瓦状的角质蟒,故而得名“穿山甲”。
②穿山甲的长相有点奇特。它身长不足1米,尾长约0.3米,体圆腹大,四肢粗短、尾扁而粗,头尖嘴细,舌长柔软,喜伸缩,可伸出口外约20厘米。
③穿山甲的生活习惯也很奇特。它喜欢温暖的山麓、丘陵,挖洞穴居,白天以土堵洞休息,入夜爬出洞外,杀敌卫林,它的食虫量很大。胃壁上有很多突起,胃里有许多小石粒,能把害虫外壳磨碎。遇敌时,则蜷缩成球状,坚硬的外壳令猛兽难以咬碎或下咽。
④最有趣的是穿山甲的猎食方法。它跑到蚁多之处装死,伸出又长又臭的舌头,待蚂蚁闻腥爬满舌头吮吸涎液时,它即轻缩舌头,把蚂蚁送进喉咙,然后又伸出来……有时它发现蚁穴,也会将身体鳞片张开,散发出特殊气味。引诱蚂蚁爬满鳞片,迅速合拢,然后到江河湖溪张开鳞片,等那落水的蚂蚁浮上水面,再用舌头横扫食之。据观测,一只成年穿山甲一天可吃数万只白蚁。照此计算,一只穿山甲能保护二百亩以上的山林不受白蚁侵霸,所以人们称其为“森林卫士”。
⑤许多人误以为用穿山甲鳞片入药能治疗风湿、痔疮等疾病,食用穿山甲肉有滋补功效。因此穿山甲遭到大量捕杀。据统计,过去10年至少有100万只野生穿山甲被捕获,大量的非法猎捕使穿山甲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
【1】穿山甲得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五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穿山甲五个方面的内容,读一读,照样子填写。
【3】在完成第2小题的时候。假如需要提高阅读速度,你会用到什么好办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短文第⑤自然段画曲线的句子,句中的“至少”一词可以删除吗?请写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外文本,完成问题。
我们身边的纳米技术
①纳来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高新技术。如果说20世纪是微米的世纪,21世纪必将是纳米的世纪。
②什么是纳米技术呢?这得从纳米说起。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一般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不仅肉眼根本看不见,就是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无能为力。这种小小的物质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问。
③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冰箱里面用到一种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能够使食物保质期和蔬菜保鲜期更长。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在最先进的隐形战机上,用到一种纳米吸波材料,能够把探测雷达波吸收掉,所以雷达根本看不见它。
④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癌症很可怕,但如果在只有几个癌细胞的时候就能够发现的话,死亡率会大大降低。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未来的纳米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生病的时候,需要吃药。现在吃一次药最多管一两天,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力缓慢地释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
⑤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会有纳米技术的影子。
【1】仔细阅读选文,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在括号内打上“√”或“×”。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纳米。(______)
(2)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物质。(______)
(3)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纳米物质的新奇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问。(______)
(4)“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______)
(5)选文第③自然段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______)
(6)选文第②自然段第一句话是一个设问句。(______)
【2】选文第②自然段画“______”的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读第④自然段,补充完成下面的提纲。
15、草船借箭(节选)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输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 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选文所讲故事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
B.军中缺箭,急需造箭。
C.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诸葛亮。
【2】“周瑜很高兴”的原因是( )。
A.马上就有攻打曹军的武器,又可以打胜仗了。
B.诸葛亮答应造箭。
C.以为诸葛亮上了圈套,可以达到陷害他的目的了。
【3】诸葛亮答应在三天造出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的原因是( )。
A.他很有才干战,有把握完成任务。
B.他害怕周瑜。
C.他一心为公,忠心报国。
【4】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为什么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周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
“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所以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参加工作,我们一直都在读书。既读课内书,又读课外书;既读专业书,又读修身书。越读越明白,知识就是力量。越读越清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世上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心里最清楚。种过地,才知道种地的艰辛;做过工,才知道做工的劳苦;求过人,才知道求人的难堪;跌过跤,才知道摔打的痛楚。也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人们才学会了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想得很高,策划得很好,但一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却往往处处碰壁。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一个“大老粗”,在精英堆里怎么干得下去?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要的,“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
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多彩的世界,给我们每个人都设计了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但眼前的路有千条万条,自己的路究竟在哪里?这就需要迈开双腿,一条一条地去试,一条一条地去找。这一条走不通,再走下一条。寻找是一种磨炼,也是一种积累。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一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高了,成功就不远了。
“夫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于纤微之事”。任何大事,都从小事起步。既然读了万卷书,就不怕再走万里路!
【1】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这句话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点明了书的重要作用。( )
(2)读书要有针对性,小学生只要读好课本就行。( )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这句话的意思是工匠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磨快他的工具。读书的人要想表达他的观点,一定要先读好书。( )
(4)“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是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2】第1自然段中说“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下列事例中不符合此句观点的一项是( )
A.李时珍跋山涉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B.梁启超幼时读《史记》能背诵十之八九,善于总结读书方法,他认为读书要分精读和略读,还要熟读成诵,做好读书笔记。
【3】第5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请根据文中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个自然段画“ ”的句子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诗句或名言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蕴含的道理不一致的一项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7、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
下了晚自习,随手锁上班级的门。走到半路才发觉,钱包丢在了教室里。
真感谢当初的粗心,有一扇窗户没有关上。一阵兴奋,一阵欢呼。也许,当时我被在校运动会上获得的两枚跳远金牌冲昏了头脑;也许,我想用一种果敢的近乎完美的姿势进入教室——总之,那时,我挥动双腿,向窗台跳去。
不幸的事发生了。牛仔裤的束缚使我双腿无法伸展,我的右腿膝盖重重地磕在了窗台的水泥棱上。
一阵剧痛迅猛地向我袭来,我的右腿就像被一块烧红了的铁块烙过一样。
力量,顿时消失得一干二净。我浑身一软,倒在了地上。
我的右腿,除了那膝盖,早已全无知觉。那膝盖里,就如一次次地爆炸着原子弹,一次次地将神经冲动传入我的大脑。
我的牙,咬得不能再紧;我的眼,闭得不能再紧;我的大脑,已经被涂成了黑色,麻木地机械地接收着来自右腿的信息。
疼痛在缩小,缩小着它的范围,却加大了它的强度。最后,它集中在一点上,犹如一根毒针,在我骨中穿梭。
疼痛,似乎已耗尽我积蓄的热量。我冷,冷得心在发慌。我无法控制我的身体,因为每一块肌肉、每一根神经,此时都在不住地颤抖!
我不能说话,我的嗓子早已在一次次大量的呼吸中变得干燥而疼痛;我不能走路,仅一条腿根本无法支撑身体的平衡!
我靠着墙,静静地坐在那儿,感受着疼痛和冰冷的侵蚀……
【1】给文中划线字注音,写在文中横线上。
___ | ___ | ___ | ___ |
束缚 | 烙过 | 颤抖 | 侵蚀 |
【2】“一种果敢的近乎完美的姿势”是指________,而最终导致不幸的事发生,那就是________。
【3】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写出我跳窗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读者,你一定很欣赏作者对于疼痛体验的描写吧,请你摘录3句描写疼痛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体验疼痛》的作者叫侯涛,他希望阅读过这篇文章的每一个朋友都能在留言板上写一句话,与他共享共勉。
BBS: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从文段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富丽堂皇______ 模仿______ 景致______
【2】圆明园中的园林建筑大致有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到“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这句话,你想象到的画面是:_______________
【4】会读书的人能够把长长的一段话读成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乃至一个标点符号。我可以把这段话读成:
(1)一句话_____________。
(2)四字词语:_________。
(3)两字词语:_________。
(4)一个字:_________。
(5)一个标点符号_________。
19、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福州市图书馆服务区与开放时间表
楼层 | 服务区域 | 开放时间 |
十层 | 古籍阅览室 | ☆ 周一 8:30-12:00 ☆ 周二至周五上午 8:30-12:00 下午 14:30-18:00(夏季) 15:00-18:00(冬季) |
方志 族谱 新印古籍 | ||
九层 | 国际问题研究 台湾问题研究 研究室 |
☆ 周一 8:00-12:00 ☆ 周二至周日 8:30-18:00
|
八层 | 地方文献 闽都名家作品 闽都非遗馆 闽都非遗文献 闽都文化研究 闽茶品鉴馆 | |
七层 | 自然科学文献 | |
六层 | 社会科学文献 | |
五层 | 报刊阅览区 专题文献 | |
四层 | 数字资源 视听文献 视听体验区 | |
三层 | 文学类图书 | |
二层 | 总服务台 自助还书区 少儿馆 展厅 高科技互动体验区 | |
一层 | 多功能厅 视障服务中心 | |
本馆每周一下午闭馆,节假日正常开放 |
(备注)
①读者证申办对象:凡持本人有效证件(二代身份证、社保卡、户口本、军人证、护照等)的中国公民及外籍人士均可办理福州市图书馆读者证。
②读者证申办方式:图书馆里的自助办证机、街头24小时图书馆自助办证、图书馆总服务台人工办证。③书籍查询方式:登录福州市图书馆官网、关注福州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下载福州市图书馆APP,利用检索功能查询图书馆藏信息
【1】福州市图书馆十层周二至周五的开放时间是( )
A.上午8:30-12:30,下午14:30-18:00(夏季)/15:00-18:00(冬季)
B.上午8:30-12:00,下午14:00-18:00(夏季) /15:00-18:00(冬季)
C.上午8:00-12:00,下午14:00-18:00(夏季) /15:00-18:30(冬季)
D.上午8:30-12:00,下午14:30-18:00(夏季) /15:00-18:00(冬季)
【2】王叔叔想去图书馆品尝茉莉花茶,他可以在( )去。
A.周一上午 B.周一下午 C.周二晚上 D.周一至周五全天
【3】明明想办一张读者证,他不应该去( )办理。
A.图书馆里的自助办证机 B.街头24小时图书馆自助办证
C.图书馆总服务台 D.自助还书区
【4】小威想了解图书馆是否有《柳林风声》这本书,结合材料,他不能采用的方式是( )
A.打电话给图书馆馆长,向他咨询。
B.关注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后,自己检索。
C.登录福州市图书馆官网,自己查询。
D.下载福州市图书馆APP,进行查询。
20、按要求写句子。
1.鲸的祖先后来才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缩句)
。
2.松鼠跑得飞快。(改为比喻句)
。
3.黄鹂的住宅难道不漂亮吗?(换一种说法,使句意不变)
。
21、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改
1.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2.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
3.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22、按要求写句子。
(1)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门豹惩治了官绅。 西门豹教育了百姓。(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门豹对巫婆说:“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这姑娘不漂亮。”(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田忌的马比齐威王的马差。(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交流与表达。
请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一写校园的某个角落。(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