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海南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诗句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B.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C.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D.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2、有一个选项读音错误,错误读音的是( )

    A.(nián)土

    B.(chéng)澈

    C.山(wū)

    D.严(jiàn)生

  • 3、“庑”wǔ的意思最可能与(       )有关。

    A.没有

    B.广大

    C.生病

    D.房屋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千(  )百(  )   自(  )自(  ) (  )首(  )耳

    敌(  )我(  ) (  )条(  )理   (  )喜(  )狂

  • 5、说一说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

    (1)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______”。

    (2)莎士比亚说:“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

    (3)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___。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

  • 6、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清澈的河面像长长的镜子,蓝天白云倒映其中。

    清澈——满分5 manfen5.com

    (2)和暖的阳光照在它身上,它觉得舒适极了。

    舒适——满分5 manfen5.com

    (3)河蚌既怪鹬打断了自己的美梦,更怪它侵害了自己的权利。

    侵害——满分5 manfen5.com

     

     

  •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自然之美。

    四季是美丽的。在《四季之美》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_______、夏天的_________、秋天的_________和冬天的_________,启迪人们细细品味人生真谛。

    (2)读书之乐。

    读书是快乐的。《论语》告诉我们读书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尝终日_____________不寝,_______,无益,____________。” 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在《_______》中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补充新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与读书相关的名言有:___________

    (3)勤俭之道

    勤俭是可贵的。《尚书》中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魏征曾说“居安思危,________”。是呀,“一粥一饭,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让我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吧。

  • 8、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表达的是送别友人的难舍之情;________,白发谁家翁媪描绘的是农村生活的安静祥和;________,忽然闭口立展示了儿童的活泼可爱。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赏读故事。

     

    毕淑敏

    一天,我与儿子面对面坐着剥(bō bāo)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pū  pù)满时,儿子忽然站起身,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zhāo cháo)我面前推了推。

    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盆里已经有不少了,可你只有几粒。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到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我的速度。

    一丝喜悦悄悄涌上心头,我欣赏儿子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要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

    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地落(luò là)在两个容器里。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想到这些,我的节奏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完了。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但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输定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重新拿来一个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起来了,像一个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执着。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了。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sānɡ sànɡ),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的笑容。

    想到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对孩子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该让他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生活是实在的,真实的生活有快乐,也一定有磨难。

    1选择。

    1)文中(  )内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bō  pū  cháo  luò  sānɡ   B.bāo  pū  cháo  luò  sànɡ

    C.bō  pù  zhāo  là sànɡ

    2)文中说一些喜悦悄悄涌上心头,作者的是_______

    A.我欣赏儿子的自信和大气   B.儿子要和我公平比赛

    C.我剥的豆比儿子多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简要分析原因。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描写方法有哪几种?并从文中找出对应的描写语句。

      描写)  语句:  

      描写)  语句:  

      描写)  语句:  

    4文中划线句子中的瞻前顾后一词能否换成优柔寡断”?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个特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鸽子

    邻居朱伯伯养了四只鸽子。这四只鸽子全身长着灰色的羽毛,中间还夹杂着几簇雪白的羽毛。它们还长着金黄的小嘴,红红的小脚,漂亮极了。它们那亮得像宝石似的小眼睛总是警惕地看着四周,好像时刻在提防谁来侵犯它们似的。

    它们的“卧室”很讲究,是个两层楼房,上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和下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好像不认识似的。有一次,我把上层的一只放到下层,把下层的一只放到上层。嗬,这下可热闹了,鸽子们打起来了!你用嘴啄我的身子,我用翅膀打你的头。结果,你啄我打,两败俱伤。我只得把它们各自送回自己的家里。

    两对鸽子渐渐长大了,两只母鸽都生蛋了。不久,小鸽子孵出来了。它们长着细细的羽毛,长长的嘴,活像一只只小鸭子。我觉得挺有意思,就伸手去摸。谁知还没碰到小鸽子,我的手就被母鸽子用力啄了一口,鲜血流了出来。朱伯伯看到了,对我说:“母鸽子最爱自己的孩子,就像妈妈爱你一样。你伸手去摸小鸽子,母鸽子以为你要伤害小鸽子,所以就啄了你。”我听了点点头。

    啊,小鸽子,你们真有意思!

    【1】用“ ”画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鸽子外形的句子。

    【2】鸽子好斗,文中可以看出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

    A.上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和下层住着的两只鸽子好像不认识似的。

    B.你用嘴啄我的身子,我用翅膀打你的头。

    C.谁知还没碰到小鸽子,我的手就被母鸽子用力啄了一口,鲜血流了出来。

    D.它们那亮得像宝石似的小眼睛总是警惕地看着四周,好像时刻在提防谁来侵犯它们似的。

    【3】文章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 )

    A.总结全文

    B.首尾呼应

    C.过渡

    【4】文章最后一句中的“小鸽子”是指:(选择正确的答案打上“√”)

    (1)两对鸽子   (  )

    (2)两对鸽子的孩子   (  )

    (3)所有的鸽子   (  )

    【5】读了这篇文章,你的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节选)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精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提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母亲的力量是_____的力量,是_____的源泉。父亲的力量是____的力量,可以时常提醒你“________”。

    【2】“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四个词语简练而概括。其实在每一个词语的后面还省略了很多内容。思考一下,并尝试着把句子补充完整。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____,注意____,总结____,提高______

    【3】你怎么理解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请写下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两种爱的方式,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菌儿自传(节选)

    今日自命做“菌儿”,为“儿”的原因,是因为小。不过,现代科学家都已承认,菌是生物中之一大类,菌族菌种,很多很杂,菌子菌孙,布满地球,你们人类所最熟识者,就是煮菜煮汤所用的蘑菇草蕈(xùn)之类,那些像小纸伞似的东西,黑圆圆的盖,硬短短的柄,实是我们菌族里的大汉,当心啊!勿因味美而忘毒,那大菌,有的很不好惹,会毒死你们贪吃的人啊。

    至于我,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小得你们肉眼看得见灰尘的纷飞,看不见我们也夹在里面飘游,轻得我们好几十万挂在苍蝇脚下,它也不觉着重,真的,我比苍蝇的眼晴还小1000倍,比顶小一粒灰尘还轻100倍哩。因此,自我的始祖,一直传到现在,在生物界中,混了这几千万年,没有人知道有我,大的生物,都没有看见过我,都不知道我的存在。

    不知道也罢,我也乐得过着逍逍遥遥的生活,没有人来搅扰,天晓得,后来,偏有一位异想天开的人,把我发现了,我的秘密,就渐渐地被泄露出来,从此多事了。

    ……

    因为一般人,没有亲见过我,关于我的身世,都是出于道听途说,传闻失真,对于我未免胡乱地称呼,虫,虫,虫——寄生虫,病虫,微生虫,都有一个字不对,我根本就不是动物的分支,当不起“虫”字这尊号,称我为寄生物,为微生物,好吗?太笼统了,配得起这两个名称的,又不止我这一种,唤我做病毒吗?太没有生气了,我虽小,仍是有生命的啊,病菌,对不对?那只是给我加上的罪名,病并不是我的出身,只算是我非常时的行动,真是对不起,是了,是了,微菌是了,细菌是了,那固然是我的正名,却有点科学绅士气,不合于大众的口头语,而且还有点西洋气,把姓名都颠倒了。

    菌是我的姓,我是菌中的一族,菌是植物中的一类。菌字,口之上有草,口之内有禾,十足地表现出植物中的植物,这是寄生植物的本色,我是寄生植物中最小的儿子,所以自愿称做菌儿。以后你们如果有机缘和我见面,请不必大惊小怪,从容地和我打一个招呼,叫声菌儿好吧。

    (注:本文作者高士其,选文有删改)

    【1】本文采用自述口吻,运用 的修辞方法,把深奥的科学道理说得(①浅显易懂 ②抽象生硬 ③生动有趣 ④单调无味)。(用“√”选择正确选项)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菌____________的特点。

    【3】“我是菌中的一族,菌是植物中的一类”,这句话中的加点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懂短文的内容,判断下面几个观点的对错。

    (1)菌在几千万年前就被人类发现了。( )

    (2)菌又可以称做微生虫。( )

    (3)菌是植物中的一类,是最小的寄生植物。( )

  • 13、能力提高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轧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应是怎样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喻体形容自己心目中的“少年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说说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太阳花(10分)

    我喜欢太阳花,它是夏天里常见的一种最普通的花。

    太阳花的茎有红色的,有绿色的。那茎很嫩,似乎用手一掐就会冒出水来。

    太阳花的叶子很特别,小而厚,叶表面像涂了一层薄薄的蜡,光洁、碧绿。

    太阳花的花朵颜色格外鲜艳,有的洁白如玉,有的鲜红似火,有的金黄若金,而那粉红的就像抹了一层淡淡的胭脂,花朵并不大,多层花瓣的自然娇艳,单层花瓣的更是那么俏丽,真讨人喜欢。

    我喜欢太阳花,不只在于它的颜色鲜艳,更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不怕日晒、风吹、雨淋,那样子总是蓬蓬勃勃的。只掐下一枝小小的茎,插在泥土里,不久就会生根开花。

    (1)作者喜欢太阳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短文的开头和结尾的关系是___________。(1分)

    (3)文中描写花的颜色的三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修辞。(5分)

    (4)短文中间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理解。

    暗香

    ①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种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是桂花香吧?”

    ②我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花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③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暗暗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们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④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上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的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望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⑤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⑥他们不张扬,因为他们的生命本来就如此啊!

    【1】短文第②自然段中“毫无张扬之意”与第③自然段中哪句话相照应?请用“ ”划下来。

    【2】读句子,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答案。

    (1)“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我”眼睛湿润的原因是_____

    A.为桂花送来沁人心脾的香气而欢喜; B.为桂花美好的姿态所陶醉;

    C.为桂花不张扬的风格所感动; D.为没有人发现桂花的美而伤感。

    (2)“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中“最温柔的记忆”指_____

    A.一个同学去医院看望老大爷

    B.一个为贫困学生默默地开着方便之门的老大爷

    C.“我”的同学因为家穷每晚在学校读书。

    (3)“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中“释放幽香”指的是_____

    A.到过这个世界 B.为他人开着方便之门

    C.沉默,不张扬的人 D.默默散发迷人的香气

    【3】文章先写花,后写人,采用了________的手法。题目“暗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_________;二是指:_________

    【4】“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你身边一定也有这样的人,试举一例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孟姜女哭长城

    丈夫被抓走之后,孟姜女实实地放心不下,就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寒衣,要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她爹妈看她那执拗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

    孟姜女打整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寻失的行程。饿了,啃口凉饽饽;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儿。有一天,她问一位打柴的白发老伯伯:“这儿离长城还有多远?”老伯伯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幽州,长城还在幽州的北面。”孟姜女心想:“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我的丈夫!”

    孟姜女刮着风也走,下着雨也走。一天,她走得精疲力尽,浑身发冷。她刚想歇歇脚儿,咕咚一下子就昏倒了。她苏醒过来,才发觉自己是躺在老乡家的热炕头上。房东大娘给她擀汤下面,沏红糖姜水,她千恩万谢,感激不尽。她出了点汗,觉得身子轻了一点,就挣扎着起来继续赶路。房东大娘含着泪花拉着她说:“我知道您找丈夫心切,可您身上热得象火炭一样,我能忍心让您走吗!您再看看您那脚,都成了血疙瘩了,哪还是脚呀!”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脚,都成了血疙瘩了。她在老大娘家又住了两天,病没好利索就又动身了。老大娘一边掉泪,一边嘴里念道:“这是多好的媳妇呀!老天爷呀,你行行好,让天下的夫妻团聚吧!”经过千辛万苦,孟姜女终于到了修长城的地方。

    1《孟姜女哭长城》是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查查资料,写出其余的三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句话概况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孟姜女是个怎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

    背书

    上学时,我是住校生,喜欢早早地起来到校园背书。那时没有手表,一觉醒来,便不敢再睡。有时起得太早,开门一看,天上繁星点点,亮亮的月儿还挂在半空中。轻轻地掩了宿舍的门,走过校园那条长长的甬道。月光下的校园,影影绰绰,迷迷蒙蒙,一片肃静。不到起床时间,学校不供电。所以我早起背书时,手里便提一盏煤油灯。我的煤油灯是自己做的。一个普通的墨水瓶,一绺(liǔ)棉纱,一枚废弃的平板车轮胎上的气门芯。气门芯当灯芯,上边有螺母拧上拧下,灯光便可大可小,可明可暗。为了防风,我又在煤油灯外罩了一圆肚短颈的玻璃罩。有时,一阵夜风吹来,上了罩的煤油灯,闪闪烁烁,提着它,真像提着一颗星星在走。

    我是个爱静的人,(     )是早起背书,(     )喜欢找一个僻静的地方。我选中了校园墙角的一个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地方。石子铺的小道,青石砌的围栏,薄薄的雾气,冰凉的青石板。坐在上面背书,真是清新爽快。除了背诵文史地英语外,还有一本我日日必背的书。那是本很旧的《唐诗三百首》,发黄的麻纸,竖排版,繁体字,石印。一首一首,一页一页,在晨风轻拂的油灯下,我慢慢地都背过去了;日子,一个又一个的日子,都从油灯下,从我琅琅的背书声中翻过去了。

    到了冬天,起早背书就不那么惬意了。冷风从低矮的围墙呼呼而入,为了煤油灯不被风吹灭,我只好挡在风口。手麻了,脚麻了,耳朵也麻了。在昏黄的灯光下,我一边跺着脚一边背书,直到天亮。有时遇到下雪天,片片雪花飞旋而下,无声地落在灯罩上,发出咝咝的声响,像无数飞着的小蛾子。放寒假后,我回到家,母亲看着我冻得红肿的手背,心疼得直掉眼泪。我的两只脚也溃烂成疮,袜子与脚粘在一起,脱都脱不下来。

    现在,人们早已不用煤油灯了。但每当耳旁听到有人说:上了几年学,混了几年,啥也没学下。我便想起求学的那些日子,那些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日子。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及时概括句段的意思,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的速度。请概括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自然段中描写了作者在冬天背书的场景,想象当时的画面,我能从中感受到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说说画横线的句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作者爱读书背书,古人对读书也有深刻的见解,比如宋朝朱熹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外阅读。

    又见樱花

    在我工作单位的楼下有很多樱花树,三五一丛或独自一株,没有任何规律地散落在楼下的花坛中。

    午后的阳光是那样的和煦,没有夏日的炎热与冬日的寒意,有的只是其乐融融的温暖。而眼前的樱花,就在这春寒料峭里三五一簇,淡淡地开着,没有浓烈扑鼻的花香,也没有光艳夺目的花色,有的只是如云似锦的花簇,随风轻轻地摇曳,像极了少女们浅浅矜持的微笑。

    最难忘的是乡下我家楼下那一株樱花树。树很老了,但枝繁叶茂,粗壮、高大。儿时的我总爱在阑珊的春日中,待到无数璀璨的星辰挂上天空时,少年不知愁何在的我便会淘气地____上枝干,惬意地半____半靠在树枝上享受着乡村的幽僻。一阵微风____过,雪白的花瓣伴着风、____着舞飞进了我永远的梦里……

    后来,上大学了,大学校园里也有两株樱花树,低矮得让人总是容易忽略。花期时花开得也不多,大抵就是那么几簇,在鲜花似锦的大学校园里的确算不得是一处赏春的风景。但每到夜晚,那些开着大团大团花儿的树下总会集聚纳凉的学子,或读书或低声交流。此时的我虽然站在樱花树下,但思绪已不在樱花树下了。

    故乡和母校那些樱花,它们也正开着吗?

    【1】请将下列四个词分别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跳  拂  躺  攀

    【2】选择恰当的选项填在横线上。(填序号)

    文章一共写了三个地方的樱花,其中最难忘的是______,第二段中“眼前的樱花”是指______,尽管______在校园里算不得是一处赏春的风景,但是仍然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A.工作单位楼下的樱花

    B.家乡的樱花

    C.大学校园里的樱花

    【3】读文中画线句子,说说作者的“思绪”在哪儿?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鲁智深告别长老,背上包裹,挎了戒刀,提了禅杖,随同两个和尚来到酸枣门外的菜园。

    菜园附近有二三十个赌博成性的无赖,经常到园里偷菜,听说来了新人接管菜园,就打算给他个下马威。鲁智深走进菜园想巡视一下,那二三十个无赖拿着果盒、酒礼,嬉皮笑脸地走过来,说:“我们街坊邻居前来祝贺。”鲁智深不知是计,走到粪池边迎他们。让他们进房坐,他们执意不肯。无赖中有两个为首的,一个叫过街老鼠张三,一个叫青草蛇李四,拜在地上不肯起来,只等鲁智深上前来扶,他们好趁机把鲁智深撞下粪池。(一)鲁智深粗中有细,心里早就怀疑,心想:“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上前来,莫非想捉弄我?这倒是虎口拔牙!”鲁智深大步走上前去,那张三、李四便说:“参拜师父!”说着便向前去,一个来抢左脚,一个来抢右脚。(二)鲁智深不等他俩沾身,早飞起右脚,腾地把李四踢下粪坑;张三正想跑,鲁智深又飞起左脚,将他也踢了下去。后边那二三十个无赖惊得目瞪口呆,正想逃,忽听鲁智深一声吼:“不许动,谁走我就让谁下去!”小喽啰们都不敢动弹了。这时张三、李四从粪坑里探出头来,哆嗦着向鲁智深求饶。鲁智深哈哈大笑,先命令小喽啰们把他俩拉出来,又让他俩快去洗澡更衣。

    没多久,两个无赖收拾干净后,向鲁智深下跪认错后便回家去了。

    第二天,这帮无赖买了十瓶酒来请鲁智深。喝得正高兴,忽听有乌鸦哇哇地叫,大家都齐声说:“老鸦叫,祸来到。”鲁智深说:“为什么要这么说?”一个僧人笑着说:“墙角边杨柳上新添一个老鸦窝,一群老鸦每天从早叫到晚。”大家都说:“搬个梯子把它拆了算了。”鲁智深跟大家到外面去看,果然杨柳树上有个老鸦窝。大家七嘴八舌正想办法如何上树拆窝。(三)只见鲁智深走到树前,打量一下,脱了外袍,弯下身子,右手向下,左手搂住树干,把腰一挺,那杨柳树便连根拔起。无赖们见了,一齐拜倒在地,惊叹不已:“师父不是凡人,是真罗汉,如果没有千万斤的力气,怎能拔得起这杨柳?”

    【1】本文所讲故事可用小标题概括为_____________

    【2】摘抄第二自然段中形容人物神态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文中记叙了鲁智深接管菜园后,先是_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_____,深得众人佩服。

    【4】文中有三处画线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分别描写了什么,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照样子简要填写表格。

    人物描写

    描写什么

    鲁智深特点

    句(一)

    ____

    _____

    句(二)

    ____

    _____

    句(三)

    动作

    力大无比

     

    【5】右边的图片是莉莉在河南开封大相国寺拍摄的一尊铜像。联系文中对“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这一情节的描写,指出这尊铜像存在的问题,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根据《水浒传》情节改编,《水浒传》中描写的人物性格独特,形象鲜明,请你照样子再写出两个你印象深刻的人物来。

    例,足智多谋的吴用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请用一种说明方法将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学校的升旗杆真高。

    ________________

  • 21、想一想可以把书比喻成什么。照样子,写一写。

    例: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书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根据要求写句子。

    1.松坊溪的石桥上覆盖着白雪。

    把字句:

    被字句:  

    2.松坊溪岸边一丛一丛的蒲公英,带着白绒毛的种子,在风中飞飞扬扬地飘着。

    缩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水浒传》里许多人物都有绰号,比如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这些绰号不但突出了人物特点,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方便我们记忆。请你学着《水浒传》的方法,也给某个老师起个有趣的绰号,并选择一两件事,说说为什么给老师起这个绰号。题目自拟。

    提示:1.绰号要突出人物特点。

    2.把事件写完整,行文条理清楚,精彩内容写具体。

    3.字数400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