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题中有一项错别字是( )
A.销毁
B.酷署
C.烦琐
D.金碧辉煌
2、下列句子描写的人物分别是谁?正确的选项是( )
(1)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
(2)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hè chǎng),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3)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A.孙悟空 周瑜 薛宝钗
B.孙悟空 周瑜 王熙凤
C.孙悟空 诸葛亮 王熙凤
3、下面句子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夸张)
B.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反问)
C.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比喻)
D.小鸡和长毛山羊在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拟人)
4、“滴水穿石”这个成语讲的是______代一个叫_______________的县令的故事。
5、看拼音,写词语。
ēn huì xiāo huǐ bēnɡ tā
( ) ( ) ( )
yǐn bì zhònɡ xīnɡ ɡǒnɡ yuè yì zhī bàn jiě
( ) ( ) ( )
6、看拼音,写汉字。
liú lèi jiù mìng lǚ xíng zán men
( ) ( ) ( ) ( )
shèng xià kǎn chái méi yóu gào su
( ) ( ) ( ) ( )
7、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最“珍”是时间。葛洪曾说过:“不饱食以终日,____________________”伟大领袖毛泽东曾经说过:“多少事,__________天地转,____________一万年太久,___________。”______曾经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曾说过:“ _________________。”
2.《将相和》根据_____代_________的《____________》相关内容改写,故事包含三则小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道战作用可大了,冀中的人民利用地道战__________,__________,赶跑了侵略者。每年_________(日期)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8、看拼音,写词语。
1.看到众人都liǎn shēnɡ bǐnɡ qì( ),只有王熙凤fànɡ dàn
wú lǐ( )。林黛玉十分纳闷。
2.小嘎子jīnɡ shén dǒu sǒu( ),总想使巧招,小胖墩儿不露
一点儿pò zhàn( ),两人走马灯似的转圈。
9、课内阅读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风景名胜(______) A.超过 B.优美的地方 C.能担任,能承受
(2)举世闻名(______) A.用鼻子闻 B.知道 C.有名望
【2】这两段文字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______________。圆明园中不但有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
【3】划线句子在此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作者写这两段文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读了这两段,你有什么感受?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本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列词语。
梅花 荷花 桃花 桂花
按照开花的时间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宵节 重阳节 清明节 中秋节 端午节
按时间先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讲的是:_________
【4】一个“浸”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5】“好香的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6】你喜欢桂花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下面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 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1】上面的文字选自《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出自《_________》一书,作者是_________
【2】从上面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用“愿意……就……”写一句意思明确、通顺的话。
愿意…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精彩片段回放。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把选文中的句子填写完整。
【2】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圆明园的景观可分为三类:_____、“____”、_____。
【3】漫步园内,流连其间,你仿佛来到了哪里?又有着怎样的感受呢?仿照例句,试着写一写。
例:我仿佛来到了风光秀丽的田野山乡,看到了稻浪滚滚,听到了潺潺流水声,闻到了稻花飘香。
我仿佛来到了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题为“毁灭”,却用较大篇幅描写“辉煌”,这是为了____________。
13、课外类文阅读。
仙 境
伙伴们,你欣赏过秋天早晨的情景吗?这真是奇妙的,令人神往的。
雾气弥漫在大地上,像层薄纱,把金色的田野,沉甸甸的稻穗,远近的小村,都笼罩起来。在你面前的白云,像绸带飘舞着,缠绕在树丛中、田地里,这世界仿佛是在幻觉中。
你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有点清凉,有点湿润。比起城市里那时时带着怪味的空气怎么样?你吸个饱吧,会感到轻松、兴奋,还有点醉意,好像胸膛也饱满起来了。
太阳还没有升起来,东边的天空是灰暗的,渐渐地变成暗红了。天边的云,连接着,重叠着。一会儿阳光从云彩的缝隙中一束束、一缕缕地射向天空,又映红了大地。这时远处传来了大公鸡报晓的啼鸣。
太阳出来了,先是一丝红色的线,不一会儿,像烧红的镰刀,像半个橙红的橘子,一转眼,变成了红色的大气球,静静地依傍着大地。
一瞬间,阳光穿过树丛,透过晨雾,斜斜地、密密地撒满了大地。拖拉机“突突”地下地了,人们三五成群地下地了。
伙伴们,你们不是要寻找仙境吗?仙境就在我们这里。这固然是大自然带来的,但更多的是我们自己的双手创造的。
【1】“一瞬间”表示时间很短,你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词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自然段主要写________,把它比作________。
【3】请你仿照第1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________)
(2)使人向往。(_________)
【5】找出文中的设问句,用“____”画出来。
【6】你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开花的心
春天,刚下过雨,母亲从外面回来,带回来一株细细的幼苗,小心翼翼地栽进门前的菜园里。问是什么,母亲说:“不知道,路上捡的。”
这株幼苗,就这样在小菜园里安家了。它的叶子和茎都是暗红色的,很像红苋菜,我很怀疑那只是一株被人从地里拔出来的野草,却被母亲像宝贝一样宠着。因为有母亲的精心照料,小苗开始飞快地长高,变壮。桃花开罢,牡丹谢了,淡紫的桐花在枝头吹起了小喇叭,它只自顾自地往上长着;槐花落地,向日葵追着太阳张开笑脸,邻居的小姑娘开始向母亲讨凤仙花染指甲,它依然在喧闹的花香蝶舞中沉静安然,像个绅士,从容成长。
我几乎断定,它不过是株不会开花的草,几次都要拔掉它,却被母亲拦住。母亲说:“不是所有的植物都一定要开花,难道你没发现,其实它的叶子也很好看啊。”
忽然有一天,我早晨经过菜园的时候,眼前突然一亮,有鲜亮的红色,一闪一闪地晃我的眼,走近一看,原来竟是那株草。啊,它终于开花了!待仔细看去,却不是花,只是它顶部的叶子全都变成了鲜艳的红色,十几片小小的叶子簇拥在一起,仿佛盛开的花瓣。远远望去,倒真像是一朵娇艳欲滴的花呢。
我在心中不住地惊叹:原来花还可以这样开啊!慌忙叫母亲来看,母亲用手欣喜地轻抚那些娇柔的叶子,笑着说:“这草,它有一棵开花的心呢!”
此后,它新长出的叶子,全都是灿烂的红色,如同经霜的枫叶,在顶部骄傲地挺立着,倒让园子里其他的花都失色了。每一个从门前经过的人,都会停下来,惊讶于它开花的方式。
是啊,如果一株草有了开花的心,它的叶子也会变成绚烂的花啊!它终于用了这样一种极致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美丽。
【1】对于这篇文章,你认为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有哪些?(写出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我”对母亲从路上捡回来的那株幼苗,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梳理文章中的相关信息,完成填空。
( )——断定是株不会开花的草,几次要拔掉它——( )
【3】再读文章第二段中画线的语句,从内容理解或写作手法的角度进行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你对“如果一株草有了开花的心,它的叶子也会变成绚烂的花啊”这句话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轮回
①多年前,每到清晨,她要送他去幼儿园前,他总是哭着对她恳求:“妈妈,我在家听话,我不惹你生气,求你别送我去幼儿园,我想和你在一起。”急匆匆忙着要上班的她,好像没听见似的,从不理会他在说什么。
②他也知道妈妈不会答应他,因而每天都是噘着嘴边哭喊着“我不要去幼儿园……”,边乖乖地跟在她身后下楼。
③多年后,她年岁渐老,且患上老年痴呆症。他在为生计奔波打拼,没时间照顾她,更不放心让她一个人待在家里。思虑再三,他想到了一个地方。
④在做出抉择的前夜,望着他进进出出,欲言又止的样子,她的神志似乎清醒了许多:“儿啊,妈不惹你生气,妈不要你照顾,不要送妈去养老院,我想和你在一起…… ”哀求的声音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变得越来越弱,最后便成了哽咽。
⑤他沉默了又沉默,反复寻找说服她的理由。最终,俩人的身影还是出现在了市郊那座养老院里。
⑥在办完手续,做了交接后,他对她说:“妈,我……我要走了!”
⑦她微微点头,张着没有牙的嘴嗫嚅着:“儿啊,记住早点来接我啊……”
⑧那一霎,他霍然记起,当年在幼儿园门口,自己也是这样含泪乞求:“妈妈,记住早点来接我…… ”此刻,泪眼婆娑的他,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1】“霍然”的近义词是:_______然、_______然。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
【3】(1)多年前母子分别时“他”的表现是:______“她“的表现是:_______。
(2)多年后母子分别时“他”的表现是:______“她“的表现是:_________。
【4】多年前妈妈送儿子去_______,多年后儿子送妈妈去________。他们都是为了____而分别。
【5】请说说你对文章划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16、重点段落品析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选文最主要运用了( )描写的方法。
A.语言
B.动作
C.心理
【2】用文中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让你选择的权利,你愿意做一个表面上“体面”的人,还是做落花生一样的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麻雀》
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几乎到处都有麻雀的踪迹。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甚至骂为“老家贼”,其实,这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麻雀素有“家雀”之誉。它适应能力强,能飞善跳,喜爱群居,乐于与人类为伴。麻雀的巢如同半个皮球那么大,通常筑在房顶的瓦头和檐槽之间的缝里,也有的筑在灌木或草丛旁。栖息在乡村和公园里的麻雀,很少飞离老家三里之外。
人们常用“自投罗网”形容麻雀的愚蠢。一位研究麻雀的科学家认为,麻雀在鸟类中是比较聪明的。在一次试验中,只有3%的麻雀一次被捉。有的麻雀甚至在一旁等待那些敏捷的小山雀在罗网里把饵叼出来,然后“半路打劫”。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波尔特通过对麻雀的迷津测验,发现它的记忆能力可以和猴子相比拟。
麻雀虽然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糟蹋粮食,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特别是在育雏期,麻雀更是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这里有两个例子很能说明麻雀的功过:18世纪,普鲁士国王曾因麻雀啄食他所喜欢吃的桃子,悬赏在全国消灭麻雀。由于麻雀被捕灭得所剩无几,结果毛虫泛滥成灾。19世纪时,美国波士顿的毛虫给庄稼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们为消灭毛虫,从欧洲引进麻雀专门对付毛虫,使庄稼得以摆脱虫患。为此,人们在当地建起了一座“麻雀纪念碑”。我国现在的问题是某些地方甚至听不到麻雀叽叽喳喳的声音了,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自投罗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路打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麻雀素有“________”之誉,它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第一句中的“几乎”,第二句中的“常”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对于“江枫”的新解尤其牵强。我没有作过调查,不知道寒山寺前是否真有两座并排的姐妹桥,一座叫江村桥,一座叫枫桥。就算有这两座桥吧,诗人怎么会把它简称为“江枫”写入诗中?显然,把江村桥和枫桥合并简称“江枫”,不仅不合古人的习惯,甚至也不合最会滥用简称的今人的习惯,像这样的简称,除了诗人自己,还有哪个能懂?再者,诗是要讲究形象和意境的。这样一个莫名其妙的简称,究竞有什么形象和意境可言?有什么美感可言?可以说,除了留给一千几百年后的好事者作考证文章之外,什么意义也没有。最后,这个“新解”如果能够成立。那么,这首诗的题目也应当改为“江村桥枫桥夜泊”了,这行吗?
【1】解释词语
①尤其:___________
②牵强:___________
【2】划分本段的层次(在文中用‖标出),并说说你的理由。
【3】下面是《唐诗鉴赏辞典》中关于“江枫”赏析,你是否赞同?
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伤春心”,“青枫浦上不胜愁”,这些前人的诗句可以说明“江枫”这个词语中所沉积的感情内容和它给予人的联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慷慨赴义缅英烈。
最后的时刻
①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个学习讨论提纲(ɡānɡ)。一听见喊她的名字,她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跳下床来,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像平常一样地梳着她的黑发。
②江姐梳好了头发,在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过的一身旗袍,脱下了打着“X”号的囚服。
③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④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⑤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⑥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⑦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⑧“同志们,永别了!”
⑨“江姐!江———”人们红肿着双眼,像猛地醒过来似的,忽地一下扑向签子门。
⑩江姐和许多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
【1】梳理文章内容,完成示意图。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③段,想一想,江姐当时心里会想写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词语“勉强”的不同含义分别造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每天大黑骡子背上都堆得像小山似的。 (仿写句子)
2.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改为反问句)
3.黄晓文正在奔跑。(扩句)
22、按要求写句子。
(1)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被”字句和“把”字句。
贾岛留下来一首《题李凝幽居》的诗。
“把”字句
“被”字句
(2)花儿在开放。(扩句,至少扩写2处)
(3)老师将要公布新一轮班委名单了,我心里紧张极了,真如
(填上合适的歇后语)
再写出你最近积累的一句歇后语。
23、在习作中抒发自己的心声。
我们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已长成一位小小少年,在成长的岁月里一定有许多值得珍藏的回忆,请以《抹不去的回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450 字的作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