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衡,将导致数千万的男性尤其是农村地区男性面临娶妻难,从而形成大量的失婚群体,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B. “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其含义不仅仅是让国人重温中华的传统,它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让制造业由“中国制造”走向“精品创造”,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C. 他建议,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过程中,政府要丢掉以前的既得利益,降低市场准入的门槛,用更多的精力来进行监管。
D. 这次成功演示表明,未来使用高容量、自由空间的量子通信,创建地基网络和卫星之间的安全通信链接将成为现实已是明证。
2、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合语境的一项是
A. (元宵节)皓月满轮,玉宇无尘千顷碧;紫箫一曲,银灯有焰万里春。
B. (端午节)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
C. (七夕节)名借沉香,我思三首清平调;人来览殿,谁解千年长恨歌。
D. (中秋节)灯月交辉,伫听笙歌欢四野;雨旸时若,式观丰阜乐群黎。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絮语(xù) 屏息(bǐng) 徘徊(huí) 喑哑(àn)
B.沉郁(yù) 挣脱(zhēng) 倔强(juè) 吐诉(tǔ)
C.钏镯(chuàn) 泛滥(làn) 一摞(luò) 山脊(jǐ)
D.啜饮(chuò) 露面(lòu) 诵经(sòng) 咆哮(xiāo)
4、下面一则文稿中,表达上不妥当的有几处。
招聘启事
本校因发展需要,特面向全国各地招聘小学思维训练、阅读写作、英语、美术、书法全职教师共五名。要求: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及相关学科教师资格证书,有2年以上学校或培训机构教学经验者优先。年薪15~20 万左右(特别优秀者可网开一面)。有兴趣的可将个人材料发送至LIHUA@163.com,并保证材料真实有效。欢迎致电垂询。联系电话:13012345678。
智慧教育培训学校
2018 年4 月28 日
A. 2处
B. 3处
C. 4处
D. 5处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_________。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_____;_________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_________。
A.陈旧而迷糊 白 然而 凄凉
B.透明而宁静 明 可是 伤感
C.冰凉而模糊 润 只要 冷清
D.朦胧而冰冷 亮 即使 悲凉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风雨如磐九十载,沙场点兵朱日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90周年阅兵仪式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沙场阅兵”不仅给人们带来迥然不同于城市阅兵的视觉体验,更是庆建军节最好的方式。
“沙场阅兵”丰富了阅兵活动的重大主题。这次“沙场阅兵”以“回顾建军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维护核心、彰显辉煌成就”为主题,更加突出军队特色。“沙场阅兵”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十六次大阅兵,还是进入21世纪以来的第三次大阅兵,也是第二次在非国庆时举行的大阅兵。更是我军首次组织以庆祝建军节为主题的专项阅兵,当然也是近年来我国首次在野战化条件下进行的阅兵,还是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实施后的首次阅兵。可以说,这次“沙场阅兵”,是对阅兵活动的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沙场阅兵”展示了改革强军的丰硕成果。军队改革的唯一目的就是强军,为了“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而这次野战化条件下的阅兵,按照新的军事力量体系确定参阅兵力和受阅序列,集中体现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特点,也充分展示了我军体制、结构、格局、面貌的新阵容、新变化、新气象,展示了我军“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新面貌、新动力、新发展。可以说,“沙场阅兵”是我军革命性整体性改革重塑后的全新亮相,是对“脖子以下”改革逐步深入的检阅。阅兵活动的成功举行,充分证明改革必成、强军可期,让官兵投身强军兴军的信心干劲更足了。
“沙场阅兵”彰显了十分强烈的实战色彩。这次阅兵依托参加实战化训练的部队组织实施,受阅将士走下训练场便走上阅兵场,以征尘未洗、连续作战的战斗姿态接受检阅。受阅官兵全部来自作战部队,指挥员和战斗员本色登场,展露实战本领。阅兵现场,从领导人到普通士兵都着野战军服,不搞群众性观摩。参阅官兵就位的方式也不是以往的踢正步,而是采用跑步的方式。阅兵保障按照实战化要求组织,所有装备不作装饰。空中突击梯队着陆后的集结机动,完全是实战化。整个阅兵,一切以战场为背景,一切以战时为标准,一切以打赢为目的。
(摘编自唐守伦《“沙场阅兵”是庆祝建军节最好的方式!》,2017年7月30日“央视网”)
材料二:
记者:为什么要在建军90周年组织阅兵?
任国强:在重大纪念日组织阅兵活动是世界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这次阅兵展示全军部队新形势下勤力强军兴军的崭新风貌,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凝聚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磅礴力量,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记者:此次阅兵在组织指挥上有哪些新的特点?
任国强:这次阅兵在中央军委领导下,以中部战区为主组成阅兵联合指挥部,对受阅部队实施统一指挥,是新体制下战区履行职能的重要实践。阅兵按照新的军事力量体系确定参阅兵力和受阅序列,重在反映现代新型军兵种量鲜明特色、体现信息化联合作战编成及运用方式,展示我军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的新重塑。
记者:请介绍一下参加这次阅兵的部队和装备情况。
任国强:参加这次阅兵的共有45个方(梯)队。9个作战群按作战编组接受检阅。受阅官兵1.2万人,来自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武警部队和联勤保障部队。阅兵展示现役主战武器装备信息化水平和新质战斗力,参阅装备类型多样,受阅地面装备600余台(套)、各型飞机100多架,近一半为首次参阅。
(摘编自《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就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答记者问》,2017年7月30日“国防部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沙场阅兵”是第二次在非国庆时举行的大阅兵,也是我军首次组织以庆祝建军节为主题的专项阅兵。
B.这次阅兵展示全军部队新形势下力强军兴军的崭新风貌,目的是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C.参加这次阅兵的是来自多个军种的部队,包括联勤保障部队。以中部战区为主组成阅兵联合指挥部。
D.参阅官兵就位采用跑步的方式,完全是实战化。整个阅兵,不摆花架子,一切以打赢为目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沙场阅兵”给人们带来的迥然不同于城市阅兵的视觉体验,成为庆祝建军节最好的方式。
B.为了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军队必须进行改革强军战略。
C.这次阅兵的受阅将士走下训练场便走上阅兵场,突然袭击的目的是检验他们的实战本领。
D.参阅装备类型多样,受阅地面装备600余台(套)、各型飞机100多架,有一半为首次参阅。
【3】根据材料,概括说明为什么“沙场阅兵”是庆祝建军节的最好方式。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2)定乎内外之分,_____,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3)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4)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春冬之时,____,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6)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李白《蜀道难》)
(7)君子固穷,_____。(《论语·卫灵公》)
(8)__________,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用“ _______, _______”说明了黄鹤、猱猿这样会飞能爬的动物都 难越过蜀道,从而突出了蜀道高峻。
(2)郦道元《三峡>中“ 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春冬之时三峡的美丽的景象。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________”从听觉方面生动地表现激烈的战斗场面。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谈到山中四季景色优美,其中写春夏两季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琵琶女在京城时艺高貌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借兵器来侧面表现边塞酷寒天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在论述小年时,用“_________”的例子证明有的生命短暂不足月余;真正的逍遥,应在顺应天地万物本性的同时,“_________”,才能自由随心无所依。
(2)荀子在《劝学》中列举了“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几个生活中十分常见而又极有说服力的比喻后,得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结论。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境相近的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峡部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曹刿在战后总结中向鲁庄公说明自己做出追敌决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白居易叙写主客临别又驻马停船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记述了那些诗人谪官大都在此处聚会的一个缘由,是岳阳“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理位置。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月夜泛舟
刘著①
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
传邮②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③老却人。
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
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④作逸民。
【注】①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金代诗人。北宋宣政年间(______)~1125)登进士第,金入侵后被迫留
金任职。皖有玉照乡,既老,号玉照老人,以示不忘其本。②传邮:朝廷文书。③吏俗区区:朝夕面对的尽是俗不可
耐的金吏。④尧封:尧之都,禹之封,指中原地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以出岫之云起句,表达了向往自由之情,再用南朝词客之典,写出了身不由己的身世漂泊之感,饱含怆楚沉痛之绪。
B. 颔联顺承首联,连用“扰扰”、“区区”两个叠词,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在金人州县府衙为职时整日不堪烦扰、难捱难耐之情。
C. 尾联诗人举杯邀月虽含孤清之绪,但用“逸民”一词则将其回到中原故土得以暂时摆脱金人府衙烦嚣的欣愉之情传达出来。
D. 本诗作者通过对偶回中原故土之际月夜泛舟之境的记写,巧妙地抒发了自己屈居金人统治之下而淤积的愤懑之情和抗争之意。
E. 全诗一路写来,眼前景、身历事、心中情融合无间,虚实相应,情景交融,意蕴深沉,格律谨严,堪称金人七律中的佳品。
【2】颈联“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历来受人称道,请赏析其艺术手法。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节选自《左传·宣公三年》)
材料二: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秦兵罢。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大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沙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瓿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各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周A之B君C臣D内E自F画G计H与I秦J不K若L归M之N大O国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天祚明德”中的“祚”与“门衰祚薄”(李密《陈情表》)中的“祚”在含义和用法上均不相同。
B.九鼎,相传为大禹所铸,上有日月山川神灵之像,为传国宝器。古代列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
C.危国,意思是面临危险的国家,在此指东周王朝。其中“危”与李白《蜀道难》中“危乎高哉”的“危”的含义不同。
D.材料上“非效醯壶酱瓿耳”中的“效”是“仿效、相似”的意思,其与俗语“效犬马之劳”中的“效”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楚王无理质询,王孙满由鼎的轻重引申到德的轻重,表现了王孙满的睿智忠诚。
B.颜率劝说齐王:出兵救周可得美名和九鼎。于是齐主命陈臣思率军救周,秦国退兵。
C.齐王打算借道梁国或楚国运输九鼎,颜率认为不可行,因为梁楚两国早有问鼎之心。
D.齐王认为颜率就运输九鼎的困难多次谏言,对齐的帮助无与伦比,故不再索要九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2)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大会报告指出,上海未来五年要成为人文之城: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有温度”这个有着细腻感觉的词语,此后逐渐流行开来,它的意思是让人感受到热度、暖意,含义由物理层面扩展到了人文层面。
材料中的“有温度”一词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