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面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A.没有变质的食物等 B.(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 C.没有枯萎 D.(事物)出现不久,稀罕。
(1)叔叔每次从外地回来,总会给我们讲许多新鲜事。( )
(2)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
(3)早晨的空气真新鲜。( )
A.光线、光照 B.光阴 C.光洁、滑润 D.单、只 E.景物
(4)爬山虎不光新叶是红的,叶柄上的细丝也是红的。( )
(5)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
(6)时光易逝,岁月无情。( )
(7)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蟋蟀的住宅》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
B.小组讨论时,注意说话的音量,避免干扰其他小组。如果想法不同,可以先表示认同,再继续补充。
C.比安基用日记的形式,记下燕子窝的变化。观察日记,主要是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
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告诉我们,任何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
3、为了建设优秀班集体,老师让同学们共同商定了一些班级规则。小刚看到后却很不乐意,总觉得这些规则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如果用一名名言来劝告他,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B.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理解句意]“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这句话说法最简练的一项是( )
A.学校满是爬山虎。 B.操场满是爬山虎。
C.北边满是爬山虎。 D.墙上满是爬山虎。
5、下面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铁钉(dìng) 旋风(xuàn) 旋转(xuán)
B.荣誉(yù) 挑衅 (xìn) 绰号(chuò)
C.恍惚(hū) 开裆裤(dāng) 扭身(liǔ)
D.彻(chè)底 溃败(guì) 由衷(zōng)
6、选择有错别字的一项( )
A.情绪
B.疏理
C.耻辱
D.长年累月
7、选择近义词。
警惕( )
A.机警
B.警察
C.警戒
D.警告
8、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1、雷达的天线相当于蝙蝠的(_____);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相当于蝙蝠的(___________);雷达的荧光屏相当于蝙蝠的(________)。
2、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在结构上起(_____________)的作用。
9、阅读《雁儿们》,完成习题。
雁儿们
徐志摩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看她们的翅膀,
看她们的翅膀,
有时候纡回,
有时候匆忙。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晚霞在她们身上,
晚霞在她们身上,
有时候银辉,
有时候金芒。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听她们的歌唱!
听她们的歌唱!
有时候伤悲,
有时候欢畅。
雁儿们在云空里飞,
为什么翱翔?
为什么翱翔?
她们少不少旅伴?
她们有没有家乡?
雁儿们在云空里彷徨,
天地就快昏黑!
天地就快昏黑!
前途再没有天光,
孩子们往哪儿飞?
天地在昏黑里安睡,
昏黑迷住了山林,
昏黑催眠了海水;
这时候有谁在倾听
昏黑里泛起的伤悲。
【1】下列有关这首诗的表述,错误的是哪一项?( )
A.雁儿们因为失去了家乡而在云空里彷徨。
B.雁儿们歌唱,有时候忧愁,有时候快乐。
C.这首诗共6节,描写雁儿们在天空中飞翔的状态。
D.这首诗讲究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2】下列与这首诗表达的情感基调最接近的一项是哪一项?( )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在的心情。
B.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
C.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淡淡的惆怅之情。
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雁儿们的喜爱。
【3】有人认为这首诗前五节中,第二行和第三行的内容完全一样,可以删掉其中一行,你认为呢?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的形式别致,诗意丰富。请你按照前三节的写法,试着仿写一小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短文阅读理解。
夜间飞行的秘密(节选)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秘密( ) 清楚( ) 改变( )
【2】“终于”一词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3】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什么?用“ ”在文中画出来。
【4】蝙蝠和飞机在夜间飞行靠的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蚕和蜘蛛
蚕和蜘蛛都是纺织能手,他们俩决定比一比,看看到底谁的成绩优秀。孔雀从它那扇子般的羽毛中,选出最漂亮的一根做成奖状,准备送给优秀者。蜘蛛抢先爬上墙角,绕着圈儿不停地织着。不一会儿织成了一张网,一环套一环又细又密。织完了网,蜘蛛连忙向大家介绍:“我织的网非常结实,刮风下雨能粘住许多飞虫。一日三餐,我每一顿都能吃个够。”
白胖胖的蚕爬上了草山,它织得那么快,那么好。左一下,右一下,一丝不苟,不一会儿就织成浑圆的茧子,雪白的茧子光溜溜的。这时,蚕也向大家作了说明:“我吐出的丝虽然很多,但是我一点儿不留,把它们全送给人们,让人们织成五光十色的绸缎。”
蜘蛛兴高采烈地爬到孔雀的跟前,对孔雀说:“听了蚕的介绍,我觉得,这个光荣的奖状应当属于它。”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五颜六色——( ) 兴致勃勃——( )
【2】“孔雀从它那扇子般的尾巴中,选出最漂亮的一根羽毛作为奖品,准备送给优胜者。”一句话中,作者将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
【3】“这个光荣的奖品应当属于它”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蚕和蜘蛛,你喜欢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文理解。
众神的领袖宙斯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以后,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罚,吩咐火神立即执行。
火神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对他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他饶恕你。”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1】请用自己的话评价宙斯和火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知道火神为什么敬佩普罗米修斯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蚂蚁》,回答问题。
生物学家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对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蚂蚁经常到离巢穴很远的地方去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会急忙奔回巢里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然后同心协力把食物拖回巢去。
蚂蚁是靠什么把消息传递给同伴的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那对触角。它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传递信号。如果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触角就摆动得特别猛烈。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的景物辨别方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一个圆筒围住一群在归途中的蚂蚁,只让它们看见天空,蚂蚁仍能准确地认清前进的方向。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蚁群就会四散乱跑起来。蚂蚁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时,它们只要闻到这种气味就能确定路线。如果用手指在蚂蚁爬过的路上画一条横线,或者用樟脑等有怪味的东西将蚂蚁要走的路画断,蚂蚁就会迷路了。
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价值吗?有。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对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提供一些可贵的科学资料。
【1】这篇短文是按( )的结构写的。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2】第3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如果把天空和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蚁群就会四散乱跑起来。(________)
(2)蚂蚁靠声音传递信息。 (________)
(3)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 (________)
【4】读了这篇有趣的短文后,你认为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呢?
____________
【5】读完短文后,“状元大课堂”的孩子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请你按要求分一分。(填序号)
①研究蚂蚁的价值具体体现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②第4自然段中的例子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③什么是“樟脑”?
我发现问题_____可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问题_____能引发深入思考,问题_____对理解文章内容无影响。
14、阅读短文,按要求完成练习。
满山的灯笼火把
我的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他们无法照顾我,就把我送到远在四川农村的外婆家。我是和那儿的孩子们一起长大的。
一天,我跟着大人们到田里去干杂活。傍晚,突然狂风骤(zhòu)起,乌云翻滚。大人们怕大雨把我淋坏了,让我先回家。我看了看茫茫雨幕中的田野,决定抄近路回家。因为舍不得穿鞋,就脱下来拎着,光着小脚丫,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滑溜溜的窄窄的田埂(gěng)上走着。又一阵疾风扑面而来,我(1)(A.不由自主 B.不慌不忙)地侧身避风,不料,脚下一滑,一下坠(zhuì)入田边的土井中,幸亏那上大下小的背篓(lǒu)和我(2)(A.虚弱 B.瘦弱)的身子恰恰能卡住井口。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惊慌地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抠(kōu)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然而,一番艰苦努力的结果却是又往下陷了一点儿。
危急中,我突然明白了:不能再这样盲目地胡乱挣扎了,乱挣扎的结果只会更坏。我应该保存体力,坚持着不再往下掉,等人来援救。我知道亲人们一定会来救我的。
我不再哭,也不再喊,渐渐冷静下来,只是全力拽(zhuài)住井口的杂草,不让自己再往下坠。雨渐渐小了,停了,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四周死一般的寂静,连一个人影也看不见。
虽然四肢已经发麻直哆嗦,身子又可怕地往下陷了一点儿,可是我仍然坚持着,坚信着。
突然,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声音。那是一声又一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紧接着又看到了涌出的先是一线,很快是一片、一大片的亮光。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顿时,我泪如泉涌。
当人们小心地把我从井口拽上来,紧紧搂在怀里的时候,我已经冻僵了,全身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
你知道有多少人出来寻找我吗?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啊!
(语文版四年级上册教科书)
【1】联系上下文,选出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2】根据短文内容,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我”的心情写下来。
| 内容 | “我”的心情 |
起因 | 坠入土井 | 惊慌 |
经过 | ______ | ______ |
结果 | ______ | ______ |
【3】读完这篇短文,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并尝试回答。问题: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
【4】比较下面一组句子,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请写下来。
那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
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
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内容,分析一下“我”能脱险得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练习。
1.在老师的教育下,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和方法。(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个满脸汗水的男孩迅速扶起了在他后面摔倒的同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这段话。
我特别喜欢游泳,每天都坚持练习。工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学校组织了一次游泳竟赛,同学们都忍不住情不自禁地为我鼓掌,我获得了一等奖。老师告诉我们,好成绩的取得,跟是否勤学苦练有很大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列病句。
(1)我们要可惜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灯是爱迪生发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老师打手势让大家平静下来,点名让我来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
19、习作与表达
如果把你的家人比作是一种水果,你觉得他们分别会是什么呢?他们会有哪些相似之处?每天生活在这个“水果园”里,你感觉怎么样?给每个熟悉的家人写上一段。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选择和家人相像的水果,抓住相似点写出人物特点,同时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③字数在350字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