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我记住金奎叔的话,从此不再怕鹅了。有什么可怕的!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怕它干吗?果然,我不怕它,它也不敢咬我,碰到了,只是吭吭叫几声,扇几扇翅膀,就摇摇摆摆走开了。
看到牛,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我觉得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平白地去欺负它干吗?
A. 通过被鹅追咬这件事,“我”明白了之前看问题的角度是盲目的。“我”后来改变了看问题的角度,心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明白了不应该盲目害怕,也不应该无故欺负弱小。
B. 金奎叔的话让“我”不再怕鹅了,因为“我”比鹅强大,只有那些强大的事物才值得怕。
2、下列选项中词语与人物搭配不当的是( )
A.梅兰芳——刚正不阿
B.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C.孙悟空——上天入地
D.西门豹——百发百中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红穿着校服静静地站在队伍中,毫不引人注意。
B.全场的观众听了他热情洋溢的演讲,热血沸腾。
C.这件事真是让人费解,我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从何下手。
D.同桌的成绩下降了好多,我愤愤不平地鼓励他,并表示会帮他补习。
4、“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中的“堙”字正确的理解应该是( )
A.淹没
B.填塞
C.烟雾缭绕
D.淤塞
5、下列词语,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三头六臂
B.神通广大
C.随遇而安
D.刀枪不入
6、下列多音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铺满 床铺 铺路
B.似乎 相似 好似
C.降服 投降 降落
D.露水 露脸 露丑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吕蒙常常手不释卷,后来成为吴国的一代名将。
B.听到这个好消息,全家人镇定自若地庆祝了一番。
C.老师在班级群里留言“同学们马上打开桌面上的网课软件准备上课了,请大家不要潜水,要积极与老师互动”。
8、比一比,组词。
跪(_______) 摸(_______) 概(_______) 脱(_______)
脆(_______) 模(_______) 既(_______) 蜕(_______)
9、古诗词阅读。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诗的前两句是_________描写,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这是一首______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的感情。
10、课内外语段比较阅读。
语段一: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但是 所以)飞机飞行就安全了。
——选自《蝙蝠和雷达》
语段二:①潜水艇是怎样发明的呢?为了让一种船(一边 既)能在水面划,(一边 又)能在海底游,科学家观察到了鱼这种动物。鱼肚中有一种东西叫鱼鳔,里面装满了空气。在鱼想潜到水底时,将鱼鳔中的空气排出,浮力就立刻变小了,鱼可自由地沉下水面。
②依照鱼鳔的工作原理,意大利发明家博列里制造出了一艘潜水艇,艇内装有一个由皮革制成的潜水袋,利用从皮革袋中排水或注水来控制潜水艇的沉浮。这就是最早的潜水装置。现代潜水艇的外壳和内壳之间有一个专门的水舱,叫作压载水舱,这是潜水艇的沉浮装置。有时为了使潜水艇能够迅速地上浮或下沉,在现代潜水艇内还专门设置了速潜水舱。
——选自《鱼漂与潜水艇》
【1】在语段一和语段二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打上“√”。
【2】语段一和语段二分别写了什么?请选一选。
语段一(______) 语段二(______)
A.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B.科学家从鱼身上得到启示,制造出潜水艇。
【3】读语段一,我知道了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____),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____),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____)。读语段二,我知道了潜水艇的(____)和(_____)就相当于鱼鳔,能够通过排水或注水来控制潜水艇的沉浮。
【4】语段一和语段二的第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
A.引起下文 B.点明中心 C.总结全文
【5】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连一连。
青蛙 飞机
蜻蜓 电子蛙眼
鲸 改良轮船行驶速度
11、课外阅读。
唯一的水
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中,有一个人已经行走了两天,还在途中不时遇到沙暴,他已认不得正确的方向。正当他快撑不住时,他( )发现前面有一幢废弃的小屋。
他欣喜若狂,走进了屋内。这是一间不通风的小屋子,里面堆了一些枯朽的木材,他几乎绝望地走到屋角,却意外地发现这里( )有一台抽水机。
他兴奋地上前抽水,可是怎么也抽不出半滴来。他垂头丧气地坐在地上,却看见抽水机旁有一个用软木塞堵住瓶口的小瓶子,瓶上贴了一张泛黄的纸条,纸条上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才能抽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水装满!”他拔开瓶塞,发现瓶子里( )装满了水。
他的内心此时非常矛盾:如果自私点,只要将瓶子里的水喝掉,他就不会渴死,就能活着走出这间屋子!如果照纸条上说的那样做,把瓶子里唯一的水倒入抽水机内,万一水一去不回,他就会渴死在这地方了。
到底要不要冒险呢?
最后,他决定把瓶子里唯一的水注入抽水机。他将水全部灌入看起来破旧不堪的抽水机里,用颤抖的手抽水,水真的大量涌了出来!
他喝足水后,把瓶子装满水,用软木塞封好,然后在原来那张纸条后面,又加上自己的话:“相信我,真的有用, 。”
【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合适的词语。
A.果然 B.居然 C.突然
【2】文中那个人“欣喜若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请你找出文中主人翁内心矛盾的原因,并用“ ”画出来。
【4】请你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横线处填写一句富含哲理的话,下列句子中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唯有信任,能使你生活美好
B.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C.在取得之前,要先学会付出
D.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
【5】你怎么理解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
【6】读过短文后,请你提一个能帮助理解短文内容的问题,并试着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
12、记叙文阅读。
洁白的木槿花
一到夏天,院子里的木槿就开花。母亲一见洁白的木槿花,就会眼含泪水,嘴唇哆嗦着说:“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这里面有个故事。
我五岁那年,右腿忽然青肿了一块,痛得我成天哭喊。母亲见我熬不过,就背着我去廖医生家。廖医生是个老中医,退休后在家里开了个小诊所。他医术好,心也善。
廖医生看了我的腿,责备我母亲:“再晚来两天,右腿就废了。这是骨髓炎,严重了,就得截肢!”母亲不敢出声,眼眶却红了。其实不能怪母亲,父亲去世后,母亲终日为一日三餐发愁,哪有闲钱给我治腿?母亲担心地问能否治好,得到廖医生的肯定回答后,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
廖医生给我敷了草药,又交给母亲两帖中药,说两天后再来换药。母亲颤声问要付多少钱,廖医生说五块钱,母亲的脸红了,局促不安地说:“我,我只有两块多钱,能不能下回补上?”廖医生爽快地说:“行,不急,啥时有钱啥时给。”
母亲借不到钱,但我的腿不能不治。母亲只好揣着八个鸡蛋去廖医生家。那时鸡蛋很便宜,几分钱一个。廖医生不肯收,母亲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下来了。廖医生的眼睛也湿了,安慰母亲:“好,我收下。钱的事,不要说起。”看了几次腿,母亲已欠廖医生二十八块钱了,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
再去廖医生家,母亲带上了家里惟一的母鸡。廖医生死活不肯收,母亲哽咽着再三哀求。廖医生拗不过,说:“好,就算我买你的,十块钱,好吗?”说着,硬塞给母亲十块钱。那时一只鸡最多卖四五块钱。母亲说啥也不肯接钱。回到家里,母亲发现中药纸包里有十块钱,当晚就去了廖医生家,把钱从门缝里塞进去了。
两天后,又该去换药,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不料廖医生找上门来了。谈话间,廖医生惊喜地发现了院子里的木槿花,说:“木槿花是上好的中药,一两值两块钱呢!摘了卖给我,好吗?”母亲惊喜万分,连忙摘木槿花。廖医生拿秤一称,竟有一斤。他说:“这下好了,你再也不用欠我钱了。”此后,去廖医生家治腿,母亲就带点木槿花去。母亲不用欠廖医生钱,廖医生反而每次付给母亲一点钱。不久,我的腿治好了。
第二年,廖医生竟去世了。母亲十分伤心,去廖医生家吊唁。母亲从他家属口里知道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木槿花是不能做中药的。母亲哇的一声嚎哭起来:“我的恩人呀……”
几年后,母亲也去世了。临终拉着我的手说:“儿啊,我死后,在我的坟墓周围栽一圈木槿。”如今,每到夏天,母亲坟墓周围就开满木槿花——圣洁无比的木槿花。
【1】第1自然段中说,母亲一见木槿花,就会含着泪嘴唇哆嗦着责备自己:“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母亲为什么要反复责备自己“好糊涂”?
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是对母亲动作、神态的描写,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说母亲坟墓周围开满了“圣洁无比的木槿花”,这“圣洁无比的木槿花”象征的是( )
A.人世间纯洁善良、扶弱济困的美好情感。
B.廖医生高超的医术。
C.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长着蓝翅膀的老师
①小雏菊幼儿园的园长奶奶急坏了,因为小家伙们满地爬,桌子、椅子四处跑。
②今天,幼儿园来了一位会飞的老师,孩子们可高兴了。他们不吵不闹,睁大眼睛怪地看着新老师,一对蓝翅膀叠放在她的背上呢!
③“你们喜欢我的翅膀吗?”老师说着,慢慢地张开那对天蓝色的翅膀。翅膀轻轻毕扇起一阵温柔的风,教室里一下子就充满了透明的五色。
④“真美呀!”孩子们说。老师问道:“那你们想飞吗?”
⑤“想啊,可是我们没有翅膀呀!”孩子们着急地说。
⑥“所有的孩子都是有翅膀的,只要想飞就能飞。”老师说。
⑦“真的吗?”“真的!飞吧,飞吧!”
⑧孩子们背上果然扑扇着五颜六色的翅膀,一个接一个紧跟着蓝翅膀老师,飞出了教室…
⑨园长奶奶吓坏了,追着孩子们喊:“快下来!快下来!”孩子们飞得正高兴,才不会下来呢!
⑩孩子们飞着□飞着□一棵大树热情地招手□孩子们□到我的树上来做窝吧□师领着孩子们齐刷刷地落到树上□为树爷爷唱了一支好听的歌□唱得树爷爷哈笑□
⑪从这以后,小雏菊幼儿园的孩子经常飞。他们有时飞得近,有时飞得远。他们认识了大地上的城市、河流和山脉,还同天空中的白云、小鸟都交上了朋友。
⑫自从孩子们会飞以后,小雏菊幼儿园的桌子、椅子也变乖了。它们每天干干净串,排着整齐的队伍站在幼儿园教室里,不再到处乱跑。
⑬如今,园长奶奶也喜欢那位长着蓝翅膀的老师了。
【1】给短文第⑩段补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孩子们的表现让园长奶奶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照样子,填写合适的内容。
【3】读第⑧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想象到的画面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义中一开始写“桌子、椅子四处跑”,后来“桌子、椅子也变乖了”。这两处表面上在写 _________ ,实际上在写 _________ ,写出了 _________ 。
【5】你喜欢这位长着蓝翅膀的老师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甲乙两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竞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乙文:立志读尽人间书
①自幼聪明过人的苏轼,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常常出口成章,发言为诗。许多年长的人都来向小苏轼请教学问,渐渐地,小苏轼的名声就传出去了。
②小苏轼听多了众人的夸奖,再加上自家书房中已经找不到没读过的书,于是骄傲了起来。他觉得自己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代大赋、唐代诗歌都很精通,可以说到了“学富五车”的程度。小苏轼便在自己书房挂出了一幅自己写的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③一天,有位远道而来的白发苍苍的老人说:“这本书很多字我不认识,我问了几个文人,也都不认识。大家都说你是神童,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小苏轼听了,十分得意地接过老人手里的书,心想:不就是几个字吗?我肯定认识!当他翻开书,看了老人书中的一些字,立刻呆住了。他对这本书很是陌生,因为没有看过,所以书里面很多字都不认识。这时,他恍然大悟,感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对着老人满含希望的眼睛,他惭愧地摇了摇头。
④自这件事后,小苏轼醒悟了: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以前真不应该骄傲自满!他忽然想起自己写的那幅对联不太合适,便连忙回到书房,准备扯下来扔掉。就在动手的一瞬间,小苏轼忽然停住了手脚。他略一思索,拿来笔,在这幅对联上下联的前面各加了两个字,变成了下面的字样: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⑤小苏轼仔细端详一番,满意地打开书本,又发愤用功学习了。这一切都被站在窗外的母亲看在眼里,她满意地笑了。
⑥苏轼从小常常对自己严格要求,在做学问上知错就改,刻苦勤奋,这让他受用终生。
【1】阅读甲文,魏校长听了周恩来的回答,为什么连声赞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第⑤自然段中“这一切都被站在窗外的母亲看在眼里,她满意地笑了中,母亲“满意地笑了”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俗话说:“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完甲乙两文,请谈谈你为什么读书?并简单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求完成句子练习。
(1)天火熄灭。(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拒绝了。(用关联词将两句话连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需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
(4)它的工具是那样瘦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列一段话。
王明是四一班的学习委员,他深受同学们的关爱。今天下午第二节课举行演讲班级比赛,他在热心的掌声中走上了讲台。经过激烈的比赛!王明获得了班级演讲冠军。
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马路两边,种着美丽的花园。
__________________
(2)战士们冒着蒙蒙细雨和泥泞的道路前进。
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这段话中共有四处错误,请进行修改。
王小军喜欢酷爱打乒乓球。他勤奋克苦在训练时,球技不断提高。果然,他在全市小学生乒乓球竞赛中,夺得了冠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我们看过很多神话和通话,里面的人物有的本领高强、爱憎分明,如哪吒、葫芦娃;有的机智聪明、惩恶扬善。如神笔马良;有的美丽纯洁,温柔善良,如白雪公主。你了解他们吗?你喜欢他们吗?你还喜欢那些人物呢?
如果有机会和他们中的某一位过上一天,你会选择谁?你们会一起去哪里?会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写下来。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