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正确读音。
憧憬(tóng chōng) 活泼(pō bō)
率真(lǜ shuài) 绽开(zhàn dìng)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鹤发童颜”形容小孩子的外貌非常可爱。
B.“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中的“唯”是“唯一”的意思。
C.《呼风唤雨的世纪》中“呼风唤雨”指人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D.《精卫填海》《凿壁偷光》《三顾茅庐》《王戎不取道旁李》都是有名的历史故事。
3、“鹰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空中看到地面上很小的目标。”句中“敏锐”一词可以用( )来替换。
A.敏慧 B.敏感 C.灵敏 D.快捷
4、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既使 灌溉 山崩地裂 容光焕发
B.出塞 枯萎 无可耐何 呼风唤雨
C.奇观 慎重 精疲力竭 通情达理
D.撤换 奥密 随遇而安 愤愤不平
5、破折号的作用主要有三种
课文《白公鹅》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有两个破折号,都是_____的作用。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声音延长
C、表示话题转移
6、选择题:
联系课文内容,“走月亮”的意思是( )
A.在月亮里走路
B.在月亮下行走,散步
C.走在月球上
7、下列选项中,词语搭配有误的是哪一项?( )
A.改善生活
B.改良技术
C.改正方法
D.改变态度
8、看拼音,写词语。
xī shū cā shì zhāo xiá tián bà
( )( ) ( ) ( )
yōu yù jié nàn zhǔ zǎi liǎn jiá
( )( )( )( )
9、古诗阅读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随着_______的变化,人们看到的庐山景色也各不相同,这表现了庐山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读了前两句诗,我们明白了一个与“观察”有关的道理( )
A.经过反复观察,结果才会准确。 B.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会有不同。
C.观察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D.经过连续观察,结果才会准确。
【3】诗人因为__________,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那么,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哲理,可以用俗语概括为“_________”。我们从中受到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文回眸室。
(1)张国强同学遇到的麻烦是__________
柯岩通过自身的经历告诫他_________
(2)读了本文,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了本文,我知道写信的格式:
称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署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七巧板
①七巧板是一种益智游戏。顾名思义,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而这七块板可拼成许多图形(1600种以上),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多边形等。我们也可以用它拼成各种人物、景物、动植物,还可以拼成一些中、英文字母。
②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到了明代基本定型,明、清两代在民间广泛流传。十八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引起了外国人的极大兴趣,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
③制作七巧板是一件十分简单的事,材料也很普通:一支黑色笔、一把尺、一把剪刀和一块正方形纸板。你可以参照右图,用彩色笔把它们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后,沿线条剪开,一副全新的七巧板就做好了。
④通常情况下,用七巧板拼摆出的图形必须由全部的七块板组成,且板与板之间要有连接,如点的连接、线的连接,或者是点与线的连接。七巧板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几个人同时玩。
⑤按不同的方法拼摆七巧板,不仅能锻炼动手能力,而且能培养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一般情况下,七巧板的玩法有以下4种:
一是依图成形,即根据已知的图形来拼摆出答案;
二是见影排形,从已知的图形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排法;
三是自创图形,可以自己创造新的玩法、排法;
四是数学研究,利用七巧板来求解或证明数学问题。
——自“360百科”,有改动
【1】七巧板被称为“唐图”,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2】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请按时间顺序填写七巧板的发展历史。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
【3】读短文,按要求圈画相关语句。
(1)用七巧板拼摆图形的规则有哪些?用“_____”画下来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七巧板是一种益智游戏”?用“ ”画下来。
【4】短文是从______、______和玩七巧板的规则、好处以及方法等方面介绍七巧板的。
【5】很多人都喜欢玩七巧板。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请结合短文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由于这一猛撞(zhuàng chuàng),“玛丽号”自己也受了伤,终于停了下来。
“诺曼底号”上有二十八名船员和一名女服务员,还有三十一名乘客,其中十二名是妇女。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shà chà)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xiōng xióng)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hē hè):“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1】这是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中的部分段落,课文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
【2】给短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3】画“______________”的语句,这是对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
①老北京的房顶铺的都是鱼鳞瓦,很结实。对于我们许多孩子而言,鱼鳞瓦的房顶,就是我们的乐园。老北京有句俗话,叫作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说的就是那时我们这样的小孩子,淘得要命,动不动就爬到房顶上揭瓦玩,这是那时司空见惯的儿童游戏。
②其实,平日里在房顶上疯跑的游戏,并没有任何内容,但形式带给我们的快乐大于内容,能惹得邻居大骂却又逮不着我们,便成为我们的一乐。当然,要说我们最大的乐,那还是秋天的摘枣和国庆节的看礼花。
③那时我们的院子里有三棵清朝就有的枣树。我们可以轻松地从房顶攀上枣树的树梢,站在树梢上,拼命地摇树技,让那枣纷纷如红雨落下。比我们小的那些小不点儿,爬不上树,就在地上头碰头地捡枣,大呼小叫,这可真的成了我们孩子的节日!
④打枣一般都在中秋节前,这时候,国庆节就要到了。打完了枣,下一个节目就是迎接国庆了。
⑤国庆节的傍晚,扒拉完两口饭,我们会溜出家门,早早地爬上房顶,占领有利地形,等待礼花腾空。那时候,即使平常骂我们最欢的大妈大婶,也网开一面,一年一度的国庆礼花,成了我们上房的通行证。由于那时没有那么多高楼,晚霞中的西山一览脚下。我们的院子就在前门西侧一点儿,天安门广场更是看得真真的,仿佛就在眼前,连放礼花的大炮都看得很清楚。看着晚霞一点点消失,等候着夜幕一点点降临,就像等待着一场大戏上演一样。我们坐在鱼鳞瓦上,不住问:“礼花什么时候放啊?”
⑥其实,我们心里都清楚,让我们期待和焦急的,不仅仅是礼花点燃的那一瞬间,更是礼花放完的那一刻。由于年年国庆都要爬到房顶上看礼花,我们都有了经验:随着礼花腾空会有好多白色的小降落伞,一般国庆那一天都会有东风,那些小降落伞便都会随风飘过来。降落伞飘来的那一刻,我们会立刻大叫着,一下子都跳了起来,伸出早已经准备好的妈妈晾衣服的竹竿,争先恐后去够那些小小的降落伞。
⑦当然,够得着够不着,全凭风的大小和运气了。因为那一刻,附近四合院的鱼鳞瓦顶上站满和我们一样的孩子,在和我们一样伸着竹竿够降落伞。风如果小,就被前面院子的孩子够走了;风要是大,降落伞就会从我们的头顶飞走,逗着我们玩。记得国庆十周年,那时我上小学五年级,属于大孩子了。那一天晚上,不知是天助我也,还是那一年国庆放的礼花多。降落伞飘飘而来,一个接着一个,让我轻而易举就够着一个,还挺大的个儿,成为我拿到学校显摆的战利品。
⑧也就是从那一年以后,我没再上房玩了。也许,是认为自己长大了吧。
——本文选自《愿时光能缓,故人不散》,作者肖复兴,有改动
【1】下列词语中,不能替换第①自然段中“司空见惯”一词的是( )
A.不足为奇
B.与众不同
C.习以为常
D.屡见不鲜
【2】文章主要描写了两件童年趣事,请给每件事取一个小标题。
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
【3】对句子“这可真的成了我们孩子的节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孩子们都可以在摘枣的活动中感受到节日般的快乐。
B.孩子们可以轻松地从房顶攀上树梢摇枣,像过节一样开心。
C.孩子们为院子里有三棵清朝就有了的枣树而像过节一样开心。
D.爬不上树的孩子可以在地上快乐地捡枣,尽情大叫,像过节一样开心。
【4】第⑥自然段中的“经验”指的是( )
A.我轻而易举够着一个降落伞
B.骂我们最欢的大妈大婶会网开一面
C.这里能看清楚放礼花的大炮
D.白色的小降落伞会随东风飘过来
【5】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③自然段“我们可以轻松地从房顶攀上枣树的树梢,站在树梢上,拼命地摇树技,让那枣纷纷如红雨落下”中,作者把“枣”比作“____________”,让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并写下来。
风要是大,降落伞就会从我们的头顶飞走,逗着我们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句子,用一组连续的动作写一件你做过的趣事。(不少于3个动作)
降落伞飘来的那一刻,我们会立刻大叫着,一下子都跳了起来,伸出早已经准备好的妈妈晾衣服的竹竿,争先恐后去够那些小小的降落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结尾说:“也就是从那一年以后,我没再上房玩了。也许,是认为自己长大了吧”。在你的成长经历中,哪一刻也觉得自己长大了?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给这篇文章选择一个题目或自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A.屋顶 B.快乐 C.童年的游戏 D.______________(自拟)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爬山虎的脚(节选)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 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 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请选择合适的词,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紧贴 触 注意 拉 巴 萎
【2】文中“原来”“不几天”“后来”“现在”等词,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可以删除吗?为什么?
(1)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日积月累。
1.绿水本无忧
2.雾锁山头山锁雾
3.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4. 曲曲环环路
丁丁冬冬泉
16、修改下列一段话。
王明是四一班的学习委员,他深受同学们的关爱。今天下午第二节课举行演讲班级比赛,他在热心的掌声中走上了讲台。经过激烈的比赛!王明获得了班级演讲冠军。
__________________
17、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中用错的标点。
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18、请在修改下面的书信:两处错字,两处格式错误,一处语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题目:我和___________做游戏
我们看过很多神话和童话,里面的人物有的本领高强、爱憎分明;有的美丽纯洁、温柔善良……如果有机会让你和他们中的某一位一起做一次游戏,你会选择谁?你们准备玩的是传统游戏还是新游戏?是室内的还是室外的……发挥想象,重点把游戏过程写清楚,还可以写写自己当时的心情。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完成习作,不少于400字,书写工整、标点正确。
提醒: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