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调动(diào) 暴雨(bào)
B.呢喃(nán) 舒畅(chàn)
C.阿嚏(qì) 诧异(chà)
D.熨帖(wèi) 鞠躬(ɡōnɡ)
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拟人句的一项是( )
A.顽皮的雨滴最喜欢在雨伞上跳舞。
B.柳树笑弯了腰。
C.他像大哥哥似的,很会照顾人。
3、下列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放晴:阴雨后天气转晴的意思。
B.凌乱:杂乱而无条理。
C.潮湿:含有比正常状态下较少的水分。
4、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人参(shēn) 农舍(shè) B.兴旺(xīng) 呢喃(ní)
C.扎手(zā) 调整(tiáo) D.满载(zài) 浸透(jìn)
5、形近字组词。
洞( ) 准( ) 暴( )
桐( ) 堆( ) 瀑( )
壁( ) 撞( ) 抱( )
辟( ) 童( ) 饱( )
6、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叶子 一( )小花 一( )汗水
一( )谷粒 一( )秋风 一( )大树
7、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1)毛老师惊奇的问 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
(2)医生握紧贝贝的手说 放心吧 孩子 你不会死的
8、读拼音,写词语。
lǒnɡ zhào lián penɡ fú lǔ chuànɡ zào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chūn ɡēnɡ xún luó ɡǎn chù liáo kuò liú lián wànɡ fǎn
9、课内精彩阅读。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 ,唱出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 ,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 ,合奏出一首 ,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 。
【1】把选文补充完整。
【2】选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3】在大自然中,你还听过哪些美妙的声音?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松(鼠 舅)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jiào jué)。松柏(bǎi bó)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 漂)到树妈妈的脚下。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1】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的字或拼音,画“√”。
【2】用“ ”画出文段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两个语句,其使用的修辞手法都是( )
A比喻 B排比 C拟人
【3】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段内容,写出与下列过冬行为匹配的主体。
存粮食_____ 挖地洞_____
穿衣裳_____
11、阅读理解
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 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1】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_____________
【3】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
【4】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花钟(节选)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下午五点,紫茉莉苏醒过来;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文中哪句话概括了这段话的大意?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2】“欣然怒放”中“怒”在文中应该选第( )种意思。
A.生气、气愤
B.气势盛
C.谴责
D.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
【3】“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中“含笑一现”这个词语让我们感受到昙花开花______的特点。
【4】根据短文内容连一连。
凌晨四点 万寿菊 从梦中醒来
七点 牵牛花 舒展自己的花瓣
下午三点 睡莲 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晚上七点 月光花 欣然怒放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富饶的西沙群岛(节选)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照样子写词语。
圆溜溜(ABB)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这段话讲了西沙群岛的鱼有两个特点: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 。
【3】选文中“多得数不清”可换成哪些四字词语?请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具体描写________种鱼的特点。
【5】对文中最后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鱼和水各占一半
B.因为海水多鱼也多
C.鱼非常多
14、阅读
了不起的音乐家
在乡下一家并不豪华甚至有些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在欣赏楼上传来的优美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如珠子在盘中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着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着。忽然,“滴答”一声。一滴水滴在了他的脸上,他睁眼一瞅,又一滴水滴入了他的眼里。他气愤极了,大声喊:“来人!”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来 旅客气愤地问 楼上是谁 怎么往地上乱倒水呢 是音乐家贝多芬 服务员赶忙答道。旅客一听名字,怒气消了一半。“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滴下来?”“不,不,我自己去。” 旅客转步上楼,透过门缝见贝多芬全神贯注地弹着钢琴,琴边有盆水。他正纳闷,突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啊!原来贝多芬苦练得手指都发烫了,需要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在门外站了很久才离开,当他下楼时,暗暗感叹道:“了不起的音乐家!”
【1】将标点补充完整。
【2】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两组反义词
( )——( ) ( )——( )
【3】给文中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高亢:( )
A.高兴
B.声音高而洪亮
C.高傲
【4】给文中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关照:( )
A.关心照顾
B.互相照应
C.口头通知;叮嘱
【5】用“﹏﹏”划出描写贝多芬苦练的句子。
【6】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7】找出描写滴水原因的句子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贝多芬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15、课外阅读。
______
一只小乌龟,甲壳十分坚硬,野兔、刺猬之类的小兽站在它身上,它不但不会被压垮,还能走动。它自吹自播(léi)地说:“你们太轻了,踏在我身上简直像一片鹅毛!”
“那你能负担多重呢?”野兔问,“你能驮(tuó)得动大象吗?”
“它有多重?”
“一般的也有一两吨重吧!”
“轻而易举,让它来吧!”乌龟说。
恰好一只大象路过这里,听到小乌龟的大话,哈哈笑着说:“这倒是件新鲜事。我们大象能驮别的东西,可从来没听说有谁能驮我们的,如今我倒要看看你这个小东西的本领!”
小乌龟瞥(piē)了大象一眼,大象真像一座山。可是小乌龟的傲气比山还要大,它说:“好吧,我要让你看看谁的本领大。你到我的背上来吧!”说着,它挺了挺身子。
大象的一只脚刚踏上小乌龟的背,咔察一声,可怜那自不量力的小乌龟就这样结束了生命。
【1】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我出对应的四字词语。
(1)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______
(2)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多指做力不能及的事情)。 ______
【2】短文主要讲述了______自吹自擂,让______踏上自己的背,结果______的故事。
【3】短文中大象说的“这是件新鲜事”指的是( )
A.小乌龟要驮起大象。
B.小乌龟的甲壳十分坚硬。
C.小乌龟能轻易驮起野兔、刺猬。
D.小乌龟的本领很大。
【4】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5】读完短文后,你想对小乌龟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石榴开花了,一朵朵挂满枝头,仿佛一个个小喇叭一样。(用划线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腊梅花开了。(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天考试,小明怎么可能不来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填一填,让句子意思更具体:
二丫__________________地跑过来,抢过饼干就__________________地吃起来。这么热的天,你跑哪儿去啦?瞧你的脸晒得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
1.同学们把校园打扮得绚丽多彩。(把句子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把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把句子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向校园里欢快的小鸟打招呼。(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声音真好听。(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们穿着民族服装。(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句中的错误。
1.我们观查事物时不仅要仔细,还要注意事物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
2.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从超市里买回了速冻饺子、牙刷、饼干、馒头等一大堆食物。
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下面的一段话。
希望已久的周末终于到来了,妈妈答应带我去新建的公园玩。一大早就催着妈妈收拾东西,水壶,激动的心早就飞到公园去了。那会是一个怎样的公园呢?会有哪些什么好玩儿的呢?穿好衣服、帽子,带着憧憬,我们出发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与表达。
要求:你的爸爸妈妈一定带你去了不少地方,可能学校也组织过春游、参观等活动。请你把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动写下来。
题目:那次玩得真高兴。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