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伊索寓言》是( )(国家)的寓言故事。
A.古希腊
B.法国
C.古埃及
D.意大利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告诫我们( )
A.在交往中要有分寸,少交朋友。
B.在交往中要学会尊重与宽容,广泛交友。
C.要广交好友,来者不拒。
D.要善交益友,乐交诤友,少交损友。
3、读课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是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一句来写的。
B.课文是按“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叙述的。
C.课文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D.西沙群岛的海水一片蔚蓝,十分美丽。
4、稻草人经历了种种悲惨的事,最后( )
A.倒下了 B.站着 C.弯着腰 D.躺着
5、形近字组词。
扬( ) 笛( )
杨( ) 迪( )
猜( ) 狂( )
清( ) 旺( )
6、把词语补充完整。
(____)高(____)淡 (____)(____)知秋 金桂(____)(____) 五谷(____)(____)
秋风(____)(____) 层(____)(____)染 (____)(____)累累 (____)华(____)实
7、猜字谜。(答案从课文中找)
(1)把“愉”的偏旁换成另一个,可以组成(______)字。
(2)江干李下见爪痕,是(______)字。
8、看拼音,写字词。
这学期,我们学校举办了“品味书香、lǎng dú经典”的活动。一段段美miào
的文字、如同qīng róu
的乐曲,深深地xī yǐn
了我。我爱美丽的hǎi bīn
小城,更爱雪花fēi wǔ
的小兴安岭。我喜欢西沙群岛yōu
美的风景
fēng fù的物产,更喜欢秋天随风piāo yáng
的luò yè
。
9、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有一次,父亲给他们买来一个小玩具飞螺旋——就像小朋友们玩儿的竹蜻蜓,使劲一搓就会飞起来。他们对这件玩具可着迷了,边玩儿边琢磨:这飞螺旋到底是怎么飞上天的呢?
他们也爱放风筝。在放风筝的时候,他们总在想问题。当时,人们一般认为,要做一架比空气重的飞行器是不可能的。可是他们想,风筝比空气重,为什么也能飞呢?他们还爱到野外去观察鸟类的飞行,有时一看就是大半天。他们想:鸟不是比空气重吗?鸟为什么能飞呢?
就这样,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产生了飞翔的信念。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陶醉——(________) 思索——(________)
【2】他们在思考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心里产生了飞翔的信念。
【4】有一次,父亲给他们买来一个小玩具飞螺旋——就像小朋友们玩儿的竹蜻蜓,使劲一搓就会飞起来。
这句话采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
10、聚焦文段、正确理解。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1】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称之为中心句。请在以上三段话中分别找出它们的中心句,并用“ ”画出来。
【2】文中“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这句话,作者把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写出了榕树的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以上文段中找到一句你认为最有新鲜感的句子,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一张纸条
上初中,我喜欢《格林童话》到了痴迷的地步。那时,父母工资微薄,除了维持生活以外,根本没有剩余的钱去买一本既不能吃又不能穿的书。
平时父母总是把钱放在写字台的抽屉里,而钥匙就放在写字台上。几经犹豫之后,我试着用钥匙找开了抽屉,从里面拿走了一张2元的纸币,第二天,我从书店里买回了那本梦寐以求的《格林童话》。几天过去了,风平浪静,父母似乎并没有发现我拿钱的事。
不久,书店里进了一批新书,其中《绿野仙踪》是我盼望已久的一本童话故事。禁不住“仙子”的诱惑,我如法炮制。当我再一次打开写字台抽屉时,却发现里面多了一张纸条:“峰儿,你是个好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你会永远做一个好孩子。”我很惭愧,取出纸条,悄悄地锁上了抽屉。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一张纸条成了我一生的警示,一张纸条给了我一生的尊严。
【1】读读想想,选择最合适的答案,把序号(字母)填在括号里。
(1)从文中找出两个我非常喜欢《格林童话》的词语是________
A.痴迷 喜欢 B.犹豫 痴迷 C.痴迷 梦寐以求 D.禁不住 梦寐以求
(2)对本文中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告诉我们父母教育孩子要采取适当的方式。
B.告诉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诚实、勇于改正错误的人。
C.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征得家长的同意。
D.告诉我们私自拿家里的钱去买书是错误的。
【2】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1)“几天过去了,风平浪静……”“风平浪静”在短文中指_______。
(2)“禁不住‘仙子’的诱惑,我如法炮制。”“如法炮制”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
(3)“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类似的错误”在短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
【3】从文中哪句话看出这张纸条对“我”的教育极大?请用“——”在文中划出来。
【4】父母为什么要在抽屉里留一张纸条呢?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
12、阅读。
眼镜床
蜘蛛奶奶在给小外孙织床。她的眼睛不好使,织一织就得歇一歇。小青蛙好奇地问:“蜘蛛奶奶,你干嘛要织一会儿,停一会儿啊?”蜘蛛奶奶说:“唉,年纪大啦,眼睛不行了,害怕织错。”小青蛙说:“你干嘛不买一副眼镜呢?”蜘蛛奶奶说:“买眼镜要过河,我不会游泳呀!”
第二天,小青蛙从河对面给蜘蛛奶奶买来一副眼镜。蜘蛛奶奶试了试,说:“哎呀,你弄错了,这是平光镜,我不能用。”
小青蛙重新换了一副,自己先试了试。他觉得这副眼镜戴和不戴不一样,这回该对了吧?谁知,蜘蛛奶奶试过后说:“这是近视镜,我要的是老花镜。”
小青蛙又换了一次,这一次终于对了。蜘蛛奶奶戴上老花镜,织得飞快,不一会儿,那张小床就织好了。
小青蛙问 蜘蛛奶奶 这床叫什么名字呀 蜘蛛奶奶说 叫眼镜床 我要让大家都记住是你给了我这么大的帮助
【1】给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好奇(_______) 帮助(_______)
【3】短文写了____________因为年纪大,眼睛不好使,织床很慢,后来青蛙替她买了三次眼镜,第一次买来的是______,第二次买来的是______,第三次买来的是_________
【4】蜘蛛奶奶给这张床起名叫“眼镜床”是因为(______)(填序号)
①这张床的样子像眼镜。
②蜘蛛奶奶是戴着眼镜织床的。
③是要让大家都记住小青蛙的帮助。
【5】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小青蛙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大画家的小老师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sōnɡ)。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ɡòu)买。
传说有一次戴嵩的好朋友请他作画。画什么呢?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他一会儿浓墨(mò)涂抹(mǒ),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画错啦,画错啦!”一个牧童挤进来喊道。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就呆住了。这时,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ǎi)地说:“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牧童指着画上的牛,说:“尾巴画错了。两头牛相斗的时候,全身的力气都用在角上,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的。您画的牛尾巴是翘(qiào)起来的,那是牛用尾巴驱(qū)赶牛蝇的样子。您没见过两牛相斗的情形吧?”
戴嵩听了,感到非常惭愧。他连连拱手,说:“多谢小老师指教。”
1.短文中的“大画家”是________,他画了一幅____________。
2.换一种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2自然段中描写戴嵩作画的是哪两个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商人是如何称赞这幅画的?教书先生又是怎么称赞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画家的画错在哪儿?用“——”画出短文中有关句子。
6.读了这篇短文,我们从大画家身上看到了______________的可贵品质,“小老师”能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很了不起。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怪物咕吧的嘴巴
有一年冬天,特别的冷。萝卜村的村民们都躲在家里,不敢出去。大家都在家里穿着棉衣,瑟瑟发抖。实在太冷了,他们就互相抱在一起取暖。
这个时候,咕吧来敲门了。他看到大家冷成这个样子,就说:“我来给大家烤烤火。”
村长赶紧拉住咕吧说:“不不不,我们不烤火,要保护树木,保护森林。”
咕吧说:“我知道你们节约木材,所以,我不用木材给你们烤火,我有别的办法。”不用木材,用什么烤火?大家都很奇怪。
咕吧出去了。一会儿,他抱来了一块大石头:“烤火的东西来啦。”
村长问:“冰冷的石头怎么能烤火呢?”
“哈哈,你不知道我咕吧的厉害了吧?”咕吧得意地说,“我会让它热起来的呀。”说完,咕吧就张开他的大嘴巴,对准石头吹气。“呼——”大家都惊呆了。因为从咕吧嘴里吹出来的不是气,而是火!这火在大石头,上烧啊烧啊,最后把石头都烧红了。烧红的石头,就像一块巨大的木炭一样,发出了非常大的热量,整个屋子里都暖洋洋的了。村长把村子里怕冷的人都叫来,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围着这块大石头取暖。等到石头慢慢暗下去,不太热的时候,咕吧又张开他的大嘴巴,“呼呼”地吐火。
以后,每个星期天咕吧都会来,用他的大嘴向大石头喷火,给大家取暖。
(有改动)
【1】村民们很冷,却不烤火的原因是( )
A.害怕咕吧
B.村民们很穷
C.他们不怕冷
D.他们要节约木材
【2】咕吧用 __________________给村民们取暖。
【3】用“ ”画出文中表示天冷的句子。
【4】读一读文中画“﹏﹏”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
【5】你喜欢怪物咕吧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
【6】结合短文内容说一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富饶的西沙群岛(节选)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照样子写词语。
圆溜溜(ABB)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这段话讲了西沙群岛的鱼有两个特点: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 。
【3】选文中“多得数不清”可换成哪些四字词语?请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具体描写________种鱼的特点。
【5】对文中最后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鱼和水各占一半
B.因为海水多鱼也多
C.鱼非常多
16、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 ②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上面的两句话连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篇童话故事,制作一张童话推荐卡,分享给大家。
童话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寓言二则》课文内容填空。
1、《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滥竽充数》:告诉我们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过的寓言故事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9、大家过完“六。一”儿童节,又过端午节。6月2日这天,学校发了三则通知,内容如下:
通知 今天下午2点,请全体师生和同学到大操场包粽子。 少先队大队部 |
请用修改符号修改这则“通知”中的4处错误。
20、修改病句(在原句上修改)。
(1)答完试卷,我又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检查了一遍。(去掉“全神贯注、”)
(2)越听越不自在,心情越来越不平静。(在“越听越不自在”前加“我”)
21、阅读课后,三年级二班的元元发现钢笔不见了。他估计落在阅览室了。请帮他写寻物启事。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