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句子,用近义词替换划线词语。
(1)朱德和战士们一道去挑粮。( )
(2)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重新搬了回来。( )
(3)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
(4)多么令人难忘啊!( )
2、照样子,写词语。
香喷喷(ABB式)_________ _________
摇摇晃晃(AABB式)_________ _________
3、加一加,再组词。
例:包→ ( 跑 ) 跑步
关→( ) 申→( )
以→( ) 京→( )
气→( ) 因→( )
4、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 )古迹 ( )气( )现 害群之( )
( )水秀 ( )风( )雨 漏网之( )
5、比一比,组词语。
央____干____各____杨____
秧____汗____路____场____
6、按课文内容填空。
1.,金石为开。
2.一言贵于千金,。
3.一年四季,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的。蓝天之下,高高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
、壮丽。
4.清明时节雨纷纷,。
5.偏坐金鞍调白羽,。
6.,明日何其多!
,万事成蹉跎。
7、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 的打“×”
1.《雪孩子》中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雪孩子当成人来写。(_____)
2.《敕勒歌》是北朝民歌。(_____)
3.“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字读“jiàn”。(_____)
4.“危楼高百尺”中的“危”是“高”的意思。(_____)
8、回忆课文内容,在说法正确的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遇到问题时,要积极动脑筋。_________
【2】“我”很难过,水彩笔把画弄脏了。_________
【3】在《妈妈睡了》一文中,小作者感受到睡梦中的妈妈好美丽,好温柔,感受到妈妈好累。 _________
【4】“路人借问遥招手”的下一句是“侧坐莓苔草映身”。_________
9、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 (______)
2.《登鹳雀楼》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 (______)
3.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 (______)
4.曹冲想到了称象的办法。 (______)
5.坏事不可能变成好事。 (______)
6.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北部。 (______)
10、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央”是独体字,用部首查字法查“央”,先查“|”,再查4画。(______)
2.“朱德同志戴着草鞋,穿着斗笠。”这句话是对的。(______)
3.雨点、霜冻、雪花、梅花是一类词语。(______)
4.《曹冲称象》中的曹冲是个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孩子。(______)
5.《狐假虎威》根据《伊索寓言》改编,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其他动物。(______)
11、同步阅读。
池鱼之殃
从前,有座城市。一天,城门失火了,附近池塘里的一条鱼看见了,它慌忙唤醒沉睡的伙伴们:“城门着火了,咱们快逃吧。”
别的鱼听了,都不以为然,它们说:“城门着火了,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要跑,你自己跑!”那条鱼只好自己逃走了。
城里的居民都来救火,他们拿着桶、脸盆冲向池塘,纷纷从池塘里取水救火。火被扑灭了,池塘里的水也快用完了。没有逃走的鱼都倒了霉,它们在池塘的泥里挣扎着,不久,就干死了。
【1】那条鱼告诉别的鱼快逃,它们为什么不以为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逃走的鱼为什么都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告诉我们( )
A.救火需要用池塘里的水。
B.看见火就赶紧逃走。
C.表面看起来好像没有关系的事物往往存在着很密切的联系。
12、课内阅读。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觉察到。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指明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1】文章共有____个自然段,第一段有____句话。
【2】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夜幕降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毛主席做出了哪些贡献?从文中找出来,用“———”画出来。
13、重点段落品析。
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儿奶酪,高兴极了。可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俩开始拌起嘴来。
这时有只狐狸跑了过来。
“小家火们,你们秒什么呀?”狐狸问道。
“我们有块奶酪,不知道该怎么分。”熊弟弟对狐狸说。
“这事好办,我们来帮你们分吧!”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过来掰成了两半。
【1】在文章画线部分的句子中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____——____ ____——____
【2】____和____捡到了一块儿奶酪。
【3】熊哥哥和熊弟弟为什么拌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植物妈妈有办法(节选)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
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豌豆妈妈更有办法,
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
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1】选文一共写了三种植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植物与其种子的传播方法连一连。
蒲公英 动物挂住“带刺的铠甲”
苍耳 风吹“降落伞”
豌豆 太阳晒豆荚
【3】“带刺的铠甲”指的是______,穿上“带刺的铠甲”后,孩子们会去到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吗?请你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_______一只象脚鼓,_______欢乐的鼓点,_______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文中横线上。(填序号)
①踩着 ②敲着 ③接过
【2】我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填序号)
A.周总理穿着漂亮的傣族服装很高兴。
B.周总理穿着傣族服装,高兴地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3】在泼水节里人们互相泼洒水是为了__________。
【4】除了穿着傣族服饰,周总理还与傣族人民一起跳舞庆祝,可以看出周总理是个__________的人。
16、句子天地。
(1)雾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
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一边喊,一边向小白兔家奔去。
用带点词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点困难算什么,我们能被吓倒吗?
换种说法,句意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洪水 治好了 禹 人们 带领
连词成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仿写句子。
(1)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
有时候_________________,有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平常小猫在花丛里______________,在草坪上______________,在院子里____________________,在厨房里__________________。
18、看图写话。
仔细观察图上有谁,它在做什么?可能会想什么,说什么?展开想象,用几句通顺的话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表示,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
19、口语交际。
周末,小亮写完作业后想看会电视,他该怎样对妈妈说呢?试着补充下面的句子。
小亮:___
妈妈:看电视多浪费时间呀!你去看会书吧!
小亮:___
妈妈:那好吧!只能看20分钟哟!
小亮:___
20、
看图写话。
图中有什么动物?发生了什么事?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吧!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