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
B.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C.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D.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2、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是以下哪个诸侯国的公子?( )
A.秦国
B.齐国
C.赵国
D.韩国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权力部门应当善待媒体,善用媒体,信任媒体,以便使媒体更好地发挥引导社会热点、通达社情民意、搞好舆论监督的作用。
B.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法律空白。
C.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D.凭借着在本届澳网比赛中的超强发挥,李娜成为第一个晋级大满贯赛决赛的亚洲球员,从而奠定了她中国体坛一姐的宝座。
4、(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航天科技工作者们要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不断开创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新局面,使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远。
②诺贝尔文学奖如同有力的推手,把获奖者鲍勃·迪伦的作品放在最醒目的位置,而面对波澜壮阔的订书潮,一些出版社有些措手不及,纷纷紧急加印。
③微信朋友圈里种种养生文章催生养生产品推销的乱象,常有一些企业通过东拼西凑的一篇篇牛头马面的文章推销各种不合格养生产品。
④好教材少不了好故事。教汉语时首先从学习者熟悉的故事入手,从讲故事的角度编写汉语教材,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⑤种种迹象表明,导致公司此次遭受巨大损失的始作俑者恰恰是经理自己,由于他贪图眼前的利益而使公司的资金链断裂。
⑥这种不看红灯就结伴过马路的行为,在他看来简直是不可理喻的事,因为制定红绿灯规则的初衷就是保障过马路行人的安全。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5、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矮小的白桦树
【苏联】叶夫图申科 刘文飞译
我们是矮小的白桦树,
我们像一根根尖刺,
死死地扎进你们严寒的指甲缝。
永冻带的王国
带来各种愚昧,
为了把我们压得更低。
巴黎的栗树,你们奇怪吗,
傲慢的棕榈,你们痛苦吗,
看到我们躬身?
时装的卫士,你们忧愁吗,
见我们全都是夸西莫多?
你们温暖舒适,
我们有公民的勇敢,
你们忧伤而又庄重,
送来了道德的支撑。
我们的同行,你们认为
我们不是残疾树,
可绿叶虽然不美,
冰雪中却是攻击的旗帜。
谢谢!无论如何,
我们坚守在天空下,
当我们受到野蛮的欺辱,
并未见你们的道德支撑。
当然,你们比我们自由,
我们的根却扎得更深。
当然,我们不在巴黎,
但在寒带我们却价值更高。
我们是矮小的白桦树。
我们狡猾地搔首弄姿,
可这只是虚情假意。
依恋也是一种不屈的姿势。
我们残疾地躬身,
可我们相信永冻带并不永冻,
这头怪兽会被赶走,
我们将获得匀称的权利。
但如果气候变化,
我们的枝丫
能否接受自由的形状?
我们已经习惯了丑陋。
这让我们深深地痛苦,
严寒始终在将我们折磨。
可我像尖剌死死地站着,
我们是矮小的白桦树。
1966年
(有删改)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死死地扎进你们严寒的指甲缝”中的“严寒的指甲缝”这一短语,形象地表明了白桦树生存环境的恶劣。
B.“我们不是残疾树,/可绿叶虽然不美,/冰雪中却是攻击的旗帜”,强调“我们”并不在意外表。
C.“当我们受到野蛮的欺辱,并未见你们的道德支撑”,意在谴责“巴黎的栗树”和“傲慢的棕榈”。
D.在诗人的眼中,和栗树、棕榈相比,矮小的白桦树根扎得更深,在寒带的价值更高。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黎的栗树,你们奇怪吗,/傲慢的棕榈,你们痛苦吗,/看到我们躬身?”用了呼告、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对这些“时装的卫士”的质问。
B.“时装的卫士,你们忧愁吗,/见我们全都是夸西莫多?”句中的“时装的卫士”外表光鲜,而“夸西莫多”外表丑陋,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C.“见我们全都是夸西莫多”一句中,把矮小的白桦树比作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夸西莫多,生动形象。
D.“但如果气候变化,/我们的枝丫/能否接受自由的形状?”一句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为文章奠定了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3】诗中所写的矮小的白桦树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4】作者在刻画矮小的白桦树这一形象时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的开篇,气势不凡,达到了先声夺人的目的,精要地概括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了阿房宫依山势而修建阿房宫的走势,突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描写建筑的长廊、高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中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阿房宫赋》中,杜牧善于用比喻,其中描写宫女们乌黑油亮的长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阿房宫赋》中,杜牧用夸张、衬托的手法,从渭河水面上漂浮物的角度,极言宫女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阿房宫赋》中,作者写阿房宫占地之广、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经典的八个字,描写浩荡的农民起义埋葬了秦王朝的统治,而供统治者享乐的阿房宫也随之化为灰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作者求贤若渴,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屈驾前来探望自己。
(2)《劝学》中,以“木”“金”为喻,目的是为了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结论,突出学习的重要意义。
(3)杜牧的《阿房宫赋》描写了秦宫内奢靡的生活场景,他写道“____________”那是宫车驶过;车声渐行渐远,最终“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让马儿到长有香草的水边或高地散步休息,来表达诗人的美好追求。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赋的手法写出了雪下得早,“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雪下得广。
(3)在《赤壁赋》中,苏轼在问客为什么洞箫吹得凄婉哀怨之前,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自己的神态和动作进行了刻画。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始皇即位后,南征北战,在军事上取得一系列成果,贾谊在《过秦论》中形容为“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其威慑力使“______,______”。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以声写声和以形写声,生动描绘出了乐声的动听悦耳和变化多端。
(3)孝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价值标准,“讲孝道”的观念在古诗文中多有体现,如“______,______”。
11、(1)转朱阁,_______________,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
(2)_____________________,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4)天朗气清,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5)去年今日此门中,_______________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6)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 (《礼记》)
(7)___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8)__________________,唇亡齿寒。(《尚书》)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中吕】卖花声·客况
张可久
十年落魄江滨客,几度雷轰荐福碑①,男儿未遇暗伤怀。忆淮阴年少,灭楚为帅,气昂昂汉坛三拜②。
【注】①雷轰荐福碑:范仲淹是守鄱阳(今属江西),穷书生张镐来投。荐福寺有唐书法家欧阳询所书碑刻,其拓本值千钱,范仲淹准备为张镐拓印千本出售,以作为张镐赶考资费。备好纸墨,将拓未拓,忽然夜间雷雨大作,将碑击碎。②"忆淮阴”三句: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少年时家贫,曾受胯下之辱。后被刘邦登坛拜为大将,并辅佐灭楚兴汉。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元曲的标题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宫调、曲牌、题目。本曲中“中吕”是曲牌,“卖花声”是宫调,“客况”是题目。
B. 此出前三句,抒发了一种“志不得伸”的感慨,同时含蓄地诉说了落魄江湖的坎坷经历,充满了生不逢时的悲哀。
C. “十年落魄”,化用杜牧《遣怀》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取其流落失志之意。
D. “男儿未遇暗伤怀”一句承上启下,由客居境况的诉述转入内心情感的抒发,一个“暗”字,写出了作者的孤寂落寞,也写尽了人情的冷暖炎凉。
E. 最后三句是作者内心世的进一步展开,但作者并未直抒胸臆,而是巧妙地以对历史人物的回忆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无奈和悲观的人生态度。
【2】本曲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结合曲子内容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到彦之,字道豫,彭城武原人,楚大夫屈到后也。宋武帝讨孙恩,以乡里乐从,每有战功。义熙元年,补镇军行参军。后以军功封佷山县子,为太尉中兵参军。武帝受命,进爵为侯。彦之佐守荆楚,垂二十战,威信为士庶所怀。及文帝入奉大统,以徐羡之等新有篡虐,惧,欲使彦之领兵前驱。彦之曰:“了彼不贰,便应朝服顺流;若使有虞,此师既不足恃,更开嫌隙之端,非所以副远迩之望也。”会雍州刺史褚叔度卒,乃遣彦之权镇襄阳。羡之等欲即以彦之为雍州,上不许,征为中领军,委以戎政。彦之自襄阳下,谢晦已至镇,虑彦之不过己,彦之至杨口,步往江陵,深布诚款,晦亦厚自结纳。彦之留马及利剑名刀以与晦,晦由此大安。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其秋,迁南豫州刺史、临六州诸军事,镇历阳。上于彦之恩厚,将加开府,欲先令立功。七年,遣彦之制督尹冲、朱修之等北侵,自淮入泗。泗水渗,日裁行十里。自四月至七月,始至东平须昌县。魏滑台、虎牢、洛阳守兵并走。彦之留朱修之守滑台,尹冲守虎牢,杜骥守金墉。十月,魏军向金墉城,次至虎牢,杜骥奔走,尹冲众溃而死。魏军仍进滑台。时河冰将合,粮食又罄,彦之先有目疾,至是大动,将士疾疫,乃回军,焚舟步至彭城。初遣彦之,资实甚盛。及还,几百荡尽,府藏为空。文帝遣檀道济北救滑台,收彦之下狱,免官。九年,复封邑,固辞。明年卒,谥曰忠公。
(节选自《南史·到彦之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B. 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C. 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D. 元嘉三年讨晦/进彦之镇军/于彭城洲战/不利/咸欲退还夏口/彦之不回/会檀道济至/晦乃败走/江陵平/因监荆州州府事/改封建昌县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夫,是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处于卿、士之间的重要官职,可世袭,有封地。
B. 朝服,指在重大典礼时所使用的礼服,主要用于朝会,是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
C. 开府,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汉朝三公等可以开府,后世资格有时会放宽。
D. 封邑,指君主赐以领地或者食邑,并将封邑内的所有权力转让给封君作为奖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彦之屡立战功,逐渐成就威名。他因为与宋武帝是同乡,所以跟随着宋武帝参与讨伐孙恩;后来他凭借军功被封为佷山县子,担任了太尉中兵参军。
B. 彦之沉着冷静,辅佐文帝登基。针对文帝心有畏惧之事,他剖析了形势,进行了劝导;针对谢晦心有疑虑之事,他亲自拜访并赠送礼物,进行了安抚。
C. 彦之奉命北伐,取得初步成功。元嘉七年四月到七月之间,他率军从淮河流域进攻到泗水流域,一路行军迅速,陆续攻占北魏滑台、虎牢、洛阳等地。
D. 彦之陷入困境,北伐最终失败。北魏军队能够趁冬寒反击成功,主要原因是刘宋军队粮食耗尽、将士疾疫,彦之此时又目疾发作,难以有效指挥作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帝受命,进爵为侯。彦之佐守荆楚,垂二十战,威信为士庶所怀。
(2)初遣彦之,资实甚盛。及还,凡百荡尽,府藏为空。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天下事物中,我们最爱看长期磨出来的东西:奇伟层层的幽深崖谷,是亿万年冰河磨出来的;玲珑的圭璋瑚琏,是匠人长期加工磨琢而成的;小说里情意深挚的男女主角,必经多年的磨折久待,方能终成眷属;武林中的拳师侠客,必经长期的百炼千磨,才到达“电转泉流”的武艺绝境……
自然与人事,都难有一蹴而就的耀眼与圆满,而历经重重“磨砺”的,似乎才更耐人寻味,令人激赏。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磨砺方能生光”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