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绥化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在火车站,一男子因多次假摔而被揭穿。他不但死不承认,而且在指责声中出离愤怒了,竟然拿出匕首威胁揭穿者。

    ②“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文天祥就义虽已七个世纪有余,但他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的品德、九死不悔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千古。

    ③当古老的传统遇到现代社会“快速、便捷、卫生”的价值观时,国人对一次性餐具的消费更是让人惊心动魄

    ④西方人弄不明白,面对自然灾难,中国人为什么举国支援;西方的诗人搞不清楚,面对汶川、玉树、雅安大地震,中国的诗人为什么痛心疾首,长歌当哭

    ⑤南怀瑾先生虽屡遭磨难,却矢志不渝,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夜以继日,宵衣旰食,先后出版了三十二部专著。

    ⑥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笔走龙蛇的晋代书法,无一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直接展示。

    A.②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③④⑤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华春莹强凋,努力推动半岛问题和平解决,是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该发挥也正在发挥的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和担当。

    B. 人们在欣赏和赞叹《湘夫人》独特的南国风情和动人的艺术魅力时,却对湘夫人的实际身份迷惑不解,进行了长时间的探讨、争论。

    C. 专家从“科学与人文”的视角指出,柯洁和AlphaGo的对战所带来的社会焦虑,正是人文反思已跟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脚步。

    D. 父母在面对孩子犯错、不思进取等情况的时候,孩子自己明白错误所在,进而产生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 3、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面面相(觑:看) 进退维(谷:穷尽,指困境)  相得益(彰:明显)

    B. 义愤填(膺:胸)  销声迹(匿:隐藏)  笑大方(贻:心情)

    C. 莘莘学子(莘莘:众多) 兴未艾(方:正在)  相形见(绌:恶劣)

    D. 其妙(名:名声)  狼狈不(堪:忍受)  刻骨心(铭:镂刻,记载)

  • 4、对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得正确的几项是( )。

    A. 越来越紧,越来越大的风雪,已成了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自然背景,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B. 通过大风雪的描写,渲染了气氛。

    C. 由于风雪的变化,层层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深化了主题。

    D. 自然景物的描写能给小说抹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 悄.然无声(qiǎo) 相.机行事(xiàng) 恬.不知耻(tián) 罪行累.累.(léi)

    B. 踽.踽.独行(yǔ) 间不容发.(fà) 负隅.顽抗(yú)   插科打诨.(hùn)

    C. 艰苦卓.绝(zhuō) 方枘.圆凿(ruì)   莘.莘.学子(shēn) 呼天抢.地(qiāng)

    D. 韦.编三绝(wéi)  怙恶不悛.(quān) 天遂.人愿(suì) 独当.一面(dāng)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

    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以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201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亿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占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打造和经营现代工作室,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投入。

    (摘编自《大众日报》)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它就能被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圈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上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

    (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区、市)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是可喜的现象。

    B.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面临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是大众不接受传统文化造成的。

    C.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想吸引大众,就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成为“网红”。

    D.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精神。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A.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在引起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

    B.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C.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都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D.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三者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

    E.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方向一致,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3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古诗词名句默写。[前四题必做,后两题任选一题]

    (1)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论语》)

    (2)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赵师秀《约客》)

    (3)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4)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梨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

    (6)《渔家傲·秋思》中表现身处边塞的征人们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氓》中,女主人公遭到了氓在心满意足之后粗暴无礼的对待,自己的家人不仅不同情,反而还讥笑她,她却只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离骚》中,屈原在投机取巧违背准绳的世俗面前,烦闷失意、走投无路,却表示“________________”,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这种丑态。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 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众弟子各言其志,孔子对曾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的追求最为赞赏。

    ②《醉翁亭记》中,山间朝暮之景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晦明变化。

    ③《琵琶行》中,以环境描写烘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读书交流会上,主持人请你用一句古代诗文形容博学内省的重要意义,你会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

    (2)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感慨:当李存勖强盛的时候,“____________”;而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讥笑。

    (3)古代的诗人受到《楚辞·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启发,创造出“落木”一词,以指代落叶。该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点问孔子为何以“哂”字对待子路,孔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子路轻率急躁、不谦虚的缺点。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顽强抗争的精神。

    (3)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喻民众团结抗敌的意志不可阻挡,象征着抗金的正义事业必然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南歌子·次张定国韵

    朱熹

    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风月从今别一川。

    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目断晴空雁字连。

    (注)①张定国:张孝祥,字定国,南宋爱国词人。②危弦:指急促的弦声。

    1赏析“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的表达效果。

    2下阕是如何表达词人的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肇,字伯始,高祖赐名焉。历通直郎、散骑侍郎、魏郡太守,为政清简,加以匡赞,甚有声绩。景明末为畿内大使,黜陟善恶,赏罚分明。转太府卿,兼御史中尉,持法仁平,断狱务于矜恕。尚书令高肇,世宗之舅,为百僚慑惮,以肇名与己同,被令改易。肇以高祖所赐,秉志不许,高肇甚衔之。世宗嘉其刚梗

    卢昶在胸山,肇谏曰:“知贼将屡以宿豫求易朐山,臣愚谓此言可许。朐山久捍危敝,宜速审之。若必如此,宿豫不征而自伏。持无用之地,复旧有之疆,兵役时解,其利为大。”世宗将从之,寻而昶败。后迁侍中。萧衍军主徐玄明斩其青冀二州刺史张稷首,以郁州内附,朝议遣兵赴援。肇表曰:“玄明之款,虽奔救是当,然事有损益。且灾俭之年,百姓饥敝饿死者不少。何以得宜静之辰,兴干戈之役?军粮资运,取济无所。且新附之民,服化犹近,特须安帖,不宜劳之。”世宗并不纳。大将军高肇伐蜀,肇谏曰:“臣闻: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兵者凶器,不得已而后用。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 世宗又不纳。

    肃宗即位,出为使持节,加相州刺史,有惠政。肇于吏事断决不速,主者谘呈反覆,有时不晓,至于再三,必穷其理,虽宠势干请,终无回挠。方正之操,时人服之.及领军元义之废灵太后,将害太傅、清河王怿,乃集公卿会议其事。于时群官莫不失色顺旨,肇独抗言以为不可,终不下署。正光元年八月卒,年六十九。肃宗举哀于朝堂。赠谥文贞公。

    (节选自《魏书·游肇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

    B.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

    C.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

    D.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畿内,古代指王都及其管辖地区。后称“京畿”“京兆”,泛指京城及四周管辖的地方。

    B.太府,官署名。北魏孝文帝末年,改少府为太府,以少卿、卿为主官,掌财称库藏。

    C.御史中尉,官职名。北魏由御史中丞改置。北魏战时有军中执法性质,便于监察武官。

    D.文德,可指写文章的道德,也可指礼乐教化,文中特指与“武功”相对的礼乐教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肇政事处理稳妥,政绩突出。他初为官便获得声名,转任后公平宽容处理事务,任相州刺史时决断吏事必求其理,当时人们都很佩服他。

    B.游肇为人刚直不屈,方正忠义。他对于高肇欲令其改名,坚决同绝;他而对时局多次上疏皇上,请求谨慎用兵;虽未被采纳,但忠义可嘉。

    C.游肇论事权衡利弊,敢于谏言。他对于敌人多次请求交换朐山以及对于高肇征伐蜀地的行为,都能权衡利弊后向朝廷上奏谏言。

    D.游肇德行节操坚定,据理力争。他曾作为使者出使,也曾在吏事上不受宠臣显贵十涉,更曾在朝堂独白据理力争,死时皇帝亲自为其举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肇以高祖所赐,秉志不许,高肇甚衔之。世宗嘉其刚梗。

    (2)于时群官莫不失色顺旨,肇独抗言以为不可,终不下署。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精致华美的睡袍,他感到非常开心。回家后他迫不及待地穿上睡袍,在书房里走来走去,想要体验穿新衣的快乐。可是,很快他就快乐不起来了,家里的旧式家具、污糟地板以及各种陈设在新袍子的衬托下显得十分不和谐。他再没有心思去感受袍子的舒适和华贵,而是赶紧把家里的陈设都换成新的,以求跟新袍子相匹配。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