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交通违章处理中,“买分卖分”形成了黑色产业链,严重损害了正常的交通管理秩序,侵蚀了最为基本的社会公义和执法公信力。

    B. 韩国国会高票通过对总统朴槿惠的弹劾案后,舆论开始聚焦于韩国宪法法院在6个月内最终能否通过韩国历史上的第二次总统弹劾案、朴槿惠下台后韩国对内对外政策的走向以及对东北亚的影响。

    C. 作为公益性的教育资源,博物馆应担当起“雅俗共赏”的社会服务职能,不仅要鼓励寻常百姓常来常往,更要供学者精英雅玩品鉴。这无疑是当下博物馆建设需要明确的功能定位。

    D. 由于大多数消费者不能确定卖家真实信息,无法提供相应的消费凭证,所以对微商的投诉往往无法受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

  •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你我多年故交,等你第二家连锁店在北京开业那天,我一定带上几个朋友早早惠临。

    B. 京城一别,转眼十年,闲暇之时我常常垂念同学们在大学时相处的美好时光,感到满足与幸福。

    C. 我自认是一位很友善且知道感恩的人,在诸位芳邻的支持和帮助下,咱们小区建设一定会蒸蒸日上。

    D. 顷奉信函,知悉您的求职需求,敝公司经营恰处关键期,诚邀您加盟,与我们同舟共济,共创未来。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 地名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是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的见证、情感的寄托,切忌不可因长官意志或眼前经济利益而“任性”修改。

    C.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和财富的同时,也给国际社会带来了经济、政治、外交和社会层面的各种威胁与挑战。

    D. 丝绸之路指古代起始于中国,向西延伸,连接中亚、西亚、欧洲。这些商路,最早是陆路上的丝绸贸易,后来也包括海路上的丝绸贸易。

  • 4、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和八百多年的建都史,它在不同朝代也有着不同的称谓,下面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  

    A.大都

    B.中都

    C.上都

    D.南京

  •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学生会经过调査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提出了很多建议,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B.王明给送还失物的人发短信:日前丢失钱包,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往致谢,请在家等候。

    C.刘菲菲同学写了一则寻物启事:本人昨天不慎将语文书遗失在操场看台上,如有捡到者,请从速交还。

    D.看见张老师的儿子和女儿正在一起开心地做智力游戏,她向张老师赞道:“令郎与令爱真是太聪明了!”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中,绿色低碳成为一大亮点。近日,北京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冬奥会低碳管理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经过综合测算,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产生的碳排放量全部实现中和。之所以会取得如此成效,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林业碳汇做出了突出贡献。

    林业碳汇是碳中和的一种创新方式。林业碳汇是指通过种植林木吸收已经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实现控制净碳排放总量的效果。在专家看来,实现“碳中和”需要同时做好“加减法”,林业碳汇属于其中的“加法”。《报告》显示,北京市政府和张家口市政府分别完成71万亩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和50万亩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工程,并委托专业机构完成了相应碳汇量的监测与核证工作,核证碳汇量分别为5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和5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北京市政府、河北省政府分别将上述碳汇量全部无偿捐赠给北京冬奥组委。

    林业碳汇在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发展林业碳汇,进行碳汇交易,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论的具体实践。

    (摘编自王方琪《冬奥与减碳专题——冬奥背后的林业碳汇》)

    材料二:

    2018年10月8日,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全球1.5℃升温特别报告》中指出,为实现全球升温1.5℃以内的目标,必须在21世纪中叶实现全球范围内净零碳排放。而从全国各用能部门的碳排放现状来看,当前中国的碳排放趋势仍然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其中包括电力在内的工业产业仍然是最主要排放源,从各主要用能部门的碳排放达峰数据测算结果来看,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仍然面临较大挑战。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会议对“30·60目标”【注】的重大意义以及相关工作做出重要阐述和部署,会议强调“十四五”作为碳达峰的关键期与窗口期,需要推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转型工作。高碳行业低碳化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经之路其转型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图表一:2020年我国各领域各行业能源消费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占比

    图表二:中国分行业达峰路径预测

    部门

    2030年能源需求预测

    2030年碳排放达峰预测

    45.4亿吨(不包含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

    工业

    26.7亿吨

    57.1亿吨(含能源消费和生产过程)

    建筑

    8.60亿吨

    9.69亿吨

    交通

    5.99亿吨

    11.55亿吨

    【注】“30·60目标”: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摘编自施懿哀等《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转型金融发展分析》)

    材料三:

    2016年被誉为中国绿色金融元年。2016年8月31日,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将绿色金融定义为“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在《指导意见》的推动下,我国绿色金融产品与政策工具等领域取得了诸多进展,到目前已经围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保险、绿色基金与碳金融等建立了多层次的绿色金融市场,并匹配了相应的政策支持,是全球首个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国家。

    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已经为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相关测算显示,在碳中和愿景下,我国所需要的绿色低碳投资规模应该在100万亿元以上;另一方面,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例如绿色金融服务的碎片化现象、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并不能适应碳中和愿景等。对此,央行行长易纲已经提出了逐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的五大支柱。可以想见,未来绿色金融领域将在政策支持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与此相关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碳交易碳期货等领域,都将存在丰富的投资机会。

    (摘编自《碳中和实现三大路径、八大投资领域》)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IPCC报告号召在21世纪中叶实现全球范围内净零碳排放,我国提出的“30·60目标”响应了该目标。

    B.当前中国的碳排放仍然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而电力产业是2020年我国碳排放增长趋势最明显的产业。

    C.根据全国各用能部门的碳排放现状,工业部门的碳排放将会给2030年碳达峰目标实现带来较大挑战。

    D.钢铁、交通等是2020年我国占比较高的碳排放源,其低碳化转型在“十四五”碳达峰的关键期显得十分重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及周边地区将林业碳汇全部捐赠给北京冬奥组委,因此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实现了“碳中和”

    B.林业碳汇是实现国家碳中和的一种创新方式,同时也是“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

    C.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多层次的绿色金融市场,标志着我国构建起较为完善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

    D.央行行长易纲认为,当绿色金融领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与其相关的领域都将存在丰富的投资机会。

    【3】请结合文本概括实现我国“30·60目标”的路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合抱之木,________________       (《老子四章》)

    (2)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

    (4)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5)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对于天地间不属于自己的事物,应有“________________”的洒脱,而对于造物者提供的无穷无尽的宝藏,又应有“________________”的快意。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七一奖章”获得者张桂梅在颁奖仪式发言中所说的“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湖南岳阳楼上的“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我们能想到《岳阳楼记》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社”,本义指土地神,又指祭祀土神,引申指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涉及“社”的内容,请你写出两个出自不同古诗词的有“社”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有言:“故意合则胡越为昆弟,由余、越人蒙是矣;不合,则骨肉出逐不收,朱、象、管、蔡是矣”。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与这句话意思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诗人创作时也喜用神话故事,李白在《蜀道难》中就借用了“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蜀道的开辟之难。

    (3)“她是一株永不褪色的青松,昂然屹立在太行山上。”这是人们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的赞美。“松”字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桃花源记》描写桃花林的绝美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乃写景妙笔,色彩绚丽,景色优美,仿佛有阵阵清香从笔端溢出。

    (2)范仲淹《渔家傲》中的“__________”,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__________”,都用到了“角”这一意象。

    (3)荀子《劝学》中,用“蚓”和“蟹”作对比,先天条件不足的蚯蚓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而螃蟹“__________”却“__________”,是用心不专一的缘故。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述而》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表明了孔子对于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的态度。

    (2)《劝学》中,荀子以雕刻为喻,认为如果轻易放弃,那么“____________”,如果坚持不懈,那么“___________”。

    (3)边塞诗里经常出现“红旗”的意象,用“红旗”代指军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元)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1下列对诗歌中的用典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头城”即金陵,今南京,昔为六朝都城,是诗词中常见的历史遗迹,是代表着六朝过往繁华的典型意象。

    B.“形胜地”化用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钱塘自古繁华”,点明石头城地处东南,地势优越,风景优美。

    C.“樯橹”运用借代的手法,和苏轼《念奴娇》中的“樯橹”一样,都是指代战船,从而暗写与此地相关的战争。

    D.末句脱胎于刘禹锡《石头城》“淮水城头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但是情感不同,此诗哀伤,刘诗昂扬。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起笔用“空”字,是说诗人站在城墙上,极目远望,一片空旷,天空也显得低了,眼界开阔,顿生目空一切,傲视古今之感。

    B.上片后几句连用几个意象,想象历史上曾经接连不断的激烈战争场面,鲜活地再现了英雄豪杰征战南北的英姿,表达崇敬之情。

    C.“歌舞尊前”三句,感慨曾在这里唱歌跳舞、推杯换盏、对镜梳妆的人,不觉间流逝了青春,充满了对时光和年华逝去的无奈。

    D.下片中的“芳草”和“明月”一个年年勃发,一个永照秦淮,是它们装点了寂寞的宫殿,冲淡了历史、人世纷纭变化的伤感。

    3此词次韵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题材都是咏史怀古,请从景物特点、表现手法、思想情感方面,比较两首词的不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 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庄子·养生主》)

    [注]  ①适:偶然。②帝:天帝,最高的天神。③县:倒悬。

    1比较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找出与“然则吊焉若此”句式相同的一项(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C.不吾知也 D.何以伐为

    2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庄子认为人体禀受于自然,方才有生死,如果好生恶死,这就忘掉了受命于自然的道理。

    B.在庄子看来,忧乐不能入,死生不能系,做到“安时而处顺”,就自然地解脱了,犹如解除了倒悬之苦。

    C.选文中老子听凭天命,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的人生态度,与《逍遥游》所表现的哲学思想迥异。

    D.秦失认为,他和老聃已经看淡了生死,世人喜生恶死显然违背了自然规律,背弃了实情。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语叫圈层突破,它的意思是说,人们如果想获得不一样的人生,必须不断打破已经固化的圈子,这样才能让人生不断走向更高的层次。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