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天雪,武卧啮雪

    B.羝乃得归

    C.乃武置大窖中

    D.汉节牧羊

  • 2、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B.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C.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D. 吴质不眠依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 3、下面哪个成语典故和棋文化有关(   

    A.势如破竹

    B.出奇制胜

    C.专心致志

    D.泾渭分明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B.在华语乐坛上占有特殊一席的女歌手齐豫即将在北京举办演唱会,然而在发布会上,齐豫却不能自已地泣不成声,因为她宣称这将是自己最后一次举办演唱会。

    C.显然,打造“信用政府”和发展“民营经济”这两个热点,在民众的关怀下不期而遇

    D.一个明智的人应当具有一叶知秋、举一反三的能力。

  •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北斗”闪耀到“九章”问世,每一项成果都凝聚着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心血。

    B.考古专业学子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关系到他们能否为中国考古事业作出贡献。

    C.减税降费政策红利不仅有力支撑我国经济快速恢复,而且减轻了企业税费负担。

    D.国家在重大战略需求的驱动下,多学科交叉会聚与多技术跨界融合将成为常态。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上海开启了生活垃圾分类 “强制时代”。按照总体部署,继上海之后,全国另外45座城市也将跟进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早在几十年前,德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就开始了垃圾分类的持久战。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磨合,目前有些做法已经比较成熟并取得了良好效果。1993年,原建设部出台《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我国多次制定相关垃圾分类规则,陆续推进实施也已有20多年历史,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十分缓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垃圾分类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对垃圾分类的标准和具体做法,相应的奖惩措施没有明确规定。

    (摘编自人民网评:垃圾分类是中国社会文明课程的“单元测验” 文 / 宗利)

    材料二:

    “垃圾分类”一直在倡导,极少被践行,可以说是垃圾分类工作所面临的真实写照。如今,“立法强制”或将成破解垃圾分类难题之关键。

    超大城市先行先试,或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则是因为超大城市本身面临着较繁重的垃圾处理问题,“垃圾围城”已经成为绕不过去的槛,超大城市已然没有多少时间再等着靠倡导出效果了,必须要出立竿见影的实招硬招。

    二则,超大城市往往都自带流量与话题。在这些城市强制推行垃圾分类,容易形成全民关注与讨论,近期上海垃圾强制分类就成了网络热议话题。

    垃圾分类要求在源头上科学立法,既要听取民众的意见,也可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做法,同时做好法规实施的配套细则,如处罚、惩处措施等。还要进一步做好相关知识技能的宣传与普及,并为民众践行垃圾分类创造尽可能便利的条件。

    (摘编自夏熊飞《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来源:中国青年报)

    材料三:

    日本垃圾分类的历史是法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从1900年的《污物清扫法》到2000年的《循环性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法律经过了多次修订。

    日本政府认为,为解决废弃物回收问题,需要摆脱“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型”的经济社会,建设环境负荷小的“循环型社会”。提出,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还规定了减少产生、再利用、再生利用、回收热量、适当处理等的优先顺序,从而实现了减少原料、重新利用、物品回收的法制化。

    日本的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记者了解到,日本小学四五年级就专门开设了学习垃圾分类的课程,日常生活中一些未按规定分类的垃圾会被拍照,在学校作为反面教材使用。

    德国:如何打造全球领先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

    德国是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其垃圾循环利用率达65%左右,包装行业可达到80%以上。

    在德国垃圾回收利用的整个链条,两个关键环节起到重要作用:一是如何教育民众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二是分类回收的垃圾如何进行专业处理再利用。

    自20世纪初,德国就开始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从最初的垃圾不分类,至眼下的5类生活垃圾,德国民众接受了近百年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

    从幼儿园阶段起,德国小朋友就要培养垃圾分类丢弃的习惯。到了小学,垃圾分类是课本内容,学校会系统性教导学生垃圾分类知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等,从小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

    (摘编自新华社驻外记者实地探访:突破垃圾分类难点有哪些国际经验可借鉴?)

    1下列关于垃圾分类的信息,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早在半个世纪前,德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就开始了垃圾分类的持久战。经过长时间的磨合,目前他们垃圾分类的做法已经比较成熟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B.从先行推广垃圾分类的德、日等国家看,这些国家都注重垃圾分类的教育,小学入学伊始就开设垃圾分类的课程,进行专门系统的垃圾分类知识学习。

    C.从先行推广垃圾分类的国家历史看,德、日都经过一百年左右修改法律与教育国民的过程,因此,中国要取得垃圾分类的良好效果,预计也将近一个世纪。

    D.我国从1993年开始出台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并多次制定相关垃圾分类规则,陆续推进实施,但由于各种原因,推进十分缓慢。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7月1日,上海开启了生活垃圾分类 “强制时代”。按照计划,不出意外的话,继上海之后,全国另外45座城市也将跟进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B.在这次垃圾分类中,我国超大城市先行先试,原因或出于垃圾处理对超大城市而言,已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是超大城市往往都自带流量与话题。

    C.日本政府在垃圾分类中注重法制的完善,多次修订法律。并在实施垃圾分类中提出,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还规定了减少产生、再生利用、再利用、回收热量、适当处理等的优先顺序。

    D.德国垃圾回收中有两个环节做得好:一是如何教育民众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二是分类回收的垃圾如何进行专业处理再利用。其垃圾循环利用率达65%左右。

    3读了上述材料,如果你是上海某学校的校长,你将怎么来实施你们学校的垃圾分类工作?请写一下你的做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也讨论到了“学”与“思”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抱负、自信的豪情,体现了一位改革家的胸襟。

    (3)“落日”这一物象常出现于古诗当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就有“__________”,其他诗人也有诗句“__________”,渲染了环境的氛围,营造了独特的意境。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   _________”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2)荀子在《劝学》的结尾处感叹道,蚯蚓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这都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紧接着从反面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列举了六位经过磨炼终担大任的人,其中讲舜的句子是“__________”讲傅说的句子是“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一句直接点明阿房宫占地广阔,而“________”则指出阿房宫是依着山势走向修建的。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出音乐演奏的一种特殊效果:虽然中间暂时停顿,但听众仍会沉浸在原来的审美情境中。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含蓄地提醒人们,随着时光的流逝,人民将淡忘失去国土耻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山高水曲的特点。

    (3)《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用地理空间的有限来反衬自身愁怨无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庄周在《逍遥游》中,借汤与棘的对话,连用两个比喻句来描述大鹏鸟形体庞大,这两个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词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如《诗经·氓》,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女主人公见不到心上人的愁苦。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由写景向写人过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释)①煮白石:葛洪《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

    1从题材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_的诗。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冷”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由于天冷、心情冷而想念山中友人。

    B.标题中“寄”一词,自然吐露对山中友人的思念,有一份深挚的情意。

    C.诗人在全椒山寻找着友人,却无处见踪迹,只看到满山的纷纷落叶。

    D.在语言运用上没有惊人的词句,而是平淡冲和,颇有陶渊明的风格。

    3联系全诗,对“山中客”这一人物形象加以评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善骑射,初隶骑御马直,选为散直。

    宝元初,赵元昊反,时偏将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常为先锋。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犹存,帝尝敕青敷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地。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不敢奉诏。

    皇佑中,广州变侬智高反,陷邕州,又破沿江九州,围广州,岭外骚动。仁宗以青数有战功,欲召见问以方略,会贼寇广州,命图形以进。青上表请行,翌日入对,自言:臣起行伍,非战伐无以报国。愿得蕃落骑数百,羁贼首致阙下。帝壮其言,遂除宣徽南院使经制广南盗贼事。先是,蒋偕、张忠皆轻敌败死,军声大沮。青戒诸将毋妄与贼斗,听吾所为。陈曙乘青未至,辄以步卒八千犯贼,溃于昆仑关,殿直袁用等皆遁。青曰:令之不齐,兵所以败。晨会诸将堂上,揖曙起,并召用等三十人,按以败亡状,驱出军门斩之。

    已而顿甲,军中休十日。舰者还,以为军未即进。青明日乃整军骑,一昼夜绝昆仑关,出归仁铺为阵。贼既失险,悉出逆战。青执白旗麾骑兵,纵左右翼,出贼不意,大败之,斩首数千级,智高夜纵火烧城遁去。迟明,青按兵入城,招复老壮七千二百尝为贼所俘胁者,慰遣之。

    还至京师,帝嘉其功,拜枢密使。初,青既行,帝每忧之曰:青有威名,贼当畏其来。左右使令,非青亲信者不可;虽饮食卧起,皆宜防窃发。乃驰使戒之。

    始,交阯愿出兵助讨智高,余靖言其可信,具万人粮于邕、钦待之。青既至,檄余靖无通使假兵,即上奏曰:李德政声言将步兵五万、骑一千赴援,非其情实。且假兵于外以除内寇,非我利也,蛮夷贪得忘义,因而启乱,何以御之?请罢丢交阯助兵。从之。

    明年二月,疽发髭,卒。帝发哀,制祭文,遣使赍中牢丰祠其家,谥武襄。

    青为人慎密寡言,其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尤喜推功与将佐。始,与孙沔破贼,谋一出青,贼既平,经制余事,悉以诿沔。沔始叹其勇,既而服其为人,自以为不如也。

    (节选自《宋史·狄青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B.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C.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D.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地,指门阀地位。魏晋之际,为讲求门阀特权形成的一种以贵族门阀为贵的等级制度。

    B.交阯,指越南。秦朝以后,设“交阯郡”,十世纪三十年代独立建国后,北宋称其为“交阯”。

    C.祭文,祭祀或祭奠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用来颂扬逝者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D.中牢,即少牢,古代祭祀用的牛、羊二牲。根据祭品搭配的种类不同,有“太牢”“少牢”之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青作战勇猛,沉着冷静。狄青曾在多次战斗中,八次被流箭射中;蒋偕等人战亡,士气低落,狄青告诫诸将不要轻举妄动。

    B.狄青出身低微,自警内省。狄青早期是一名骑兵,凭战功屡被提拔;脸上留有黑字却不愿去掉,以此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

    C.狄青治军严明,长于谋略。狄青统一指挥各部时,整肃军纪,将袁用等人依法斩首;考虑国家长远利益,阻止余靖对外借兵。

    D.狄青率先垂范,不计名利。战事不顺时,狄青经常冲锋在前;战后,又把功劳让给其他人,令同僚叹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宗以青数有战功,欲召见问以方略,会贼寇广州,命图形以进。

    (2)且假兵于外以除内寇,非我利也。蛮夷贪得忘义,因而启乱,何以御之?

    【5】在平定智高之乱时,狄青采取了哪些措施?请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狂人日记》中,鲁迅借狂人之口发出了怒吼:从来如此,便对么?

    材料二:

    意大利杰出的绘画大师莫迪里阿尼创作的肖像画里,许多成年人的肖像只有一只眼睛露出来。别人问他是何用意,他说:因为我用一只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用另一只眼睛审视自己。

    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