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对子:稻草捆秧父抱子 ________
2、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万象更(_____) 截然不(_____) 张灯结(_____) 无独有(_____)
见微知(_____) 锲而不(_____) 不可思(_____) 一心一(_____)
万不得(_____) 聚精会(_____) 津津有(_____) 垂头丧(_____)
头晕目(_____) 滔滔不(_____) 泪(_____)雨下 喜出(_____)外
1.上面的词语中是AABC结构的是:_______、_______,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
2.上面的词语中含有近义词的是:______、______,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
3.上面的词语中含有反义词的是:_________,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4.上面的词语中比喻有恒心,有毅力的是:________,它的近义词是有________、_________。
5.上面的词语中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的是:_______,它的近义词是有_________、_________。
6.上面的词语中含有比喻修辞修辞手法的是:_______,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
3、用“续”组成词语,填入下面句子中。
(1)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_____搬到岸上。
(2)阴雨连绵的坏天气_____了半个月,叫人实在难受。
(3)电视剧太精彩了,我_____看了几个晚上。
(4)我还要____努力,争取在期末考试成绩进入班级前三名。
4、百变“丽”人。按要求填空。
(1)形容清秀美丽用 丽。
(2)形容俊俏美丽用 丽。
(3)形容雄伟美丽用 丽。
(4)形容罕见美丽用 丽。
5、下列句子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加点部分的比喻义。
(1)一片冰心在玉壶。________________
(2)万马齐喑究可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___________________
6、快乐阅读,我能行: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
【4】将你了解的有关知识填写在提示语后的横线上。
关于毛泽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长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歌鉴赏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①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九。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①逶迤(wēi yí):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蜿蜒曲折。
【1】根据诗歌内容,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至少写出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军长征的胜利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首诗中,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首联和其他几句诗的关系是什么呢?试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朗读古诗《春夜喜雨》,完成练习。
【1】解释下列词语:
乃:______ 发生:________
潜:______ 野径:________
红湿处: ______ 花重:__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 _____ 。这首诗诗中没有一个“喜”字,却体现出诗人的______之情。
【3】这首诗以“好雨”开头,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_______、________感觉)来写春雨。
【5】这首诗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 ,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的一句是 _____。此句中你认为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______
【6】这首诗赋予了春雨___________的品格,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7】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去描绘春雨形象,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B.“喜”字是全诗的诗眼。先从听觉上描绘,后从视觉上刻画,在写景中饱含着诗人的赞颂之情。
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父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
D.全诗透过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自然界中生物的发展,终于导致人类这种能改造和征服自然的特殊生物的出现。
②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在我国发现的“中国猿人”“马坝人”及“山顶洞人”,分别属于猿人、古人及新人阶段。实际上,每个阶段都包含着人类在发展中的一次质的飞跃。
③人类发展的第三阶段——古人,从体格的形态结构上来看,介于猿人与新人之间。在地质时代上,古人比新人早,生存的时代可能是在更新世晚期之际,距今大约十多万年以前;文化比新人更为原始,属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期。由于最早的古人化石是1856年在德国的尼安德特山谷中发现的,在人类学上常把古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类型。
④根据典型的化石,古人的腿比现代人短,膝稍曲,身矮壮,弯腰曲背;嘴部仍似猿人向前伸出,也没有下巴的突起。所制作的石器比猿人的有很多改进,这说明手部结构有了新的发展,因而更加灵巧。脑量(1350毫升)比猿人的大些,脑子的结构复杂些,具有比猿人更高的智慧。可能已经会取火,能猎获较大的野兽,并用兽皮作简陋的衣服。和猿人相比,古人的劳动范围扩大了,生产力提高了。所有这些情况,都显示古人在发展的进程上比猿人又向前跃进了。
⑤古人发明衣服和取火,是在人类发展史中继猿人创造石器之后的两件大事。因为,像我国关于远古的传说那样,“钻燧取火,以化腥臊”,就会扩大食物的范围;同时能制作衣服和随时随地取火御寒,就能适应不同地区的各种气候条件,扩大了人类的活动领域,因而古人能分布在亚、非、欧广大地区。由于劳动协作的需要,在古人阶段末期,应已具有形成原始社会的基本条件。由蒙昧的群居到社会组织的形成,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飞跃。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特殊:________。
②蒙昧:________。
【2】请补充文章的提纲笔记。
①生物的发展,导致人类的出现。
②________。
③古人的特点。(a.体格的形态结构;b.________;c.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3】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
【4】请从文章中摘录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一个句子,并对句中的关键词语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人为什么能分布在亚、非、欧广大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父亲的难题
①小保罗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他父亲虽然空闲时间不多,但晚上却经常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父亲喜欢孩子,总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和别的故事。
②一个周五的晚上,保罗和姐姐玛莎在忙着刷保罗的球鞋,因为他明天要参加学校举行的一场短跑比赛。坐在沙发里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了他的寓言来。他讲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保罗记得自己听过好些遍了,实在让人腻味。
③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缓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然而,保罗还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爸爸的口吻变得有点严肃:“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
④保罗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着爸爸:“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贝利、托尼、萨里在明天的60米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来睡觉?”
⑤爸爸心里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了一会儿,略为发窘地回答:“我没有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
⑥“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保罗反驳道,“要不然乌龟就是不自量力,竟敢和兔子较量。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要比乌龟快上100倍!”
⑦“乌龟压根儿就不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爸爸坚持着,“它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的。”
⑧小保罗把两只手的手指钩在一起,认认真真地思忖着。“我可不相信,”他倏地站起身来,“乌龟的胜利完全靠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在途中睡觉,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赢兔子。即使乌龟比你说的踏实还要踏实100倍,它仍然跑不过兔子!”
⑨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
【1】根据文意,乌龟之所以能够取胜,小保罗认为靠的是____,而他爸爸认为靠的是_________
【2】读完全文,你认为文章标题“父亲的难题”中的“难题”到底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第③,④自然段,然后摘录原文填空:此二段中表现小保罗对爸爸所讲故事的态度的一个词语是____,体现这个态度的一个具体细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或思考?请作一条批注,写下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末第⑨自然段言简意赅,颇有意蕴。请发挥想象,用几句话描写爸爸此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 )
有一次,带家中的狗看医生,坐上一辆计程车。由于狗咳嗽得很厉害,吸引了司机的注意,反身问我:“狗感冒了吗?”
“是呀!从昨晚就咳个不停。”我说。
司机突然长叹一声:“唉!咳得和人一模一样呀!”
话匣子一打开,司机说了他养狗的痛苦经历:很多年前,他养了一条大狼狗,长得太大了,食量非常惊人,加上吠声奇大,吵得人不能安宁,有一天觉得负担太重,不想养了。
他把狼狗放在布袋里,载出去放生,为了怕它跑回家,特地开车走了一百多公里,放到中部的深山。
放了狗,他加速逃回家,狼狗在后面迫了几公里就消失了。
经过一个星期,一天半夜听到用力的敲门声,开门一看,原来是那只大狼狗回来了,形容枯槁,极为狼狈,显然是经过长时间的奔跑和寻找。
计程车司机虽然十分诧异,但是他二话不说,又从家里拿出布袋,再次带去放生,这一次,他从北宜公路狂奔到宜兰,一路听到狼狗低声号哭的声音。
到宜兰山区,把布袋打开,发现满布袋都是血,血还继续从狼狗的嘴角溢出来。他把狗嘴拉开,发现狼狗的舌头断成两截。原来,狼狗咬舌自尽了。
司机说完这个故事,车里陷入极深的静默,我从照后镜里看到司机那通红的眼睛。过了一会儿,他才说:“我每次看到别人的狗,都会想到我那一只咬舌自尽的狗,这件事会使我痛苦一辈子,我真不是人呀!我比一只狗还不如啊!”
听着司机的故事,我眼前浮现那只狼狗在原野、在高山、在城镇、在荒郊奔驰的景象。它为了回家寻找主人,奔跑百里,不知经历过多么大的痛苦,好不容易回到家门,主人不但不开门,连一句安慰的话也没有,立刻被送去抛弃,对一直有志气有感情的狗是多么大的打击呀!
与其再度被无情无义的人抛弃,不如自求解脱。司机说,他把狼狗厚葬,时常去烧香祭拜,也难以消除内心的愧悔,所以他发愿,要常对养狗的人讲这个故事,劝大家要爱家中的狗,希望这可以消去他的一些罪业。
唉!在人世间有情有意的人受到无情无义的背弃不也是这样吗?
【1】请给本文加一个小标题,写在文前的括号内。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狼狗两次被抛弃时的举动。
追了几公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回家寻找主人,那只狼狗在原野、在高山、在城镇、在荒郊不停地奔跑。”想想此时狗的内心活动,它在想什么?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何感受?请联系实际简要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司机骂自己“不是人,连一只狗都不如”是因为( )
A.司机很自责,觉得自己不该把喂养多年的狗丢掉。
B.狗都懂日久生情的道理,自己却不知道。
C.狗为了不让自己再次被主人遗弃,选择了自尽,而我作为狗的主人却没有在乎过它的感受。
D.想让“我”好好照顾我的狗。
12、理解短文。
做一颗彩色的露珠
晶莹透明的露珠,落在枫叶上就会闪烁出红色,落到荷花上便会呈现出白色。这是它在适应不同环境时所表现出的状态。而正是这种因环境而改变的特点,才让我们看到了露珠多样的美。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
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将叶片变成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蝴蝶为了适应环境,改变了体色,躲避了天敌。学会适应是一种智谋和策略,能让生活变得豁然开朗。
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在四合院里,她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伯父在院子里大声吟唱诗词,听到母亲和伯母在房间里小声吟唱诗词。聪明伶俐的她,从小就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的熏陶。这种环境,给了她创作的源泉,她也在适应的过程中,让心不断地飞翔,成为最漂亮的露珠——蜚声中外的学者。
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热情地面对每一种环境,不胆怯,不多疑,如果每走一步都要思前想后,拿不定主意,最终只会在灰色的阴霾中伤害自己。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她进入贾府,处处小心,事事在意,唯恐“被别人家笑话了去”。其实,整个贾府的人都很关照她,可就是因她无法适应,爱她的人也只能敬而远之。不想适应,不代表可以不适应,如果在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得被动消极,最终将无法真正融入新环境中。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既然不能改变世界,我们就改变自己。做一颗彩色的露珠,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蜚声中外: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及提示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我发现作者为了说明观点,选了四个事例,其中 是略写, 是详写。这四个事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正面的,有 ;一类是反面的,有 。(填序号)
【3】如果想补充一个事例说明短文的观点,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老鞋匠拥有最好的制鞋手艺,却不愿改变自己,坚持用手工制作每双鞋,最终无法跟上机械化的时代,生意惨淡。
B.张文举屡次投稿不过,放弃文学,勤练书法,终成硬笔书法家。
C.越王勾践战败后,卧薪尝胆,终于打败了吴国,成为一方霸主。
D.爱迪生改进电灯泡的过程中经历过无数的挫折,没有放弃,最终取得成功。
【4】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小学毕业后,我们要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
13、 “江主席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到我们自己的香港!”前来欢迎的代表频频向江主席问候。我走上前去,把一束鲜花献给了江主席。他望着热泪盈眶的我,微微地俯下身,爱抚地把我拥进他那宽大温暖的胸怀。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全身。我情不自禁地踮起脚,在他老人家的脸颊上吻了一下。江主席亲切地拍了拍我的肩膀。我依偎在领袖身旁,久久不愿离开。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热泪盈眶:________
情不自禁:________
【2】从“微微地”“爱抚地”“亲切地”等词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
【3】从“我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中读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为什么热泪盈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父与子
在日本,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玩了一阵子后他发现,大坑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
于是他不得不求助正在钓鱼的父亲:“爸爸,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但他没有得到回应。其实,此时此刻他知道他的父亲正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钓鱼,他没有想到,父亲会对其求助置之不理。于是,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愤怒。他开始直呼父亲大人的名字,并称之为“八格牙路(混蛋)”。他的父亲还是置之不理。
这时,天渐渐地黑下来,出于恐惧和无助,他的第二个反应是哭泣,又哭又喊,足以令做父亲的揪心。结果得到的反应还是沉默。之后,他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了。他在坑里转来转去,寻找可以上去的地方,终于,他发现在坑的另一面,有几棵可以用于攀缘的小树。他艰难地爬上来。
此时此刻,他发现父亲还在那里叼着烟卷,悠闲地一动不动地钓着他的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顽童,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而是径直走到父亲身边,自豪地对父亲说:“老爸,是我自己上来的!”
【1】读文章,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的词语。
(1)径直:________
(2)置之不理:________
【2】儿子在坑里,发现自己危险后,他的第一个反应是(__________),第二个反应是(___________),而得到父亲的回答是(__________),儿子最后的办法是(___________)。
【3】读完文章,你的疑惑是________,反复读后你对这个疑惑的理解是_______。
【4】读了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如果在你生活中再发生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我送小王出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带弟弟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别开生面。按要求改换句子的形式(不能改变句意)。
(1)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直述句与转述句转换练习。
(1)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有事,你和爸爸先吃饭。”(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玲在中队会上说,她负责帮助肖兵补习生病时落下的功课。(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刚对我说,他帮我把自行车送到楼上。(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①美丽的大草原令人神往。(改为反问句、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改为“把”字句、“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妈妈对我说:“等你测试完回来,陪我去书城买些教学用书。”(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满园的柿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这场比赛怎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呢?
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怎么会让人觉得舒服呢?
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把句子改一下吧!
⑴他与歹徒搏斗的精神值得称赞。(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爸爸对小兰说:“我背你过去。”(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今天的活动我要参加。(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最近以来我们学校许多好人好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展示台
心愿,就像一粒刚刚发芽的种子,种在心的土壤里,尽管渺小,却终将开出美丽的花朵。你的心底埋藏着哪些心愿呢?选择你最想和别人交流的心愿写下来。请以“心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
2.表达真情实感。
3.注意语句通顺、流畅,字数不少于5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