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双鸭山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老将黄忠曾经用骄兵之计为刘备夺取?(  )

    A. 天荡山   B. 荆州   C. 汉中   D. 徐州

  • 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A. 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这段文字选自《三国演义》第一回。关羽身材魁梧,一身英气。只因杀死倚势凌人的富豪,正流浪江湖。与刘备、张飞巧遇于村店中,后同到张飞庄上,三人于桃园中结为异姓兄弟,共举大事。(《三国演义》)

    B. 孙乾密谓玄德曰:元直天下奇才,久在新野,尽知我军中虚实。今若使归曹操,必然重用,我其危矣。主公宜苦留之,切勿放去。操见元直不去,必斩其母。元直知母死,必为母报仇,力攻曹操也。

    此元直即为徐庶。在诸葛亮出山之前,刘备先得到了徐庶的辅佐,但好景不长,曹操派人捉住了徐庶的老娘,逼迫徐庶就范。孙乾当时给刘备出了一个主意:苦留徐庶不放,曹操大怒之下,一定会杀了徐母,这样徐庶一定会终生与曹操为敌。刘备考虑再三,答应了。(《三国演义》)

    C.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这段文字选自《三国演义》第一回。朝廷招兵买马,刘备在招贤榜前巧遇相貌不凡、快人快语的关羽,关羽表示愿意散尽家财,招募乡勇,与刘备同举大事。(《三国演义》)

    D. 临葬之期,天降大雷雨,平地水深数尺,霹雳震开其棺,尸首提出棺外。李傕候晴再葬,是夜又复如是。

    这段文字选自《三国演义》第十回。董卓专权,倒行逆施,天怒人怨,不但老百姓恨他,就连苍天也要惩罚他,令其死无葬身之地。(《三国演义》)

    E. 统拜别,至江边,正欲下船,忽见岸上一人,道袍竹冠,一把扯住统曰:“你好大胆!黄盖用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你又来献连环计,只恐烧不尽绝!你们把出这等毒手来,只好瞒曹操,也须瞒我不得!唬得庞统魂飞魄散。

  • 3、“陷”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为野兽挖的坑;②凹进;③设计害人;④刺破。在“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一句中应选择的解释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便下襄阳向洛阳。

    3.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春春作伴好还乡。

    5.稚子金盆脱晓冰,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

    7.在《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我们了解了诸葛亮有胆有识、_________________。在《景阳冈》中,我们欣赏了_________________精彩的打虎场面。

  • 5、课文精彩内容我知道。

    五月,是槐乡孩子_____________ 的季节;八月,是槐乡孩子_____________的季节。

    《记金华双龙洞》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作者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闰土给“我”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几件事,可以看看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___的少年。

    像_____________一般的雪,像_____________一般的雪,像_____________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我们学习了两首描写杭州西湖的诗,你能写出作者和诗句吗?

    泰山气势雄伟,被称为“五岳之首”,你积累了哪些写泰山的诗句?

    孟子——

    李白——

    杜甫——

    课外你读过论语吗?其中孔子说:“三人行,_____________。”

    千里之行,_____________。

     

  • 6、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 )的父爱        ( )地说道

    ( )的眉头        ( )地回来

    ( )的目光        ( )地喃喃着

  • 7、看拼音,写词语。

    máo dùn fànɡ sì ɡōu zi mó quán cā zhǎnɡ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

    chuán cānɡ hǎi ōu   miáo zhǔn niǔ dònɡ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

  • 8、辨字组词。

    ( )       ( )        ( )       ( )

    ( )       ( )        ( )       ( )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童年的时光

    童年犹如一杯清香甜酸的柠檬茶,沁人心脾,给我留下长久的回味。

    童年是清香的。那时的天空很蓝,蜻蜓、蝴蝶、“ 拜拜跳”在草丛中飞舞、跳跃。我在草丛中追着蝴蝶奔跑。山间清朗的风,带着花草的芳香,迎着我的面颊吹过。我能感觉到风从耳边吹过,心中无限喜欢这种清香的感觉,想再多待一会儿,多享受一会儿。只是山间旖旎(yǐ nǐ)的风光在太阳落山后仿佛就无处找寻了,不知疲倦的我只得随母亲下山。

    童年又是甜蜜的。那时我参加了绘画班。绘画班的老师姓陈,年轻貌美,温和善良。班里的同学大多是温文尔雅的,而我与他们相比则胖点,而且年龄最小,可能因为这样,陈老师最喜欢的就是我。绘画的时候,我的眼睛总是盯着门口,仔细观察是否有人参观。有人看的时候,自然要表现得最好,一笔一画都要规范;没有人看时,自然要能省就省啦。休息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躺下,好像一只懒猫。“过来!”陈老师说。我就会迅速地爬过去,倚在她腿上,同她谈天说地,甜蜜无比。

    童年偶尔会酸。7岁那年的阳春三月是我忘不了的。那时的我平凡又调皮,总是忘带作业甚至课本。有一次,语文老师一怒之下,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揪起我的衣领,把我带到办公室。面壁思过了一节课,我写出了这样一段话:“老师啊老师,我想对您说,我犯了错,您可以批评我、骂我,但是不要不让我读书,您不让我读书,我学不到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不了本领,将来就找不到工作,如果找不到工作,我是会来找您算账的。”当语文老师当众读这段话的时候,全班同学爆笑,大家都笑出了眼泪。

    童年犹如一杯清香酸甜的柠檬茶,我时时喝它,越喝越想喝,越喝越回味无穷。

    1文章的结构是(   )

    A.总一分 B.分一总 C.总一分一总

    2你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童年是清香的?请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童年是甜蜜的,这种甜蜜表现在(   )

    A.休息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躺下,好像一只懒猫。“过来!”陈老师说。“我”就会迅速地爬过去,倚在她腿上,同她谈天说地,甜蜜无比。

    B.老师让“我”面壁思过一节课,“我”写出了一段话,让全班同学爆笑不止。

    4当语文老师读“我”写的那段话时,全班同学爆笑的原因是(   )

    A.“我”写的话真实可信,同学们认为“我”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B.“我”不怎么懂事,写出来的话幼稚可笑。

    5童年犹如一杯清香甜酸的柠檬茶,除此之外,你觉得童年还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林教头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 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

    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直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施耐庵《水浒传》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劳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

    C.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

    4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 这句话,表现了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写出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我能行。

    竹子竹子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破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 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我赞美竹子的无私奉献精神,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舒展身子。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 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尽冬 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 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自古以来,它和松、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竞相为诗人所题咏,为画家所描绘,为 艺术家所雕刻,为游人所向往。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 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作者从          的用途出发,表现了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2短文重点写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请你用  画出表现竹子生命力顽强的语句,用 画出作者由竹子引发联想的语句。

    3短文在写法上同《白杨》一课相似,都是_______ 的文章。

    4字的解释有:

    A. 呼吸时进出的气。   B. 停止。

    C. 消息。   D. 利钱;利息。

    短文中的息息相关应属  项解释,自强不息应属  项解释。

    5把文中画“”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下列表述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这段文字写了竹子的用途和品格。 ( )

    (2) “岁寒三友指的是竹、松、菊。 ( )

    (3) 短文把翠竹比作绿色的宝矿,用来说明竹子全身都是宝,用途非常广泛。( )

  • 1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毕竟也凉飕飕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船快开了,母亲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1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写梅花品格的句子。再模仿这种格式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面这几段话来看,外祖父送墨梅图给“我”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段话写出了外祖父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说具有梅花品格的人有很多,请写出2个历史上具有这样品格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那些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请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用三个成语来形容他们的思乡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又称为铜器铭文,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字形线条粗(状  壮),早期部分字形象形性还很明显,西周晚期之后,字形逐渐规整和美观。有些字形繁简差别很大,如“车”字早期一般看上去很繁琐,中晚期与今天的繁体字“車”差别不大。

    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秦朝统六国后得到推(形  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小篆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一(至  致),象形意味不明显。今天的书法作品特别是印章中仍然较多地使用这种字体。

    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它将篆书圆转的线条改为直笔或方笔,象形意味已完全消失,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汉字的点、横、撇、捺等基本笔画已经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魏晋以后有了楷书。“楷”是规矩、楷模的意思。楷书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比隶书更加便于书写和认读。南北朝之后,楷书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1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选文主要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字体的演变过程。

    3___________是汉字发展史上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4读了选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暖  冬

    周海亮

    小的时候,我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像一条冰船。

    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

    低头一看,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下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

    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选自《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2019年第3期,有删改)

    【1】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____

    (2)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____

    【2】从文中找出与题目相对应的一句话用“   ”画出来。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中,母亲“愤怒”的原因是因为________;“愁苦”的原因是________

    (2)短文第6自然段连用三个“小心翼翼”,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 。

    【4】“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

    【5】短文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多选)

    A.思乡

    B.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怀念

    C.对母爱的赞美

    【6】用自己的话说说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

  • 15、课内阅读。

    手指(片段)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大拇指形状不美,作者是从_______、头形、_______三方面进行描写的。

    【2】仔细读读画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句子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为了表达这种观点,作者在文中举了哪几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仿照这组句子的特点,用风趣、生动的语言,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嘴是尝遍人生百味的。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jìn  jīn)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ding  diàn)已久的情怀,(倾诉 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划 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 流淌)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 赞颂)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安静 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 绕)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1在文中加点字正确读音下面画“   ”。

    2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和不正确的字。

    3从短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__________的月夜  __________的乐曲

    __________的家乡  __________的琴声

    __________的旋律  __________的音符

    4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一读画线的句子,仿照这种手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一时,丫鬟们又都拿了许多各式各样的送饭的来,玩了一回。紫juān jiān)笑道:“这一回的劲大,姑娘来放罢。”黛玉听说,用手帕duān diàn)着手,顿了一顿,果然风紧力大;接过籰子来,随着风筝的势将籰子一松,只听一阵豁剌剌响,登时籰子线尽。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笑道:“各人都有,你先请罢。”黛玉笑道:“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李纨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紫鹃笑道:“我们姑娘越发小器了。那一年不放几个子,今日忽然又心疼了。姑娘不放,等我放。”说着,便向雪雁手中接过一把西洋小银剪子来,齐籰子根下寸丝不留,咯噔一声jiāo  jiǎo)断, 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那风筝飘飘飖飖,只管往后退了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再展眼便不见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照样子,写词语

    例:笑嘻嘻(ABB)            

    例:飘飘摇摇(AABB)             

    例:各式各样(ABAC)          

    3“飘飘飖飖”是什么意思?把这个词语换成“飘飘荡荡”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鸡蛋”“黑星儿”描写了什么?风筝为什么由“鸡蛋”变成了“黑星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中描写时间变化的词语有哪些?从这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内阅读。

    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刷子李技艺的高超?用“ ”画出来。

    2用两个词语来形容刷子李的高超技艺:________________

    3师傅刷人们都是怎样议论刷子李刷墙的?实际上是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短文。

    拥你入怀

    ①她病了,去医院诊断,是绝症。

    ②医生要她务必及时入院治疗,否则顶多只能再活一年。她拒绝了。那笔庞大的治疗费足以压(跨  垮)大多数中国家庭,更何况她还是一名单身母亲,一个月只挣800元钱。她的女儿才八岁,念小学二年级,很聪明,读书也很用功,上学期还拿了三好学生奖状,得了几支圆珠笔与一大摞作业本。

    ③她回了家,女儿还未放学。她泪流满面。家里穷,相片还是女儿周岁时照的。那时女儿的父亲还在南方做生意,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祸(不仅  虽然)埋葬了他,还在她肩上添了一大笔债务。这些年,她与女儿相依为命。她尝尽了人情冷暖。如今,她要走了,女儿……女儿,她还能指望谁?她想:与其让女儿一个人孤零零地活着,不如和我一起离开这个世界。

    ④她抹掉眼泪,出了门。屋外,寒风凛冽,像一把三棱尖刀。她吐出了一口痰,痰里有血。她买了很多菜,拎回家,做出满满一桌子好吃的,有鱼有肉,还有女儿最喜欢吃的小鸡炖蘑菇。女儿回来了,兴(xīng  xìng)奋地大叫,忙问今天是什么好日子。她心如刀绞,坐下来,不停地为女儿夹菜。女儿吃得很开心,似乎没有注意到隐藏在她眼角的泪水。

    ⑤这天晚上,她紧闭窗户,扭开了煤气阀,然后早早地上了床,把女儿搂入怀里,使劲地亲吻女儿的额头。这种死法应该是最安静的吧!她默默想着。

    ⑥就在这时,她忽然听见女儿喊:“妈妈,妈妈!”“怎么了?”她问。“妈妈,今天考试了。我语文囗数学都是一百分。”女儿得意地说。“真乖!”她差点哽咽(yàn  yè)出声。

    ⑦“妈妈,你上次说我考了一百分,你就答应我一个愿望!”女儿仰起脸,一双眼睛因为(等待  期待)而闪闪发亮。女儿噘起小嘴:“妈妈,你不会耍赖吧囗”“妈妈不……耍赖。”她用枕巾挡住女儿的视线,并把枕巾一角塞入自己的嘴里。她整个身子都在颤抖,已经没法控制泪水。这种液体似乎能烫伤人,脸上火辣辣的。

    ⑧“那你以后再也不准哭,好吗?妈妈!”女儿的声音有些迟疑。“不哭……妈妈不哭!”她(敢  赶)忙用枕巾擦去眼泪。“还有,妈妈,如果你实在想哭,那就请等我长大,能把你搂入怀里时,再哭好吗?”女儿小声说道。“好的,妈妈一定做到。”她“哇”地一下哭出声。

    ⑨她松开女儿,下床,关了煤气阀,打开了窗户。

    1用“/”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汉字或词语。

    2在文中的“囗”里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3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1)相互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________

    2)内心难过得像刀割一样。________

    4文中两次写到“窗户和煤气阀”:第一次出现在第______段,妈妈这么做是想________,她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第二次出现在第________段,她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

    5用“﹏﹏﹏”画出文中两处点明题目的语句,并分别写出你读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妈妈做出了两次选择,你更赞同哪一种选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把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很久十余年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你这样的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换个说法,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1.淮南的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2.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楚国人那样的人或事吗?请举例说说(不超过2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