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艰难 艰苦 艰辛
(1)建设者们无怨无悔地扎根在条件( )的边疆。
(2)红军战士不畏( )险阻,胜利到达陕北。
(3)张骞历尽( ),两次出使西域。
挺立 屹立 矗立
(4)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 )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5)高大的白杨树沿着铁路线( )在茫茫戈壁。
(6)风火山高高地( )在“世界屋脊”上。
2、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夏天的夜,天空中繁星闪烁,不可胜数。
B.听了黄老师的讲解,我恍然大悟,原来这道题如此简单。
C.你到了国外,可不能乐此不疲,忘记养育你的故土啊!
D.在风雪中观赏梅花,雪与梅相映成趣,让人流连忘返。
3、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逞凶(chěng) 按摩(mó) 擂鼓(léi) 废寝忘食(qín)
B.应声(yìng) 镌刻(juān) 召集(zhào) 含情脉脉(mò)
C.迸裂(bìng) 露馅(lòu) 疙瘩(gē) 踉踉跄跄(qiāng)
4、课文回顾站。
(1)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________,总会到的;________,总会吃饱的。
(2)童年是一幅面,画里有________;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________;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________。
5、填字成词,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一填。
转( )为喜 手( )眼( ) 膀( )腰( )
半( )半( ) 兴致( )( ) 十( )十( )
( )步如飞 活( )乱跳 ( )声细语
巧舌如( ) ( )不可言
1.词语中含有一对反义词的有_____________。
2.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
3.形容言辞巧伪,说得美妙动听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
6、回顾课文,补全思维导图。
7、读拼音,写词语。
ɡuī ju( ) qiú fàn( ) dà chén( ) ɡān jú( )
dào zéi( ) ēn huì( ) liánɡ ɡuó( )
8、课外积累
1.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句:(1) , 。
(2) , 。
2.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句:(1) , 。
(2) , 。
3.含有哲理的古诗句:(1) , 。
(2) , 。
9、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西北第一哨”热血铸军魂
①被誉为“西北第一哨”的新疆白哈巴边防哨所,位于祖国西北边陲,防区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接壤(rǎnɡ)。这里气候严寒,交通闭塞,每年大雪封山长达6个月之久,“雪海孤岛”的边防官兵常年守卫着祖国172公里的边防线。
②天色微亮,第一缕晨光越过山巅,照在“西北第一哨”的岗亭上。如果你站在两位年轻战士的身旁,可以看到壮美的自然景观。特别是秋天,山脚下火红的桦树叶和淡黄的落叶松针叶,山岗上一片褐红的草甸,再配以白雪覆盖的雪峰、飘着白云的蓝天,构成了一个奇妙的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
③更为引人注目的还是驻守在这里的白哈巴边防连官兵。自1962年9月建连以来,一代代官兵,训练、巡逻、站哨。他们56年如一日,克服重重困难,日夜守护着祖国的西北边陲。他们的脸上永远书写的是坚毅与忠诚。“一心向党、一心戍边、一心为民”是连队的优良作风,“守得住寂寞、吃得了艰苦、扛得起责任”是人民对连队战士的夸赞。连队建站之初,老一代戍边人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挖地窝、筑工事、搭建木房,靠炒面、馕饼充饥,靠蜡烛、煤油灯照明。连队官兵不畏艰难困苦,始终牢记使命任务,积极练兵备战。如今,边防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4ɡ信号已覆盖营房的各个角落。连队大力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架设边境管控信息系统,对边防线实施全天候监控,有效提升了连队备战执勤和边境管控能力。
④白哈巴边防连队不仅严守边关,还热心为当地群众服务。一次,一位牧民的孩子发高烧,执勤的官兵二话不说,马上把孩子带回连队及时治疗。这样的故事在边防连举不胜举。连队先后与村里20多户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扶贫帮困、科技兴农等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针对冬季牧民看病难就医难的情况,连队每周派军医走村入户义务巡诊,免费送医送药,修建具有现代风格的“便民理发室”,开通“便民澡堂”“便民医务室”,受到驻地群众的一致好评,被各族群众亲切地称为“连政府”。与牧民融洽和谐的关系让连队完成边防任务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坚实后盾。
⑤“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这是诗人李白对新疆天山周边天气的描述,突出古代军旅生活的苦寒。如今,这里早已今非昔比。在这里,能处处感到春潮的涌动,那是军民团结一家亲的身影;在这里,能处处看到山花的烂漫,那是由“西北第一哨”戍边守疆战士热血铸就的军魂!
(摘自《央广网社会》报道记者赵清建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
(1)闭塞:________________
(2)举不胜举:_____________
【2】用“ ”在第②自然段中画出一个描写景物的句子。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③自然段中“连队的优良作风”指的是什么?( )
A.靠炒面、馕饼充饥,靠蜡烛、煤油灯照明。
B.一心向党、一心戍边、一心为民。
C.守得住寂寞、吃得了艰苦、扛得起责任。
【5】摘抄第④自然段中的过渡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文章结尾,根据理解在下面横线上作简单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随意—______ 自由—______
【2】读画线句子,这几句话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体现了这些事物共同的特征是________。(填序号)
A.愿意 B.美丽 C.自由 D.明亮
【3】这段话写的是什么?作者这样写,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这段话主要是对毛主席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描写,写出了毛主席思想感情的变化,先是以________的身份希望________;然后以________身份决定___________。
【2】毛主席作出这一艰难、痛苦的决定,体现了他( )
A.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
B.丧子之后的极度悲伤
C.世人都有的伟大父爱
12、课外阅读。
快手刘
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胡乱挥霍也使不尽。有时呆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而赤黄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个小茶碗,四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出鬼没。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四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四只小球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这种法比舞台上的魔术难变,舞台只有一边对着观众,街头上的土戏法,前后左右围着一圈人,人们的视线从四面八方射来,容易看出破绽。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情不自禁地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
“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眼着一本正经地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
“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自信使我的声音非常响亮。
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
“瞧呢,在哪儿呢?”
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只有碗口压在黄布上一道圆圆的印子。难道球儿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边。怪,怪,怪!
四边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
“怎么样?你输了吧!不过在我这儿输了决不罚钱,买块糖吃就行了。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人群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面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无比神奇了。这人也是我童年真正钦佩的一个。
【1】“快手刘”变戏法的名称和工具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是怎样描写快手刘戏法“神出鬼没”的?用“ ”画出有关语句。
【3】“我”的心理活动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作者要写“我”的话语和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小说,你感觉快手刘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几句话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 )盆( )碗,( )灶( )床,( )过来,( )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1】将下列动词还原到文中。
占 争 抢 夺 搬 移
【2】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力倦神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下划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众猴只顾戏耍玩闹,可石猴却讲出那番话,说明了石猴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石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那段话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剥豆
一天, 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碗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了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碗向我面前推了推。
看着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这可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选择。”
一丝喜悦悄悄在心里散开,我欣赏儿子的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此想,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在加快。
儿子的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间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速度不觉间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碗的豆很快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重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完全没有了剥豆时的认真和执着。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地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想到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过分了,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我们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1】文中画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
(1)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刻画人物主要采用的描写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把文中的材料各举一例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儿子的性格表现得十分鲜明,其突出的两点是比赛时的_________和比赛后的__________。
【5】本文的主旨可从多角度去领悟,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不超过20字)
本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威尼斯之夜
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是无法用语言来描绘的。在那明静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颤动。泛舟湖心,四周一片蔚蓝、宁静,真是水天一色,使人如入甜美欲睡的绮丽梦境一般;空气是那么清新、洁净,抬头望去,这儿的星星似乎远比我们法兰西北部夜空中的星星要多。我发现,由于夜空到处布满星辰,那深蓝的夜色都变得暗淡了,融入了一片星辉。
如果你想领略一番这儿独有的清新和恬静,你可以在这迷人的夜晚去皇家花园附近,沿着大理石台阶往下,直到运河边上。要是那里镀金的栅栏已经关上,那你可以乘坐一种名叫冈多拉独特风格的威尼斯小艇,缓缓荡去,到那夕阳余温尚未散尽的石板小路旁,那里就不再会有人打扰你的宁静。晚风从椴树顶上轻轻吹过,把片片花瓣洒落到水面上,竺葵和三叶草淡淡的芳香一阵阵向你袭来。圣玛利亚教堂那雪花石膏的圆顶和螺顶和螺旋形的尖塔在夜空中高高地耸立着,周围的一切,包括作为威尼斯三绝的碧水,蓝天和色调明丽的大理石,都给抹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辉。当圣马可大教堂顶楼上的钟声在空中徐徐回荡时,就会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平静感透入你的灵魂,使你觉得整个身心都已熔化在那足以忘掉一切的安谧和静止之中了。
【1】填上合适的词。
_____的夜晚 _____的夜色 _____的银辉
____的芳香 _____的大理石
【2】威尼斯的夜晚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威尼斯的三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是通过哪几种感官来让读者感受威尼斯之夜的特点并写具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认真阅读下列选段,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从“青筋暴起”“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等短语中,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选一选。
A.这样的手术病人竟然拒绝使用麻醉剂。
B.病人一直在数手术的刀数。
C.病人居然冷静地说出了手术一共割了多少刀。
(1)沃克医生的双手颤抖的原因是__________
(2)沃克医生吓了一跳的原因是_________
(3)沃克医生惊呆了的原因是_________
【3】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流露出沃克医生( )的情感。
A.激动
B.兴奋
C.惊讶
【4】选文赞扬病人是军神,作者为什么要具体地描写沃克医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我国饮誉中外的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年逾90岁高龄仍然每天挥毫作画,一天至少5幅,________。他把“不叫一日闲过”这句话写成一幅字,挂在墙上借以自勉。
一次,齐老过生日,由于他是一代宗师,朋友、学生满天下,从早到晚,客人________。等他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已是深夜了。老人感到很疲倦,便歇息了。
第二天,齐老一早起床,顾不上吃饭,就走进画室,摊纸挥毫,作起画来。家里人几次催他吃饭,他都说别急。直到画了5张,完成了一天的任务后才放下画笔。饭后,齐老又继续作画。家里人怕他累坏了,说:您不是已画够5张了吗?怎么还画呢?”昨天生日,客人多,没作画。今天追画几张,以补昨天的闲过呀!”说完,老人又认真地画了起来。
齐白石老人的画所以能________,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能坚持每天作画。在他作画的60多年中,只有两次间断10天没有动笔。一次是他63岁时生了一场大病,7天7夜________。一次是64岁时母亲去世,悲伤过度,没有作画。除此以外,他没有一天间断过,这真是“苦把流光换画禅,功夫深处见天然。”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饮誉中外——________ 疲倦——________ 歇息——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横线上。
不省人事 雷打不动 独具匠心 络绎不绝 独具慧眼 车水马龙
①我国饮誉中外的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年逾90岁高龄仍然每天挥毫作画,一天至少5幅,________。
②一次,齐老过生日,由于他是一代宗师,朋友、学生满天下,从早到晚,客人________。
③齐白石老人的画所以能________,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能坚持每天作画。
④一次是他63岁时生了一场大病,7天7夜________。
【4】齐白石是个________的人。
【5】“不叫一日闲过”让你想到的名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智者的四句箴(zhēn)言
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去拜访年长的智者。
少年问:“我怎样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带给别人快乐的人呢?”
智者笑着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怎样跟他们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别人,这样痛苦自然就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么心态也会变得平和一些。”
智者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是,把别人当成自己。”
少年沉思一会儿,说:“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要,而且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智者两眼发光,继续说着:“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
少年默默思索着,回答道:“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你留着以后慢慢品味吧!”少年说:“这句话的含义,我一时体会不出。但这四句话之间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怎样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智者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后叩首告别。后来少年变成了中年人,又变成了老年人。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还时时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都说他是一位智者,因为他是一个愉快的人;而且也给每一个见过他的人带来了快乐。
【1】智者的四句箴言分别是什么?请用“~~~~”画出来。
【2】认真读短文,注意智者神情的变化,再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A.智者惊喜 B.智者赞同 C.智者表示友好 D.智者对少年的回答非常满意
(1)“智者笑着说”说明(_____)。
(2)“智者微微点头”说明(_____)。
(3)“智者两眼发光”说明(_____)。
(4)“智者哈哈大笑”说明(_____)。
【3】少年后来__________。请你也送一句人生箴言给自己或同学: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么理解“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的?下面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凡事都要从自身条件出发,客观、公平地对待自己和别人,是自己的就争取,不是自己的别强求。
B.把自己当成自己,就是要求自己做到自尊自爱,先学会尊重自己,才能尊重他人。
C.自己就是自己,不管别人怎样,我喜欢的都必须是我的。
D.要坦诚、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好与坏,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对得起天地良心。
【5】选出对本文分析最恰当的一项( )
A.智者认为只有给别人带来快乐,才会给自己最大的快乐。
B.智者的四句话读起来都有哲理,但是联系起来自相矛盾。
C.智者的四句话是他毕生时间和经历的结晶,它们之间并不矛盾,而是统一的。
D.智者的四句话貌似简单,实则充满智慧,它们告诉了人们人生意义何在。
1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节选)
我扑向七月的清晨,深深地呼吸着雨后甜润的空气。瞬间,我惊住了,像是无意中扑进一幅巨大的画卷,失去了中心和方向。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蓝得深沉。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
【材料二】青海湖简介
(一)
青海湖是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脉相接。距今20万~200万年前成湖初期,青海湖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至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现了尕海、洱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
(二)
至2014年8月,青海湖鸟种记录增加至222种,分属14目35科,总数在16万只以上,其中斑头雁2.13万余只、棕头鸥4.5万余只、鱼鸥8.74万余只、鸬鹚1.12万余只。此外有凤头潜鸭、赤麻鸭、普通秋沙鸭、鹊鸭、白眼鸭、斑嘴鸭、针尾鸭、大天鹅、蓑羽鹤、黑颈鹤等。
2017年青海湖生物多样性综合监测野外调查工作数据显示,青海湖23个水鸟栖息地共记录到水鸟44种、3.9万余只,育幼夏候鸟种数呈“双升”趋势。
(三)
湖中盛产全国五大名鱼之一——青海裸鲤(俗称湟鱼)和硬刺条鳅、隆头条鳅。青海裸鲤平均年产量为5 165吨,1949—1985年共生产裸鲤191 180吨,随着时间推移,资源衰退,裸鲤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裸鲤每年6—7月洄游源流河中产卵,为食鱼鸟提供丰富食物条件。1964年国家将青海湖列为保护对象,青海裸鲤列为国家重要名贵水生经济动物。
【1】【材料一】作者是按____的顺序描写青海湖的美。
【2】【材料一】中画“____”句子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比作____,表达了作者对青海湖的____和____之情。
【3】【材料一】中画“﹏﹏”句子运用了____、____等修辞手法,将青海湖____的特点展示给读者。
【4】【材料二】介绍了青海湖____、____。
【5】同样是介绍青海湖,【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朗润园真是赏月胜地。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依然怀念故乡苇坑里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你留在我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曹小三看不出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取得新成果。未来社会将变得更加文明,更加美好。未来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展开大胆的想象,围绕“未来的 ”写一篇习作,不少于5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