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指出,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重要举措,是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材料体现出建设质量强国是为了( )
A.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B.推动中国成为引领世界发展的主导
C.解决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彰显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显著优势
2、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必须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下列对“一国两制”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②“一国两制”符合国家、民族根本利益
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④“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下列用图示法表示所学概念间的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4、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是“礼”更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在通过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到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礼让。这体现了( )
A.只要发挥道德教化作用,就能礼让行人
B.良好交通秩序只需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
C.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二者可相互取代
D.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5、漫画组表达的共同主题是( )
A.增强参与意识,参加民主管理
B.加强政务公开,方便人民监督
C.积极建言献策,促进民主决策
D.增强民主意识,行使民主权利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成长3%,经济规模达到121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这表明( )
A.我国成功跨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B.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C.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
D.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7、“汉族、土族群众种的小麦磨成了面粉,藏族、蒙古族群众养的牦牛熬成了鲜汤,撒拉族群众栽的花椒辣椒做成了调料,回族群众用双手拉出了一碗碗致富面、和谐面、幸福面。”在“中国这十年·青海”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的这段话让人感触颇深。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各民族的饮食习惯基本趋于相同
B.体现了我国各民族政治地位平等
C.映照着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写照
D.彰显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
8、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下列能体现我国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举措的是( )
①实施“一国两制”政策 ②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③实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④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9、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 )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代化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2023年11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市考察强调:上海要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要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重视改革开放,是因为改革开放是( )
①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②解决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④上海成为世界发展中心的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下列是某班同学对社会生活现象的分析,其中有待商榷的是( )
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②新一轮消费助力券发放→提振市场经济→助力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
③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保障公民的物质帮助权→维护公平正义
④应对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放开三孩生育政策→使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相适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22年末,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新民乡17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总额增长到了1688万元,解决空巢老人生活问题成了村党委书记心事。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基础上,村里建起了集“老年食堂”等服务于一体的“幸福小院”,探索家门口养老新模式。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减缓人口老龄化的速度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③经济发展为幸福小院奠定了物质基础
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3、今年开学初,某中学一个影视社团开展“红色电影”展演活动,每月一个专题。下面是该社团上传到微信群的有关海报:
看中国电影了! (时间:每周五下午5:00,地点:学校小阶梯教室) 9月份——《开天辟地》《大会师》《重庆谈判》 10月份——《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 11月份——《上甘岭》《英雄儿女》《邱少云》 12月份—《战火中的芭蕾》《捍卫者》《开罗宣言》 |
请你判断海报中哪个月的电影是以“抗战中的中国﹣追求世界和平”为题材的?( )
A.9月
B.10月
C.11月
D.12月
14、经过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的建设和运行,全国碳市场已经建立起基本的框架制度,有效提升了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意识与能力,实现了预期目标。截至2023年7月14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399亿吨,累计成交额110.3亿元人民币。这表明我国( )
A.资源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B.生态环境形势已经十分乐观
C.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D.绿色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15、建设绿色仓储,降低能源消耗;发力绿色运输,减少污染排放;升级快递回收,助力循环经济……2023年“618”促销活动期间,“快”不再是快递业的唯一关键词,不少快递公司开始大力推进绿色减碳,这也成为近年来我国快递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生动缩影。快递业从拼“速度”到比“绿色”,这( )
①能够推进行业绿色转型,契合高质量发展目标
②有利于减少包装污染,降低环境负荷
③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现,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下列对古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理解正确的有( )
序号 | 古语 | 中华传统美德 |
①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尊老爱幼 |
② |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 勤俭节约 |
③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热爱祖国 |
④ |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 见利思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电影《长安三万里》中展现了盛唐美景,李白、杜甫、高适等诗坛顶流陆续登场,让观众感受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下面关于中华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②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③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④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8、2023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强调:纵观人类历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教育始终是强国兴起的关键因素。这说明( )
A.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B.教育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决定性因素
C.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D.教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19、北京市医保局首批选择了17家定点医院,并遴选“一对一”医保定点零售药店作为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简称“国谈药”)的“双通道”试点。
开方、购药、结算报销全线贯通 | 患者持处方及医保码即可前往结对药店购药,并按医保规定进行结算,享受与医院相同的报销政策。 |
“国谈药”进店,购药更便捷 | 结对定点零售药店距离试点医院均不超过一公里。 |
医院减压力,百姓得实惠 | 对于开通“国谈药”“双通道”试点的定点医疗机构来说,不仅降低了运营管理成本,还扩大了药品的使用范围。 |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北京完善医疗服务,能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
②“国谈药”进店体现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③中国梦是现实的,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已全部实现
④“国谈药”提供更多的选择途径、满足多样化用药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0、2021年1月,景宁县畲族的彩带编织技艺成功入选国家非遗项目。近年来,该县的民歌、婚俗等“非遗”项目正在成为其扶贫脱困的有力抓手。从畲族的婚俗到畲族的彩带编织,各种“非遗”项目贴合游客新奇的体验,让游客赞叹不已。将“非遗”与扶贫相结合( )
①传承发展了民族文化②推进了民族共同繁荣
③实现了民族文化平等④坚持了开放发展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已经得到很大的提升,没有必要再进行改革开放了。
请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作简要评析。
22、 治理交通靠法律,失信惩戒真多余。规则意识重培育,道德法律要并举。乱闯红灯、逆向行驶、横穿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违法现象已成为不少城市交通治理的重大难题。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把非机动车司机和行人的交通违规情况纳入个人诚信档案,并和其它社会诚信资料联系在一起,对交通失信行为进行惩戒。
对此,有人持不同意见。请辨析。
23、 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19年9月5日是第四个“中华慈善日”,2019年慈善日的主题是“慈善聚焦脱贫攻坚,携手共创美好生活”。随着社会公众慈善观念逐步提高,慈善事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全社会慈善氛围也越来越浓。念段文字,就能为失明人群贡献有声读物;迈开脚步,就能为需要帮助者送去所需物资……“公益事业”蔚然成风,“人人公益、随手公益”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4、【创新就在你身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创新”推到了新的高度
某道德与法治老师在课堂上讲到“创新改变生活”时,播放了一段央视新闻:
播到这里,老师说:“生活确实处处有创新,在这段新闻中,战士们后来想到了一个顺利通过冰河的办法。猜猜看,战士们的这个办法是什么呢?”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2015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齐聚陕西省黄陵县桥山,共同祭拜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来自台湾少数民族青年代表首次组团参加祭祖活动,“公祭”这种文化活动已成为炎黄子孙宣示“民族认同、血脉认同、文化认同”的民族胜典。
(1)划线部分表明团结和凝聚各民族的思想纽带是什么?(2分)
(2)台湾的少数民族代表也来祭祖表明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什么?(2分)
(3)我们与台湾少数民族代表交流时应该怎样做?(3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十二五”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
表一: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情况
年份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
国内生产总值 | 总量(亿元) | 471564 | 519322 | 568845 | 636463 | 676708 |
增速% | 9.2 | 7.7 | 7.7 | 7.4 | 6.9 |
表二:2011年-2015年美中日三国GDP总量(按国际汇率,单位:亿美元)
国家 |
2011 |
2013年 |
2015年 |
美国 | 150940 | 167997 | 179470 |
中国 | 72981 | 91814 | 103857 |
日本 | 58695 | 49015 | 41233 |
注: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
(1)从表一表二你可以解读到哪些信息?
(2)有同学认为:“我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说明我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了。”请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材料二: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上,李克强总理指出:我国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去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下降,预期增长目标未能实现。人民群众关心的医疗、教育、养老、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城市管理等方面问题较多。
(3)解决我国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27、材料一:“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多少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这是2014年春晚的一首平民歌曲,歌词朴实细腻、深情震撼,触动观众的心。
(1)这首歌的歌词体现了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哪些观点?(2分)听了这首歌你有哪些感触?
材料二:2014年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谈道:“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2)从主席的话中可以知道,现代人需要具备怎样的学习观念?(1分)除此之外,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2分)
28、2021年是新中国成立72周年。70多年以来,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上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在新中国成立72周年之际,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一次探究活动,现在请你帮忙完成下列任务。
(1)【展示成就】请你介绍几个7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
(2)【明确梦想】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
(3)【献计献策】如何才能实现上述梦想?
(4)【祝福祖国】请你为伟大的祖国写一句祝福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