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截止2023年10月,广西逐步为河湖建立“健康档案”,已累计完成802条河流、3个湖泊健康评价,积极推进广西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这一举措践行的新发展理念是( )
A.绿色
B.开放
C.法治
D.改革
2、“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为了体现这一世界发展趋势,探究小组搜集了一些图片,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A.
B.
C.
D.
3、厘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的一个重要学习方法。下列关于概念之间关系理解正确的图示个数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4、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是( )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③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建立了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3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6周年。今天的香港,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对外交往日益活跃,绘就了繁荣图景,也必将开创美好未来。香港的发展与繁荣得益于( )
①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方针②“一国两制”的制度体系
③中央全面管治权和香港高度自治权的统一④港人治港和完全自治的方针政策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对下列判决书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判决书(摘选) 本院认为,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余某为牟取非法利益,多次拐卖儿童,其行为已构成拐卖儿童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
A.判决的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判决书中的“本院”为最高人民检察院
C.被告人余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D.判决书中的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是附加刑
7、筑梦,一个民族的矢志追寻;逐梦,一个大国的雄健步履;圆梦,一个大党的如磐初心。共圆中国梦,需要我们( )
①走中国道路②弘扬中国精神
③全面继承传统文化④凝聚中国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C.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9、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的主要原因有( )
①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挑战
②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变
③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④改革开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22年是“中国梦”提出十周年。党领导人民逐梦十年来,我国经济总量超过110万亿元,连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历史性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②我国已实现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③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服务好不好,群众说了算。”近年来,多地政府部门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群众办完事后可直接扫描窗口的政务服务二维码,进行实时评价。这一做法有利于( )
①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 ②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公民守法意识
③转变工作作风,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④杜绝行政机关懒政、怠政行为发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向2023年浦江创新论坛的贺信中指出,科技创新是人类共同应对风险挑战、促进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关于科技创新,下列说法中,你不赞同的是( )
A.加强自主研发,拒绝引进外来技术
B.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C.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
D.尊重人类创新成果,保护知识产权
13、新修订的反间谍法于2023年7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修订全面贯彻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广泛征求、听取各方意见,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材料体现了( )
A.民主立法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B.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具体体现
C.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D.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14、在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方式和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下列属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是( )
A.高三部分适龄学生参加县、乡人大换届选举
B.某中学生帮助居委会写宣传稿、出黑板报
C.网民对即将出台的公交车票价调整方案提出建议
D.李某拨打市长热线反映工地施工扰民问题
15、下列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有( )
①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生活条件艰苦,城乡发展不平衡
②京津冀雾霾严重,城镇化进程与生态环境发展不平衡
③中东等地区局势动荡,世界局势整体稳定与局部动荡不平衡
④中国10%最富有的群体占有全国64%的财富,收入水平不平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2023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5周年。对改革开放理解正确的是( )
A.改革开放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B.改革开放是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C.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D.改革开放是第一生产力
17、在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名单上,我们看到了用爱照亮山区女孩人生梦想的教育燃灯者“张桂梅”、用渐冻生命与死神竞速的英雄院长“张定宇”,为莫高窟研究保护倾尽一生的敦煌女儿“樊锦诗”……这些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质( )
①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②集中体现了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充分彰显了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精神风貌
④就是当代中国人民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8、“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下列能够体现出“一家”的有( )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④形成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我国之所以重视发展教育,是因为它( )
①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④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百年征程波澜张阔,百年初心历久弥新。中国共产党秉持的初心和使命是( )
A.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C.为中共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D.经济总量世界第一,军事实力世界第一
21、中学生小华觉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的事,与个人无关。
判断:( ) 理由:
22、(全面小康 圆梦中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但我国当前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有同学认为,只要我们凝聚中国力量,就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请你辨析该观点。
2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思品课上,老师就“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
有同学认为:“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坚决抵御外来文化,建设和发展更加灿烂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24、公平和正义就像一盏灯,照耀着人类历史前进的航程。没有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人类将失去文明发展的动力。为促进社会公平我国采取了许多措施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请谈谈你对公平的理解。(4分)
25、阅读P115页“探究与分享”
(1)请补充填写3个词语来描述自己心目中“自信的中国人”。
(2)并根据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词语,撰写一段文字,与同学分享。
26、法治之道
材料一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的重要标志。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材料二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的生活。
(1)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引领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______、______有机统一。
(2)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结合材料,从“现代社会的公民”角度,如何践行“法安天下”?(答出两点即可)
27、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把“蛋糕”做大,我们必须坚持怎样的经济制度?其根本目的是什么?(3分)
(2)为了把“蛋糕”分好,我们应采取哪些分配方式?(2分)
(3)你认为把“蛋糕”分好有什么好处?(6分)
(4)我们每个人应怎样获得属于自己的“蛋糕”?(3分)
28、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朝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迈进。
时代构筑了圆梦大舞台,我们如何共圆中国梦?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