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革开放44年来,人民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巨变,是因为( )
A.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B.改革开放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
C.改革开放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
D.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向高速增长阶段
2、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某市举行“我为两会写微议案”活动,共收到学生提交的微议案2万余条,议案关注的内容从“双减”到乡村振兴,从科教兴国到中国式现代化……这表明公民( )
①积极参与民主协商 ②主动参与民主选举
③自觉参与民主监督 ④积极参与民主决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现代政治文明核心的是( )
①运用《民法典》维护合法权利②按照交通标识通过道路斑马线
③开展校园美德少年评选活动④携手做慈善,传播真善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寺巷街道“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大家的事儿由大家商量着办。这体现了( )
A.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权利扩大了
B.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C.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D.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公民根本利益的民主
5、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航天员陈冬等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航天员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多种神奇现象,并生动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天宫课堂”的授课( )
①有利于去点燃青少年的创新激情
②说明了教育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③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科学思维方法
④说明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互联网时代,谣言通过网络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谢某因对本乡镇干部吴某心存不满,便在微信朋友圈中大肆宣扬吴某收受贿赂,经相关部门调查后证明情况不属实,谢某也因此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这启示我们( )
A.参与民主生活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B.可以通过参与民主生活,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C.可通过多种途径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随意进行举报、监督
D.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7、2022年末,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新民乡17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总额增长到了1688万元,解决空巢老人生活问题成了村党委书记心事。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基础上,村里建起了集“老年食堂”等服务于一体的“幸福小院”,探索家门口养老新模式。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减缓人口老龄化的速度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③经济发展为幸福小院奠定了物质基础
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本次机构改革要着力解决一些事关重大、社会关注的焦点。可见,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
①有利落实依法治国,保障依法执政②旨在更好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
③旨在扩大人民权利,实现当家作主④有利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更好履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法治则国兴,下列思想与此观点相一致的是( )
A.君子不重则不威
B.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君子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无君也,明君慎令。
D.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10、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枫桥经验”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源于诸暨枫桥干部群众的创造和政法工作的生动实践,“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坚持矛盾不上交”是其最基本的内涵。下列属于“枫桥经验”的是( )
①北京市“接诉即办”以一根热线穿起民生万根线,一打就通、一通就办、一办就好
②江苏省打造群团共治平台阵地,征集社会治理“金点子”,推广“小区议事厅”
③安徽省建立“法治超市”模式,打造法律服务“供给站”、矛盾隐患“终点站”
④青海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展示生态风采、青海形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建设绿色仓储,降低能源消耗;发力绿色运输,减少污染排放;升级快递回收,助力循环经济。“快”不再是快递业的唯一关键词,不少快递公司开始大力推进绿色减碳。快递业从拼“速度”到比“绿色”,这( )
①说明转变发展方式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②表明我国环境问题愈发严重,环境恶化加剧
③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④体现了我国在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以下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推导正确的有( )
①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消除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实现共同富裕
③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共同富裕
④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打开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点击进入“政务公开”栏目,我们可以了解市政府各部门的职能,知晓政府最新出台的政策以及相关政策解读等。政府网站开设“政务公开”栏目( )
①能够杜绝行政权力的滥用②利于督促公民履行监督政府的义务
③利于建设法治政府,规范政府的行政权④体现了政府工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长征精神”、“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不同时期的具体体现,也反映出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是( )
A.与时俱进
B.舍生忘死
C.前仆后继
D.扶危济困
15、2023年,密云区医院引进5台国产机器人应用于外科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情况,两种不同的国产机器人分别参与到手术过程中。医生轻轻捏下手指操作器,机械臂便可完成移动、捏夹等指令。如果给这段新闻起个合适的标题,恰当的是( )
A.创新让生命充满激情活力
B.制度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C.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
D.创新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16、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以“庆丰收促和美”为主题,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聚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展现“三农”发展成就,展示农业农村现代化美好前景。农业农村部印发该《通知》是因为( )
①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需要实现同等富裕
③“三农”发展存在短板,需补齐民生短板,促进“三农”发展
④我国仍存在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处理民事,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说明( )
①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②法律就是道德,道德就是法律,二者相互融合
③既重视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
④以道德承载法治理念,以法治滋养道德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许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打开大门搞建设,注重学习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更要( )
A.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力量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C.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
D.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19、世界上许多国家把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做法称为“中国经验”,以下属于“中国经验”的是( )
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②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③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下列材料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①《廊坊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两年来,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大幅提升
②“文明驾车礼让行人”专项整治行动以来,文明礼让逐渐成为新的社会风尚
③廊坊市义工联合会举行“携手做慈善,传播真善美”活动,宣传公益事业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执法检查,推动外商投资法实施,优化市场投资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辨别分析,感悟明理!
22、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漫画中厂商、奶站等的言行进行评析。(4分)
23、2021年7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大部分家长拍手叫好,但也有部分家长和学生开始“焦虑”。
部分家长认为:国家发展靠教育,“双减”减了负担,却“输”了国家教育的未来。请谈谈你的看法。
24、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分别是什么?
(2)图中“补短板”以促进“协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怎样的发展思想?
25、材料一:2018年2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司法行政改革等情况新闻发布会,司法部相关工作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目前,中国已构建了“12348”中国法网,百姓可以上网提问咨询,还探索建立了法律顾问微信群,现在全国已有13个省份实现了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
(1)请你介绍一下我国政府的宗旨。
(2)我国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什么作用?
26、 材料一 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25%以上来自中国,中国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比居全球首位。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变绿的过程中,森林贡献了42%,大于农用地的32%,远大于印度4.4%的森林贡献率。
材料二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启动了许多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其中与陆地变绿直接相关的至少有6个:“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长江/珠江流域防护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牧还草工程。这些工程覆盖了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
(1)中国变绿,得益于我们国家实行了什么战略和国策?
(2)虽然中国变绿了,但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为什么呢?
(3)走绿色、环保、低碳发展之路,应该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为。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准备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呢?
27、材料一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材料二 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建立宪法宣誓制度”体系那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其表现有哪些?
(2)维护宪法权威,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28、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做到哪些要求?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