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强调,联合国决不放弃为乌克兰危机寻找和平解决方案的决心,同时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克制,回到外交解决危机的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致力于用和平谈判代替武力解决争端
B.谋求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恐怖主义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D.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只能通过武力解决
2、新年春运,VR导航、“聪明厕所”、“无人餐厅”、“智能机器人”……时下最流行的科技元素在中国铁路亮相。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生活科技化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B.我国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C.我国已满足人民的各种美好生活需要
D.我们的生活因科技创新变得更加美好
3、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的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的探月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北京冬奥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都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时代性。这表明民族精神具有的品格。( )
A.博大精深
B.源远流长
C.与时俱进
D.薪火相传
4、2023年9月1日,湖南经视《经视问政》第九期节目现场,老百姓犀利提问,政府相关部门责任人认真聆听,积极解决问题。“经视问政”节目的播出( )
①有利于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促使政府依法行政
②有利于广集民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③有利于加强国务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
④扩大了公民民主权利,让人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下列做法能直接反映这一共识的是( )
①我国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②桂林出台人才引进措施,吸引高层次人才
③广西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
④生态环境部发布《“十四五”环境健康工作规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出台开启了我国法治新时代,为人民生产生活筑牢了良法之基,为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的保护提供了良法之基,为维护经济社会秩序营造了良法之治。下列对“良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要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B.应当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
C.应该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保障人权
D.可以凌驾于现行宪法之上,与时俱进
7、一直以来,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和睡眠质量备受重视。近日,多地中小学通过使用“可折叠”桌椅等方式,为孩子创造舒适安全的午休环境。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政府保护
B.网络保护
C.学校保护
D.家庭保护
8、下列行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搭配正确的是( )
A.小兰经常参加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友善
B.小明的妈妈是教师,免费给困难学生辅导——诚信
C.小王向政府举报某企业向河流排放污水——敬业
D.小李认真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相关内容——爱国
9、从人民大会堂内人大代表的认真审议,到在家门口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再到网上公开征集法律草案意见建议……我国的每一部法律都满载民意。这说明( )
A.扩大基层群众自我管理的权利
B.公民履行义务,参与民主管理
C.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D.公民当家作主,推进科学立法
10、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逐步实现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完成下面小题。
【1】上海自贸试验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从最初的6个板块升级到包含“通关+物流”等功能在内的16个板块,66项特色功能,服务贸易企业超60万家。国际贸易通关效率提升,促进了贸易便利化。这体现了我国( )
A.自贸区高度自治
B.高水平对外开放
C.经济腾飞谱新篇
D.全面的社会变革
【2】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探索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通过数字平台联通,审批方式由‘串联’变“并联’。办理施工许可,由原来20多个审批环节缩减到3个主流程审批环节,审批时限从246个工作日缩减至12--40个工作日,有力助推项目落地投产。这启示我们( )
①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②改革使中国走上国富民强道路
③以改革为国家发展全局核心④弘扬勤于探索的改革创新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以下同学关于我国发展目标的讨论,正确的有( )
①小力:“2020年我国实现的目标是解决温饱问题。”
②小华:“建党100年时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③小山:“本世纪中叶我国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④小芸:“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将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23年12月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式发布甲辰龙年春晚的主题和主标识。 2024年春晚主标识以“矗”(dá)字为主视觉符号,以“龙行藏矗,欣欣家国”为主题,创新“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与全球华人相约除夕,共享一台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这(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②有利于固守中华文化内容
③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④让生僻字这一文化更好地延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2023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撰写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3》出版。该报告显示,我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科技活动产出和高技术产业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科技创新环境持续改善。2023年,全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得分为77.13分,比2012年提高16.85分。这说明( )
①核心技术讨不来,靠人不如靠自己
②我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③我国的科技创新主要依靠国有企业
④我国科技创新环境改善,前路光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443497378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18766人,占18.70%,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280人,上13.50%。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分别上升了5.44个百分点和4.63个百分点这体现了我国的人口特点是( )
A.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加剧
B.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
C.人口素质偏低,大量的人口流动
D.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
15、下列古语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的是( )
①民为邦本,本固邦宁②小信成则大信立
③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我国一直在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坚决惩治贪污腐败行为,仅2023年上半年,我国就有24名中管干部落马,被依法处理,极大地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这说明( )
①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②我国的贪污腐败现象已得到彻底遏制
③我们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④我国的法律只能依靠警察来维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7、2023年10月12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江西省南昌市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下列举措有助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是( )
①转化社会主要矛盾,突破利益固化
②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③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
④促进发展,要把高速增长放在首位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8、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指出,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这些精神( )
A.核心是改革创新精神
B.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C.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D.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19、202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30周年。毛泽东曾给自己定下三条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领导干部必须放弃个人利益
B.滥用职权的行为都应负刑事责任
C.要限制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依法行使权力
20、世界上许多国家把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做法称为“中国经验”,以下属于“中国经验”的是( )
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②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③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1、在党和国家、以及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于是,一些地方、一些领域出现了忽略环境保护的现象。
甲:美丽中国已实现,经济发展最关键。
乙:环境严峻不容缓,绿色发展是必然。
22、某班同学围绕九年级第五单元《共创美好未来》这个主题,在QQ上展开了相关讨论:
小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
小辉:加强对话与交流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健. |
琳琳:正确择业有助于我们寻找到自己认为最富有意义的生活,择业只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就可以了. |
(1)请对小薇和小辉认识的错误之处加以改正。
(2)运用有关知识对琳琳的观点进行评析。
23、
请对以上两位同学的观点加以辨析。
24、 某市环保局在“12369”环保举报热线的基础上,开通运行“12369”微信举报平台。市民可通过微信公众号“12369环保举报”,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环保部门举报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
(1)市民用这种方式参与民主生活,体现了公民在行使哪一权利?公民依法行使这项权利有什么意义?
(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都有哪些?
(3)公民参与民主生活有什么要求?
(4)公民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25、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同师生代表座谈时讲到:“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
请结合所学的知识道理谈谈你对段话的理解。(8分)
26、2014年,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作出了“一极两市四区”发展战略,首次提出建设赣粤边际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战略目标,为生态龙南建设明确了发展方向。一年来,不断完善生态保护机制体制,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全面启动“净空、净水、净土”工程,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加快“森林城乡”建设,深入推进省级森林城市创建,结合秀美乡村建设,加快森林乡镇、森林村庄创建,不断推进造林绿化、退耕还林、义务植树等建设工程。目前,我县城区绿化率达37.9%,城区常年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1.7%。
(1)建设赣粤边际生态文明示范区有什么必要性?(3分)
(2)我们应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区建设?(3分)
27、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致辞时宣布:中国将在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抗疫斗争以及经济社会的恢复发展。
(1)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持怎样的态度?向世界展现了怎样的形象?
(2)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我国高举怎样的旗帜?推动怎样新型的国际关系?
28、材料一:截至2010年底,我国农村地区处于贫困标准以下的人口多达2 688万,城乡收入差距之比仍高达3.23︰1。为减缓农村贫困,我国政府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国农村 扶贫开发纲要》等一系列减贫规划。
材料二:截至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总量仅占全国的19.31%,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只有东部地区的70%和55%左右, 2012年2月,国家颁布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这是我国上个世纪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的第三个西部大开发规划。
(1)请结合材料,联系所学内容,按照“国情→政策(战略、国策等)→目标”的思路,在以下相应括号后填上适当的内容。
据材料一:城乡发展不平衡→实施农村扶贫开发政策→① 。
据材料二: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②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2)无论实施减贫计划还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都是为了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请结合材料谈谈这样做的意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