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资阳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某外地游客在荆州品尝了传统名菜鱼糕后,赞不绝口。店主说:“欢迎以后常来啊!”该游客说:“一定一定!下次来荆州,一定还光临贵店。”

    B.汪先生说:“今日有缘相聚,实在不易。您是马齿徒增,我是碌碌半生,怎不让人感慨!”

    C.送别人一幅字,题头写:“××惠存”,落款写:“××拙笔”。

    D.八十五岁老人过生日,贺词写:祝您身体康健,长命百岁。

  •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白居易去顾况家请教,是希望他能提拔自己,结果却使他家蓬荜生辉。

    B.上回蒙他鼎力相助,这一次我应该投桃报李,助他一臂之力才是。

    C.王老师,明天下午3点,我们班在教室里开读书主题班会,请您到现场候教。

    D.个别词句略有笔误或不合韵律,我冒昧地做了一点雅正,随信寄回,谨供参考。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在庭审时,原告律师向法庭所做的   ,揭露了被告李阳对妻子Kim实施家庭暴力的真相。

    北京时间1217曰,在2011年世界羽联超级赛总决赛女单半决赛中,新科世锦赛冠军玉仪涵发挥出色,连下两城,击败对手汪鑫, 跻身决赛。

    瑞典希望在不修改欧盟条约的情况下化解欧债危机;波兰和意大利则担心,法德的修约建议会加深欧盟内部 ,拉大欧元区和非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距离。

    A. 申述   率先 隔阂 B. 申诉   首先   隔阂

    C. 申述   首先 隔膜 D. 申诉   率先   隔膜

  •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临摹  混凝土  一筹莫展  大张旗鼓

    B.窜改  凯旋门  若既若离  琼楼玉宇

    C.厮杀  起居室  惝恍迷离  穷源竟委

    D.羁绊  皇穹宇  理曲词穷  年高德劭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我很纳闷,斗胆问一句,不知您是在哪儿听说这件荒唐事情的?

    B.先生虽然未能亲自玉成此事,但也付出很多心血,我甚是感激。

    C.你和我大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作珍贵的“文物”惠存着。

    D.小弟比较愚钝,虽百思仍不得其解,不知兄台对此事有何见教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面对巨变中的城市,文学应该怎么做?当下城市文学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一个重要分支,但它正面临严重的瓶颈——城市书写缺少力作。当文学介入城市生活,其是否具有提炼生活的能力,并给出文学方式的透视和分析,是城市文学是否发展的关键。

    目前在文学领域,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故事似乎并未得到充分的表达。在一部分文学评论家看来,相对于乡村文学的持续兴盛,中国当代文学中城市题材书写,因为没有触及灵魂的深度而显得比较弱势。从历届茅盾文学奖可以看出,只有王安忆的《长恨歌》、金宇澄的《繁花》等少数几部长篇小说属于城市题材。

    当代文学中,城市题材书写缺乏触及灵魂的深度。相比乡村文学的繁荣,城市文学的不足主要是对城市精神和城市人精神把握能力的欠缺。作家对城市的书写尽管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气象,但作品对城市的描摹也几乎停留在一种状态或一种情绪式的堆砌,缺乏对城市人精神世界的穿透性认知与把握。

    城市文学的式微,与中国长期以来乡土中国的文化基因有关。中国主流文坛的大部分作家最切实的经验均来自乡土,这也决定了中国文学最成熟、最成功的部分便是乡土文学。比如,作家贾平凹几十年来的创作一直坚持以书写乡土中国来记录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的创作素材都来自他老家商州棣花村。他笔下有对故乡的无比依恋和怀念,也有农民们的迷茫和追问。莫言跟贾平凹一样,大部分作品离不开他的家乡高密。余华几部最出名的小说,写的都是乡土中国,一旦写到城市里来,便被认为是他最不成功的作品。

    然而,这些年中国发生的深刻变化之一,就是城市的发展。城市化发展到这个程度的时候,文学上怎么写城市就成了一件很大的事情。城市现代性精神的形象化方面还没有真正的长篇力作,恰恰给现时代的作家们提供了创造的可能性。对城市精神和城市人精神具有穿透力的把握,是目前文学创作的疑难所在,也是目标所在。

    对于当下城市题材写作的一大弊病——退回到个人的世俗生活和情感生活中,退回到自我的精神世界的自我陶醉中,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此类写作折射出一定的社会和时代的光影,但与大时代的城市精神与灵魂书写是隔绝的。文学是否具有超越新闻报道的能力,是否具有一种提炼生活的能力,是城市文学能否发展的关键。当文学介入社会生活,特别是和新闻报道平行时,文学能不能完成超越,能不能够把城市化过程中普遍关切的话题以文学方式进行透视和分析,来帮助我们认识现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文学所能达到的深度。

    (摘编自《文汇报》2018年9月6日期刊文,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当代文学分为城市文学与乡村文学两个分支,二者在繁荣程度上发展并不均衡。

    B. 当代作家在表现城市时缺乏对城市人精神世界的穿透性认知与把握,不能形成气候。

    C. 中国主流文坛的作家大多对城市生活没有深切感受,所以难以把握并讲好城市故事。

    D. 过于关注个人的世俗和情感生活,陶醉于自我的精神世界,是难以写出时代力作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指出当下城市文学缺少力作的问题,引出下文论述。

    B. 文章运用贾平凹等人的例子,论证主流文坛作家成功的原因是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

    C. 文章第三、四段分别从不同方面对城市文学式微的原因进行了详细阐述,思路清晰。

    D. 文章针对城市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向,对当下的创作有指导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文学能够介入并提炼城市生活,以文学方式来透视和分析,就有可能产生力作。

    B. 《长恨歌》《繁花》获得茅盾文学奖,就是因为它们讲好了现代化进程里的城市故事。

    C. 只有真正把握了城市精神和城市人精神,才有可能写出反映城市现代性精神的力作。

    D. 城市文学所能达到的深度,有时可以从是否能够帮助读者认识现实这一角度来评价。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古代诗文中,“美人”可以是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比如“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2)李密在《陈情表》中情真意切,表达希望能先奉养祖母、再报答皇上之情的典故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史记》记载,荆轲刺杀秦王未成,致秦王大怒,发兵灭燕。苏洵在《六国论》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这一史实。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女子登上倒塌的墙,对着心上人的家乡远远地痴望,形象鲜明,情意动人。

    (2)陶渊明《饮酒》诗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作者在傍晚与飞鸟结伴的诗意生活,诗人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3)《阿房宫赋》中描写秦朝宫里的管弦音乐声比市人说的话都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9、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

    (2)淮左名都,竹西佳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扬州慢》)

    (3)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他对“学”与“思”关系的思考。

  •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4)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学而》中孔子认为“好学”的表现有三条:一是在物质上,即“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二是在言行上,即“______”;三是在目标上,即“______”。

    (2)词评家论词,有“转折跌宕处,多用去声”和“用去声发调,有跌宕飞动之美”的观点。姜夔的《扬州慢》中就多有用去声字领起的句子,如“____________”。

    (3)古人常借酒兴作诗,盛酒的“樽”(尊)的意象随之出现在很多诗词中,如:“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也 许——葬歌

    闻一多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

    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

    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

    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

    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

    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

    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

    听这细草的根须吸水,

    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

    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

    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

    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

    我叫纸钱缓缓的飞。

    注:这首诗是作者为长女立瑛三岁时夭折而作

    1这首诗中有那些意象?这些意象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2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进行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少落魄,不治生事。客梁、宋间,宋州刺史张九皋奇之,举有道科中第,调封丘尉,不得志,去。客河西,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表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禄山乱召翰讨贼即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潼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不省。天子西幸,适走间道及帝于河池,因言:“翰忠义有素,而病夺其明,乃至荒踣。监军诸将不恤军务,以倡优蒲簺相娱乐,浑、陇武士饭粝米日不厌,而责死战,其败固宜。”帝颔之。俄迁侍御史,擢谏议大夫,负气敢言,权近侧目。帝以诸王分镇,适盛言不可。俄而永王叛。肃宗雅闻之,召与计事,因判言王且败,不足忧。帝奇之,除淮南节度使。诏与江东韦陟、淮西来瑱率师会安陆,方济师而王败。李辅国恶其才,数短毁之,下除太子少詹事。未几蜀乱,出为蜀、彭二州刺史。梓屯将段子璋反,适从崔光远讨斩之。而光远兵不戢,遂大掠,天子怒,罢光远,以适代为西川节度使。广德元年,吐蕃取陇右,适率兵出南鄙,欲牵制其力,既无功,遂亡松、维二州及云山城。召还,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卒,礼部尚书,谥曰忠。适尚节义,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而言浮其术,不为搢绅所推。然政宽简,所莅,人便之。年五十始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布。其诒书贺兰进明,使救梁、宋以亲诸军,与许叔冀书,令释憾;未度淮,移檄将校,绝永王,俾各自白,君子以为义而知变。

    (节选自《新唐书•高适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禄山乱/召翰讨贼/即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潼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不省。

    B.禄山乱召/翰讨贼/即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潼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不省。

    C.禄山乱/召翰讨贼/即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潼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不省。

    D.禄山乱召/翰讨贼/即拜适左拾遗/转监察御史/佐翰守潼关/翰败/帝问群臣策安出/适请竭禁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不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道科,是古代选举官员或科举考试科目之一,指有道德、有才艺的人可以被举荐为官。

    B.节度使,是唐代总揽军政、行政权力的地方长官,他们享有在军政人事等方面的专断权。

    C.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如追赠、赠谥等。

    D.王霸,“王”指春秋时各诸侯国之共主,“霸”指诸侯国中的盟主;文中指代王业与霸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适颇有才干,屡受赏识任用。张九皋推荐他参加有道科考试,哥舒翰荐举他做掌书记;朝廷后来又委任他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

    B.高适富有远见,反对诸王分镇。他向皇帝进谏,强烈反对让诸王分镇各道;后来永王果然发动叛乱,为此高适也参加了平叛行动。

    C.高适志存高远,为政宽松简明。他生逢乱世,以建功立业自我期许;他有自己的治理思想和策略,每到一处任职,都让人们感到便利。

    D.高适颇擅诗文,洞察时局变化。他虽中年开始写诗但写得很好,作品为人传诵;他给多位长官写信提出合理建议,引导他们勤政爱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光远兵不戢,遂大掠,天子怒,罢光远,以适代为西川节度使。

    (2)未度淮,移檄将校,绝永王,俾各自白,君子以为义而知变。

    【5】面见皇上时,高适从哪几个方面解释哥舒翰兵败的原因?请简述。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微写作。

         请以“雷锋精神”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

         要求:选取恰当的意象,运用修辞方法;感情真挚,思想健康。不超过1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