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时候一边雄唱“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一边感喟壮志难酬的诗人是( )。
A.辛弃疾
B.陈亮
C.陆游
D.岳飞
2、下列四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酒属(引申为劝酒)客 纵(任凭)一苇之所如
B. 苏子愀(忧愁凄怆)然 正襟危(危险)坐
C. 舞(使……跳舞)幽壑之潜蛟 泣(使……哭泣)孤舟之嫠妇
D. 则天地曾(竟,简直)不能以一瞬 相与(交错)枕藉乎舟中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这篇文章明显不是他的风格,如果不是有人捉刀,很难想象他的语言如此清雅!
B. 李经历您好,您要的资料我已经准备好了,明日一早必定按时奉达,请您放心。
C. 我长期在市委机关工作,对基层的情况不够熟悉,驻村工作还请大家积极进言。
D. 王老师,今天上午的课我没听懂,想向您叨教一二,您今天下午三点有时间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B.为了应对水危机,中国政府去年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修订,施行“流域限批”和河流休养生息,并试图通过调水解决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C.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D.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而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东,古地区名。黄河流经山西、陕西两省,白北而南的一段之东部,指今之山西省。
B.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古代也称以占卦为业的人。
C.五行,即儒家所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又可指孝的五行,即庄、忠、敬、笃、勇。
D.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也有“众多”的意思。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众筹
马金莲
虎丽丽发来个链接,也只是发了一个链接。
马圆收到后匆匆扫了一眼,款项发起人虎梅花,需要救治者虎大朋,男,六十四岁……马圆看着看着张大了嘴巴,虎大朋,熟人啊,虎梅花和虎丽丽的父亲。马圆老家的,一个庄子里的乡亲。据描述,是在家里干活的时候,忽然晕倒并且长时间昏迷不醒,送到省医院后抢救过来了,需要手术,预计费用十五万元以上。十五万不是小数目,虎大朋家肯定拿不出。虎家的情况马圆知道,山区农民家庭,世代种地为生,闭上眼用三个手指头都能把他们的家底数出个大概。三十多年前,马圆和虎梅花还是少年玩伴的时候,虎梅花跟马圆抱怨,说她爷爷偏心,分家的时候多给了她大伯家一亩地,理由是大伯家头胎生了儿子。虎梅花的妈认定公婆偏心,天天为一亩地闹脾气。她说一亩地,能打三两袋子粮食哩,能让一个娃吃半年哩,够家里一年的油盐酱醋花销哩……
虎丽丽能把为她父亲筹钱的链接发给她,说明她们姊妹心里还是看重马圆这个童年玩伴的。马圆先给患者做了证明:童年闺蜜的父亲,情况属实。发多少钱合适呢?她选了二百。发出去了,觉得少,又发了三百。发完朋友圈,马圆心里不踏实,再细看虎大朋的筹款内容,文字描述的口吻很熟悉,是众筹平台常见的那种,正因为太熟悉,刚才她是跳跃着粗看了一遍。
她一个字一个字往下看。虎梅花以自己的口气描述了求助事件。患者是南部山区农民,家里生计本来艰难,妻子长期患有风湿性腰腿疼,靠吃药维持。大女儿患有小儿麻痹,生活不能自理。小儿子有慢性癫痫,长期得不到治疗,随时有生命危险。
马圆看了两遍,然后把网上陈述的情况,和她记忆中知道的虎家的情况,进行衔接和融合。照片里躺着的确实是虎大朋,可患者家庭经济情况的描述,咋有些不太一样呢?虎大朋家啥时出了三个残疾人?
她一条一条梳理,一条一条消化。虎大朋妻子常年腰疼腿疼,靠吃药吊着,这个可以接受,农民嘛,下了一辈子苦,老了浑身疼是常见病。只是虎家小儿子啥时候成了慢性癫痫?难道他是属于间歇性的,自己没机会看到?马圆说服自己,也许真是自己不知道。可是,虎梅花啥时候成残疾人了?还生活不能自理?马圆和虎梅花一起厮混了五六年,从拖着鼻涕到小学毕业,谁脸上几颗斑点、身上有胎记,也都一清二楚。
马圆给母亲打电话,问候完父母的近况,话题就转到了虎家。母亲絮絮叨叨说虎大朋病重,县里的医院看不了,到省里去了。又杂七拉八地说了一些四邻八舍的近况,啰唆了半天,马圆本来要问的内容竟然给忘了,挂了电话再想起来,马圆感觉那种冲动的情绪已经提不起来了,干脆就不问了。她照旧关注着筹款的进度。距离动手术还有一天时间,她终究忍不住又发了五百。
虎大朋的手术情况应该是不错的,虎家需要的钱,最终款额停留在五万一千四百元,平台显示已经提取。看到这里马圆心里一个悬着的东西落了地,只是她从此有了个奇怪的习惯,就是每天都关注虎家姊妹的朋友圈。她看到虎家姊妹在省医院照顾虎大朋,两个人轮流陪护。有时候是虎丽丽半夜了还醒着,发一张虎大朋病床上的睡姿;有时候虎梅花在给虎大朋擦洗;有时候姊妹俩一起出去吃饭,油汪汪的酸辣粉,吃得满嘴油,呵呵笑。
不久马圆看到虎大朋出院了,回家了,虎丽丽姊妹俩应该是一起跟着陪护回家的,两个人的朋友圈里都出现了老家、村子、院子、虎大朋女人。虎大朋的女人果然是有些病态的,走路尤其慢。有一天虎丽丽的朋友圈出现了她两个兄弟,马圆注意观察那个显小一点的,那个得慢性癫痫的,她没看出任何的迹象。她觉得自己挺无聊的,干脆不再天天看虎家姊妹的朋友圈了。
春天过去,炎夏跟着就来,看着松松垮垮摇摇欲坠的蚊帐,发现它很陈旧了,应该买个新的换掉它。她上京东看,又上淘宝看,看了一圈,发现质量稍微好点的,都得一二百元,还有更好的,轨道滑杆的尤其贵,她其实一直想要买个轨道的。但她掂量一阵没下单,好几百呢。
退出购物网页,马圆好像被什么牵引着,手指点开了微信。先看虎梅花,再看虎丽丽。虎梅花早晨发了个帖子,她出门了,坐的是火车,没说去哪里,去做什么。再看虎丽丽,她的最近帖子是昨天发的,晚饭时候,一张饭桌上摆了八九个碟子,碟子里红的肉卷,白的鸡翅,绿的蔬菜,一口鸳鸯锅里红的油汤和奶白清汤翻滚着。虎丽丽配发了文字,说简单点,吃个火锅,呵呵。
马圆干脆不管蚊帐了,坐在地上看虎家姊妹的朋友圈。好几个月没关注了,新帖子太多。一边看,一边寻找,也不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但能确定在寻找。不可能什么都没有。一个人好好地过着普通日子,忽然就一头栽倒,接着是十五万的天文数额,接着是发帖求助。马圆还记着以虎梅花口吻发出来的文字:我们实在走投无路,只能恳求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当时马圆眼前浮现出虎梅花的脸,一张被生活揉搓得不忍直视的脸。马圆舍不得少年的伙伴这样艰难,那几天吃不下饭,睡到半夜爬起来看筹款进度,替虎梅花姊妹感受着人情冷暖。
时隔半年,马圆又感受到另外一种人情冷暖。她在虎家姊妹的朋友圈里寻找着什么,她没找到。筹款帖子已经不在,被删除了。
(节选自2021年4月《人民文学》)
文本二:
马金莲的小说创作始终关注着西海固大地上的民间生存,深情而诗性地书写着这片苦土上所承载的苦难。苦难是马金莲小说创作中一个十分显在的主题。具体而言,苦难主题在马金莲小说中主要表现在:生存苦难、生命苦难、人性苦难。
(节选自李慧东《马金莲小说苦难主题简析》)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圆的童年闺蜜是虎梅花,而给她发链接的却是虎丽丽,姐妹俩这样做,可以避免某种尴尬,体现了成人世界的敏感和复杂。
B.“发完朋友圈,马圆心里不踏实”,主要是因为马圆害怕众筹信息得不到人们的关注、响应而无颜面对需要帮助的要好的朋友。
C.马圆给母亲打电话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弄清虎家的真实情况,以便让爱心真正服务需要帮助的人,从而让人们的付出更有意义。
D.文本一画线处的“人情冷暖”,是指人们对虎家的不幸遭遇的不同表现,有的无动于衷,有的热心捐助,冷和暖交织在一起。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虎丽丽只发了一个链接,如此安排,有强调的意味,同时与小说结尾形成巧妙呼应,有利于揭示虎家姐妹的处事风格。
B.马圆为虎大朋捐助的一千元是先后分三次完成的,这样写能真实展现其道德意识提高的过程,从而将人物塑造得更加真实,丰满。
C.众筹、链接、朋友圈,信息化背景为故事情节构建、人物性格展现、矛盾冲突制造提供了平台,使小说具有了典型性和普遍意义。
D.小说将马圆的外在行为与内心活动有机融合,彼此照应,既使情节铺排灵活机动,又利于表现人物内在情感,增强读者的代入感。
【3】围绕虎家的境遇,马圆的心理有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
【4】文本二提到的“生存苦难、生命苦难、人性苦难”,在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哂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韩愈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实,并由此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这是“教学相长”思想的体现。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委婉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从“见、闻、陆、水”等方面连设四喻,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了“______,______”的结论。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梦境破灭后,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______,______”,自此徜徉山水,快意人生。
(3)杜甫《客至》中,诗人用“______,______”这一细节描写,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按照古代传说托鸿雁、鲤鱼捎书带信,但没有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两句。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通过项羽的做法表现了秦朝统治的灭亡。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在写蜩与学鸠对大鹏的嘲笑之后,提出总结性看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论语》十二章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5)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看子”下了定义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7)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________。”
(8)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__”和“________”。
(9)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________”,而能够持之以恒是因为“________”。
(10)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多学诗,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还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
(1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5)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要求“________”。他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
(1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________”,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
(17)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________”。
(18)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9)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送刘司直赴安西
王维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注)苜蓿:植物名。原产西域各国,汉武帝时,张骞使西域,始从大宛传入。天马:骏马的美称。《史记•大宛列传》说:“初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联中“绝域”指极远的地域,“胡烟”“塞尘”点明此去的前方是边塞,那里路途遥远,寂寞荒凉,环境恶劣,是实写。
B.第二联以空中与地上景象相互映衬,抬头偶见归雁,前方路上极少行人,在鲜明的对比中突出了哀伤与压抑之情。
C.尾联言此去应让外族害怕,使他们不敢再强求和亲,既是对友人的希望,也寄寓诗人效命疆场、安边定国的豪情。
D.全诗熔写景、议论、抒情于一炉,从写景到议论历史,再从说史到抒情,曲折有致,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2】试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方面对“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一联作简要赏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子墨子言曰:“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曰:必务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之人而教之为善。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当此之时,世不渝而民不易,上变政而民改俗。昔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于此乎,不而矫其耳目之欲,而从其心意之辟,外之驱骋、田猎、毕弋,内湛于酒乐,而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听治不强。’必曰:‘吾命固将失之。’虽昔也三代罢不肖之民,亦犹此也。不能善事亲戚君长,甚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是以身有陷乎饥寒冻馁之忧。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从事不强’,又曰‘吾命固将穷’。”
是故子墨子曰:“今也王公大人之所以蚤朝晏退,听狱治政,终朝均分,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故不敢怠倦。……王公大人怠乎听狱治政,卿大夫怠乎治官府,则我以为天下必乱矣。农夫怠乎耕稼树艺,妇人怠乎纺绩织纴,则我以为天下衣食之财将必不足矣。若以为政乎天下,上以事天鬼,天鬼不使;下以持养百姓,百姓不利,必离散不可得用也。是以入守则不固,出诛则不胜。故虽昔者三代暴王桀纣幽厉之所以共抎其国家,倾覆其社稷者,此也。”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实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有命者之言,不可不强非也。曰:命者,暴王所作,穷人所术,非仁者之言也。今之为仁义者,将不可不察而强非者,此也。”
(选自《墨子·非命下》,有删改)
【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不渝而民不易 易:改变
B.不而矫其耳目之欲 矫:假借
C.而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 顾:顾念
D.吾命固将穷 穷:贫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内湛于酒乐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吾命固将失之 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C.怠乎听狱治政 壮士,能复饮乎
D.倾覆其社稷者 盗爱其室,不爱异室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
B.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
C.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
D.是故出政施教/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属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幽厉,在这里指周幽王与周厉王,而“幽”“厉”是后人为两个国君所设立的庙号。
B.宗庙,古时人们为亡灵建造的寄居所。宗庙制度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C.卿大夫,西周、春秋时国王及诸侯所分封的臣属;规定其要服从君命,辅助国君进行统治。
D.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拔孝子、尊重贤良、教人向善基本上是三代圣王在刚主持天下政事时的通用主张。
B.商汤治理夏桀的乱世现象,周武王治理商纣王的混乱局面,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了风俗。
C.墨子的“非命”观是对那些自身不改变、不努力的统治者和百姓拿“命运”来说事的批判。
D.墨子认为,从前三代暴君导致国家灭亡、社稷倾覆的根本原因在于不能虚心采纳谏议。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也王公大人之所以蚤朝晏退,听狱治政,终朝均分,而不敢怠倦者何也?
(2)今天下之士君子,中实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有命者之言,不可不强非也。
【7】墨子的“非命”观给了你哪些为人为政的启示?请简要概括三点。
14、恩格斯在谈到“必然性”与“偶然性”时,提到了拿破仑,说这个“伟大人物”的出现也是“偶然”的。请你仿照课文中相关语句另举历史上的“伟大人物”,用“恰巧……所需要的……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就……。因为……所以……”的句式写一段先叙后议的文字,并将议论的结论归结到“偶然性”或“时势造英雄”上,不超过2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