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的学生曾子终生力行“自省”这一主张,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自省”就是通过自我意识来省察自己言行的过程,其目的正如朱熹所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曾子的这一做法有利于( )
①检视自己的不足 ②发扬自己的长处 ③端正自己的行为 ④看到他人的缺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针对漫画《脚踏实地》,以下观点你赞同的是( )
①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
②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③梦想如果难以实现,就应及时更换止损
④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不懈地追梦、圆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习近平总书记向青年人寄予期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表明( )
①少年梦想决定国家命运 ②少年梦想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③少年梦想是一成不变的 ④少年梦想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小强有句口头禅叫“临时抱佛脚”,意思是平时不需要预习、复习等,考试前挑灯夜战就能应付过去。我不赞同小强的观点,是因为( )
A.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是我们唯一的任务,其他的都不重要
B.充分利用上课时间抓紧赶作业,放学回家后就可以尽情地玩
C.让父母监督自己,因为我们年龄还小,没有很强的自控力
D.认清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5、上网、报班、玩伴少、学习压力大⋯⋯“90后”“00后”的孩子,呈现出与“70后”“80后”不一样的新的“成长的烦恼”。与此同时,不少家长则抱怨如今的孩子“不好管”“不懂感恩”“不理解父母”等。针对上述情形,孩子和家长之间应( )
A.各做各事,互不干涉
B.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C.顺其自然,各行其是
D.换位思考,平等交流
6、俗话说:“人有旦夕祸福。”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都需要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技巧和方法。以下自我保护的技巧和方法正确的是( )
A.发生火灾时不乘电梯,用湿毛巾捂口鼻弯腰逃离
B.遇到暴雨应贴近电线杆,沿着路灯、下坡道行走
C.遇到山体滑坡、泥石流时,应马上朝山坡下方跑
D.在房间闻到浓重的煤气味,要快速拨打电话求救
7、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①身体不舒服,自己随便找点药吃②有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
③良好的卫生习惯 ④了解家庭成员的健康信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这告诉我们,交友时要( )
A.志同道合,将心比心
B.坦诚相待,不分界限
C.推心置腹,无限宽容
D.豁达大度,不拘小节
9、毛泽东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
A.学习,让面前的世界变得更加精彩
B.学习,让我们更加能言善辩
C.学习,让我们更好地帮助他人,服务社会
D.学习,让我们变得更加独立和自由
10、小宇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爸爸说我长大了,勇于承担责任了;老师赞我长见识了,但是学习还 要再努力一点;同学说我更开朗,但是也要注意与朋友的相处方式。面对这些评价,小宇应该( )
①听取他人合理的意见,改正不足②保持清醒,不必在意他人评价
③重视他人的态度与 评价④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2023年2月,一对夫妇带着孩子在云南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区海埂大坝抓海鸥,并将海鸥塞进瓶子里,后被其他游客制止。最终当地自然资源执法大队做出了对涉事男孩监护人行政处罚的决定。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男孩的行为是天性使然,没必要小题大做
②未成年人父母没有做到“行己有耻”,没有给男孩做出好的榜样
③此行为已被游客制止,没有必要进行行政处罚
④青春期的我们不能肆意放纵,违反基本规则、逾越基本界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小闽在睡前经常思考:今天有哪些收获?有没有哪里做得不够到位?下列古语与小闽认识自己的途径相一致的是( )
A.吾日三省吾身
B.知人者智,自知之明
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D.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13、下面行为中没有做到珍爱生命的是( )
A.小王与病魔勇敢地作斗争
B.小李拒绝去医院体检
C.小刚每天都早起晨跑
D.小文从不抽烟、饮酒
14、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坚持活到老、学到老。86岁时,他开始使用电脑,建立了自己的网站;91岁时,他又打算开通某网络平台账号。不想落后于时代的于光远,以乐观的生活态度治学为文、安度晚年。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②要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
③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④只要认真学习,我们就一定能成为杰出人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获取学生的反馈,对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下边是两位老师的教学反思,从中你可以看出( )
①教与学是师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过程
②学生对老师积极的反馈,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
③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我们要主动参与、勤学好问
④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根据自己的需求建议老师改变教学风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习要讲究方法和策略。下列我们可以去尝试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是
A.头悬梁,锥刺骨,加班加点开夜车
B.主科副科主次分明,重主科,轻副科
C.偷工减料,提高学习效率
D.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7、孔子说:“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这启示我们( )
A.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最大
B.朋友越多越好,要广交朋友
C.要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
D.要珍视友情,满足朋友的任何要求
18、“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了建设书香校园,某校推出一系列活动,积极倡导“知人知理知事,读人读理读书”。学校大力倡导读书学习,是因为( )
①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让我们能够拥有更充实的生活
②学习拓展了新的通道,让我们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
③学习改变了思维方式和行为,提升我们的能力和智慧
④学习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让我们变得更加独立和自由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成都大运会冠军夏雨雨在备赛中,发现努力和时间可以弥补与全职运动员之间的差距。于是,她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奋力追赶,终于摘得女子10000米金牌。她成功的原因是( )
A.学会合理规划时间,方法科学
B.有信心尝试与坚持,拒绝帮助
C.理性面对他人评价,自信乐观
D.会欣赏自己的独特,挖掘优势
20、与朋友同行的路,有时并不平坦,不管是结交朋友还是维护友谊,都会遇到各种困惑,进入中学,建立真挚的友谊的过程中,我们应该( )
①保持沉默,等待邀请②态度真诚,持续行动
③放下尊严,迁就对方④敞开心扉,开放自己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现(为什么说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①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____都没有超越法律的____。
②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____,平等地____和____。
③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____。
22、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______。
23、你的学科基础如何呢?回答下列问题:
①____________,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②社会在发展,学习无止境。那种一次“充电”,终生“放电”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进人了一个__________的时代。
③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请列举两部与“孝悌”相关的法律名称:__________。
④“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决不能复返”。这句话说明了生命是__________的。
⑤指纹被称为“人体身份证”,其重复率约640亿分之一。这句话说明了生命是__________。
24、写出下列名言蕴含的道理,注意:要用课本中的知识回答。
(1)“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其蕴含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蕴含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蕴含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其蕴含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其蕴含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矣。”其蕴含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5、情境填空:
(1)进入初中后,我们开始自觉磨砺意志和品格,思考生活的意义,这些将会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更加丰富而厚实的底色,这表明_________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2)“学生晓丽每天上课8个小时”,可见中学阶段,中学生的重要任务是_________。
(3)小刚认真反思自己,发现自己有很多优点,变得更加自信,这表明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_________。
(4)“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启示我们要与_________的人交朋友。
(5)在建立友谊时,准确地说出对方的名字,会令对方觉得被你_________。
26、连线题
(1)呵护友谊 A.是平等的、双向的
(2)友谊的特质 B.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
(3)教师工作特点 C.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27、初中老师总是强调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要自觉预习和复习,这是一种教学上的不负责任。_____
28、生活难免有挫折,遭受同样的挫折,不同的人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是相同的。
29、有人认为“孝敬父母需行动,家务劳动别操心,搞好学习是关键。”请你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30、2018年4月9,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作出专门部署,要求各地各部门自4月9日至11月30日,组织开展中小学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环境、涉及未成年人网络有害信息两个专项整治,为未成年的健康成长筑起了第四道防线。下面是两位同学发表的观点,请你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辨析。
31、 某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本校七年级学生进行了“你的家庭和谐吗?”问卷调查活动。问题涉及“你与父母交流多吗?你的家庭氛围民主和谐吗?”等问题。分析有效问卷532份后发现,许多家庭存在不和谐的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的特点是什么?
(2)家庭存在不和谐,经常会出现爱的碰撞,为什么说两代人发生冲突是难以避免的?
(3)通过这次调查,请你谈谈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是什么?
32、【撑起法律保护伞 健康成长】
⑴上面三幅漫画共同体现的哪一个字?试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
⑵你知道它有哪些特征吗?
33、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该法增设网络保护和政府保护专章,增加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增设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从业人员准入资格制度等内容,条文从72条增加至132条。
第一百二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1)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及相关条款,说说法律有哪些特征。
第七十条 学校应当合理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 |
(2)上述规定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小海疑惑地说:“未成年人保护法不是保护我们的嘛,为什么还要约束我们呢?”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小海的问题。
34、(学习语录 领悟经典)
语录一:“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有梦想就有希望。追逐梦想,路在何方?”
语录二:“学习,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广大青年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
语录三:“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
(1)“追逐梦想,路在何方?”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谈谈青少年要怎样实现梦想?
(2)广大青年要怎样学习,不断增强本领?
(3)结合语录三,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养护精神?
35、电视剧《小别离》讲述了在三个平凡家庭里,孩子十三四岁进入青春期,人到中年的父母面对孩子教育问题,焦头烂额,矛盾不断的琐碎故事。故事踏踏实实,不矫情不做作,许多亲子之间的相处细节,直击人心。不论是当父母的,还是当儿女的,或多或少都能在剧中,看到自己家庭的影子。
(1)【理性认识】如何看待父母子女之间的“爱的碰撞”?
(2)【行为选择】《小别离》这部电视剧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你认为和父母沟通有哪些技巧,可以积极主动化解和父母之间的“爱的碰撞”?
(3)请你为构建和谐家庭出谋划策?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