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历史悠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南京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缩影。下面那一选项的史实与南京没有关系( )
A.《南京条约》 B.火烧圆明园
C.中华民国 D.南京国民政府
2、恩格斯认为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拿破仑下列行为最值得肯定的是
A. 发动政变开启了拿破仑时代 B. 加冕称帝建立帝国
C. 颁布《法典》巩固革命成果 D. 发动多次对外战争
3、“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声势浩大。”这场起义
A.加速了罗马帝国的灭亡
B.反映了罗马共和国社会矛盾的加剧
C.最终取得了胜利
D.促成罗马成为了共和制国家
4、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A.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B.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 政治改革的影响 D.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5、1947年,英国议会通过《印度独立方案》,承认印度独立,但又宣布将“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斯坦国家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国家”。这一材料反映了英国制造“印巴分治”的主要依据是( )
A.宗教信仰
B.地区差异
C.人口多少
D.制度优劣
6、“扫小亚,攻埃及,占两河,灭波斯,征印度”是对下列哪一次战争的描述( )
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
7、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城市居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很多人进入城市之前还是农民或农奴
B.农奴在城市住满一定期限,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
C.手工业者拥有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不劳动,雇佣一定工人劳动
D.市民阶层中的富裕者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8、下表所列为世界历史上有关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的一些史料,其中帝国与史料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 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 史料 |
A | 罗马帝国 | 通过三次布匿战争打败迦太基 |
B | 亚历山大帝国 | 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
C | 拜占庭帝国 | 被日耳曼人所灭 |
D | 阿拉伯帝国 | 改造0到9的计数法,形成阿拉伯数字 |
A.A
B.B
C.C
D.D
9、某剧组准备重新拍摄电视剧《三国演义》,在剧中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孙吴水师配备指南针后,战斗力大大增强
B.曹操派使臣给孙权送去纸质书信,劝其投降
C.袁绍军队粮草被曹军烧毁后,士兵只好挖甘薯充饥
D.孙权遣使给刘备送去书法珍品《兰亭序》,以示修好
10、据英国《每日邮报》2020年1月31日报道,近日埃及文物部门在开罗以南约300千米的Al﹣Ghoreifa遗址发现了约3000年前的古墓,里面发现20座石棺,其中一些石棺上刻有文字。你认为石棺上刻的文字应该是( )
A.甲骨文 B.楔形文字 C.象形文字 D.梵文
11、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探寻古埃及金字塔的功能与演变历程,可以感知的历史奥秘有( )
A.国王的地位与权力
B.人类的法制传统
C.阿拉伯数字起源
D.查理曼帝国的强盛
12、《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提到:“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以英国为例,与其器物和经济改变相关的事件是( )
A.资产阶级革命
B.工业革命
C.思想启蒙运动
D.宪章运动
13、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和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
B.《汉谟拉比法典》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
C.《十二铜表法》是后世罗马法乃至欧洲法学渊源
D.莎士比亚创作了《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作品
14、“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典故来源于英国革命后实行的哪一制度
A. 君主专制 B. 君主立宪制 C. 民主共和制 D. 联邦总统制
15、提出遵守各国在中国“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的条约是( )
A.《凡尔赛条约》 B.《四国条约》 C.《九国公约》 D.《慕尼黑协定》
16、古代印度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印度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下列与印度相关的古代文明成就是
A.帕特农神庙
B.《汉谟拉比法典》
C.公历的产生
D.发明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17、下图反映了极盛时期的阿拉伯帝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极盛时期的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B.阿拉伯帝国的建立者是穆罕默德
C.阿拉伯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D.阿拉伯帝国在扩张过程中与中国唐朝军队有过正面交锋
18、中国古代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中,为推动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是( )
A.印刷术
B.造纸术
C.指南针
D.火药
19、“欧洲文明的摇篮,奥林匹克运动的故乡”是( )
A. 古埃及 B. 古希腊 C. 古巴比伦 D. 古阿拉伯
20、1787年美国宪法与《拿破仑法典》的共同点不包括( )
A.都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B.都巩固了革命成果
C.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D.都体现分权制衡原则
21、一战后的巴黎和会决定成立国际组织___________ ;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之下,1995年成立的国际经济组织是___________。
22、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________开始的。7世纪中期,日本通过________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进入了封建社会。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关法律的名称。
(1)罗马人在法学方面的最大成就——《____________》
(2)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____________》
(3)由拿破仑主持制定的法典——《____________》
24、____年5月,北美13个植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第二届大陆会汉、委任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1804 年,经过公民投票,法国改为帝国。史称“_____ ”,拿破仑加冕称帝。
25、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促进了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6、_____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27、481年,克洛维建立 ______王国,他推动国家信仰了基督教,使国家实力不断增强;814年,国王 ______去世,该国很快一分为三,成为德、法、意三国的雏形。
28、【思维导图填充】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外历史上重要改革”知识结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7世纪初,____创立了伊斯兰教。
30、1775年4月________枪声,标志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777年________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31、
材料:1868年,一支近百人的日本政府使节团,前往欧美各国考察,在一年零10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考察了欧美12个国家,看到西方发达的制度后,下决心向西方学习。
(1)隋唐时期日本政府向中国学习,进行了什么改革?这次改革中的日本天皇叫什么名字?这次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2)1868年的这次改革叫什么?这次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32、我们常说技术的发明与革新是工业文明发展的主要途径和主要动力。在近代史上,我们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首先开始技术革新的是哪个行业?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主要动力来源是什么?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进入人类生产生活领域的新能源是什么?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4)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即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请写出这些国家社会面貌发生了什么变化?(一例即可)这些变化对我们今天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借鉴意义?(写出一点即可)
33、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曾出现“百家争鸣”的历史现象,请列举当时出现的各家学派名称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2)请你说说“老子”和“孔子”的主要思想观点。
34、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某校九年级学生就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材料一】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缴纳的巨额赎金为发展大工业增添了新的资金来源;获得解放的2000多万农民为大工厂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农村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
——摘编自《世界史》
(1)领导我国进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沙皇是谁?据材料一指出俄国这场改革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材料二】 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结束。苏俄却遇到了巨大困难……人民生活困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
——摘编自《世界史》
(2)为解决材料二中“人民生活困苦”的问题,1921年苏俄实施了什么政策?后来,苏联领导人又采用什么建设模式为苏联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材料三】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到“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文选》
(3)为解决材料三中“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一问题,后来的苏联领导人做过哪些努力?建国后长期向苏联学习的中国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材料四】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摘编自《世界史》
(4)材料四中的“大萧条”指的是哪一事件?材料中的“试验”指的是什么?该“试验”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新模式,这一模式“新”在何处?
(5)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