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在研究“17世纪40年代—19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这一主题的过程中,总结了以下知识点。其中正确的是
A.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都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
C.都是通过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形式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是斗争的根本原因
2、“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该文献出自(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法典》
4、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下面哪一种制度与这“人生四喜”有关
A.三省六部制
B.八股取士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5、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古埃及文明产生于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恒河流域
6、王老师在讲授“文艺复兴”教学内容时,以“文艺复兴不是复古而是创新”为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下面是四位同学的观点,你认为符合主题的是
A.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 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
C. 一次伟大的政治变革
D. 无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7、某班模拟了一次“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下列主题,适用于介绍井冈山的是
A. 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
B. 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
C. 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路
D. 七大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
8、16世纪之交,欧洲农村的自然经济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其主要表现是
A.货币地租消失
B.出现了机器大生产
C.开始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业
D.城市获得自治
9、1783-1793年,英国利物浦的奴隶贩子赚了1200万英镑。当时一位作家写道∶“人类的血和泪是我们白手起家的代价。”该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A.推动世界观念的形成
B.使世界连结成一个整体
C.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
D.促进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10、从“华盛顿组建大陆军、玻利瓦尔打败西班牙军队、章西女王的反抗活动”等历史事件中,你能归纳出的学习主题是
A.资本主义制度扩展 B.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C.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D.国际工人运动兴起
11、拜占庭帝国在世界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影响。下列可以体现拜占庭帝国历史影响的是
①欧洲许多国家的国旗源于拜占庭帝国国旗②对基督教和东西方古典文化因素兼收并蓄③保存了大量希腊罗马印度阿拉伯古典文化④为后来文艺复兴运动出现提供了精神营养⑤拜占庭对新航路开辟与宗教改革提供支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12、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正式开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加速日本封建化进程
B.阻碍日本封建化进程
C.严重削弱了天皇的权力
D.加强了世袭贵族的地位
13、以下对印度民族大起义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①印度和拉丁美洲都受到同一地区殖民者的统治
②两者都受到美国独立战争影响
③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人分别是章西女王和玻利瓦尔
④两个结果都成功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1933年,美国政府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部门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其目的是( )
A.放宽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B.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
C.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D.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15、以下漫画所反映的内容,符合近代英国社会发展特点的是
A. B.
C. D.
16、“新政的实施使美国迅速恢复了经济实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挥了‘民主国家兵工厂’的重要作用。”“新政”的特点是( )
A.整顿金融体系
B.调整农业政策
C.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17、成为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渊源的是
A.《民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万民法
18、小华对欧洲历史非常感兴趣,他通过阅读下面这部作品可以了解到
①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城
②欧洲文明源于古代希腊
③日耳曼人建立法兰克王国
④《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9、科技创新改变人们的生活和世界面貌,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发明相符的一组是( )
A. 哈格里夫斯--水力织布机
B. 史蒂芬孙--发电机
C. 爱迪生--耐用碳丝灯泡
D. 富尔顿--火车
20、下列对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在中国创立佛教
B.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
C.4世纪末,亚历山大大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
D.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伊斯兰教
21、大化改新时间:从______年开始。
22、被并称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的是________、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23、“布匿战争”(前两次)是罗马人和 ______ 为了争夺地中海霸权而进行的战争。
24、____________主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屋大维获得了“___________”的尊号。
25、按要求写出下列历史事件:
(1)西欧中世纪,________是乡村典型的组织形式,领主和佃户的关系是一种封建性质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2)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新的气象,________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3)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其他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________。
26、________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________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27、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的文学艺术家__________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18世纪中期,英国的发明家________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28、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拿破仑颁布《___________》。
29、(1)《哈姆雷特》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 “热月政变”建立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的应用,使人类迈进了火车时代,迅速地扩大了人类活动范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947年_____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冷战开始;苏联解体后,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联盟或国家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_____发展。
3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历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如今我们在社会主义探索中已经走上了一条国富民强的道路。
【民族伤痛】
(1)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
【不懈探索】
(3)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什么?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英勇抗争】
(5)请写出抗日战争中,取得抗战以来重大胜利战役的领导人是谁?
(6)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什么?
【创新发展】
(7)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8)首批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位于福建省的是哪一座城市?
【辉煌成就】
(9)1964年哪一科技成就的取得,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10)1997年7月1日,我国成功收回了哪一城市对其行使主权。
【感悟历史】
(11)从国弱民辱到国富民强,你对中国的伟大巨变有何感想?
32、“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具体指什么制度?它有何特点?你如何理解这种观点?
33、查士丁尼时期,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编成《罗马民法大全》。它包括哪四部法律文献?
34、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
A.金字塔B.大竞技场C.从0到9的计数法D.儒略历E.太阳历F.象形文字
(1)上述文明成果属于非洲文明的是哪几个(只写字母,全填对方可得分)?
(文明因交流而互鉴)
(2)“公元前4世纪”建立“帝国”的人是谁?材料中的两个事件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文明因互鉴而发展)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中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罗盘”导航技术,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13世纪,欧洲水手已经掌握了罗盘技术。
——《大国崛起》解说词
(3)中国“‘罗盘’导航技术”为欧洲哪一重大事件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文明因发展而多元)
材料一 1492年10月2日,这一天,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西班牙的舰队送上了梦寐以求的新大陆,也就此吹开了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从这一天起,来自欧洲的航海家们,用新航线连接起一个完整的“世界”,早期的殖民掠夺也从此开始。
材料二
材料三 “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和平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面貌。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的辉煌成果”。
——改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
(4)材料二反映了哪一罪恶事件?C大陆是哪位航海家发现的?
(5)材料一和二体现的殖民方式对“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和世界市场”有何影响?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
(6)材料三中,英国的“和平变革”指什么?在这一“变革”中为机器大生产奠定了基础的发明是什么?
(7)这场“和平变革”中交通工具的发明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邮箱: 联系方式: